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说课 梁兴华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在氨分子运动、碳酸的酸性、二氧化碳制取、金属和酸反应的相关内容之后,本课题是学习酸、碱、盐知识的开始,它衔接了上述教材内容。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常见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几种常见的酸。
3 、认识浓硫酸的吸水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难点:浓硫酸吸水性的应用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采用引导─实验探究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用谐音记忆法,让学生的愉悦的心情下构建知识。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对比,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并应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农村学生实际,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教学板块即完成教学
板块一酸碱指示剂,板块二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和用途,板块三课堂小结。
以小魔术引入课题:用酚酞写好“酸”和“碱”的滤纸分别贴在表面皿上,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立刻呈现出鲜红的“酸”和“碱” 字。展示给同学们之后,然后悄悄的分别扣到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面皿上。由此引入课题 “常见的酸和碱”并创设了酸碱指示剂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然后对学生提问:我们做过有关颜色变化的实验吗?引导学生回忆氨分子运动实验和碳酸酸性实验。引出可能是石蕊和酚酞与酸或碱作用,而出现红字这一猜想。为找出证据,引导进行酸碱指示剂与酸碱作用的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用石蕊和酚酞分别和盐酸、食醋、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作用,观察颜色变化的现象,经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并填写课本49页表格。
为了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酸碱指示剂变化规律,我和学生一起创作谐音记忆例如: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石酸红(石榴是酸的并且它是红的) ,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色 ——石碱蓝(石头捡到篮子里)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酞碱红(太简单了就一种变红色)
为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我对进行教材延伸:用刺梅、月季、干枝梅等花瓣的酒精浸出液来做酸碱指示剂,分别与酸和碱溶液作用,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这时 我给同学展示刚才扣到浓盐和浓硫酸上面的表面皿,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扣在浓盐酸上“酸”字消失了,但是还留有湿痕,而扣在浓硫酸是的“碱”字没有变,只是湿迹变干了。
由此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没有和浓盐酸接触“酸”字就消失了呢?
引导学生猜想是某种气体的作用。而浓硫酸上字没有消失,说明这类气体物质不存在。
进而指导学生分组试验,亲自探究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亲自体验:浓酸的颜色、气味、状态、挥发性,得出浓酸的物理性质。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气体和红色“酸”字作用,使红字消失。
然后展示变干的“碱”字创设问题情境。
那么为什么浓硫酸上的湿迹会为变干呢?其中的水到哪去了?引导学生猜想可能“跑”到浓硫酸中去了。
指导学阅读课本51页表盐酸和硫酸的用途。指导学生注意浓硫酸在实验室中应用于干燥气体。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湿迹被浓硫酸所吸收因而会变干。
为进一步强化,我使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浓硫酸的吸水性,用动画干燥气体的原理。
为让学生了解硫酸的广泛用途,我创设一问题情境:我镇同聚祥酒厂生产过程中,在发酵时常用硫酸来控制物料的酸度,物料发酵完毕,通过蒸馏得到白酒。假如你是技术人员能否用盐酸代替?这一问题情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用最为精炼的语言总结
二剂、二酸、一挥、一吸
即:二种酸碱指示剂:石蕊和酚酞。
二种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
浓盐酸的挥发性 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
布置家庭小实验作业
家庭探究实验:用高度的白酒分别浸泡各植物花,制取酸碱指示剂,用白醋和纯碱(呈碱性)溶液来对比,检验其它溶液的酸碱性。
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