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程描述
1.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应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
学时标准:42
学分标准:2
1.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是经济及管理等社会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统计分析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念、现实的手段和方法,考虑市场变化的特点,对市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选判断,从而客观而现实地设计市场的变化。它要以《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经营与管理类理论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经管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经营管理技能工作项目设置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营销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搜集对企业的重要性。数据处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人们的生活与经济也息息相关。统计学是市场营销的主要课程之一,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因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数据库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8个学习章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预测等。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统计学的有关专业知识,使学生有了信息搜集与分析的基础,能够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了解当前企业存在的信息时代,并能尝试着设计合理的数据信息环境;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2.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在经济生活中产生的作业。
●理解统计指标与指数的关系和意义。
●熟练掌握抽样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原理。
●掌握统计预测的一般方法。
2.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
●熟练地利用数据的结论进行简单的预测。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自学能力。
2.3素质目标
●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和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在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
●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按照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方案,分析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职业教育课程,确定职业能力要求,再从职业能力导出数据库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按照“了解→掌握→分析→应用”的顺序,首先是认识课程营销渠道的基础理论;然后再依次案例教学讲解实现项目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技能;在能够较熟练的营销渠道的管理原则后,再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最后再给学生案例,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将其应用。
| 序号 | 工作 任务 | 知识要求 | 技能要求 | 参考学时 | ||
| 理论 | 实训 | |||||
| 1 | 统计调查 | ●统计调查方案 ●调查的组织形式 | ●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 ●把握统计调查的误差计算方法 | 4 | 0 | |
| 2 | 统计整理 | ●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资料的汇总 | ●了解统计调查的步骤 ●能进行统计分组 ●把握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法 | 6 | 0 | |
| 3 | 统计分析 | 统计指标 |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变异指标 | ●了解总量指标 ●了解相对指标 ●熟悉平均指标 ●把握变异指标 | 8 | 0 |
| 动态数列 | ●水平指标 ●速度指标 ●因素分析 | ●了解水平指标 ●了解速度指标 ●把握动态数列的因素分析方法 | 8 | 0 | ||
| 统计指数 | ●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 ●指数体系 | ●了解综合指数 ●了解平均指数 ●把握平均指标指数 | 8 | |||
| 3 | 统计分析 | 抽样推断 | ●抽样误差 ●抽样估计的原理 ●抽样的设计 | ●把握抽样误差的计算 ●熟悉抽样估计的原理 ●了解抽样设计 | 6 | 0 |
|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相关分析的测定 ●回归分析的原理 | ●了解相关关系的测定 ●把握回归分析的计算原理 | 12 | 0 | ||
| 4 | 统计预测 | ●动态预测趋势 ●季节变动预测 ●回归预测法 | ●了解动态趋势预测法 ●了解季节变动预测法 ●了解回归预测法 | 4 | 0 | |
4.1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渠道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3、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需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2教材选用与编写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用案例可以不一样),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案例模仿、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3参考书目
(1)颜世廉、涂光华主编.新编统计学原理.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贾方忠主编.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徐建邦主编.统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杨坚向.统计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4主讲教师要求
担任本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需具备双师素质,熟练掌握营销管理理论知识,熟悉当前市场的环境和渠道发展现状,能结合企业的实际营销岗位的工作流程来进行授课,同时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组织能力。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
5.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
5.1课程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实施开放题库的开放式巩固练习方式,在完全练习过理论题库和技能鉴定题库后,考试不成为问题,目标明确,不用再去揣摩教师的考试重点,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提高。
4、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课程评价具体方案如下:
|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方式 | 考核比例 | |
| 形 成 性 评 价 | 学习态度 |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实践示范情况,由教师综合评定学习态度的得分 | 教师记录 | 10% |
| 组织纪律 | 根据上课考勤情况由教师和学生干部评定纪律得分 | 教师记录 或抽查 | 5% | |
| 课堂实践 |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由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定成绩 | 教师检查 | 15% | |
| 期末考试(笔试) | 基本知识、营销渠道理论、营销渠道设计与管理 | 由教师评定的笔试成绩 | 70% | |
1、注重校内教学模式和校外教学方法的应用。
2、积极开发和利用相关网络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实现网上答疑和进行网上学习测试。
3、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由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学生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实训场所。
5、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6、推荐学习资源
1).《统计学原理习题解答问题辨析》陈仁恩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2).《社会经济统计学》李朝鲜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统计学》欧阳春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4).《统计学》陈珍珍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应用统计》贾怀勤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市场调查与分析》柯惠新等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7).《统计调查理论方法与实务》——何光瑶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