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1:10:31
文档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推荐度:
导读级配砂砾(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1、引用文件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2、施工准备

2.1作业条件

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2.2材料及机具

2.2.1材料

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2)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颗粒小于5mm)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

3)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2.1-1的规定。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表1.2.1-1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

项         目

通过质量百分率(%)

基    层

底基层③

砾   石

砾   石

砂   砾

筛孔尺寸(mm)

53100100
37.510090~10080~100
31.590~10081~94
19.073~8863~81
9.549~6945~6640~100
4.7529~5427~5125~85
2.3617~3716~35
0.68~208~208~45
0.0750~7②

0~7②

0~15
液限(%)

<28<28<28
塑性指数<6(或9①)

<6(或9①)

< 9①

注:①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6,其他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9。

②对于无塑性的级配砂砾(砾石),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组成接近高限。

4)级配砾石用做基层时,石料的集料压碎值应满足表1.2.1-2的规定。

表1.2.1-2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压碎值

项     目

压   碎   值

基   层

底   基   层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26%

<30%

次   干   路

<30%

<35%

次干路以下道路<35%

<40%

2.2.2机具

主要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水车、运输卡车等。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蛙夯或冲击夯、手推车;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平整度仪、灌砂桶等。

3、关键工序及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运输→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碾压→接缝→养护

3.2准备下承层

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下承层不宜作成槽式路面。

3.3施工放样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中线、边线、标高标记明显。

3.4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

级配砾石(砂石)可在拌和厂用多种机械进行集中拌合,如强制式拌合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合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等。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级配砂砾(砾石)数量。

根据级配砂砾(砾石)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材料的堆放距离。

不同粒级的粗、细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

细集料应有覆盖,防止雨淋。

在正式拌制级配砂砾石(砾石)之前,必须先调试所有的厂拌设备,使级配砂砾(砾石)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5运输

3.5.1级配碎石(碎砾石)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3.5.2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宜由远到近卸置集料。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控,避免料不够或过多。

3.5.3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3.5.4级配碎石(碎砾石)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运送级配碎石(碎砾石)较摊铺工序只提前数天。

3.5.5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3.5.6检查松铺材料的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3.6摊铺

用平地机摊铺级配砂砾(砾石),其松铺系数约为1.25~1.35。

3.6.1摊铺时级配砂砾(砾石)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约1%,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3.6.2根据摊铺层的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度,计算每车级配砂砾(砾石)的摊铺面积。

3.6.3级配砂砾(砾石)均匀地卸在路幅,路幅宽时,也可将级配砂砾(砾石)卸成两行。

3.6.4用平地机将级配砂砾(砾石)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

3.6.5设一个三人小组跟在平地机后,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集中(梅花)的“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合均匀于细集料“砂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合均匀。

3.7碾压

3.7.1摊铺后,当级配碎石(碎砾石)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2t以上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逐次倒轴碾压,两轮压路机每次重叠1/3轮宽,三轮压路机每次重叠后轮宽度的1/2,;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6~8遍,碾压后应使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

3.7.2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7.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3.7.4碾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随时适当补水,保持湿润,不得积水。凡含土的级配碎石(碎砾石)层,都应进行滚将碾压,一直压到碎石层中无多余细土泛到表面为止。滚到表面的浆(或事后变干的薄土层)应清除干净。

3.7.5碾压成活后,发现粗细骨料集中的部位,应挖出,换填合格材料重新碾压成活。

3.7.6碎石压实后及成活中应适量洒水,并视压实碎石的缝隙情况撒布嵌缝料。宜采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成活,碾压至缝隙嵌挤密实、稳定,表面平整,轮迹小于5mm。

3.8接缝处理

3.8.1用摊铺机摊铺级配碎石(碎砾石)时,靠近摊铺机当天未压实的级配碎石(碎砾石),可与第二天摊铺的级配碎石(碎砾石)一起碾压,但应注意此部分级配碎石(碎砾石)的含水量。必要时,应人工补充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3.8.2用平地机摊铺级配碎石(碎砾石)时,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合。第一段拌合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合整平后进行碾压。

3.8.3应避免纵向接缝。如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够,必须分两幅摊铺时,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8m同步向前摊铺级配碎石(碎砾石)。在仅有一台摊铺机的情况下,可先在一条摊铺带上摊铺一定长度后,再开到另一条摊铺带上摊铺,然后一起进行碾压。

3.8.4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并按下述方法处理:

在前一幅摊铺时,在考后一副的一侧应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级配碎石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摊铺后一幅之前,将方木或钢模板除去。

如在摊铺前一幅时未用方木或钢模板支撑,靠边缘的30cm左右难于压实,而且形成一个斜坡,在摊铺后一幅时,应先将未完全压实部分和不符合路拱要求部分挖松并补充洒水,待后一幅级配碎石(碎砾石)摊铺后一起进行整平和碾压。

3.9养护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4、技术及施工要点

4.1 颗粒级配应符合规定。         

4.2配料必须准确。         

4.3塑性指标应符合规定。 

4.4混合料必须拌合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4.5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对于基层达到98%,对于底基层达到96%。         

4.6级配砂砾石应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时,每层厚度不应超过20cm。

4.7级配砂砾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应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5、施工控制要求

级配砾石及级配砂石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5.1主控项目

5.1.1集料质量及级配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检查数量:按砂石材料的进场批次,每批抽检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

2)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7%、底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5%。

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每1000㎡抽检1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或灌水法。

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设计要求时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5.2一般项目

5.2.1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松散和粗、细集料集中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5.2.2级配砾石及级配砂石基层和底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的有关规定。

表1.4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1厚度(mm)

砂石+20

-20

1000㎡

1用钢尺量
砾石+20

-10%层厚

2平整度(mm)

基层≤10

20m

(m)

<9

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

两尺取最大值

9|~152
底基层≤15

>15

3
3宽度不小于设计要求+B

40mm1用钢尺量
4中线偏位(mm)

≤20

100m1用经纬仪测量

5纵断高程基层±15

20m1用水准仪测量
底基层±20

6横坡±0.3%且不反坡

20m

(m)

<9

1用水准仪测量
9|~152
>15

3
6、成品保护

封闭施工现场,悬挂醒目的禁行标志,设专人引导交通,看护现场。

严禁车辆及施工机械进入成活路段。

级配碎石(碎砾石)成活后,如不连续施工应适当洒水养护。

禁止在已施工完的基层上堆放材料和停放机械设备,防止破坏基层结构。

7、注意事项

7.1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应根据施工特点做好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工作,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现场应设置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

机械设备应做好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性能。

机械操作手应经常培训持证上岗,不得疲劳作业。

机械路拌时严禁机械急转弯或原地转向或倒行作业;拌合机运转过程中,严禁人员触摸传动机构,机械发生故障必须停机后,方可检修。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施工中,各种现状地下管线的检查井(室)应随基层施工相应升高或降低,严禁掩埋。

卸料、拌合、摊铺、碾压作业中,应由作业组长统一指挥,作业人员协调一致;现场配合机械施工人员应集中注意力,面向施工机械作业。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7.2 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施工垃圾应及时运至合格的垃圾消纳地点,施工污水应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采用低躁机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如发电机)进行专项隔离,减少噪声扰民。

采用有封闭设施的运输车辆进行材料运输,减少遗撒及扬尘污染。

对施工便道应采取硬化措施并进行日常养护,洒水保湿抑制灰尘;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清洁池或车轮清洗设备。对现场的存土场、裸露地表采用防尘网覆盖、喷洒抑尘剂或进行临时氯化处理。

8、质量记录

8.1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原材料质量进场检验及复检记录

8.2击实报告及灌砂法或灌水法压实度试验记录

8.3基层弯沉试验记录

8.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

文档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