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48:10
文档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B)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的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
推荐度:
导读毛中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B)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的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D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B   )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的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3.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B   )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4.经济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 (B )

A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 和市场的关系

C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D 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5.下列哪一项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份 (  A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股份制经济

6.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提出会后工作的总基调是 (C )

A稳中有为

B稳中求变

C 稳中求进

D 稳中有变 

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B    )。 

A.阶级斗争     B.改革     C.物质利益原则    D.精神激励

8.我国的改革(   C    )。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     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D.目标是扩大世界影响

9.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   D    )。

A.惩治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发展生产力    D.改革开放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C   )。

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B.实用主义的标准

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检验真理的标准

11.总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D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12.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C)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13.2006年10月,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D) 。

A.《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

D.《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4.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B   )。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5.1980年5月,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   )。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二 多选题

1.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归结起来就是(      ABCD    )

A.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混乱

B.经济停滞不前濒临崩溃

C.人民生活物资匮乏,生活得不到改善

D.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

2.改革开放的成绩证明(   ABC  )

A.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B.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C.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D.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

3.曾指出,改革是(     ABCD    )

A.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B.中国的第二次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生产力      

4.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5.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ABCD)

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D.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6.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   BCD    )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E.发展先进文化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BCD   )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8.消除贫困,逐步实现是(    ABCD   )

A.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9.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指出(   ABCD    )

A.是生产力,改革也是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消灭贫穷 

10.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ABCD    )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三 判断题

三、判断题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错)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上升,这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对)

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对)

4、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不可兼得,中国的发展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错)

5、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一回事。                                 (错)

6.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是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                                          (对)

7.《决定》指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错)

8.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其基本内容是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错)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对)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对)

四 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

  答:随着新民主主义的节节胜利和三大经济纲领的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经济成分逐渐形成。在《新民主主义论》和七届二中全会上对此作了分析,论述了五种经济,即:

  第一,国营经济,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

  第二,合作社经济,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包括生产、消费和信用方面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合作社可以提高生产力,帮助小生产者养成互助劳动、集体主义的习惯和思想,给将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化创造条件。

  第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它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主要指党在民主时期保护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它具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消极的一面,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第四,个体经济,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它是一种落后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保存的一种经济。经过社会主义的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第五,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又称公私合营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发展前途是朝着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的。

2.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加之帝国主义间接统治及其相互间利益矛盾和斗争,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2)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那些受到过大影响、群众运动高涨的地方,为政权存在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4)相当正式数量的红军存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5)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主观条件。

3.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4.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文档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B)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的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