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优质教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49:39
文档

【优质教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19*青山不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植树造林、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1
推荐度:
导读19*青山不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植树造林、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1
19* 青 山 不 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植树造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1,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2.同学们,你想认识他吗?(想)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由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激发学生学文的乐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

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正确、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用十五年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三、感悟奇迹。

(一)出示课件3,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二)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出示课件4: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十五年啊,绿化了的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第1—5自然段。

设计意图:

抓住句子感悟老人创造的伟大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出示课件5—8:

(1)“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

①肆虐是什么意思?(任意破坏)

哪些词句让你充分感受到了“肆虐”?

A.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B.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

②“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盘踞”“怪物”)

③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展示出来。(齐读)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坚持十五年植树造林,绿化了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

出示课件9:

(2)“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里环境艰苦?

师:八十多岁的老人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板书:艰苦)放弃与女儿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十五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十五年啊,绿化了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设计意图:

体会环境的艰苦,老人执着的精神。

(三)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川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四、课堂小结。

1.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2.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3.出示课件10,课堂小练笔(5分钟):以“青山是不会老的”为话题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4.指名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

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

文档

【优质教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19*青山不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植树造林、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