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51:29
文档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9、古诗三首——清明第(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重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
推荐度:
导读课时教学设计课题9、古诗三首——清明第(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重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9、古诗三首——清明

第( 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重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

设计

清明

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回顾古诗《清明》,完成习题。

  1、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2、根据理解,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欲断魂(A.guí  B.hún)     (  )遥指(A.yáo  B.yào)

  3、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 (   ):好像。

  ② (   ):形容闷闷不乐、失魂落魄的样子。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清明》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

  ②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五月四日左右,在这一天有踏青扫墓的风俗。(   )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闷闷不乐、忧愁的心情。(   )

  5、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

  ①哪句诗点明了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情景、环境、气氛?(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B.路上行人欲断魂

  C. 借问酒家何处有D.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②哪句诗交代了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   )

  A. 清明时节雨 纷纷     B .路上行人欲断魂

  C. 借问酒家何处有      D. 牧童遥 指杏花村

  ③对“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上远行的人想要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B.路上远行的人和断魂一样的扫墓人一样迷乱凄凉。

  C.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教学

反思

                                                                    

                                                                   

   

                                                                

                                                     

                                                       

文档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9、古诗三首——清明第(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重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