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1 门吊安装(拆除)作业活动危险辨识与分析
| 序号 | 作业内容 | 伤害类别 | 生产的原因 |
| 1 | 技术交底 | 触电 | 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配电方式等未作详细交底或操作人员失误。 |
| 物体打击 | 未按设计图纸、说明书施工。 | ||
| 起重伤害 | 未按施工程序和方法进行施工。 | ||
| 车辆伤害 | 设备存在不良状况,施工人员未作检查、带“病”运行。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的角磨机、电焊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未按正确方法操作。 | ||
| 2 | 施工准备 | 触电 | 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现场积水、潮湿、接线方式或电器灯具使用不当。 |
| 高处坠落 | 高处作业部位未按规定搭设作业平台、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通道损坏或通道不畅,照明不足等。 | ||
| 物体打击 | 工器具未按正确方法使用,构件放置不符规范要求。 | ||
| 起重伤害 | 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缺陷或选择错误。 | ||
| 车辆伤害 | 设备状况不良,运输现场不畅及人员操作失误或违章。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的角磨机、电焊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存在故障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等。 | ||
| 3 | 结构矫正拼装 | 触电 | 使用的电焊机、电动工器具、照明灯具及线路漏电等产生的危害。 |
| 火灾 | 氧气、乙炔未按规定放置,采用火焰矫正未清理周边环境等。 | ||
| 灼烫 | 劳保着装不当而引起的电弧灼伤、气割烫伤或使用的切割设备工具的安全防护性能不良等。 | ||
| 起重伤害 | 构件转运过程中的操作、指挥人员失误,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等。 | ||
| 物体打击 | 构件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工具使用方法不正确等。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的矫正机等设备老化,操作人员失误及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差等原因。 | ||
| 4 | 中间验收 | 触电 | 照明灯具,线路漏电等产生的危害。 |
| 物体打击 | 杂物清理不彻底,构件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工具使用方法不正确等。 | ||
| 高处坠落 | 通道损坏或通道不畅,照明不足,高处作业部位未按规范要求搭设作业平台,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等。 |
| 5 | 吊装 | 起重伤害 | 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操作,指挥人员失误。 |
| 物体打击 | 吊装构件清理不仔细致使杂物高处坠落,附件绑扎不牢固,工具使用不正确等。 | ||
| 高空坠落 | 穿硬底鞋、照明不足、高空作业面未满铺竹跳板,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空压机、角磨机等机械设备存在缺陷,操作方式不正确等。 | ||
| 触电 | 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保护失效,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 ||
| 6 | 定位及连接 | 物体打击 | 构件放置不规范,工具使用不正确,高空坠物等。 |
| 起重伤害 | 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操作,指挥人员失误。 | ||
| 高处坠落 | 穿硬底鞋、高空作业面未满铺竹跳板,照明不足,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等。 | ||
| 灼烫 | 劳保着装不当而引起的电弧灼伤,气割烫伤或使用的切割设备工具的安全防护性能不良等。 | ||
| 触电 | 使用的电焊机,电动工器具,照明灯具及线路漏电等产生的危害。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的机械设备老化,存在故障缺陷,操作方式不正确等。 | ||
| 7 | 结构总装 (结构拆除) | 起重伤害 | 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操作、指挥人员失误。 |
| 高处坠落 | 穿硬底鞋、高空作业面未满铺竹跳板,照明不足,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等。 | ||
| 物体打击 | 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操作、指挥人员失误等。构件放置不规范,高空坠物等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的机械设备老化,存在故障缺陷,操作方式不正确等。 | ||
| 车辆伤害 | 设备状况不良,运输现场不畅及人员操作失误或违章等。 | ||
| 触电 | 使用的电焊机、电动工器具,照明灯具及线路漏电等产生的危害。 | ||
| 火灾 | 焊接、切割时产生的火花引燃易燃物或氧气、乙炔摆放不当,漏气,回火等。 | ||
| 灼烫 | 劳保着装不当而引起的电弧灼伤,气割烫伤或使用的切割设备,工具的安全防护性能不良等。 | ||
| 8 | 机电设备拆装 | 触电 | 使用的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保护失效等产生的危害,操作人员未正确使用安全用具等。 |
| 高处坠落 | 穿硬底鞋、照明不足,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等。 | ||
| 物体打击 | 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操作、指挥人员失误等。工具使用不当、高空坠物等 | ||
| 起重伤害 | 操作、指挥人员失误,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等。 | ||
| 车辆伤害 | 运输电气设备车辆状况不良,运输现场不畅及人员操作失误或违章等。 | ||
| 火灾 | 线路断路等引起的火花引燃易燃物等。 | ||
| 灼烫 | 电弧光灼伤等。 |
| 9 | 转运 | 车辆伤害 | 车辆未定期检修或保养,构件捆绑固定不牢,施工现场狭小,操作失误,施工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足等。 |
| 起重伤害 | 操作、指挥人员失误,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等。 | ||
| 高处坠落 | 穿硬底鞋,施工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足等。 | ||
| 10 | 试运行 | 高处坠落 | 穿硬底鞋,施工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足等。 |
| 物体打击 | 高空坠物,工具使用不当等。 | ||
| 触电 | 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保护失效,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的机械设备老化,存在故障缺陷,操作方式不正确等。 | ||
| 11 | 清点入库 | 物体打击 | 构件放置不规范、工具使用不当、操作人员失误等。 |
| 高处坠落 | 穿硬底鞋,施工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足等。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的机械设备老化,存在故障缺陷,操作方式不正确等。 | ||
| 起重伤害 | 操作、指挥人员失误,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等。 | ||
| 触电 | 照明灯具及线路漏电产生的危害。 | ||
| 12 | 安装后 验收 | 触电 | 电气设备,照明灯具及线路漏电产生的危害。 |
| 高处坠落 | 穿硬底鞋,高空作业面未满铺竹跳板,照明不足,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 | ||
| 物体打击 | 高空坠物,工具使用不正确,操作人员失误等。 | ||
| 机械伤害 | 使用的机械设备老化,存在故障缺陷,操作方式不正确等。 | ||
| 火灾 |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易燃物或氧气、乙炔摆放不当,漏气,回火等。 |
| 序号 | 施工工序 | 控制措施 | 实施负责人 |
| 1 | 技术交底 | ①由工段负责人组织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安装(拆除)项目有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了解本起重设备的特点、结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工期进度计划要求,并对起吊手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因施工人员不熟悉施工工艺而造成各类伤害。 ②在安装(拆除)过程中可以组织多次技术活动,但无论何种形式的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好“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并在生产过程中检查落实,避免施工人员技术上工艺上的失误造成人为伤害。 ③工程技术人员应制定出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施工中督促落实,确保措施到位。 ④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履行本岗位安全职责,深入现场检查,对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大安全技术问题及时组织处理,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 现场工段 工程部 设备部 安监部 |
| 2 | 施工准备 | ①疏通现场施工通道,防止因道路狭窄不平引起碰撞,倾翻,意外伤人等事故。 ②工作场地清理时,各种钢结构件应摆放整齐、垫稳、垫实,防止倒塌,滑落伤人。 ③转运构件车辆的驾驶员必须了解地形情况,严格执行驾驶员操作规程,在倒车时应有专人指挥。 ④准备搭设作业平台材料,安全网、安全带等防护器材。 ⑤构件在装车运输时应摆放整齐,运输前应仔细检查构件是否绑扎牢固,并对运输线路进行认真勘查,超长、超宽、超高件运输进还需作好明显标识,必要时还需要专车引导。 | 现场工段 |
| 3 | 结构矫正、拼装 | ①参与此项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人为伤害。 ②人工转运小构件时须选用合理的抬放方式,防止人为伤害。 ③使用机械矫正须由专人操作,统一指挥,其设备的防护装置必须齐全。 ④采用火焰矫正,必须清理周边环境,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火花引燃引爆其它物品。 ⑤热矫正后的构件应妥善放置,做出标识或指派专人看管,待温度降至室温后,方可撤离,防止其余热引起火灾或烫伤相关人员。 ⑥使用的氧气和乙炔气必须按规定分开放置,气瓶附近10米内不得有明火。 ⑦拼装前应检查各种机具、电动工具及照明的线路,确认其绝缘等其他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⑧拼装使用的工器具必须放置牢固,高处作业时工器具应可靠拴挂或采用其它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其坠落伤人。 ⑨使用角磨机打磨时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打磨方向不得对准其他人员。 ⑩已拼装好的部件必须摆放整齐且支垫牢固可靠,防止滑落伤人,高处作业场地清理的杂物不得随意抛投,防止意外伤人。 | 现场工段 设备部 安监部 |
| 4 | 中间验收 | ①验收拼装件,其工作平台和通道须满足验收工作要求。 ②所验收的拼装件必须满足验收条件,且做好中间验收记录。 ③验收场所的照明度应满足要求,电气绝缘良好。 | 质检部 工程部 安监部 |
| 5 | 吊装 | ①参与吊装的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人为伤害。 ②作业前必须检查起重工器具技术性能,确保完好可靠并正确选用吊具。 ③合理捆绑被吊件,棱角锋利边角与吊绳接触处要加衬垫,不规则构件必须找出重心再起吊。 ④被吊物下方严禁人员作业、停留,其起吊速度应严格控制,防止坠物伤人,禁止施工人员随吊物起落。 ⑤构件吊装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 ⑥高处作业,应搭设好必备的人行爬梯和通道作业平台以及安全防护设施,作业人员佩戴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品。 ⑦吊装过程中应专人指挥,信号统一。 | 设备部 工程部 安监部 |
| 6 | 定位及连接 | ①作业过程中严禁用手触模连接孔和结合面。 ②使用的焊接设备、机具及照明灯具等带电设备应配备漏电保护器,且绝缘良好,电源线路需随时检查。 ③构件定位连接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与施工无关的工器具和构件远离吊装区。 ④定位连接时严格控制起吊设备的操作,其操作必须按照指定组装人员的要求进行动作。 ⑤作业过程中还需防止电弧灼伤,气割烫伤和火灾。 | 现场工段 安监部 |
7 | 结构总装(结构拆除) | ①构件总装(拆除)作业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防止坠物伤人伤设备。 ②大构件翻身、抬吊时应指派专人监视、预防意外发生。 ③拆装长件、重件须系好缆风绳,并由专人指挥缆风绳的控制。 ④拆装过程中应专人指挥,信号统一,且应捆绑牢固。 ⑤当高空多层次上下作业时,应尽量避开垂直上下作业,同时注意拆装时工机具下落伤人。 ⑥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起吊设备的操作(吊车、卷扬机、葫芦),其操作必须按照指定拆装人员的要求进行动作。 ⑦起吊设备(吊车、卷扬机、葫芦),其操作人员应经常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⑧在总装(拆除)过程中作转运构件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区域后应注意观察周边环境,狭小地方须指派专人指挥。 ⑨工作场地必须设安全警戒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⑩作业区域严禁烟火,并设置安全防护线和安全醒目标识,防止引起火灾或爆炸,总装(拆除)中使用气割、电焊等热源作业后应注意防护,防止烫伤;作业产生火花应注意隔离。 | 设备部 安监部 |
| 8 | 机电设备的拆、装 | ①机电设备拆装必须按设计图纸,说明书施工,未经有关设计制造部门同意,不得任意修改。 ②起重、变幅、回转、行走机电设备的安装,机座必须稳固,安全装置(如制动机构,限位器、安全阀、负荷指示器等)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③施工用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绝缘必须良好,布线应整齐。 ④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均应采取防水措施、防止设备受潮,漏电、损坏等。 ⑤在有易燃易爆气体场所,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满足防火、防爆要求。 ⑥热元件和熔断器的容量应满足被保护设备的要求,熔丝应有保护罩,熔丝不得削小使用,严禁用金属线代替熔丝。 ⑦一切电气装置设备拆除后均不得留有可能带电的导线,如必须保留,应将裸露端部包好绝缘,并做出标记妥善放置。 ⑧所有拆除电气设备外壳上,电气设备的引线电缆均应按图纸进行编号,编号标记应清晰,固定牢靠,以防遗失。 ⑨电气设备拆除后要及时装箱,并附有装箱清册,以防备被水淋湿、丢失等,电气设备的吊装和转运要小心轻放,以避碰伤,碰坏、砸坏。 ⑩凡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绝缘安全用具,登高作业安全工具、携带式电压和电流指示器、以及检修中心临时接地线等均不得使用,防止触电、坠落、灼伤等工伤事故。操作人员根据工作条件,选用适当的安全用具,每次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安全用具不准任意移作它用,也不得用其他工具代替安全用具,以确保使用安全。非电气工作人员不得从事电气拆装工作,防止人为伤害。 | 设备部 |
| 9 | 转运 | ①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区域后应注意观察周边环境,狭窄路段须指派专人指挥。 ②运输前应仔细检查构件是否摆放好,是否绑扎牢固,并对运输线路作好现场勘查;“三超”件运输还需要作好明显标识,必要时应指派专人、专车引导。 ③运输车辆的使用必须执行交通规则,不准带病或超载运行,司机严禁无证驾驶或酒后开车。 | 现场工段 |
| 10 | 试运行 | ①试运行要求风速在规定的范围内。 ②完成一般技术检查如检查调试好各部位限位器,检查调正各机构同心度,检查四个行走电机方向的一致性,检查调试变幅指示器,检查各部照明等。 ③完成空负荷试验,静负荷试验,动负荷试验,做出试验结果评定。 | 设备部 现场工段 |
| 11 | 清点入库 | ①所拆除的构件,机电设备,必须按图纸编号进行清点验收入库,以防遗漏、丢失。 ②电气设备均应小心轻放,切勿碰伤,砸坏,并做好防潮、防晒,确保设备使用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③构件应摆放整齐,平稳、支垫牢固,其叠放的高度不宜超过二层,以防滑倒伤人。 | 设备部 |
| 12 | 验收 | ①所设置的人行爬梯和通道,作业平台,安全防护设施等必须满足验收工作要求。 ②若验收需照明,则照明的照明度应满足要求,电源线路绝缘良好。 ③完成各类技术检查,做出检查评定结果。 ④根据空负荷试验,静负荷试验,动负荷试验评定结果,做出是否可以投入生产施工的指令,确保整机的安全性。 ⑤收集整理竣工资料,并归档,确保各项安全技术数据资料有备可查。 | 设备部 安监部 质检部 |
1)参加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包括民技工必须接受入场前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劳保着装,并佩戴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非特种作业人员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4)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施工、技术安全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工。
5)施工作业前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6)施工中做好“三工”活动和班前“危险预知”活动,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7)现场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正确使用工器具,服从安全人员的管理。
8)高处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固定位置应安全可靠,并尽量高挂低用。
9)爬梯、平台、通道等必须牢固可靠,临空面、悬空作业必须挂好安全网。
10)施工设备、工器具等应经常检查、维护和保养。
11)起重、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12)转运及起重作业前应对起重或捆绑用具及设施进行检查,正确选择和使用,并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确保其安全性符合要求。
13)大件吊装必须严格执行吊装方案,统一指挥,协同配合。
14)构件对接时禁止用手探孔找正。
15)电气系统通电调试时,必须有两人同时作业,其中一人监护。
16)起重作业应设专人指挥并佩带袖标,并且指挥明确,信号清楚统一,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服从管理,统一行动。
17)安装(拆除)部位应设置安全作业警戒线,并派设安全警戒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18)施工现场应悬挂必要的安全标识牌。
19)安全人员应坚持现场巡视,发现违规必须及时制止和处理。
20)安装(拆除)作业中,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雷、雨、雪、大雾时应停止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