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学科 命题人:胡强 胡祥学 审稿: 郭建设 校对:胡祥学
课本三、 四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伶俜(pīnɡ) 寒暄(xuān) 盥(ɡuàn)洗 恣(sì)意妄为
B.暴虐(nuè) 编纂(zuàn) 负疚(jiù) 百舸(qě)争流
C.戏谑(xuè) 拘挛(1uán) 翌(yì)日 数(shù)见不鲜
D.忌讳(huì) 执拗(niù) 啜(chuò)茗 衣锦还(huán)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国粹 忖度 愤世嫉俗 颠沛辗转
B.笨绌 殉葬 游目聘怀 宽宏大量
C.亵渎 租恁 敛声摒气 得意扬扬
D.阜盛 睿智 犄角之势 不可遏制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他收集群众意见,在会上 ,提出了兴利除弊的建议。
②我们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了和澳门的社会经济稳定。
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 ,是中国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④中国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划, 有关承诺,不断开放市场,改善投资环境,成为对全球游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A.反应 保护 创造 履行 B.反映 保持 创举 履行
C.反应 保持 创造 实行 D.反映 保护 创举 实现
4.对文段方框处标点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①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②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③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④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⑤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①句号 ②分号 ③分号 ④分号 ⑤句号
B.①逗号 ②逗号 ③句号 ④句号 ⑤逗号
C.①分号 ②分号 ③句号 ④分号 ⑤冒号
D.①句号 ②句号 ③逗号 ④逗号 ⑤分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全国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B.中外文学大师的杰出创造无不是以其对传统的广博和深刻的把握为基础的。
C.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D.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取决于我们的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
6.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迅速地反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当前政治服务,这是每个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B.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C.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任。
D.两个单位有点意见,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是这么针尖对麦芒,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7.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相吻合,且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 )(3分)
对于爱好文科的考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8.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苏轼《赤壁赋》)
(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9.对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堆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
A.“玩物”和“无聊生者”是指祥林嫂这类人,“活得有趣的人”和“厌见者”是指鲁四老爷这类人。
B.说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这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无可奈何的内疚之情。
C.在当时社会里,穷人死了,使厌见他的人再也见不到他,这无论对于别人还是对于他自己,都算不坏,这是愤激的反语。
D.作者描写瑟瑟作响的雪花,表现了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了“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10.选出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A.这是一个比喻句,用“丛冢”和“馒头”分别作本体和喻体,寓意深刻。
B.这两句不仅写了坟冢之多,而且暗示了死者死亡之因,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C.此处有嘲讽阔人家的意思,将享乐祝寿讥讽为走向坟冢。
D.者没有广泛发动群众,群众不理解者。“路”象征着者与群众之间的隔膜。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3题。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渐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颈,直龅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力叮不释”中的“力”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B.时村中来一驼背巫
C. 日与子弟角 D.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纳比笼中”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径造庐访成”中的“造”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幸有疾,不能造朝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D.未敢造次行事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3分)
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卒:终)
③乃能衔哀致诚(致:表达) 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成功)
⑤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 ⑥竞以新艳相角(角:较量)
⑦成妻具资诣问(具:准备) ⑧少个固强之(固:坚持)
⑨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过:经过) ⑩脱获回耗,虽死必谢(脱:逃脱)
A.①②④⑤⑦⑧ B.②③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⑨ D.①⑤⑦⑧⑨⑩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B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①既而将诉于舅姑
A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终葬汝于先人之北
D
①扣舷而歌之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自京师乘风雪……
C
②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③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1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檀板丘积 ②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③壮士听而下泪矣
④夫乃止毅 ⑤景从云合,而见一人 ⑥引别东去
⑦试使斗而才 ⑧泣孤舟之嫠妇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
⑩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
A.①⑤⑩/②⑦⑨/③⑥/④⑧ B.①②⑤⑩/③⑥/④⑧⑨/⑦
C.①⑤⑥⑩/②/③④⑧/⑦⑨ D.①⑩/②⑤⑥/④⑦⑧/③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组是 ( )(3分)
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④幽邃浅峡,蚊龙不屑,不能兴风雨 ⑤操童子业,久不售 ⑥毅不告其实
A.②⑥ B.③④ C.①⑤ D.④⑤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玄龄既遇知已,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中结,各尽其死力。隐太子①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贞观四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上又亲临,握手叙别。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注①太子李建成的谥号。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工草隶,善属文 属:撰著 B.太宗徇地渭北 徇:打猎
C.谮之于高祖 谮:说人坏话 D.潜引入阁计事 潜:悄悄地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①将至御座乃下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C.①谮之于高祖 ②作师说以贻之
D.①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20.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能表明房玄龄贤能和受君王倚重的一组是 ( )(3分)
A.①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②朕无西顾之忧矣
B.①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②擢拜太子右庶子
C.①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②并委令处分发遣
D.①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②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特别的厚待。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2分)
译文:
(2)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3分)
译文:
(3)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 (3分)
译文: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①鄜州(fū)州,今陕西富县,诗人当时将家人安置在此。②虚幌,帷幕。
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八月,杜甫独自北上,希望为平叛效力,后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杜甫写下了这首名作。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闺中只独看”、第八句“双照泪痕干”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完成24—27题。
色彩等待情感调配
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造化多情,大自然的色彩是美的。但是,人类不以自然美为满足,艺术美的着意创造,有待心灵的加工,注入艺术家的情感。
我国工艺美术大师庞薰,回忆他年轻时在巴黎学画的一段往事:有一天,他在卢森堡公园喷泉后面画风景,走来一个人,坐在他旁边,观看良久,最后像是在自言自语,轻声说:“你还不是色彩的主人。”庞薰很有兴趣地向这位波兰人请教,他笑了,说出了如下的一些话:“我看你用的颜色,多数是从颜色瓶里挤出来的,而不是你自己在调色板上调出来的。做一个画家。每一笔颜色都应该是你自己调出来的。”他继续说“色彩①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瓶子里挤出来的颜色不表达什么感情。”说得多么平淡,揭示的道理则是多么辉煌。
色彩只有注入了画家的情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国画的着色技法:调、罩、接、托、蘸、染,都是为了感情的准确表达。郑板桥诗云:“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以赭墨代胭脂,宁写竹柏无颜色,不随俗,不媚俗,这才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郑板桥的真情,色彩②在这里才有了生命。“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伴随着泪点的墨点,才是真正的艺术的颜色。
因此。有些色彩③就没了有观感价值,只有感情价值。苏东坡咏牡丹,有一句奇特的诗:
“一朵妖红翠欲流。”据说东坡先生近视得厉害:“闲看书画磨平鼻,忙锁书籍夹断眉。”实在够狼狈可笑的啦。但是没有听说他是个红绿不分的色盲。明明是“一朵妖红”,怎么又能“翠欲流”呢?有人考证说这个“翠”字错了,以讹传讹,得改过来。其实错的不是东坡先生,而是不以情感去感应的审美的低能。“翠”,不是色彩,而是运载色彩的鲜艳明丽。不明白这个道理,歌德的《浮士德》也要修改了。歌德说:“生命的黄金树是绿色的。”黄金树却是绿色的。这一对色彩的假矛盾,恰恰赢得了感情的真统一。“黄金树”不是色彩,是生命的可贵;“绿色的”不是色彩,是生命的永生。这些表面的矛盾,增强了感情的内在深度和艺术的表现力度。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美感。这些奇观,在鬼里鬼气的李贺的诗中,更为奇妙:“鬼灯如漆照松花。”鬼灯要是不漆黑,怎成冥界;漆黑如不能照松花,哪来鬼域?
色彩因感情而变异,在诗中能,在画中行吗?毕加索笔下造成的震撼力量,不就是因色彩随画家情感的调遣,创造出一幅幅超越现实的、变形的、色彩荒诞的、骇世惊俗的景象吗?
24.分别解释三个加点的“色彩”在文中的含义。(3分)
色彩①
色彩②
色彩③
25.文中的波兰人所说的“你还不是色彩的主人”,原因是什么?(3分)
答:表层原因指 (不超过10个字)
深层原因指 (不超过10个字)
26.参照作者对“生命的黄金树是绿色的”的分析,说出苏东坡诗句的“假矛盾和真统一”是什
么?(3分)
答:假矛盾: (不超过20个字)
真统一: (不超过20个字)
27.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两项是 ( )
A.本文以“色彩”为切入点,将读者引到了一个关于如何审美的艺术境界中。
B.“色彩只有注入了画家的情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中心。
C.苏东坡和歌德诗中“红”、“翠”、“黄”、“绿”四种色彩都没有观感价值。
D.没有观感价值的“色彩”同样能给人以美感,毕加索的画即是。
2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指挥大赛中根据评委会交给他的一张乐谱指挥演奏。在演奏中,他发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他指挥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没问题,是小泽征尔的错觉。小泽征尔十分难堪,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站起来热烈鼓掌,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 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在权威面前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判断。
敢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特别是在权威面前敢不敢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这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十分重要。当然,这样做的基础应该是自己的主张要有科学的基础,而不是胡猜瞎想。
请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的内容要符合上述故事提出的话题的要求。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5届高三第一轮高考单元测试题(二)
语文学科 命题人:胡强 胡祥学 审稿: 郭建设 校对:胡祥学
课本三、 四册
单元(二)
1.D(恣nì 纂zuǎn 数shuò)
2.A(B.绌—拙,聘—骋 C.恁—赁,摒—屏 D.犄—掎)
3.B 4.C
5.D(A.“使”改为“为”;B“广博”不能修饰“把握”;C语序不当,“关系网”应在“系统”前)
6.B 7.B
8.(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
而九万里
9.B(并非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无可奈何的内疚之情,而是激愤)
10.C(此处并非将其享乐祝寿讥讽为走向坟冢,而是讽刺富人的幸福建立在穷人的苦难之上)
11.C 12.D 13.A
14.B(④克:能够⑨过:超过⑩脱:假如)
15.B(引出对象/表比较/在)
16.C(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使动/意动) 17.B 18.B(徇:攻取,掠取地盘)
19.A(A.连词,“因为”;介词,“把” B.副词,“才” C.代词 D.介词,“跟”,“同”)
20.D(“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是房玄龄死后受到君王的礼遇,“倚重”偏指生前受到的重用)
21.C(不是李世民,而是高祖李渊)
22.(1)房玄龄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睡过一次好觉。(2)(房玄龄)不以求全来选取人才,不以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3)如果(他的)病情稍有好转,太宗就露出高兴的神色。
23.诗跟分别是“独”和“双”(2分)诗人从对面着笔,料想妻子此时的寂寞孤单,独自在廊州对月怀人。“双”字虚写了诗人将来的愿望,夫妇二人能共庆团圆,让月光照干他俩脸上的泪痕。(2分)“独”“对”两一写苦,一写欢,一写分离,一写团聚,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夫妇情谊,以及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2分)
24.①经过画家调出来的颜色②颜色瓶里不同的颜色③因感情而变异的颜色。
25.表层原因指:作画时还不会调颜色深层原因指:作画是没有注入情感
26.假矛盾:明明是“一朵妖红”,怎么又能“翠欲流”呢?
真统一:“翠”不是色彩。而是运载色彩的鲜艳明丽。
27.BC(B.揭示了文中的句子在第一段“艺术美……情感”,因为本文谈的不是画家作画。C.不能说没有观感价值,如“妖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