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第Ⅱ部类中的Ⅱc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 )。
A生活资料 B生产资料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人
2.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 )。
A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B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C消费资料生产 D生产资料消费
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
A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 B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实物替换
C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 D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
A Ⅰ(c十v十m)=Ⅰ(c十△c)十Ⅱ(c十△c)
B Ⅱ(c十v十m)=Ⅰ(v十△v十m/x)十Ⅱ(v十△v十m/x)
C Ⅰ(v十△v十m/x)=Ⅱ(c十△c)
D Ⅰ(c十v十m)=Ⅰc十Ⅱc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由( )决定的。
A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的特点 B资本主义交换活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分配活动的特点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6.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
C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 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
7.成本价格是( )。
A商品的全部劳动耗费 B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C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耗费 D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耗费
8.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
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 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9.银行资本是( )
A 银行吸收的存款 B 银行资本所有者预付的自有资本
C 借贷资本所有者投入的货币资本 D 银行的自有资本加吸收存款所构成的借入资本
10.有一张股票,当股息为200元时,其价格为4000元,当利息率不变,股息降到100元时,其价格为( )
A 2500元 B 3000元 C 3500元 D 2000元
11.绝对地租是由( )
A 农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构成
B 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C 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D 农产品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1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自然条件差别 B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6分)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
A Ⅰ(v十m)>Ⅱc B Ⅰ(v十m)=Ⅱ c
C Ⅱ(c+m-m/x)>Ⅰ(v十m/x) D Ⅰ(v十△v十m/x)=Ⅱ(c十△c)
E Ⅰ(c十v十m)=Ⅰc十Ⅱc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 Ⅰ(c十v十m)=Ⅰ(c十△c)十Ⅱ(c十△c)
B Ⅱ(c十v十m)=Ⅰ(v十△v十m/x)十Ⅱ(v十△v十m/x)
C Ⅰ(v十△v十m/x)=Ⅱ(c十△c)
D Ⅰ(c十v十m)=Ⅰc十Ⅱc
E Ⅱ(c十v十m)=Ⅰ(v十m)十Ⅱ(v十m)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
A剩余价值率 B所费资本同所用资本的差额
C资本有机构成 D资本周转速度 E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4.剩余价值的具体转化形式有( )。
A工资 B成本 C利润 D利息 E地租
5.利息是( )。
A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
B职能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大于平均利润 E等于平均利润
6.资本主义地租所体现的三个阶级关系是指( )。
A农业资本家 B经销农产品的商业资本家 C个体农户
D土地所有者 E农业雇佣劳动者
7.资本主义地租( )。
A是农业中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B是农业中的平均利润
C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D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8. 社会总产品在再生产条件下的交换过程包括( )
A 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B 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C 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交换 D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交换
E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社会两大部类予付资本情况是:
Ⅰ24,000 c +3,000v; Ⅱ6,000c+1,500 v。两大部类c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均为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m’为100%。
试计算:
(1)当年两大部类生产产品价值各为多少?
(2)为实现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积累率均为60%,第Ⅰ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11 :1,则第Ⅱ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比例应是多少?
(3)第二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结果,两大部类生产的发展速度各为多少?
2. 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11.5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息率为5%。银行资本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按股息6%向外抛售。试计算:(1)银行利润是多少?(2)银行利润率是百分之多少?(3)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4)通过抛售股票又捞取多少利润?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什么?
2.简要说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内容。
3.什么是利润?它是怎样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
4.简述商业资本与商品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5.试比较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异同点。
6.什么是利息率?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在三题中任选两题,每题11分,共22分)
1.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是什么?
2.改革以后,我国对城市土地征收使用费,并按不同地段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试析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3.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第Ⅱ部类中的Ⅱc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A)。
A生活资料 B生产资料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人
2.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 A )。
A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B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C消费资料生产 D生产资料消费
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D )。
A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 B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实物替换
C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 D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 )。
A Ⅰ(c十v十m)=Ⅰ(c十△c)十Ⅱ(c十△c)
B Ⅱ(c十v十m)=Ⅰ(v十△v十m/x)十Ⅱ(v十△v十m/x)
C Ⅰ(v十△v十m/x)=Ⅱ(c十△c)
D Ⅰ(c十v十m)=Ⅰc十Ⅱc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由( D )决定的。
A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的特点 B资本主义交换活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分配活动的特点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6.利润率是( B )。
A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
C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 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
7.成本价格是( B )。
A商品的全部劳动耗费 B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C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耗费 D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耗费
8.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D )。
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 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9.银行资本是( D )
A 银行吸收的存款 B 银行资本所有者预付的自有资本
C 借贷资本所有者投入的货币资本 D 银行的自有资本加吸收存款所构成的借入资本
10.有一张股票,当股息为200元时,其价格为4000元,当利息率不变,股息降到100元时,其价格为( D )
A 2500元 B 3000元 C 3500元 D 2000元
11.绝对地租是由( C )
A 农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构成
B 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C 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D 农产品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1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B )。
A土地的自然条件差别 B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6分)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C)。
A Ⅰ(v十m)>Ⅱc B Ⅰ(v十m)=Ⅱ c
C Ⅱ(c+m-m/x)>Ⅰ(v十m/x) D Ⅰ(v十△v十m/x)=Ⅱ(c十△c)
E Ⅰ(c十v十m)=Ⅰc十Ⅱc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 Ⅰ(c十v十m)=Ⅰ(c十△c)十Ⅱ(c十△c)
B Ⅱ(c十v十m)=Ⅰ(v十△v十m/x)十Ⅱ(v十△v十m/x)
C Ⅰ(v十△v十m/x)=Ⅱ(c十△c)
D Ⅰ(c十v十m)=Ⅰc十Ⅱc
E Ⅱ(c十v十m)=Ⅰ(v十m)十Ⅱ(v十m)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ACD)。
A剩余价值率 B所费资本同所用资本的差额
C资本有机构成 D资本周转速度 E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4.剩余价值的具体转化形式有(CDE)。
A工资 B成本 C利润 D利息 E地租
5.利息是( ABC )。
A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
B职能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大于平均利润 E等于平均利润
6.资本主义地租所体现的三个阶级关系是指(ADE)。
A农业资本家 B经销农产品的商业资本家 C个体农户
D土地所有者 E农业雇佣劳动者
7.资本主义地租(CDE)。
A是农业中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B是农业中的平均利润
C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D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8. 社会总产品在再生产条件下的交换过程包括(ABE)
A 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B 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C 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交换 D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交换
E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社会两大部类予付资本情况是:
Ⅰ24,000 c +3,000v; Ⅱ6,000c+1,500 v。两大部类c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均为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m’为100%。
试计算:
(1)当年两大部类生产产品价值各为多少?
(2)为实现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积累率均为60%,第Ⅰ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11 :1,则第Ⅱ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比例应是多少?
(3)第二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结果,两大部类生产的发展速度各为多少?
解:1、∵w=k+m
∴ Ⅰw=(24,000c×50%)/5+24,000c×50%+3,000v+3,000m=20,400
Ⅱ w=(6,000c×50%)/5+6,000c×50%+1,500v+1,500m=6,600
2、先求Ⅰ[(v+△v)+m/x]=3,000+3,000×60%×1/(11+1)+3,000×(1-60%)=4,350;
∵ Ⅰ[(v+△v)+m/x]= Ⅱ(c+ △c)
∴Ⅱ△c =4,350- Ⅱc =4,350-3,600=750
又 ∵ m- m/x = △c +△v ∴Ⅱ△ v =1500 m ×60/100-750c =150 ∴ Ⅱ△c :△ v=750:150=5:1
3、先求Ⅰc和 m, Ⅱ c和 m?
Ⅰc =[(24,000c+1650 △c )×50%] × (1+1/5)=12825 ×6/5=15390
Ⅱ c =[(6,000c+ 750 △c )×50%]+(1+1/5)
=3375 × 6/5=4050
Ⅰm=Ⅰ(3000v+150△v)×100%=3150
Ⅱm= Ⅱ (1500v+150△v)×100%)=165
∴ Ⅰ 发展速度=15390c+3150v+3150 m =106· 32%
14400c+3000v+3000 m
Ⅱ发展速度=4050c+1650v+1650 m =111·36%
3600c+1500v+1500 m
2. 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11.5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息率为5%。银行资本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按股息6%向外抛售。试计算:(1)银行利润是多少?(2)银行利润率是百分之多少?(3)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4)通过抛售股票又捞取多少利润?
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它手续费=(115,000-5,000)×5%+1,000,000×(5%-3%)-5,000=20,500元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总额=20,500/115,000=17.8 %
股票价格=股息量/利息率=股票票面额×股息率/利息率=100元×6%/3%=200元
抛售股票取得的利润额=抛售额/票面额×(股票价格-股票票面额)=20,500/100×(200-100)=20,500元
答:(1)银行利润是20,500元;
(2)银行利润率是17.8 %;
(3)每张股票价格是200元;
(4)通过抛售股票又捞取利润20,500元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什么?
答:一是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不变资本是旧价值的转移,代表在生产商品中耗费掉的预付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可变资本用来再生产劳动力,剩余价值用于资本家的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二是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来看,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可称为第一部类,用符号“Ⅰ”表示。另一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可称为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
2.简要说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内容。
答: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就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示是:Ⅰ(v + m)=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达到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其它两个引申的实现条件:第一,Ⅰ(c + v + m)=Ⅰc + Ⅱc,即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的总和。这个公式反映了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 ,Ⅱ(c + v + m)=Ⅰ(v + m)+Ⅱ(v + m), 即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这个公式反映了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什么是利润?它是怎样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
答: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由于剩余价值采取利润的形态,从而使剩余价值表现为预付总资本带来的。因此,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形式以后,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就转化成了资本的自行增殖,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使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被神秘化起来。同时,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而,它又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4.简述商业资本与商品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答:商业资本是与产业资本并列存在的一种的社会资本形式,而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运动中的一种职能资本形式,它不是的社会资本。商业资本与商品资本的职能是一致的,即通过销售商品,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剩余价值。
5.试比较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作为级差地租存在的两种形态,在地租构成、源泉、本质、原因方面都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不同点:形成劳动生产率高低的条件不同,一是土地肥沃或地理位置不同,一是连续追加投资的效益不同;地租归属不同,前者归土地所有者,后者一般归农业资本家。
6.什么是利息率?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答:利息率是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一是平均利润率,一般来说利率随平均利润率提高而提高,随它的降低而降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则利率提高。
五、论述题(在三题中任选两题,每题11分,共22分)
1.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是什么?
答:课本166页
2.改革以后,我国对城市土地征收使用费,并按不同地段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试析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答:(要点)理论依据:级差地租原理(内容略)
现实意义:①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土地经济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率;②根据级差地租理论,我们必须按照土地肥沃程度、位置优劣来确定租用土地的代价,并根据土地状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地租,以发挥经济杠杆对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调节作用。
3.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社会总产品就要具备基本实现条件:Ⅰ(v + Δv + m/x) = Ⅱ(c + Δc)。这个公式表示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这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这说明了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两个实现条件:第一,Ⅰ(c + v + m)=Ⅰ(c + Δc) + Ⅱ(c + Δc),即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这就是说,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同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第二 ,Ⅱ(c + v + m)=Ⅰ(v + Δv + m/x) + Ⅱ(v + Δv + m/x),即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之和。这就是说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