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1:10:45
文档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SyllabusofInterrogation花涛主编(54学时)(本科侦查学专业)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二〇〇六年六月《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侦查讯问学》是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院校侦查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根据颁布的院校侦查学专业教学计划及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侦查讯问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明确侦查讯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侦查讯问
推荐度:
导读《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SyllabusofInterrogation花涛主编(54学时)(本科侦查学专业)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二〇〇六年六月《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侦查讯问学》是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院校侦查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根据颁布的院校侦查学专业教学计划及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侦查讯问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明确侦查讯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侦查讯问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Syllabus of  Interrogation 

花涛   主 编

(54学时)

(本科侦查学专业)

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

二〇〇六年六月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是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院校侦查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根据颁布的院校侦查学专业教学计划及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侦查讯问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明确侦查讯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技能;具备讯问的能力和制作相关文书、讯问笔录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适用于本科侦查学专业。

三、课程类别:本科专业课程。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侦查讯问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授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关系,并结合讲授内容组织学生模拟审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面,精选讲授内容,对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侦查讯问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规范要讲深讲透,对那些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容,则应采取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并有目的地指定精选的参考材料,使学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多种形式教学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选用讲授、实验、讨论、模拟演练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案例教学、模拟审讯等实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缩短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时间。

(五)注重理论前瞻性的原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应超越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

(六)科学性、合法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一门学科的生命,教学中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正确。由于《侦查讯问学》具有明显的法律性,教学过程中传授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必须符合《刑事诉讼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教学中要既教书、又育人,注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甘于奉献、服务人民的崇高思想品德。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

教学时间分配表(54学时)

章(节)顺序章 (节) 名称讲授讨论录像实践
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侦查讯问制度4
第三章侦查讯问的任务、原则和法律要求8
第四章侦查讯问主体——侦查人员4
第五章侦查讯问对象——犯罪嫌疑人62
第六章侦查讯问程序6
第七章侦查讯问策略62
第八章侦查讯问方法82
第九章侦查讯问言语技巧4
第十章侦查讯问的辅助措施2
第十一章侦查讯问记录和供词查证4
第十二章对几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合计54

222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概念,明确犯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侦查讯问的概念。

教学难点: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概念和特点

一、为什么要开设《侦查讯问学》

二、侦查讯问的概念

侦查讯问,是指等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和有关情况,收集案件证据,依照法律程序,以言词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的一种诉讼活动。侦查讯问是重要的侦查手段,也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一)侦查讯问的主体。我国侦查讯问的主体是机关、机关、人民、保卫部门、监狱侦查部门和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构。

(二)侦查讯问的对象。侦查讯问的对象是指犯罪嫌疑人。

(三)侦查讯问的目的。侦查讯问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词。

(四)侦查讯问的要求。侦查讯问必须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使侦查办案实现不纵不枉。 

三、侦查讯问的特点

(一)直接性。

(二)冲突性。

(三)强制性。

(四)时限性。

第二节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

一、侦查讯问学的概念

    侦查讯问学是研究我国侦查讯问活动基本规律和对策的科学,是学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侦查讯问活动的规律和对策既包括我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也包括我国侦查机关几十年来总结的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一般步骤方法、基本讯问对策和辅助讯问的措施、手段、技术等。侦查讯问学是对我国长期侦查讯问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是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侦查机关同犯罪作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刑法学等法学理论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的正确实施和运用,有效地提高侦查讯问工作的执法水平。

(二)研究建立和完善侦查讯问制度。对妥善处理立案、侦查、讯问、结案、移送起诉、退查等工作程序和职责划分所需建立和完善的各种制度进行科学论证。诸如保证案件质量的执法责任制、奖优罚劣的评议核制、冤错案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的正确建立和完善。

(三)研究我国侦查讯问的性质、任务、原则和侦查讯问人员的素质要求。以便明确侦查讯问工作的性质,科学地界定其任务,严格遵循侦查工作应遵守的原则,并选拔具备应有素质的人员从事侦查讯问工作,使侦查讯问获得最佳的效果。

(四)研究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以及电子计算机、测谎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侦查讯问活动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侦查讯问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

(五)研究犯罪嫌疑人、侦查讯问人员的心理特点、心理变化及其相作用的规律,为在侦查讯问活动中制定正确、有效的心理对策提供依据。

(六)研究侦查讯问的策略、方法、措施、手段、技术等的基本原理及不同情况下所采取的最佳对策。

(七)研究侦查讯问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对比中外侦查讯问制度,正确揭示我国社会主义侦查讯问制度的特点,阐明我国侦查讯问工作在打击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职能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侦查讯问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节 侦查讯问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侦查讯问学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理论基础。侦查讯问学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讯问的全过程,无论是查明案件事实、证实犯罪、深挖犯罪,还是查明无辜,都是认识逐渐全面、逐渐深化的过程。必须遵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规律,坚持物质第一,实践第一,客观世界是可知的等观点,坚持用能动的、的反映论去认识和开展侦查讯问活动。

    (二)法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理论,是侦查讯问学的法学理论基础。学、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等刑事法学理论是侦查讯问学的法学理论依据。

    (三)侦查学理论基础。侦查讯问学应当以刑事侦查学关于刑事犯罪规律、特点,以及刑事侦查工作方针、原则和策略、方法等理论为基础,从侦查讯问的角度,对如何揭露和证实犯罪、制止和预防犯罪等层面作深化研究。

    (四)心理学理论基础。正确掌握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是正确制订侦查讯问对策的前提。因此,心理科学理论是侦查讯问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这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理论。

    (五)运筹学理论基础。侦查讯问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对策活动,因此运筹学的对策理论应当成为侦查讯问学的对策理论基础。

    (六)犯罪学理论基础。侦查讯问学是研究同犯罪作斗争的专门学科之一,必须以犯罪学理论作指导,掌握犯罪的规律特点,使侦查讯问工作为打击、惩罚犯罪,转化犯罪分子乃至减少和遏制犯罪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侦查讯问学的研究方法

    (一)个案剖析法。选择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案件进行剖析,对侦查讯问的全过程或对其中某一讯问阶段、某一讯问环节进行分析总结,从其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或其他方面,找出其原因、演变条件和规律。

    (二)类案归纳法。对特定类型的案件,或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件,进行综合归纳,对案件特点、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讯问和查证对策等方面,找出其相同或相异点,以及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探索出各类案件最佳的讯问对策。

    (三)专题研究法。对某种策略、某一方法、某些措施,或某一动向、某种反审讯手法、某一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等特定的专题,进行有标明确、深人细致的探索研究。

    (四)专家经验整理法。我国各地有一批长期从事侦查讯问工作,积累有丰富斗争经验,办过不少成功案件的侦查讯问专家。他们的知识功底深厚,办案风格各异,往往各有不同的办案专长,所办的精彩案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堪称侦查讯问专家。应当像整理汲潮的事迹材料那样,认真收集,及时抢救整理,避免这些宝贵财富的流失。

    (五)综合统计法。即将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某些项目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作对比研究和定性、定量分析。探索其异同、演变的原因和规律,并使侦查讯问学的研究有科学的数据为依据。

    (六)比较研究法。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侦查讯问策略、方法、措施等会存在差异,且会各有所长。集中这些不同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发扬和推广各地所长,能有效地提高侦查讯问工作水平。将我国和外国的侦查讯问制度、策略、方法、措施等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和利弊,从中国国情出发,兴利除弊,取外国之长,避外国之短,建立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侦查讯问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侦查讯问、侦查讯问学的概念?

    2、简述侦查讯问的特点?

    3.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如何理解侦查讯问学的理论基础?

5.侦查讯问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侦查讯问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现状,明确国外侦查讯问制度的基本状况,更好地完善我国侦查讯问制度。

教学重点: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教学难点:国外侦查讯问制度的比较。

第一节  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现行侦查讯问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现行侦查讯问制度的缺陷

第二节  国外侦查讯问制度的比较

一、讯问主体

二、讯问对象

三、讯问程序

四、讯问方法

五、讯问时间

六、讯问地点

七、讯问过程、结果的固定

第三节  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完善

一、加强对讯问主体权力运行的监督控制

二、完善讯问对象权利保障机制

    三、明确和规范讯问的基本程序

四、建立侦查讯问的规则体系

五、完善若干配套制度

思考题:

1.简述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主要内容?

2.当前我国侦查讯问制度存在哪些缺陷?

3.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侦查讯问制度?

4.从国外侦查讯问制度比较中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第三章  侦查讯问的任务、原则和法律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我国侦查讯问的性质;明确侦查讯问的任务、原则;牢记侦查讯问的法律要求;打好侦查讯问思想基础,树立牢固的依法办案法律观念。

教学重点:侦查讯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侦查讯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任务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一)侦查讯问对象的知情性

(二)获取犯罪嫌疑人对案件事实的真实完整供述

(三)揭露、批驳犯罪嫌疑人的伪供,促使其如实供述

二、甄别嫌疑、排除无辜

(一)摒弃“先入为主”的“有罪推定”思想,确立“未经人民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思想

(二)树立排除无辜与认定犯罪同等重要的思想

(三)耐心、全面听取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尊重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行使自我辩护的权利

(四)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权利

(五)坚持真理,有错必纠

三、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大战果

(一)强化深挖犯罪意识,自觉克服深挖犯罪的心理障碍

(二)善于捕捉和发掘深挖犯罪的线索

(三)合成作战,发挥整体功能

(四)领导重视,提供保障

四、对犯罪人进行认罪服法的教育

(一)引导犯罪人找出其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

(二)教育犯罪人以实际行动悔罪自新

(三)教育犯罪人与犯罪的过去决裂,重新做人

五、研究及讯问犯罪活动规律、特点

(一)收集有关犯罪以及讯问的信息,研究诱发犯罪的原因,总结讯问的成败与得失

(二)研究犯罪分子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

(三)提供预防犯罪和改进讯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节侦查讯问的原则

侦查讯问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五项:

一、一切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正确区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唯心主义的界限

(二)要从具体犯罪嫌疑人、具体案情、具体办案条件出发

(三)要从发展变化了的案件情况出发

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

(一)树立证据第一的思想

(二)客观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口供与证据的关系

三、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口供

(一)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方法的概念

(二)合法讯问与非法讯问的区别

(三)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口供的危害

(四)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方法形成的原因

(五)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的对策

四、严禁枉法办案

(一)当前枉法办案的现象

(二)枉法办案的原因

五、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一)法律对犯罪嫌疑人应享有的诉讼权利的规定

(二)尊重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三)为犯罪嫌疑人充分行使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创造条件

第三节  侦查讯问的法律要求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讯问主体、讯问时限、讯问方法、讯问程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侦查机关和侦查讯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侦查讯问的法律要求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对讯问人员的要求

(一)讯问人员必须是侦查人员

(二)讯问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二、对讯问时限的要求

(一)对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

(二)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三、对讯问方法的要求

(一)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讯问

(二)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进行讯问

四、对讯问程序的要求

(一)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听取他有罪的陈述或者无罪的辩解

(二)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

(三)讯问结束时应当让犯罪嫌疑人核对笔录

五、对讯问地点的要求

(一)对被逮捕、拘留、拘传的犯罪嫌疑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讯问

(二)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其所在的市、县内指定的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

六、对讯问笔录的要求

(一)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或者向他宣读。如果笔录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可以补充或者更正 

(二)经犯罪嫌疑人核对无误后,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应当分别在讯问笔录上签名

七、对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的要求(详见第四章,略)

思考练习题

1、侦查讯问与检察讯问、审判讯问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侦查讯问有什么特点? 

3、侦查讯问的任务及各项任务之间有何联系?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口供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

5、非法讯问与合法讯问有何区别?非法讯问有何危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范?

第四章 侦查讯问主体——侦查人员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明确侦查讯问人员的素质要求;了解侦查讯问人员在讯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消极心理及其手段;掌握培养、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侦查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难点:侦查讯问人员的消极心理及其。

第一节  侦查讯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侦查讯问人员应具备的政治素质

(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立场

(二)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

(三)秉公执法,清正廉明

(四)严守纪律,文明办案

二、侦查讯问人员应有的业务素质

(一)熟悉与侦查讯问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精通侦查讯问专业知识,掌握进行侦查讯问活动的各种技能

(三)掌握与侦查讯问工作相关的科学技术

三、侦查讯问人员应有的心理素质

(一)侦查讯问人员的能力结构

(二)侦查讯问人员的理想气质

第二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消极心理及其

认真分析研究侦查讯问人员在讯问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消极心理现象,帮助侦查讯问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种消极心理,对于胜利完成侦查讯问任务,提高办案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一、认知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

(一)偏见及其      

(二)感知迟钝或错觉及其

(三)注意分散及其  

(四)思维品质障碍及其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

(一)急躁情绪及其    

(二)畏难情绪及其

(三)对立情绪及其

三、意志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

(一)自信心不足及其    

(二)缺乏自制力及其

第三节  培养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紧迫性

(一)侦查工作的任务加重    

(二)侦查工作的难度加大

(三)对侦查工作的要求更高

二、培养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勤于学习      

(二)勇于实践

(三)善于总结      

(四)加强组织培养

(五)严格监督考核

思考练习题

1、侦查讯问人员应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结构?

2、简述侦查讯问人员在讯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心理现象及其方法?

3、简述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紧迫性及其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  侦查讯问对象—犯罪嫌疑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侦查讯问对象——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诉讼地位,明确其在讯问中的诉讼权利;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一般心理;掌握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及转化的一般规律;掌握不同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

教学重点: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及其转化,不同类型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心理特点。

教学难点:针对犯罪嫌疑人各种反讯问伎俩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诉讼权利

一、犯罪嫌疑人有权为自己辩护

二、犯罪嫌疑人有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的权利

三、犯罪嫌疑人有要求侦查讯问人员回避的权利

四、犯罪嫌疑人对侦查讯问人员的侵权行为有提出控告的权利

五、犯罪嫌疑人有用本人通晓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六、犯罪嫌疑人有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

七、犯罪嫌疑人有获知鉴定结论和要求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

八、犯罪嫌疑人有核对讯问笔录、对讯问笔录提出补充、改正或者请求自行书写供述的权利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和供认心理

一、拒供心理

(一)犯罪嫌疑人拒供的主要心理因素

(二)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的矫正

二、供认心理

(一)悔罪因素            

(二)回报因素

(三)趋利避害因素       

(四)无可奈何因素

(五)释放心理压力因素

(六)其他因素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转化过程

一、对抗阶段

(一)主要心理表现        

(二)主要心理对策

二、动摇阶段

(一)主要心理表现        

(二)主要心理对策

三、供认阶段

(一)主要心理表现        

(二)主要心理对策

第四节  不同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

一、不同自然生理因素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

(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

(二)老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

(三)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

二、不同气质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

(一)兴奋型(胆汁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二)活泼型(多血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三)安静型(粘液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四)抑制型(抑郁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三、不同犯罪经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

(一)初犯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二)惯犯、累犯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四、不同家庭背景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一)不同婚姻状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二)不同政治经济状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三)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五、不同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一)文化程度较低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二)文化程度较高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的反讯问手法

一、拒供

(一)沉默不语          

(二)矢口否认

(三)公开顶撞          

(四)索要证据

二、谎供

(一)否认犯罪事实      

(二)缩小犯罪事实

(三)夸大犯罪事实      

(四)揽罪顶罪

三、少供

(一)供轻不供重       

 (二)供远不供近

(三)供现行不供历史    

(四)供表不供里

(五)供事不供赃

(六)供事实不供动机

(七)供自己不供同伙或供同伙不供自己

四、翻供

(一)蓄意翻供      

(二)后怕心理

(三)受人教唆      

(四)违法讯问引起的翻供

五、狡辩

(一)犯罪事实上的狡辩    

(二)罪名上的狡辩

六、伪装

(一)伪装无辜      

(二)伪装愚笨

(三)伪装精神病    

(四)伪装失忆

(五)伪装聋哑      

(六)伪装急病

(七)伪装身份

七、诬陷

(一)嫁祸于人      

(二)诬陷侦查人员

八、其他

(一)闹监        

(二)自伤自残

(三)自杀        

(四)脱逃

思考练习题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有哪些诉讼权利?

2、简述犯罪嫌疑人拒供的主要心理因素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3、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转化主要经历哪些阶段?各个阶段有何心理表现及应采取什么对策?

4、简述不同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5、犯罪嫌疑人有哪些反讯问手段?针对各种反讯问手法应采取什么对策、措施?

第六章  侦查讯问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侦查讯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明确第一次讯问的意义、步骤、目标;掌握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第一次讯问和续审、结束审的方法。

教学重点:讯问前的准备及第一次讯问。

教学难点:续审。

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准备

为了使侦查讯问工作取得成功,讯问工作的组织指挥人员必须精心组织,精心指挥;侦查讯问人员要在行动上、物质上把讯问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侦查讯问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侦查讯问力量的组织

(一)组织讯问力量      

(二)讯问人员的分工

二、认真研究案件材料

(一)研究案件发生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侦查破案的情况

(三)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情况

(四)研究证据材料和案件的其他材料

三、研究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

(一)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的途径

(二)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方法

四、侦查讯问场所的选择与布置

(一)选择讯问场所应考虑的因素及要求

(二)看守所审讯室的布置

(三)其他讯问场所的选择与布置

(四)异地讯问场所的选择

五、选择侦查讯问突破口

(一)讯问突破口的概念和选择讯问突破口的作用

(二)选择讯问突破口的方法

六、制定侦查讯问计划

(一)全案讯问计划

(二)个别事实情节讯问计划

(三)突击讯问计划

第二节  第一次讯问

第一次讯问对于整个案件的侦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侦查讯问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第一次讯问工作。

一、第一次讯问的意义

(一)可以防止错拘、错捕和冤、错案的发生

(二)为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创造条件

(三)有可能取得真实可靠的口供

(四)为侦查案件探明方向

二、第一次讯问的步骤

(一)查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告知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和义务

(三)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听取其有罪的供述和无罪或罪轻的辩解

(四)按讯问计划或讯问提纲向犯罪嫌疑人提问

(五)结束讯问

三、第一次讯问的目标

(一)确定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本案的案犯

(二)获取真实供述

(三)探明犯罪嫌疑人抗拒讯问的原因、心理特点

四、不同情形下对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

(一)对经立案侦查查获的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

(二)对在犯罪现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

(三)对在身上或住处发现犯罪嫌疑物品的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

(四)对投案自首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

五、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讯问中的不同表现及对策

(一)犯罪嫌疑人否认犯罪并作出辩解及对策

(二)犯罪嫌疑人公开对抗及对策

(三)犯罪嫌疑人沉默不语及对策

(四)犯罪嫌疑人承认犯罪并作了初步供述及对策

第三节  续审 

一、续审的决策与实施

(一)续审问题的确定

(二)消除干扰续审的外界不利因素

(三)摸清态度、多方引导

(四)由易到难,从不同角度切入

(五)选准对象,伺机突破

二、不同情形下续审的对策

(一)对顽固对抗的犯罪嫌疑人的续审

(二)犯罪嫌疑人动摇时的续审

(三)犯罪嫌疑人初步作出有罪供述后的续审

第四节  结束审

一、结束审的目的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系统完整的供述

(二)核对有关证据

(三)告知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

二、结束审的前提条件

(一)案件事实已经查清      (二)案件证据确实充分

三、结束审的内容和方法

(一)全面讯问案件事实      (二)完善相关法律手续

(三)教育犯罪嫌疑人正确对待侦查终结对案件的处理

(四)敦促犯罪嫌疑人检举他人犯罪线索

思考练习题

1、侦查讯问要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2、侦查讯问前,应从哪些方面研究案件材料?

3、研究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有哪些方法?

4、应怎样选择侦查讯问的突破口?

5、在不同情形下,应怎样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第一次讯问?

6、对不同供述态度的犯罪嫌疑人,应怎样进行续审?

7、结束审的内容和基本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侦查讯问策略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当掌握侦查讯问策略的制订和运用

教学重点:如何辩证施策以及不同类型讯问策略的具体运用。

教学难点:1、对我国所积累的富含哲理而又丰富多彩的讯问策略的正确理解和吸收。2、如何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具订和运用不同的讯问策略。 

第一节  侦查讯问策略的概念、特征

一、侦查讯问策略的概念

侦查讯问策略,指侦查讯问的计策和谋略,是根据讯问目标和态势决定的战略构思。侦查讯问策略对全盘讯问计划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讯问中所采取的步骤、方式、方法及其运用时机等,均受讯问策略的指导和制约,其目的是使讯问付出最少的人力、时间和物质消耗,快速突破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障碍,取得如实供述,并获得最佳的讯问效果。

二、侦查讯问策略的特征

(一)全局性        (二)合法性

(三)计谋性        (四)综合性

三、讯问策略的制定

(一)做好目标分析

(二)对实施讯问策略的主客观条件要分析准确、透彻

(三)周密设计,妥善施策

(四)必须符合讯问策略原则

1、依法原则          2、有据原则

3、有理原则          4、有利原则

(五)注意信息反馈,不断校正和完善讯问策略

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辩证施策

一、攻心与攻城辩证结合

二、奇与正的辩证结合

三、隐蔽与暴露的辩证结合

四、张与驰的辩证结合

五、迂回渐进与正面突击辩证结合

第三节  常用的侦查讯问策略

一、攻心型讯问策略

(一)政治攻心      

(二)思想攻心

(三)法律攻心

二、震慑型讯问策略

(一)敲山震虎      

(二)先发制人

(三)攻其无备      

(四)引而不发

三、迷惑型讯问策略

(一)声东击西   

 (二)攻城打援    

(三)移花接木

四、利用型讯问策略

(一)利用个性弱点    

(二)将计就计

(三)激将法          

(四)瓦解法

思考题

1、试述讯问策略的概念和特征?制定讯问策略有哪些要求?

2、我国对侦查讯问策略的辩证施策积累了哪些经验?应如何理解和掌握?

3、我国常用的侦查讯问策略有哪些类型?分别包括有哪些常用的讯问策略?对这些常用的讯问策略应如何掌握和运用?

第八章  侦查讯问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明确在侦查讯问中说服教育、情感影响、使用证据、利用矛盾的作用、要求和原则;掌握说服教育、情感影响的方法,使用证据的时机、方式方法,以及发现和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的矛盾和同案犯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的方法。

教学重点:说服教育,使用证据,利用矛盾的要求与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证据的时机及方式方法的把握和如何妥善地利用矛盾

第一节  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主要是通过口头、书面材料、视听资料等教育方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律等内容的教育,使其转变错误认识和不良态度,从而如实供述案件事实、交清犯罪线索,检举揭发其他犯罪。

一、说服教育的作用

(一)转变认识、端正态度

(二)促进案件审深审透

二、说服教育的要求

(一)依法依理      

(二)分寸适当

(三)有的放矢      

(四)兑现

三、说服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教育   

 (三)法制教育   

 (四)前途教育

四、说服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疏导法            

(二)例证法

(三)利其选择法        

(四)规劝法

五、进行说服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说服教育要贯穿讯问的始终

(二)说服教育适用于所有犯罪嫌疑人

(三)说服教育要与使用证据和利用矛盾相结合

(四)说服教育应尽可能辅以多媒体手段

第二节  使用证据

讯问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使用能击中要害的证据,能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案件事实,达到讯问的目的。

一、使用证据的作用

(一)突破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系,打开讯问局面

(二)打消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端正其供述态度

(三)检验证据的真实可靠性

二、使用证据的要求

(一)做好充分准备    

(二)保守秘密,留有余地

(三)做好安全防范    

(四)与其他讯问方法相结合

三、使用证据的时机

讯问中针对犯罪嫌疑人使用证据的时机,主要有:

(一)思想动摇,内心矛盾斗争激烈时

(二)犯罪行为有所败露,尚未作出周密防御时

(三)案情已有突破,但仍存侥幸、畏罪心理,欲言又止时

(四)从其身上或住处搜出证据,就地进行讯问时

(五)口供出现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明

四、使用证据的方式

(一)使用证据的方式

(二)各种使用证据方式的效果对比

五、使用证据的方法

(一)正面使用证据法   

 (二)侧面使用证据法

(三)点滴使用证据法    

(四)连续使用证据法

(五)包围使用证据法    

(六)演化使用证据法

(七)暗示使用证据法    

(八)补充使用证据法

第三节  利用矛盾

在侦查讯问中,善于发现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妥善利用矛盾,能有效地推动讯问工作向前发展。

一、利用矛盾在讯问工作中的作用

在讯问工作中,利用矛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为讯问找到突破口    

(二)端正犯罪嫌疑人的态度

(三)分化同案犯罪嫌疑人  

(四)发现讯问和调查的重点

(五)澄清事实,纠正错误

二、善于发现矛盾

(一)注意发现犯罪嫌疑人供词本身的矛盾

(二)注意发现犯罪嫌疑人供词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

(三)注意发现共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

三、正确分析矛盾

要正确分析矛盾,首先,要根据足够的证据材料找出并确立事实是非的基准点,找出并确立的基准点越多,案件的脉络就越清楚。其次,分析矛盾态度要客观,头脑要冷静,既不能一概认定是犯罪嫌疑人不老实所致,也不能随便轻信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还要注意事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四、妥善利用矛盾

(一)妥善利用犯罪嫌疑人供词中的矛盾

(二)正确利用犯罪嫌疑人供词与其他证据的矛盾

(三)善于运用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情感影响

一、情感影响的作用

(一)消除对立      

(二)唤起良知

二、情感影响的方法

(一)情绪法      

(二)激励法

(三)心理同情法      

(四)身教法

三、情感影响应注意的问题

(一)尊重犯罪嫌疑人人格    

(二)适当满足需要

(三)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思考题

1、说服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情感影响有哪些方法?

3、侦查讯问使用证据有哪些作用?应什么要求?使用证据有哪些有利时机? 

4、侦查讯问使用证据的方式有哪些?其优缺点如何?常用的使用证据方法有哪些?应如何掌握运用?

5、侦查讯问中,对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应如何掌握运用?

第九章  侦查讯问言语技巧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运用侦查讯问言语的要求;明确侦查言语的表达方式;掌握侦查讯问中的提问方式以及提问、应答、论说的技巧。

教学重点:侦查讯问言语的表达方式及应答技巧。

教学难点:提问和论说的技巧把握。

第一节  侦查讯问言语概述

一、讯问言语与语言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思维的工具,具有全民性、普遍性,运用语言必须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则。侦查讯问言语则具有鲜明的特性,必须遵循侦查讯问活动的规律,体现侦查讯问活动的策略性、技巧性。

二、研究讯问言语的意义

侦查讯问言语的意义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从讯问言语与讯问策略、方法的关系看,侦查讯问言语是实现讯问策略,实施讯问方法的基本途径,也是讯问策略、方法的直接体现。

(二)从侦查讯问言语与心理的关系看,讯问言语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影响的工具。

三、侦查讯问言语的运用要求

(一)合法、文明  (二)简练、清楚  (三)策略、灵活

第二节  讯问言语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侦查讯问言语表达方式有以下五种:

一、确切表达

确切表达方式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讯问简单、明了、犯罪嫌疑人愿意回答的事实时

(二)犯罪嫌疑人没有拒供心理或拒供心理不强,愿意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时

(三)侦查讯问人员在掌握的证据确凿有力的情况下,讯问犯罪的主要事实、情节时

(四)讯问理解能力较差的犯罪嫌疑人时

二、模糊表达

模糊表达可通过以下三种语言实现:

(一)模糊性语言    (二)暗示性语言

(三)多义性语言

三、冲击性表达

用强刺激性的语言,加重语气,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提问、驳斥、批判、警告,以造成凌励攻势,迫使犯罪嫌疑人就范。

四、委婉表示

常用的委婉性用语有以下几类:

(一)顾全面子、表示尊重的委婉语

(二)表示同性、理解的委婉语

(三)表示鼓励的委婉语

五、非语言表达

讯问中常用的非语言有以下几种:

(一)手势语    (二)体态语    (三)表情语

(四)副言语    (五)空间语

第三节  提问技巧

一、提问的作用

(一)控制作用    (二)探测作用    (三)揭露作用

二、提问的技巧

(一)灵活地选择提问方式    (二)技巧地使用问题预设

第四节  应答技巧

一、犯罪嫌疑人可能提出的问题

(一)探测侦查讯问人员是否真正了解某一情况和掌握了多少证据的问题

(二)探询犯罪嫌疑人自己不知道的案件中某一情况的问题

(三)探测将对自己作何种处理的问题

(四)提出某种要求的问题

二、应答方式

(一)直接应答      (二)间接应签

(三)模糊应答      (四)反问应答

第五节  论说技巧

一、论说方式

(一)宣讲式    (二)批驳式    (三)交谈式

二、进行论说应注意的问题

(一)论说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二)论说要有逻辑性

(三)论说要赋予情感性    (四)论说要符合法律和事实

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讯问言语?讯问言语在侦查讯问中有什么意义?

2、侦查讯问言语有哪些常用的表达方式?

3、什么是确切表达?什么是模糊表达?在讯问中怎样运用?

4、侦查讯问中提问的基本方式有哪些?怎样具体运用?

5、什么是迂回式循序提问?什么是渐进式循序提问?两者有何异同?

6、什么是问题预设?讯问中怎样技巧地运用问题预设?

7、技巧地应答在讯问中有何重要意义?常用的应答方式有哪些?怎样运用?

8、讯问言语中的论说方式有哪些?论说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第十章  侦查讯问的辅助措施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测谎技术的作用和测谎的主要方法:掌握强制措施、调查取证和监管配合侦查讯问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强制措施,调查取证,监管如何配合侦查的开展。

教学难点:测谎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强制措施与侦查讯问的配合

一、选择好强制措施实施的适当地点

二、把握好实施强制措施的有利时机

三、把握强制措施的强度

四、讲究实施强制措施方式

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调查取证与侦查讯问的配合

一、正确认识调查取证与侦查讯问的关系

二、调查取证与侦查讯问的有机结合

三、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监管与侦查讯问的配合

监管与侦查讯问配合,是指在侦查讯问中,监管与侦查部门必须正确处理好关系,既要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充分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及时利用有利时机,互相为对方的工作创造条件;又要分工负责,互相制约,严格执行法律制度的规定,完成各自的任务。

一、日常配合

(一)侦查讯问人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与监管配合的工作:

1、根据侦查讯问工作的需要,向监管方面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

2、侦查讯问人员应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认罪服法、遵守监规、服从管教教育

3、侦查讯问人员应及时查对监管部门较交的有关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犯罪线索等,并将查对的情况告知监管部门

(二)监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配合工作:

1、应做好对犯罪嫌疑人的生活管理、卫生管理、思想转化工作

2、主动向侦查讯问人员反映犯罪嫌疑人在监室内的行为和思想表现,提出在讯问时应注意的事项

3、对在日常管理中发现、查获有关证据、线索或其他有关情况,应及时通知侦查讯问人员查证、落实

二、重点配合

重点配合是指在办理重大案件时监管与侦查讯问的相互配合。办理重大案件,监管与侦查讯问配合得当,有利于迅速查明案情,扩大战果,避免监所事故和案件久拖不决。侦查讯问人员应当根据需要向监管部门提出配合工作的重点内容,并向监管人员介绍有关情况,包括具体案情、证据情况、犯罪嫌疑人特点等。监管人员应根据讯问计划和目的,做好对犯罪嫌疑人的重点监视和思想疏导工作。

三、对在押犯罪嫌疑人开展政治攻势的配合

对在押犯罪嫌疑人开展政治攻势可以深挖犯罪线索和余罪,促进对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教育和管理,使之认罪服法、改邪归正,减少重新犯罪,保证监所安全。侦查讯问和监管要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一组织宣讲,统一组织讨论。对政治攻势中获取的犯罪线索,监管部门要及时转给侦查讯问人员,并督促查证。侦查讯问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查核,并将结果通报监管部门。政治攻势结束后,侦查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兑现,巩固成果。

第四节  测谎技术

一、测谎技术概述

(一)古代审案中辨别供述真伪的原始方法

(二)近、现代国外在办案中应用测谎技术概况

(三)我国在司法实践中研究、应用则谎技术概况

二、测谎技术的独特功能

(一)测谎技术是观察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的辅助手段

(二)测谎技术是提取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痕迹的技术手段

三、测谎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用途

根据国内外应用的经验,测谎技术可用于以下几方面:

(一)用于认定或排除犯罪嫌疑,筛选嫌疑对象,缩小侦查范围

(二)用于辅助讯问,有利于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

(三)可用于分析、鉴别供词或证词真伪,解决口供与证据、口供与口供之间的矛盾

(四)可用于探测案情,印证推论,提供侦查或讯问的方向和线索

(五)可用于验证刑事特证鉴定工作,解决不同鉴定技术专业和不同鉴定机构之间鉴定结论的矛盾

(六)测谎结论可用于支持、加固原有证据体系,坚定侦查人员讯问的信心,排除检察官审断证据的疑虑,加强法官断案的决心

四、测谎原理

(一)测谎仪是心理压力衡量器

(二)心理压力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三)测谎的机理就是“由心理刺激触发的生理反应”

五、测谎的方法

(一)测谎的一般程序      (二)测谎编题方法

1、准绳问题测试法      2、紧张峰测试法

3、犯罪情景知情测试法

思考题

1、怎样做好强制措施与侦查讯问的配合工作?

2、调查取证怎样与侦查讯问配合?

3、监管与侦查讯问应做好哪些配合工作?

4、测谎技术与其他刑事鉴定技术相比有什么特殊功能?

5、测谎技术在侦查讯问中有哪些用途?

6、测谎仪为什么能够测谎?其测谎的机理是什么?

7、测谎有哪些主要方法?

第十一章  侦查讯问记录与供词查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讯问笔录的作用、录音录像和犯罪嫌疑人供词的特点;明确制作讯问笔录的要求、录音录像的适用范围、查证供词的意义;掌握制作讯问笔录、录音录像、供词查证的方法

教学重点:讯问笔录的要求及其制作。

教学难点:如何查证供词

第一节  讯问笔录

讯问笔录是反映侦查讯问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法律文书,是以文字记载为特征的一种记录形式。

一、讯问笔录的作用

(一)讯问笔录是对犯罪嫌疑人依法处理的重要依据

(二)讯问笔录是考察犯罪嫌疑人供述案件事实态度好坏的主要依据

(三)讯问笔录是总结讯问经验、教训的重要材料

(四)讯问笔录是研究犯罪活动规律,制定预防犯罪对策以及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等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讯问笔录的制作要求

(一)准确、全面,不失原义      

(二)法律手续完备

(三) 语言通顺,字迹清晰   

(四)便于长期保存

三、制作讯问笔录的方法

(一)熟悉案情和讯问计划    

(二)熟悉格式,规范制作

(三) 集中精力,全神贯注            

(四) 审、记配合

(五)抓住重点

(六)使用辅助设施

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录音录像

一、录音录像的特点与功能

(一)录音录像与传统的手工笔录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生动、形象、直观    2.完整、准确、客观

3.传递快捷

(二)录音录像的功能  录音录像在侦查讯问中有以下五种功能:

1.固定供词

2.有助于增强侦查讯问人员的责任心,使之依法、策略、技巧地进行讯问

3.有助于巩固犯罪嫌疑人的供词,排除诸如“审讯违反法律规定”、“笔录不符合他的供述”之类的没有根据的指控

4.可以检验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可靠程度

5.有助于领导和有关办案人员了解、研究侦查讯问活动情况,检查、指导讯问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干部

二、国外侦查讯问录音录像概况

(一)适用范围。

(二)告知程序。

(三)讯问中断。

(四)讯问结束。

(五)录音带的保管。

三、我国侦查讯问录音录像技术的应用

录音录像并非每起案件、对每个犯罪嫌疑人、每次讯问都必须使用,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十种情况: 

(一)对案情特别重大或者社会影响极坏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二)对疑难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三)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四)对需要翻译人员参与的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五)讯问中使用证据的场面

(六)对质活动的内容及双方表现

(七)案情紧急情况下对重病或重伤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八)对怀疑其精神不正常的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九)当犯罪嫌疑人口供对讯(询)问其他人可能有利用价值时

(十)当需要被害人或者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时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供词的查证

一、犯罪嫌疑人供词的特点

由于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口供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证明案件事实的直接性    (二)极大的虚假可能性

(三)出尔反尔的不稳定性

二、查证供词的意义

对犯罪嫌疑人供词的查证,其意义有以下五点:

(一)能够促进侦查讯问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可以鉴别供词的真伪,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三)可以将查证属实的供词作为定案的依据

(四)有助于进一步收集有关的证据

(五)有助于保证不枉不纵,防止错案

三、查证供词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一)查证供词的来源

(二)查证供词的内容

(三)查证供词与其他证据之间有无矛盾,是否协调一致

四、查证供词的基本方法

(一)讯问法          (二)比较法

(三)科学鉴测法      (四)侦查实验法

(五)系统分析法      (六)其他侦查方法

思考题 

1、制作讯问笔录有哪些要求和方法?

2、讯问录音录像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犯罪嫌疑人供词包括哪些内容,有何特点?

4、结合犯罪嫌疑人供词的特点,谈谈如何查证供词?

第十二章  对几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几类案件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几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特点及讯问对策,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故意杀人案件、“两抢”案件、盗窃案件等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教学难点:故意杀人案件、“两抢”案件等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第一节  讯问邪教案件犯罪嫌疑人

一、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的概念及特点

二、邪教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主要心理特点

三、讯问邪教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要点

四、讯问邪教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第二节  讯问故意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

一、故意杀人案件的概念及特点

(一)故意杀人案件的概念

故意杀人案件,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件,是杀人案件中的一种,以行为人主观方面的故意为特征,不包括过失杀人案件。

(二)故意杀人案件的特点

1、作案前大多经过周密策划。

2、杀人因果关系一般较为明显。

3、现场留有相应的痕迹物证。

4、作案方法多样,杀人手段残忍。

近年来,广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故意杀人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故意杀人案件由相对封闭向相对动态转变。

2、故意杀人案件由偶发性向系列性转变。

二、故意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主要心理特点

(一)畏罪心理

(二)求生心理

(三)侥幸心理

三、讯问故意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要点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讯问杀人的起因和预谋的具体情况;

(三)讯问杀人的时间、地点、手段和杀人过程;

(四)讯问杀人凶器、药物及其它作案工具的来源及其下落;

(五)讯问杀人的动机目的;

(六)讯问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害关系;

(七)讯问被害人的基本情况,重点是被杀前夕的有关情况;

(八)讯问被害人致死(致伤)的具体原因和经过;

(九)讯问是一个人作案还是共同作案,如是共同作案,还要讯问各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罪责。

四、讯问故意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一)熟悉现场,吃透案情,制定周密详细的讯问计划

(二)选择好讯问起点,把握好第一次讯问

(三)进行法律教育,促使犯罪嫌疑人“坦白求生”

(四)适时出示证据,进行深追细问

(五)多方配合,避免监所事故和案件久拖不决

第三节 讯问“两抢”案件犯罪嫌疑人

    一、“两抢”案件的概念

“两抢”是抢劫、抢夺的合称。

抢劫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犯罪案件。

二“两抢” 犯罪的特点

(一)“两抢” 犯罪案件数量大,作案成员多系外来人员或本地吸毒人员

   (二)“两抢”犯罪暴力化程度增强,组织化和职业化犯罪趋势明显

(三)“两抢”犯罪时间、地点呈扩散化趋势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前有准备,发案随机性大

(四) 犯罪嫌疑人多是犯有多种罪行的惯犯、累犯,反侦查、反审讯经验丰富

二、“两抢”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

(一)嫌疑人理想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必然反差是犯罪的内因

(二)“两抢”犯罪作案成本低,不需要什么犯罪专业知识

(三)“两抢”犯罪作案机会多

(四)销赃渠道的畅通,给“两抢”犯罪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三、“两抢”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主要心理特点

(一)畏罪心理

(二)侥幸心理

(三)对立心理

三、讯问“两抢”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要点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讯问“两抢”犯罪的预谋过程。

(三)讯问实施“两抢”犯罪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周围环境。

(四)讯问实施“两抢”犯罪所使用的凶器及手段。

(五)讯问被抢劫财物的详细情况。

(六)讯问被害人的详细情况。

(七)“两抢”共同犯罪案件中,必须讯问每个犯罪嫌疑人在各次抢劫犯罪中的地位、作用

以及分赃情况,分清主犯、从犯、胁从犯。

五、讯问“两抢”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一)因人施策,选准讯问突破口

(二)围绕作案工具深追细问,查清作案工具的来源和下落

(三)有针对性地追讯赃款赃物,以利查清案情

(四)对结伙“两抢”的案件,应采取“利用矛盾”的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五)深挖余罪,扩大战果

第五节  讯问故意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

 一、故意伤害案件的概念及特点

二、故意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主要心理特点

三、讯问故意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要点

四、讯问故意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第五节 讯问强奸案件犯罪嫌疑人

一、强奸案件的概念及特点

二、强奸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主要心理特点

三、讯问强奸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要点

四、讯问强奸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第六节 讯问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

一、盗窃案件的概念及特点

(一)盗窃案件的概念

盗窃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达到一定数额或严重程度的犯罪案件。

(二)盗窃案件的特点

1、有赃款、赃物可追讯。

2、作案手段多种多样,向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且有习惯性。

3、盗窃现场多有痕迹物证。

4、犯罪嫌疑人合法收入和实际支出相差悬殊。

5、跨区域流窜作案。

二、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主要心理特点

(一)蒙混心理

(二)侥幸心理

(三)欺诈心理

三、讯问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要点

(一)讯问实施盗窃犯罪的基本情节。

(二)讯问赃款赃物的下落及分赃情况;

(三)讯问销赃、窝赃人员的具体情况和罪责;

(四)讯问是否合伙作案,如果是合伙作案,应讯问各人参与盗窃的次数、分赃数额及其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同案犯的下落等;

(五)追讯余罪隐案,注意“串并案”,以扩大战果。

四、讯问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一)从追讯赃款赃物的来源、去处入手

(二)抓住犯罪嫌疑人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加以揭露

(三)利用犯罪嫌疑人特有的作案方式手段深挖余罪

(四)对流窜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必须进行“三查”

(五)对共同盗窃犯罪案件的成员要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第七节  讯问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

一、诈骗案件的概念及特点

㈠诈骗案件的概念

㈡诈骗案件的特点:

二、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主要心理特点

㈠畏罪心理

㈡侥幸心理

三、讯问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要点

㈠讯问犯罪主体的情况。

㈡讯问诈骗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实施和预谋的过程等情况。

㈢讯问诈骗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被害单位有关人员是在何时、何地怎样结识的,有无介绍人;交往过程中使用过那些证件、证明、印信或者合同、票据等,并讯问其来源。

㈣讯问赃款、赃物的有关情况。

㈤对诈骗团伙案件,应讯问每个犯罪成员的具体犯罪活动及罪责,包括参与行骗的次数、分赃数额、在犯罪中所处地位作用等情况。

四、讯问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㈠精心准备、熟悉案情

㈡欲擒故纵,顺水推舟,促其暴露

㈢运用证据、驳斥狡辩

㈣、思想攻心,解除顾虑

㈤及时追赃,顺线追查,深挖余罪,扩大战果

第八节  讯问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

一、毒品犯罪案件的概念及种类

(一)毒品犯罪的概念

     (二)毒品犯罪的种类

二、毒品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毒品种类不断更新,且传播速度极快

(二)毒品犯罪活动隐蔽、面广、线长

(三)毒品犯罪中的团伙、集团和犯罪形式突出

(四)武装贩毒、毒同流

(五)毒资洗钱方式形形色色

(六)毒品犯罪活动的装备现代化,藏毒手段也日益多样化

三、毒品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主要心理特点

(一) 畏罪、绝望心理严重

(二)侥幸心理突出

(三)攻守同盟思想严重

四、讯问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要点

(一)问清贩毒的具体情节。

(二)问清毒品的来源和去向。

(三)问清是否共同犯罪

(四)问清与毒品犯罪有关的其他违法犯罪情况

五、讯问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一)充分作好讯问的准备,吃透案件有关情况材料,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 抓住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弱点,文明执法,科学讯问,运用、法律开展心理攻势,突破心理防线,迫使其交待罪行。

(三)加大调查取证力度,运用审调结合的方法收集证据,完善证据体系,突破疑难案件

 (四)运用科学手段,对讯问过程进行详细地记录,防止毒品犯罪嫌疑人翻供。

思考题:

1、邪教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讯问?

2、故意杀人案件有哪些新特点?怎样讯问故意杀人犯罪嫌疑人?

3、“两抢”案件有何特点?如何讯问“两抢”犯罪嫌疑人?

4、盗窃案件有哪些特点?如何讯问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

5、如何讯问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

6、强奸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讯问?

7、诈骗犯罪嫌疑人有何特点?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讯问?

8、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心理特点?如何进行讯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关禄主编:《侦查讯问学》(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怀旭主编:《侦查讯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云山城著:《侦查讯问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曹文安主编:《侦查讯问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傅怀保、刘谋斌著:《制度·方略·技巧——刑事审讯及其未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徐美君著:《侦查讯问程序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毕惜茜 云山城 姚健主编:《侦查讯问与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毕惜茜主编:《侦查讯问理论与实务探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季宗棠著:《审讯侦查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胡关禄、刘谋斌、陈兴乐主编:《侦查讯问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沈廷湜主编:《讯问对策教程》,群众出版社1994年版。

12.周水清著:《审讯与取证技巧》,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3.陈惠成主编:《各类案件预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沈廷湜、胡关禄主编:《预审学》(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任青山等著:《预审实务百科》,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

16.张成敏主编:《言语交际学导论》,群众出版社2003年版。

17.阎俊杰 阎贵臣 宫毅主编:《语用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丁文俊著:《讯问心理语言研究》,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9.龚文庠著:《说服学——攻心的学问》,人民出版社1994版。

20.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2.陈光中主编:《辩诉交易在中国》,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23.陈卫东主编:《刑事审前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24.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2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宋英辉 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何家弘编著:《外国犯罪侦查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8.卞建林 杨宇冠著:《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谢佑平主编:《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0.谢佑平 万毅著:《刑事侦查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周欣著:《欧美日本刑事诉讼——特色制度与改革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32.宋世杰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年版。

33.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34.余叔通 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6.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美]弗雷德•英博著 何家弘等译:《审讯与供述》,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38.[美]乔恩••R•华尔兹著 何家弘等译:《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9.[美]阿瑟 S•奥布里 鲁道夫 R•坎普托著 但彦铮 杜军等译:《刑事审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0.[前苏联]H•N•波鲁鲍夫著 冯树梁译:《预审中讯问的科学基础》,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41.[美]韦恩 W•贝尼特 凯伦M•希斯著 但彦铮等译:《犯罪侦查》,亲自出版社2000年版。

42.[法]孟德斯鸠著 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出版社1995年版。

43.[意]贝卡利亚著 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44.[美]汉斯•托奇主编 周嘉桂译:《司法和犯罪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45.[英]丹宁勋爵著 李克强等译:《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6.高晶著:《英国侦讯录音录像制度的启示》,载《预审探索》2005年第4期。

文档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SyllabusofInterrogation花涛主编(54学时)(本科侦查学专业)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二〇〇六年六月《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侦查讯问学》是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院校侦查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根据颁布的院校侦查学专业教学计划及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侦查讯问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明确侦查讯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侦查讯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