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洁洁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_______)
(2)几件事情或多方面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__________的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远看是__________,近看是__________;再近是__________
4.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蟋蟀的住宅》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①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②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③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④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⑤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⑥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③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④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⑤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⑥这就是蟋蟀的平台。⑦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里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柔软 柔弱 柔和
(1)妈妈在(______)的灯光下看书。
(2)蟋蟀的挖掘工具很(______)
(3)杂技团的演员们身体都很(______),表演时似乎可以随意弯折。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再进行比较。
(1)原句:它有特别好的工吗?没有。
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比较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已经标出序号,其中第(______),(______)和(______)句具体写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住宅内部的特点是(_______)
5.一边读书一边批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请结合加点词和上下文,在第五自然段选择两个句子,从写法角度批注出体会。
第(______)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_____它的背,_____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______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_______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____到牛背上去。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_______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圏子才敢走过去。
1.用自己的话写出选文表达的主要意思。
________
2.在选文的横线处填上恰半的动词。
3.联系全文,说说第4自然段中两个“才敢”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
4.“我们”对牛的态度是________;对鹅的态度是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纳米卫星
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一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6亿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600万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
纳米卫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2.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中的“仅仅”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出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 “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 “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
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泰山看到的中年挑夫是什么样子?请用“~~~~”画下来。
4.“挑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快乐阅读。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子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子时,顺手抓了一个梨。当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 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A)……这样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来的?”“梨……梨(B)……是……梨摊上的。”我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
中间(jiān jiàn)摔倒(dǎo dào)散发(sàn sǎn)踏实(tà tā)
2.照样子,写词语。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号的用法有:①表示话未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文中A处应选(_____),B处应选(_____)。
4.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5.“我”丢失了什么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写的是“我”和阿妈在____________________走月亮。
2.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句子并回答问题。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从句中的两个“流”字可以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抱”能换成“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呈现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外阅读。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mǎnɡ)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1.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答案。
掺和(huo he) 和好(huó hé)和面(huó hé)
模样(mó mú) 模仿(mó mú) 劳模(mó m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澄澈
兴高采烈:
灵机一动:
3.照样子写词语。
跳跃(两个字都是近义词)
各种各样(ABAC样式的词语)
4.文段中画“ ”的句子写得十分生动,这里运用了 描写方法写出了女娲的性格,文句写池水的作用是 ,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5.“兴高采烈”“眉开眼笑”这些词语渲染了 ___________的气氛,表现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娲造人前后,其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试从文中找出两个体现其心情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通过这个句子可看出女娲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练习。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①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②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③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
④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⑤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⑥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老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一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
1.用“——”画出第⑤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完成练习。
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泰山山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画“ ”的句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云雾。作者笔下的云雾可以用词语________来形容。
3.选文按____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物,重点写了________的景物。
4.文中的老大爷有着怎样的精神?遇到老大爷后“我”心里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你感受到东岳泰山有怎样的特点?除了东岳泰山,你还知道其他几岳分别是哪些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阅读,回答问题
蜗牛的秘密
今天下午,我在院子的草坪里捉到了十只蜗牛。这十只蜗牛,外壳很薄,软软的身体在地上蠕动着,两只触角一伸一缩,一旦发现有“敌人”,就把身子缩进“屋子”里。总之,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慢吞吞和反应迟钝。
我为它们准备了一个纸盒当房子,几片菜叶是它们的晚餐,我 地看着它们,期待它们毫不客气、 地享受我的款待。可是,没想到它们只是碰了碰菜叶就把头掉转开来。我好失望,心想这些小东西怎么这么不领情。我生气地走开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又回来看它们。咦!这回我发现,那菜叶边缺了一块儿。哈哈,小东西,原来刚才你们是怕羞,见我在旁边不好意思吃啊!
不久,菜叶全被蜗牛吃光了。饱餐一顿之后,它们开始悠闲地散步。就在它们走动的时候,我看到它们的身后留下了一条银带子。我好奇地把几粒沙子撒在上面,发现沙子都被黏住了。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赶紧查阅资料,原来这些黏糊糊的东西是蜗牛的排泄物,可以帮助蜗牛爬行。
为了知道蜗牛的眼睛和嘴巴在哪里,我把一片菜叶放在蜗牛的面前。只见蜗牛很快地伸出一对较长的触角碰了碰,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这下我才知道:蜗牛的大触角有眼睛的功能。
真没想到,小小的蜗牛也有那么多的秘密啊!
1.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狼吞虎咽 目不转睛 B.目不转睛 狼吞虎咽
C.聚精会神 心甘情愿 D.狼吞虎咽 聚精会神
2.结合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蜗牛的触角有嘴巴的功能。
B.蜗牛开始时不吃菜叶是因为它不爱吃。
C.蜗牛身后的黏糊糊的东西是它的排泄物。
D.蜗牛的眼睛有触角的功能。
3.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关于蜗牛的秘密的往事。
B.文章主要写“我”观察蜗牛怎样吃东西的事。
C.文章主要写“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蜗牛非常有趣。
D.文章主要写“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4.从作者发现蜗牛的秘密的过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课外阅读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瞧(_________) 争论(__________)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1)小白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黄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大潮一开始像___________,再近些就成了___________,更近些又像___________.这里按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顺序,使一幅幅壮观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
2.这段话从潮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并巧妙地运用
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语言具体、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分析下面三个句子并填空。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句与①句比,增加了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数量和___________方面把浪潮写具体了;③句与②句比,又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更具体突出了大潮来时的“___________”。
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
十三、 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辣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中的“抱”能换成“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句话在文中前后出现了四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代英雄——官东
①2015年6月1目21时30分许,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遭遇大风,翻沉在湖北监利长江大码洲江段。相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多方人员奔赴现场,抢救生命。
②大连舰艇学院大学生官东主动请缨参加救援。6月2日12时,官东身穿负重设备,潜水摸到了沉船的一个房间,发现了一位老人。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备,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救出的生还者。
③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子一一船员陈书涵。陈书涵此时已陷入绝望,体力严重透支。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他。但陈书涵由于体力消耗巨大,已无力穿戴。官东便迅速帮他将装备套在身上,而自己仅靠轻潜装具支撑,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送出舱室。
④就这样,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体里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⑤然而,官东从江底撤退时,却遇到了危险。他身上的信号绳缠住了身体。危急之下,关东只能迅速割断信号绳,却与水面彻底失联。他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了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这时,一个暗流瞬间又将他卷入深水区。没想到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满脸油污,双眼通红,鼻孔流血,双耳胀痛难忍。
⑥官东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家盛赞他的英雄行为。面对采访的记者,他腼腆地说:“生命高于一切!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我是一名海军潜水员,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会像我一样去做。”
⑦帅气的外表,英雄的行为,平静的回答,代表了真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军人。正像《感动中国2015年十大人物》颁奖词送给官东的一一“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盛赞:________
②毫不犹豫:________
2.读②至④自然段,找出文中能概括这部分主要内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官东是一个________ 的人。
4.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写官东遇到的三个困难是:________、暗流将他卷入深水区、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句话“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除了面庞,还指________ 。
6.文章以颁奖词作结尾这样表达的好处,不正确的是第________项。
A.总结全文 B.点明主题 C.升华主题 D.首尾呼应
十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晚上九点多,我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突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了我一跳。
借着路边的灯光,我看了看,是个女孩,十来岁的样子。我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继续走,那女孩在我身后喊道:“叔叔,你等一等!”我停下脚步,回过头去。
“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份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五十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买报纸?”我有些惊讶。“嗯,买张《石城晚报》。”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很诧异,心想:举手之劳,自己怎么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不能不满足吧。拿着钱,我走过去,将一元钱递给那个妇女,取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女孩还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我怕被我妈妈看到。”“你妈妈在哪儿?”“就是那个卖报纸的。”“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着头摩挲(mó suō)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份报纸,她说如果卖不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了她一个小时,看情形她肯定卖不掉了。”
看着小女孩,我的眼眶里充盈着滚烫的泪水。她的妈妈已在收摊儿了。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在树影底下跑走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手之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不能不满足吧。”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感到“惊讶”是因为 ;
感到“诧异”是因为 ;继续往下读,描写“我”后来神态和情感变化的词句是 和 。
4.小女孩从她妈妈那里买报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1)买晚报 (2)最后一份晚报 (3)忘不了那个晚上
答案
1、
1.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
2. 比喻 气势 声音
3. 由远及近 一条白线 变粗变长的白线 一堵白墙
4.波澜壮阔 汹涌澎湃 巨浪翻飞 波峰浪谷 波涛翻卷
2、
1. 柔和 柔弱 柔软
2. 它没有特别好的工具。 第一句好。设问句自问自答,更能强调它的工具不好,所以才会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因为蟋蟀会唱歌,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所以蟋蟀出名。
4. ④ ⑤ ⑥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5. ① 从“朝着阳光”“隐藏”等词语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是精心挑选的,与上下文的“不肯随遇而安”相呼应 ⑦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的叫声当做“弹琴”,语言风趣,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
3、
1.因为牛和鹅看人的态度不同,所以“我们”看到它们时的表现也不同。
2.拍 按 触 扳 骑 捶捶
3.说明了鹅胆大,不怕人,为下文写“我”害怕鹅埋下伏笔。
4. 不害怕 害怕
4、
1.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2.成本低(造价低);研制周期短;不仅节约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节约空间轨道;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3.不能,因为“仅仅”一词更进一步强调了研制一颗纳米卫星的时间短。
4.示例:利用卫星观测天气情况;利用卫星转播电视节目;利用卫星航天育种。
5、
1. 形容人来人往,热闹拥挤。 忽然、突然。
2.第一段:写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攀登泰山,来到这里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第二段:写在途中我们和挑夫的谈话。
第三段:写我要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重担,为中华崛起,为祖国腾飞而献身。
3.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
4.是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挡住的精神。
5.意思是在挑夫精神的鼓舞下,我再也沉不住气,决心肩负的重担,为中华崛起、祖国腾飞而献身,所以,觉得全身都是力量。
6、
1.jiān dǎo sàn tā
2.虽然我很累,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去。
3. ① ②
4.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
5.诚实
6.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7、
1. 在月光下散步 溪边
2.溪水、鹅卵石、小水塘。
3.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飘在空中,月光倒映在水中,水在流,香味和月光也在流动。 不能。“抱”字给人亲切、可爱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4.共出现了4次。“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感觉到那里的景色太美了,都感到很愉快,所以反复地说“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样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
8、
1.huo hé huó mú mó mó
2.①清澈透明 ②兴致高,情绪热烈 ③临时很敏捷地想出
3.珍贵 教诲 明亮 无边无际 不声不响 自言自语
4.神态描写与环境 表现女娲第一次怎样看见自己有生气的面貌 交代女娲照自己的模样造人的原因
5. 热烈欢快 人类新生时的喜悦感
6.非常孤独 满心欢喜
7.充满生命力和母性
9、
1.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山路 瀑布 陡峭 险峻 高大
2. 比喻 排比 棉絮 绸带 浪花 姿态万千
3. 游览 中天门 对松亭 南天门 对松亭
4.老大爷有着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老大爷这么大年纪了仍不畏困难,坚持攀登,我一定要向老大爷学习,坚持爬到山顶,决不能认输。
5.我感受到的泰山的特点是:山峰高拔、云海奇美、山路险峻。其他几岳分别是: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0、
1.B
2.C
3.D
4.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所发现。
11、
1.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 看 讨论
3. 春雨是无色的。 春雨是绿色的。 春雨是红色的。 春雨是黄色的。
4. 落 淋 洒 滴
5.示例:春雨是无色的。
12、
1. 一条白线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远 近
2. 形态 声音 比喻 夸张
3. 千万匹 白色 颜色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 壮观景象(宏伟气势)
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3、
1. 在月光下散步 “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2.不能,句中“抱”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影。
3.这句话在文中前后出现了四次,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联全文的作用。
14、
1. 极力称赞;给予高度好评;非常赞扬。 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一点也不迟疑。
2.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体里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3.舍己为人
4. 信号绳缠住了身体 氧气即将耗尽
5.英雄的行为或者高尚的品德均可
6.D
15、1. 举手之劳:指轻微的劳动,很容易做到。
2.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应该满足。
3.惊讶是因为我与小女孩素不相识,她怎么会那样唐突地提出让我帮她买纸;诧异是因为买报纸举手之劳,自己怎么不去呢?;怔怔地;我的眼眶里充盈着滚烫的泪水。
4.帮助妈妈卖掉最后一份报纸,因为这时没人来买,明天就没用了。
5.选(2)得2分,选(3)得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