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6-苏州IV-TS-16标施工测量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52:37
文档

6-苏州IV-TS-16标施工测量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施工测量方案1、施工测量概述1.1、工程概况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施工范围包括:高速站站站台层二期主体结构及站厅层全部主体结构、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暗埋段、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敞开段、出入段线。苏州高速站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胡巷村,与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相交。苏州高速站站为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始发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0+309.327,设计起点里程为DK0+000.000,设计终点里程为右DK0+492
推荐度:
导读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施工测量方案1、施工测量概述1.1、工程概况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施工范围包括:高速站站站台层二期主体结构及站厅层全部主体结构、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暗埋段、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敞开段、出入段线。苏州高速站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胡巷村,与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相交。苏州高速站站为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始发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0+309.327,设计起点里程为DK0+000.000,设计终点里程为右DK0+492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

Ⅱ-TS-01标施工测量方案

1、施工测量概述

1.1、工程概况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施工范围包括:高速站站站台层二期主体结构及站厅层全部主体结构、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暗埋段、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敞开段、出入段线。

苏州高速站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胡巷村,与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相交。苏州高速站站为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始发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0+309.327,设计起点里程为DK0+000.000,设计终点里程为右DK0+492.127车站主体结构外包长度495.20m。本次施工范围为二期施工部分,设计起点里程为右DK0-2.457,设计终点里程为右DK0+273.327,长度为276.4米。

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暗埋段北起苏州高速站站(右DK0﹢492.127)至隧道洞口(右DK0﹢830)为地下矩形隧道。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敞开段北起隧道洞口(右DK0﹢830)至地面、高架分界点(右DK1﹢1.688)为开口U型槽。区间全长697.561米。

出入段线线路由地铁苏州高速站站向北延伸,沿澄阳湖北侧前进至出入段线路路基段,终于太平车辆段。工程设计范围为RCK0﹢205.701(即左DK0-2.457)至RCK0﹢900.000,全长694.299米。线路自苏州高速站站出站后,先以2‰的缓坡向上,再以28‰的坡度向上,到达RCK0﹢660.000附近结构变成敞开口,以28‰的坡度继续向上,到达RCK0﹢900.000为敞开段接地点,即本段区间结构终点。

现将工程概况统计于表一:

表一、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工程概况表

部位里程长度(m)

开挖

深度

支护结构主体结构场地现状
出入段线敞开

部分

RCK0﹢600~RCK0﹢900

3000m~4.8m

全断面放

坡开挖

U型槽

主要为农

田、河塘

暗埋

部分

RCK0﹢205.7~RCK0﹢600

394.2994.3m~5.1m

箱型框架主要为河塘
高速站站右DK0-2.457~右DK0﹢273.327

276.48.5m~14.5m

放坡开挖、土钉支护、SMW工法桩

钢筋混凝土双层三跨箱形框架结构主要为农田、河塘
高速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暗埋段右DK0+492.127~右DK0﹢830

337.8738m~11m

放坡开挖矩形框架结构胡巷村低矮民房及农田

明挖敞开段

DK0﹢830~右DK1﹢1.688

359.6880m~4m

SMW工法桩、水泥土搅拌桩挡土墙、放坡开挖

敞开U型槽结构

合计

1668.26

1.2、编制依据

1.2.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1.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2006)

1.2.4、《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1.2.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1.2.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2.7、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土建工程施工合同

    1.2.8、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II-TS-01施工图设计

    1.2.9、《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KA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1.2.10、遵照的部分技术标准及规范如下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J9258-9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01)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施工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1)

 国家、行业、地方颁发的相关其他规范和标准

1.3、技术准备

1.3.1、测量仪器的检定和校验:按《计量法》的规定进行测量仪器的检定和校验,具有有效的合格证书。若检定合格后经过长途运输或存放3个月以上的测量仪器,使用前应按精度要求自行检校。

1.3.2、完成设计图纸审核和现场踏勘:对有关设计图纸进行会审,特别是曲线线路部分,应核算其曲线要素、某些特征点的坐标和高程,确保定位条件的准确可靠。图纸会审后,到现场进行实地查看放线条件、隧道经过沿线的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的位置。

1.3.3、依据施工测量方案和设计图纸计算测放数据,并绘制草图。所有数据与草图均校验,并及时整理成册,妥善保管。

1.4、测量人员配置

我公司选派具有测量专业学历及职称,并曾从事过多个地铁项目测量工作,责任心强的测量人员从事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

测量人员均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并持有相应的学历和资格证书。熟悉地铁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熟悉测量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操作规程。

本项目测量人员情况表见表2

表二、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测量人员情况表

序号姓名职务职称学历备   注

1尚明明测量主管测量助理工程师大专
2王抗测量副主管中级测量工大专
3牟玉印测量员中级测量工大专
4乔亚飞测量员中级测量工大专
1.5、测量仪器配置

1.5.1、全站仪

全站仪测量是目前工程测量的主要手段,亦是本苏州地铁2号线土建工程II-TS-01标段测量工作应用的主要方法。使用的托普康T7001,使用其精度稳定可靠,测角可达1秒、测距±(2mm+2ppm),并且已经年检状态良好,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三角高程测量及的放样模式,作业方式灵活。

1.5.2、水准仪

高程测量时拟采用两种水准仪:常规的光学水准仪、目前最先进的电子水准仪。

1.5.3、光学水准仪

常规的光学水仪,苏州一光DS2,并且已经年检其状态良好,主要用来进行一般结构物的高程放样,对批量点位的高程测量十分方便。

1.5.4、电子水准仪

高精度水准测量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实现观测、读数、记录、计算、校核自动化,其作业效率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主要用来进水准点加密、控制点的布设等。

该仪器具有如下特点:

采用条码尺自动读数,避免了人眼的读数误差,精度高。

仪器自动读数,速度快,工效可提高50%。

在光线不好的地方仍然可以读数,工作环境较宽松。

表三、天宝DINI型电子水准仪主要技术参数

每公里往返测高程精度0.3mm/ 1.0mm

望远镜放大倍率32x
测量范围1.5m-100m

最小读数0.01mm
单次测量时间3s
数据记录内存6 000个测量数据或1650组测站数据

补偿器磁性阻尼补偿器
补偿精度0.3”

补偿范围±15’

工作温度-20℃到 +50℃

1.5.5、测量辅助工具

为了方便于在施工放样测量中能够快速沟通、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公司配备测量辅助有:对讲机4部、 50米卷尺2把、30米卷尺1把、7.5米卷尺5把、5米卷尺10把、锤球2个,强光手电筒5个、普光手电筒8个等。 

1.6、总体策划

根据交桩资料,在我标段有GPS点2G01、2G02、2G03,精密导线点有2D15、2D14、2D13、2D16、水准控制点有2II06、2II07、2II08。我标段点位完整,测量班组对施工区段内控制网复测包括精密导线点、高程控制点等,复测时主要技术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规定。复测报告完善后及时将复测结果报测监中心和监理测量工程师审批。在确认地面导线控制网复测无误后,即布设地上施工控制网,利用地上施工控制网对施工区段进行平面定位控制和高程控制,在布设点位时,要考虑便于以后通过联系测量将地面施工控制点引入到区间隧道内;随着施工的进程,在隧道内建立其它测量控制点。整个施工过程中将每三个月对精密导线点、高程控制点、区间隧道内的施工控制点进行检验复核,并及时向测监中心和监理测量工程师呈报本月复测数据。

1.7、测量工艺流程图(见附图1)

1.8、工作内容

主要测量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进场的复测工作、控制点加密、日常放样工作、施工测量成果检查和检测、施工测量管理、资料及点位的保护。

1.8.1、进场的复测工作

1.8.1.1、接到测监中心交接的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以后,首先对交桩成果进行内业校核,检查各项计算是否合格,各点的坐标和高程是否有误。发现问题和不明之处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

1.8.1.2、内业资料复核无误后,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同精度的复核,复测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平面坐标复测使用全站仪,采用附合导线法进行,高程复测使用精密水准仪,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法进行。

1.8.1.3、边长的气象改正在测量过程中,现场测量气象数据输入全站仪内自动改正。

1.8.1.4、复核无误后,将相关资料报监理和测监中心复核;如有偏差,请监理和测监中心重新复核,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导线点的加密和施工测量放样。

1.8.2、控制点加密

1.8.2.1、加密点布设

点宜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要避开障碍物。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我项目加密控制测量采用托普康T7001全站仪测量,所以布设加密导线点还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A、导线点不能在具有强反射的地面附近:如大面积的水面附近、平坦光滑的地面附近、盐碱地带、金属矿区及雪地里。

B、导线点不能在具有强反射的环境里:如大批建筑群等附近。

C、导线点不能在电磁波强辐射源的附近:如雷达、电台及微波中转站等附近地区。

D、导线点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助于进行碎部测量或施工放样。

E、导线点各边的长度应按规范规定近似接均边长,且不同导线各边长不应相差过大。导线点数量要足够,以便控制整个施工区。

F、相邻导线间要通视。

G、所选的导线间必须满足超越(或远离)障碍物1.3米以上。

H、线路平面控制点的位置应沿线路布设,距线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米且小于300米,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线放样。

I、在隧道处,应考虑隧道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隧道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1.8.2.2、加密点测量(托普康T7001测量)

A、测前准备

a、全站仪需检校且状态良好;

b、认真了解各导线点所处的环境,以作出最佳的安排计划及观测时间;

c、检查在测量时保持良好状态,所用的附加工具:对讲机、全站仪脚架、棱镜脚架、棱镜、强光手电筒(夜间测量),及人员的到位情况。

B、观测

a、到出发到测点前,认真检查托普康T7001全站仪主机、电池、已知点数据、记录纸、笔、脚架及对讲机等必备品;

b、架站:认真地架好仪器,对中、整平、等待前后棱镜架好;

c、开始观测时,按下电源开关,把托普康T7001全站仪调整的测量角度距离的界面,这时记录好测点名及前后视点名、日期、通视情况;

d、观测中,由于是精密导线控制网,所以在用托普康T7001全站仪测角时宜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且每一条导线边应往返观测各二个测回。每一测回间应重新照准目标,每一测回应三次读数;在测量距时,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应小于3mm,测回间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3mm,往返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5mm。如果发现不能满足要求时,本次测回必须重测。在测角及测距时要保持记录的干净整洁,严禁胡乱涂改造假。

e、观测结束时,先关电源,将全站仪装箱,通知后视及前视往倒站。

C、导线测量数据的整理

a、整理原始数据,用计算器算出每一站的平均角度及距离及2C值的详细计算

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

平均读数=(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2

b、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分配,由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可推算出结束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由于各观测角中存在误差,所以结束边坐标方位角不会和推算出的结束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从而产生方位角闭合差fɑ=实测结束边坐标方位角-理论结束边坐标方位角。精密导线点的测角中误差为±2.5″,方位角闭合差±5√n″当fɑ≤±5√n″时,方可进行角度分配,由于各转向角都是按等精度观测的,所以坐标方位角闭合差fɑ可平均分配到每个角度上。

c、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改正后的转折角依照

ɑ未知=ɑ已知+∑转折角+N(转角次数)×180

推算出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d、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各边的坐标方位角ɑ和边长D,依照

△X=D×cosɑ

△Y=D×sinɑ

然后将分别取代数和∑△X、∑△Y。

e、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由于导线边长观测值中存在误差,角度观测值虽经改正,但仍存在残余误差。因此由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而得的坐标增量必然有误差,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X)闭合差fx和横坐标增量(△Y)闭合差fy,即

fx=∑△X-(X结束边-X起始边)

fy=∑△Y-(Y结束边-Y起始边)

由于存在fx、fy使得导线不闭合而产生闭合差fD,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即

fD=√fx²+ fy²

fD与导线全长有关,计算fD与导线全长∑D的比值,并使分子为1,通常用k表示,即

k=1/(∑D/ fD)

k称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精密导线控制网的全长相对闭合差为k=1/35000。

当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允许值时,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例地改正它们的坐标增量,其改正数为

V△X=( -fx×D)/ ∑D

V△y=( -fy×D)/ ∑D

即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

△X′=△X+ V△X

△Y′=△Y+ V△y

f、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坐标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X未知=X已知+△X′

Y未知=Y已知+△Y′

D、导线点成果处理

a、将数据用导线平差软件进行再次的平差,对比两组坐标数据,如果差值很小以严密平差为准,则数据上报监理及测检中心进行再次审核。

1.8.2.3、加密点位布置图示意图(见图如下)

1.8.3、日常放样工作

1.8.3.1、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苏州轨道坐标系统。

1.8.3.2、施工放样测量隧道施工放样测量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放样。

A、基坑开挖

本标段采用自然边坡的基坑,其边坡位置应根据线路的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0mm。

B、结构线及内侧和中墙中心线,放样允许误差为±10mm。

1.8.3.3、测量定位的主要方法

施工定位测量要求精度高,必须结合施工进展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法,确保结构的平面位置相对于轴线在纵横方向能满足精度要求,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施工定位,这是施工定位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施工定位中必须用另外的方法对其定位准确性进行检测。

1.8.3.4、平面控制

为确保按照设计和任何施工,保证平面线形的连续性,在施工的每项工艺流程中都要认真控制结构的平面位置。

A、全站仪极坐标法

全站仪极坐标法是目前平面测量定位的主要方法,其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已在多个地铁项目上成功应用。全站仪极坐标操作简便,只要在测站上架好仪器,输入测站点坐标并配置起始方位角后,就可开始测量,通过仪器测距测角,得到点位坐标。

测量精度计算如下:

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点位坐标,点位误差主要来源是测角误差和测距误差,其影响分别为 和(为仪器测距的固定误差,为比例误差系数,为距离,)。

进行简单精度估算:  

式中n为测回数。

若顾及控制点(测站点和定向点)误差,则点位误差会有所增加,但增加测回数n可减少点位误差。

通过上面的演算,说明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测量定位完全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

B、精密全站仪交会法和自由设站法

视现场条件,可以灵活应用精密全站仪前方交会法、侧方交会法和自由设站法。与经典的交会法定点不同的是,经典交会法只测角,而全站仪交会法既测角又测边,实现边角联合交会,有较多的冗余观测量可进行平差计算提高精度,仪器配置的电子手簿中有相应计算程序,使用非常方便,精度与极坐标法相当。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经检查放样点位无误后方能进行施工。

C、高程控制

为确保按照设计施工,保证纵断面的连续性,线路的平顺性,在施工的每项工艺流程中都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控制结构的高程。

a、悬挂铟钢带尺测量法

在地面、地下合适的位置架设两水准仪,在A点和B点分别立水准尺,在地面向地下悬挂钢尺,其零分划一端挂上10千克左右的重锤,使之处于自由状态。地面上和基坑下同时进行观测,读取水准尺读数a和b以及钢尺读数m和n,为避免钢尺上下移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地面上、下读取钢尺读数m、n必须在同一时刻进行。变更仪器高并将钢尺升高或降低,重新观测一次,两次观测高差(n-m)值在1mm内取平均值,并测定测量时的温度,则地面上、下水平视线间的钢尺长度lt=n-m,地下水准点的高程为:

HB = HA +a+( lt +∑△l)-b

式中∑△l为钢尺改正数的总和,它包括温度改正数、尺长改正数、垂曲改正数和钢尺自重伸长改正数。其一般形式为:

∑△l=△lt+△l1+△l2+△l3

△lt=α(n-m)*(t-t0)

式中:α—钢尺的膨胀系数,当钢尺温度变化1℃时,其值约为1.16×10-5~1.25×10-5;

t0—钢尺检验时的温度;

t—钢尺量距时的温度。

△l1 钢尺的名义长度L0,检定时在标准为拉力(一般为100N或150N)、标准温度下测得的实际长度为L ,故该尺测量时需要加入改正数:

           (lt=n-m,下同)

△l2尺在传递高程时,是将钢尺垂直悬挂应用,故应加入钢尺垂曲改正数:

式中:P—钢尺的总重;

      H—检定时的拉力。

△l3钢尺自重伸长改正数

         

式中 r—钢尺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取7.85g/cm3;

     E—钢尺弹性系数,取1.96×105 g/cm2。

如果悬挂的重锤质量与检定时的拉力不同,则还须增加由于增重而引起的伸长改正数:

 

式中:Q—重锤的质量;

      F—钢尺的横截面积。

高程测量采用悬挂铟钢带尺进行高程传递,铟钢带尺的刻划应与相应水准标尺的刻划一致,测量的高差应进行水准尺零点差改正、温度改正、检定的尺长改正。

如果施工现场风力较大,为了稳定钢尺,需要加大下挂重锤的重量,甚至将重锤显于机油桶内增加阻尼,这时必须对尺长施加拉力差伸长改正,其拉力应该是下挂重锤重量减去钢尺检定时拉力再减去油对重锤的浮力;用钢尺的弹性模量计算拉力差伸长改正。

b、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与全站仪极坐标法若同时测量称为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原因是一次测量可同时得到观测点的坐标及高程,它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工程结构定位的主要方法,一般只进行单向测量,操作简便。但是单向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受大气折光及地球曲率的影响,一般在仪器内部会对这项取以经验值进行改正,在距离较近、高度角较小时对精度影响不明显。施工中可以对向多测回观测取均值来减小误差。本工程高程传递用悬挂钢尺法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法校核。

D、车站及区间敞开段、出入段的施工测量

车站围护结构部分为工法桩,由加密控制网点测设工法桩桩位,测定出三个点(两端头、中间),三个点连成工法桩轴线,在轴线上量距确定每个桩心位置。打设木桩并加钉。经测量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桩位放线允许误差30mm,垂直度允许偏差5‰,桩体最大水平位移25mm,结合施工单位技术水平,测设桩轴线时,在设计位置的基础上,外放15cm,以保证基坑开挖后桩身不侵入车站结构。

E、双轴搅拌桩的施工测量

同工法桩的测量

F、临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测量

由加密控制网点测设出桩心点,测设木桩并加钉。经测量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临时立柱、抗拔桩量精度允许偏差±20mm。 

E、地基加固的搅拌桩的施工测量

由加密控制网点测设出三个桩心点,三个桩心点连成桩轴线,在轴线上量距确定每个桩心位置,测设木桩并加钉。经测量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搅拌桩测量精度允许偏差±10mm。            

G、地下施工测量

 地下测量主要是针对标段内的放坡开挖,工法桩基坑开挖,钢支撑架设,框架结构的施工定位测量。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放样出施工便道及坡顶线的位置,报监理审核许可后,方可进行开挖,在开挖时现场监控开挖深度,以及时定出中间平台标高和宽度,待开挖到离基坑设计标高30cm,采用人工清理基坑,以保证尽量减少对基地土质的破坏。

在围护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基坑开挖时,着重是对基坑高程控制,从地面的水准点通过传递高程测量,控制基坑的开挖面及基底。高程传递允许误差±5mm。向基坑内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检定过),水准仪观测读数,采用换仪器高法共测三次,高程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报请测量监理复测,复测无误后,布设地下控制网和高程点,地下平面和高程起算点从地面加密控制网点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基底,用于对主体的底板结构定位测量。底板结构定位测量完成后经测量监理复测无误后施作底板结构,底板结构施工完后,布设地下控制网和高程点,地下平面和高程起算点从地面加密控制网点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车站的结构底板上,拟在结构底板上投设10个控制网点,6个起算高程点,用于对主体的墙体、中板、顶板结构进行定位测量。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垫层允许偏差0-10mm、底板允许偏差±5mm、顶板预留沉落量±10mm、墙体平面位置偏差±10mm、垂直度2‰,为保证结构的净空尺寸,底板、中板、顶板设预留沉落量3cm,侧墙外放3cm。

1.8.4、施工测量质量控制标准

1.8.4.1、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复核的技术要求应不低于原控制点的精度等级。

1.8.4.2、施工控制网及测量放样的施测方法,测量成果的精度应符合有关规范的技术和精度要求

1.8.4.3、为确保车站及区间结构精准和满足设计的净空限界,建立严格的检查和检验制度。凡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经自检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测。复测无误后,向测监中心提出检测申请,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检测地上坐标互差≤±12mm,地下导线的坐标互差≤±16mm;检测地上高程互差≤±3mm;地下高程点的高程互差≤±5mm;检测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 ≤±10″;检测相邻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mm;检测经基坑悬吊钢尺传递的高程的互差≤±3mm。

1.8.4.4、由于工程工期和施工环境的,结构施工要形成流水作业,而不是等到贯通调整中线和标高以后。这使得测量工作不允许出现测量误差超出限差的情况,在施工中,我们将高度重视测量工作,加强施工测量检核。为达到中线和标高的测量误差均在限差内的目的,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

A、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设计与意见报告监理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等。

B、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

C、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按“两级复核制”进行实施。每次施测后,除现场复核外,还须经测量工程师或项目副总工程师以上人员复核。

D、加强对测量用所有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并与监理协商补救措施。

E、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F、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

G、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资料必须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抄录资料,亦须认真核对。

H、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所用桩点以及测量要达到的目的向测工进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业中,中线和高程测量要形成检核条件,满足校核条件要求的测量才能成为合格成果,否则返工重测。

I、经常复核坑内有变形地方附近的导线点、水准点,随时掌握控制点的变形情况,关注量测信息。在测量工作中,随时发现点位变化,随时进行测量改正。严格遵守各项测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J、外业后,应检查外业记录的结果是否齐全、清晰、正确,由另一人复核结果无误后,向工区技术主管交底。

K、所用的导线点、水准点、轴线点(或中线点)要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坚固稳定、不易受破坏且通视良好的地方。定期对上述各桩点进行检测,测量标志旁要有明显持久的标之记或说明。

L、外业前,列出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检查是否完好。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和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作出评定。

M、测量过程中,必须消除干扰,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证测量精度。各种建筑物放样时应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

N、积极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1.8.4.5、施工测量质量保证体系流程图(附图2)

表四、二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视线长

(m)

前后视线较差(m)

前后视线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读数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二等50130.50.50.7
表五、二等平面观测精密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I全站仪

II全站仪

3503~5

±6

1/60000±2.5

465√n

1/35000±8

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1.8.5、施工测量管理

1.8.5.1、测量人员安全管理

A、城市道路上测量

a、作业员应穿戴显眼衣帽,遵守城市交通规则。

b、白天应打红、黄相间面料的遮阳伞,仪器周围2m范围内并应摆放红色安全标志。

c、夜间作业,在红色安全标志上应安装黄色反光材料,在距测站50m远处摆放黄色反光安全标志,并设专人用红色信号灯指挥。

d、必要时请交通民警协助,做好交通疏导。

B、进入隧道内测量

a、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穿安全鞋。

b、照明电压应低于36V或用手电筒照明。

c、防止机械碰撞作业人员。

1.8.5.2、测量仪器安全管理

A、测量仪器应专人使用和专人保管。使用中的仪器禁止离人,危险地区另设专人负责指挥交通和险情观察。

B、仪器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仪器各部位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使用中应采取防撞、防雨和防晒措施;远距离或复杂地区迁站时应装箱搬运。

1.8.5.3、资料采集及整理

A、现场的测量数据要用专门的测量记录本记录,并认真复核数据,保证记录正确无误,需要涂改时,要将原数据划掉,在旁边重新记录。

B、测量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C、测量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1.8.5.4、施工测量技术资料的管理

平面控制测量和地面、地下控制网测量及施工测量的精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测量组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二人计算,相互核对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建立严格的检查和检测制度,按规定的等级和精度要求进行检查和检测。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保持真实完整,无涂改,并由专人妥善保管。

1.8.6、资料及点位的保护

1.8.6.1、资料保护

A、作业记录、测量手簿等由记录员妥善保存,工程外业结束后立即上交工程主持人。

B、设计图纸文件、测绘技术报告、工程施工测量报告等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建立相应资料文件柜,由工程主持人妥善保存。工程结束后交资料员统一存档保管。

1.8.6.2、点位保护

A、首级测量控制桩点GPS控制点、精密导线点、精密水准点;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控制点;在实地应做好相应的点位标记,用水泥加固和砌砖围护,在标桩旁钉设标导牌,标注点号;特殊点设三角架或搭设围护栏进行保护。

B、控制网应按检测周期做好复测工作,每季度复测一次,雨水多的地区应增加复测次数。

C、做好护桩教育,使所有施工人员高度重视。做到不碰撞点位、不在点位上堆压物品、不遮挡点位之间视线。

2、竣工测量

单位工程完工后,对区间主体及附属结构做净空测量、主体结构尺寸测量、线路中线贯通测量等。并将测量资料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将检查结果上报建设指挥部工程处,并由工程处组织测量中心进行竣工检测验收。

3、 仪器检定证书 

附: 仪器检定证书

目     录

1、施工测量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编制依据    2

1.3、技术准备    3

1.4、测量人员配置    4

1.5、测量仪器配置    4

1.6、总体策划    5

1.7、测量工艺流程图    6

1.8、工作内容    6

2、竣工测量    20

3、 仪器检定证书    20

文档

6-苏州IV-TS-16标施工测量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施工测量方案1、施工测量概述1.1、工程概况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Ⅱ-TS-01标施工范围包括:高速站站站台层二期主体结构及站厅层全部主体结构、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暗埋段、高速站站~相城大道站区间明挖敞开段、出入段线。苏州高速站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胡巷村,与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相交。苏州高速站站为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始发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0+309.327,设计起点里程为DK0+000.000,设计终点里程为右DK0+49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