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四单元抗日战争复习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59:00
文档

第四单元抗日战争复习学案

、考点填空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1)时间及地点:_____年9月18日;沈阳。(2)制造者:日本关东军。(3)简单经过:日本侵略者制造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4)结果: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侵占了东北三省。(5)影响:中国人民的_________开始了。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时间:1936年12月12日。(2)领导人:、(3)目的:为了逼蒋抗日。(4)经过:________、杨虎城劝蒋不成,扣押了蒋
推荐度:
导读、考点填空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1)时间及地点:_____年9月18日;沈阳。(2)制造者:日本关东军。(3)简单经过:日本侵略者制造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4)结果: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侵占了东北三省。(5)影响:中国人民的_________开始了。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时间:1936年12月12日。(2)领导人:、(3)目的:为了逼蒋抗日。(4)经过:________、杨虎城劝蒋不成,扣押了蒋
、考点填空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难忘九一八

 1. 九一八事变:

(1)时间及地点:_____年9月18日;沈阳。(2)制造者:日本关东军。

(3)简单经过:日本侵略者制造       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4)结果: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侵占了东北三省。(5)影响:中国人民的_________开始了。

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2)领导人:          、          

(3)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4)经过:________、杨虎城劝蒋不成,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5)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        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时间及地点:       年7月7日;北平西南卢沟桥。

(2)制造者:日本侵略军。

(3)经过: ______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并炮轰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4)结果:卢沟桥失守,不久,日军进攻北平、天津,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5)影响:_______ 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卢沟桥事变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南京大

(1)时间:           年12月。

(2)对象: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3)遇害人数:___      ____人以上。

(4)对南京大应有的认识:应有的认识——历史不能忘记、不容否认和篡改。现实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三)、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敌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      年春,______指挥中国和日军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国民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

(1)目的:为粉碎敌人的“囚笼”。

(2)时间:       年8月。

(3)指挥者:________。

(4)概况: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      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5)目标:破坏敌人的______  ,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6)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国                           战役。

3.七大

(1)时间:_______年4月。

(2)地点:_______。

(3)内容: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的中国。

(4)意义:                                                    。

第五单元  人民战争的胜利

(一)、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阴谋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2)目的:蒋介石邀请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______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去重庆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_,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时间及地点:___    __年8月;           。

(4)代表:          、周恩来、王若飞。

(5)结果:国共两党达成了和平建国的“__________”。

2.转战陕北

(1)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___   __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转战陕北:1947年3月,大举进攻___  ___区。、周恩来率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挺进大别山

(1)概况:       年夏,刘伯承、率领_______    主力强渡黄河,向统治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_____    __地区。

(2)结果: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3)意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转入___________;严重威胁着统治中心_____和湖北重镇武汉。

(二)、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

时间名称结果意义
1948年___—__月

辽沈战役  
1948、11- 1949、1

_______战役

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________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8、11- 1949、1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使_____全境基本。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①时间:_____年4月;

②意义: 1949年4月_____日,了____,统治中国22年的政权垮台了。

 

 

 

 

 

 

二、师生探究

1、总理同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曾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 请分别举史实说明“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和“50年不幸的历史”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二:1945年时,中国党已拥有党员121万名,拥有正规军91万,民兵220万,拥有人口一亿。

材料三: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之下,全国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与,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材料四: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南京大,1997年版教科书的记述是“占领了首都南京。据说当时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新版教科书则有4种把被杀害人数改为“大量”,其中有2种新版教科书把“南京大”改为“南京事件”。

材料二: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言论:2月22日 ——“正常的战争行为是不可否认的,这也是比较遗憾的事情,但所谓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  “战争行为或许不可否认,但关于‘南京事件’的问题是不是讹传啊?”

请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及名古屋言论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实质:

 

认识:

 

4.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中国党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亲历和谈并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周恩来在20世纪30—40年代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分析两次谈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或作用。

 

(2)从两次谈判中可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说说导致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你从两次谈判的影响中感悟到什么?

 

三、中考链接

第四单元(07年·南京)36.“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70年前抗日将士那悲壮的歌声仿佛仍在永定河上回荡。当年这里发生了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双十二事变"

(08年·南京)11.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惨烈,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09年·南京)9.小丽同学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整理所学内容,其中搭配不当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

C.邓世昌——黄海大战    D.彭德怀—台儿庄战役

(11年·南京)9.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09年·南京)32.(10分)“七一”前夕,某班计划以“风雨八十八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2)1945年,中国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用一句许简述该会的主要意义。(1分)

 

图2  蒋介石与合影

第五单元(07年·南京)33.在《七律·人民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

A.开始转入战略                B.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的主力        D.推翻政权

(09年·南京)13.图2这幅照片拍摄于1945年,拍摄地最有可能是

A.重庆       B.南京        C.延安        D.西安

(09年·南京)14.下列战役发生在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辽沈战役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淮海战役示意图
(11·南京)10.下列信息不能从右图中获得的是

A.战役名称

B.战役时间

C.战役指挥者

D.战役结果

 

 

四、变式训练

1、“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亲日派企图      D.挑起内部矛盾

文档

第四单元抗日战争复习学案

、考点填空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1)时间及地点:_____年9月18日;沈阳。(2)制造者:日本关东军。(3)简单经过:日本侵略者制造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4)结果: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侵占了东北三省。(5)影响:中国人民的_________开始了。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时间:1936年12月12日。(2)领导人:、(3)目的:为了逼蒋抗日。(4)经过:________、杨虎城劝蒋不成,扣押了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