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考试参及评分标准(A)(课程代码: )
试卷审核人: 考试时间:
注意事项:1. 本试卷适用于2005级电职专业学生使用。
2. 本试卷共9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评分 |
| 得分 | 评卷人 |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C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2.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订一套复杂的协议集,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 B
A、连续地址编码模型 B、层次结构模型
C、分布式进程通信模型 D、混合结构模型
3.在采用点—点通信线路的网络中,由于连接多台计算机之间的线路结构复杂,因此确定分组从源节点通过通信子网到达目的节点的适当传输路径需要使用 B
A、差错控制方法 B、路由选择算法
C、拥塞控制方法 D、协议变换算法
4.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B
A、IP B、HTTP
C、FTP D、Telnet
5.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在线路两端连有防止信号反射的装置,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A
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
6.决定HDLC帧类型的字段是 C
A、A字段 B、B字段
C、C字段 D、F字段
7.无论是SLIP还是PPP协议都是 D 协议
A、物理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8.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是 B
A、数据 B、办公人员
C、软件 D、硬件
9.下列关于信道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信道所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B、信道所能提供的同时通话的路数
C、以兆赫为单位的信道带宽
D、信道所允许的最大误差率
10.在数据通信中,当发送数据出现差错时,发送端无需进行数据重发的差错控制方法为 B
A、ARQ B、FEC
C、BEC D、CRC
11.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对局域网进行分类,它们有
D
A、快速以太网和慢速以太网
B、光纤局域网和铜线局域网
C、环型局域网和星型局域网
D、共享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12.在下列传输介质中,哪一种错误率最低? B
A、同轴电缆 B、光缆
C、微波 D、双绞线
13.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两个系统的同等实体按协议进行通信,在一个系统中,上下层之间则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 B 来定义接口。
A、服务原语 B、服务访问点
C、服务数据单元 D、协议数据单元
14.令牌总线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是由 C 定义的。
A、IEEE 802.2 B、IEEE 802.3
C、IEEE 802.4 D、IEEE 802.5
15.局域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功能属于 A
A、MAC子层 B、LLC子层
C、物理层 D、高层
16.下面IP地址属于A类IP地址的是 A
A、61.11.68.1 B、128.168.119.102
C、202.159.15.32 D、294.125.13.1
17.SSL安全协议在网络协议层次上位于 B
A、物理层 B、TCP/IP协议之上
C、应用层协议 D、数据链路层协议
18.美国国防部安全标准包括4个级别:A、B、C、D,其中安全等级最低的是 D
A、A B、B
C、C D、D
19.一般而言,Internet防火墙建立在一个网络的 C
A、内部子网之间传送信息的中枢
B、每个子网的内部
C、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
D、部分网络和外部网络的结合处
20.A通过计算机网络给B发消息,说其同意签订合同,随后A反悔,不承认发过该条消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应在计算机网络中采用 D
A、消息认证技术 B、数据加密技术
C、防火墙技术 D、数字签名技术
| 得分 | 评卷人 |
1.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有三种: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报文分组交换 。
2.物理层协议主要有四个特性: 机械特性 、 电气特性
、 功能特性 、 规程特性 。
3.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可分为 数据报服务 和 虚电路服务 。
4.地址解析协议ARP主要完成 IP 地址到 物理 地址的转换。
5.TCP/IP传输层可以通过 端口 来标识通信的应用进程。
6.TCP报文分为两个部分: 首部 和 数据 。
7.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工作在传输层 TCP 上,使用的端口号为 25 。
8.城域网可分为业务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传输网络层可分为
核心层 、 汇聚层 和 接入层 。
9.加密明文和解读密文时使用的是同一把钥匙的加密算法是
秘密钥匙加密法(对称式加密法/传统加密法) 。
| 得分 | 评卷人 |
1.根据香农定理,带宽为4000HZ,信噪比为30dB的信道容量是多少?
解: 因为 信噪比(dB)=10lg(S/N)
30=10lg(S/N)
所以 S/N=1000
又因为R=Hlog2(1+S/N)
所以 R=4000* log2210=40000bps(或40kbps)
2.请画出01101001的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第一个0的编码已给出)
3.设信息位为7位,冗余位为4位,生成多项式采用x4+x3+1,试计算传输信息为1101001的CRC编码。
x4+x3+1=11001
1001001
11001 11010010000
11001
11010
11001
11000
11001
1
所以传输信息的CRC编码为11010010001
| 得分 | 评卷人 |
1.简述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CSMA/CD。(5分)
答: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CSMA/CD又称为边听边说。CSMA/CD的规则如下:
(1)若信道空闲,则发送信息帧,否则转第2步。
(2)若信道忙,一直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立即传输。
(3)若在传输过程中监听到冲突,则发出一个短小的人为干扰信号,让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发生了冲突并停止传输。
(4)发完人为干扰信号后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再尝试传输(从第一步开始重复)
2.简述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功能。(5分)
答;物理层:保证二进制位流的透明传送。
数据链路层:在网络两节点间进行无差错的帧传送。
网络层:在源和目的节点间进行路径选择和拥塞控制。
传输层:端—端经网络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管理与数据传送的同步。
表示层: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解密等。
应用层:为用户使用网络提供接口。
3.详述FTP的工作原理。(10分)
答:(1)在服务器端首先启动FTP主进程。主进程打开熟知端口21,为客户端连接作好相应的从属进程。
(2)客户端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FTP服务器名并按回车。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口21发出请求连接报文,并告诉服务器自己的一个端口号。
(3)服务器主进程接收到客户请求,启动从属进程的“控制进程”与客户端建立“控制连接”,并将响应信息传送给客户端。
(4)服务器主进程回到等待状态,继续准备接收其他客户的请求。
(5)客户端输入帐号和口令,文件读取命令后,通过“控制连接”传送到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
(6)服务器“控制进程”创建“数据传送进程”,并通过端口20与客户端建立“数据传输连接”。
(7)客户端通过建立的“控制连接”传送交互命令,通过“数据连接”接收服务器传来的文件数据。
(8)传输结束,服务器端释放“数据连接”,“数据传输进程”自动终止。
(9)客户端输入退出命令,释放“控制连接”。
(10)服务器端“控制进程”自动终止。至此整个FTP会话过程结束。
4.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什么?(5分)
答:(1)链路管理: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
(2)帧同步:接收方能够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的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
(3)流量控制:发送方与接收方必须协调工作,当接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
(4)差错控制:接收方可以通过校验帧的差错编码,判断接收到的帧中是否有差错,如果有差错就通知发方重新发送这一帧,直到接收方正确收到这一帧为止。
(5)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的数据是什么样的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6)寻址:必须保证每一帧都能送到正确的目的站。
| 得分 | 评卷人 |
1.某机构获得一C类IP地址为210.135.85.0,该机构下属有4 个分部,每个分部有不多于30台的机器,各自连成小网相对自成体系。请为这4 个子网分配IP地址和子网掩码(写出每个分部的IP地址的范围,即起址地址)
答:因为每个分部不多于30台机器,所以在IP地址位中留5位做为主机位即可。剩下的3位可分为8个子网,但子网0和子网224不可用,所以只剩下6 个子网供选择,如下所示:
210.135.85.33--210.135.85.62
210.135.85.65--210.135.85.94
210.135.85.97--210.135.85.126
210.135.85.129--210.135.85.158
210.135.85.161--210.135.85.190
210.135.85.193--210.135.85.222
从这6组子网中任选四组即可满足题意要求。
这4 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