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行业竞争者:
从2004年开始,外资品牌利用中国手机进口零关税的,改变了以往只盘旋在高端市场的竞争策略,借助强大的产品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以及规模效率的优势,大力向低端手机市场切入,从而基本抵消了国产手机价格成本的优势。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它们相继改变了战略,先是摩托罗拉向市场推出价位分别为398元和498元的两款超低价手机;之后,诺基亚将两款原价在700元左右的低端手机也降价至600元以内。洋品牌不仅防守住了高端市场,而且在低端市场上不断进逼TCL 们。
2. 替代品的威胁:
不仅仅是渠道下沉的洋品牌,还有咄咄逼人的山寨手机市场。
从2003年起,中国市场上就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包括水货机、组装机、贴牌机、翻新机等,它们通过避免牌照、税费来获取利润,严重冲击品牌厂商市场。山寨机以足够便宜的价格和各种意想不到的功能、外观,吸引着中国数以亿计的草根消费者。比如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的手机不可能出现震耳欲聋的 8个喇叭或是被某个高僧开过光,山寨机却可以。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度是山寨机最引以为傲的特点,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在创新上的突破,让众多国际手机业者叹服。但这些剑走偏锋的卖点的出现和被追捧,完全是因为2G时代手机产品形态固化太久——当2G手机用了十多年完成从黑白屏转为彩色屏、从单音节铃声到MP3功能、从图片浏览到1 200万像素照相功能等进化之后,唯一能够再有变化并吸引消费者的只有外形和各种偏门功能。而山寨机能以更快速度、更狂野的想象力在这条歧路上登峰造极,这恰恰抄了TCL的后路。
4.购买者的威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多样花,当2G手机用了十多年完成从黑白屏转为彩色屏、从单音节铃声到MP3功能、从图片浏览到1 200万像素照相功能等进化之后,唯一能够再有变化并吸引消费者的只有外形和各种偏门功能。并且。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低的产品。
5.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