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管理体系
一、有效收集、传递和管理知识,分享最佳实践
公司按照知识管理体系的要求,采用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依靠规范的架构和制度保证,对知识分别按知识的来源、知识的表达形式分类进行及时有效的获取、管理和应用。
知识识别、收集和传递表
| 知识管理过程 | 工具与设施 | 设计知识类型 | 架构与制度 | 企业文化 | 内容概述 |
| 知识鉴别、知识获取 | 邮递系统、信息服务机构 | 显性外部、隐性外部 | 《文件控制程序》 | 公司办公室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每年制定企业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如团队建设、拓展训练、新员工培训等 | 公司每年订阅期刊杂志了解国家、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并由质量管理部和综合管理部收集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以供企业内部员工学习提升 |
| 邮件系统 | 隐性内部、隐性外部 | 邮件系统是内外部知识获取和传递的重要途径,通过此系统可达到隐性知识的便利获取及传递 | |||
| 互联网 | 隐性外部 | 通过互联网获取组织需要的大量知识 | |||
| 供应商管理系统 | 隐性外部 | 通过供方信息系统获取来自供方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包括供方行业信息、行业标准、产品信息、质量信息等 | |||
| 客户信息平台 | 隐性外部 | 提供中间商营销情况、市场情况的信息 | |||
| 定期参与行业展会 | 隐性外部 | 公司每年参加国际国内展会,通过参加展会了解永磁节能及磁传动相关产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趋势 | |||
| 业务标准化机制 | 隐性内部 | 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需规范的业务及流程进行梳理,使分散孤立的信息和技能结合起来,对经过实践检验已经很成熟的知识进行标准化,纳入知识库中以利于决策改进和知识共享 | |||
| 外部知识内部化机制 | 显性外部、隐性外部、显性内部 | 公司将外部专家咨询培训的笔记、录像等纳入知识库并定期更新,成为公司内部可共享的知识。同样,来自顾客、供方、合作伙伴等的外部知识也及时收集整理到知识库 | |||
| 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造 | 知识管理库 | 显性内部 | 通过知识管理库设置知识管理人员将技术经验、经营战略、管理流程、优秀营销策略与技术等非文字知识整理成文字材料 | ||
| 微信公众号 | 隐性内部 | 公司所有开通信息系统账号的员工,均可登陆信息系统数据库在权限范围内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和信息 | |||
| 供应商大会、经验分享会 | 隐性内部 | 通过召开供应商大会、经验分享会,将公司的知识传递给供方,并对供方进行培训,达到知识的传递。 | |||
| 知识信息化机制 | 显性内部 | 办公室对知识管理需求进行讨论和确认,并固化流转信息单通过信息系统加以规范,形成标准化流程,用来提升公司业务审批效率。 | |||
| HR 系统 | 隐性内部 | 通过HR 系统实现员工基本信息的存储与共享,并成功与考勤各流程集成,实现知识的存储与共享。 |
二、隐性知识的管理
| 序号 | 获取动机 | 获取对象 | 获取结果 |
| 1 | 每年外请专家讲师对内部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 隐性知识 | 录音;或者在QQ上\微信公众号传播相关宣传内容。 |
| 2 | 公司车间关键工序人员实施师傅带徒弟的操作模式,容易出现“断层”。 | 隐性知识 | 对关键工序操作熟练的员工操作过程进行分解、可制作光盘,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
| 3 | 检验标准不明确,检验员经验和技能有差异,增加退货难度,造成库存品的增加。 | 隐性知识 (管理标准) | 出台了相关检验标准,并使检验标准的实施得到了统一 |
公司对积极收集知识用于共享,利用知识进行创新改进的组织及员工进行多种激励。
2质激励:建立项目奖励,合理化建议奖励,QC活动奖励,技术创新奖励等。
②精神激励:评选质量标兵、优秀员工等。
③职务晋升:对利用知识进行创新取得较大知识成果,又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优秀员工实施职务晋升。
修改
| 记录 | 修改单号 | 修改页次 | 修改条号 | 修改状态 | 修改人/日期 | 批准人/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