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城阳区流亭街道双埠小学
六年级
2014年2月14日
教 学 计 划 表(一)
全册教材分析:
|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另外,7个单元的“练习”中也安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本册教材亦如此前各册,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物化,“课标”的基本精神当然是我们品文的准绳。其次,编辑的预设思路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也是解读本册教材的重要依据。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压卷之作,承上启下,在教材序列中自有其特殊地位和功用,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考量参数。当我们据此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会欣喜地发现,本册阅读教材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 |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6.1班现在学生45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 23人。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处于显的两级分化,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寥寥无几,有近十名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班上的部分男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现要相对落后。
| 6.2班共有学生44人, 其中女生22人,男生 22人.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40%,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习惯。 1)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学习写钢笔字的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学习写毛笔字的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
四、教学主要措施:
1、教学时,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严格要求自己,学习、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使读写的内容更加丰富,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
5、在班级成立“一帮一同成长”小组,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6、注重说话练习,创造多种机会,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难的精神。 | 六、教 学 进 度 | |||||
|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
| 1 | 第一周 | 第一单元 | 13 | 第十三周 | 第七单元 | |
| 2 | 第二周 | 第一单元 | 14 | 第十四周 | 第七单元 | |
| 3 | 第三周 | 第二单元 | 15 | 第十五周 | 期末复习 | |
| 4 | 第四周 | 第二单元 | 16 | 第十六周 | 期末复习 | |
| 5 | 第五周 | 第三单元 | 17 | 第十七周 | 期末复习 | |
| 6 | 第六周 | 第三单元 | 18 | 第十八周 | 期末复习 | |
| 7 | 第七周 | 第四单元 | 19 | |||
| 8 | 第八周 | 第四单元 | 20 | |||
| 9 | 第九周 | 第五单元 | 21 | |||
| 10 | 第十周 | 第五单元 | 22 | |||
| 11 | 第十一周 | 第六单元 | 23 | |||
| 五、总教学时数:80 | 12 | 第十二周 | 第六单元 | 24 | ||
(章节)
| 课题 | 教材重难 点及关键 | 课时数 | 教学任务及要求 | 教学措施 | 备注 | |||
| 德育渗透 | 双基双力 | 主要教法 | 实验 | 教具 | ||||
第一单元 | 1.理解和感悟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感受拟人手法的作用。 | 10 | 培养语文兴趣 | 阅读能力及作文能力。 | 利用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讨。教师引导总结。 | 结合教材准备挂图及相应的学具 | ||
| 第二单元 | 1.理解和感悟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 2.养成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 10 | 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 阅读能力及辨析能力 | 学生小组交流。 | 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具 | ||
(章节)
| 课题 | 教材重难 点及关键 | 课时数 | 教学任务及要求 | 教学措施 | 备注 | |||
| 德育渗透 | 双基双力 | 主要教法 | 实验 | 教具 | ||||
第三单元 | 1.理解和感悟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词这种体裁,背诵词 。 | 10 |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喜读四大名著。 | 阅读能力及作文能力。 | 利用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讨。学生讲故事 | 结合教材准备挂图及相应的学具 | ||
| 第四单元 | 1学会梳理文章脉络。 会复述。 | 10 | 激发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 阅读能力及积累应用的能力。 | 学生小组交流。 | 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具 | ||
| 单元 (章节) 课题 | 教材重难 点及关键 | 课时数 | 教学任务及要求 | 教学措施 | 备注 | |||
| 德育渗透 | 双基双力 | 主要教法 | 实验 | 教具 | ||||
第五单元 | 1.理解和感悟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0 | 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 阅读能力及作文能力。 | 利用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讨。教师引导总结。 | 结合教材准备挂图及相应的学具 | ||
| 第六单元 | 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 10 | 培养阅读的能力。 | 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 学生小组交流。 | 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具 | ||
| 单元 (章节) 课题 | 教材重难 点及关键 | 课时数 | 教学任务及要求 | 教学措施 | 备注 | |||
| 德育渗透 | 双基双力 | 主要教法 | 实验 | 教具 | ||||
第七单元 |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叙事顺序。 | 10 | 培养自主表达的能力。 | 听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 结合教材准备挂图及相应的学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