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7:10:00
文档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一、什么是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主要指:①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④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⑤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有指代意义的词语;7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二、考查重点: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和表达效果【知识链接】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四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推荐度:
导读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一、什么是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主要指:①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④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⑤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有指代意义的词语;7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二、考查重点: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和表达效果【知识链接】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四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一、什么是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主要指:

①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

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

;④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

⑤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7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 

二、考查重点: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和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四种:

(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例如: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3)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4)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白天的时间很久。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例如: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例如: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理解、分析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要紧密联系词语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或句子,或段落,或全篇,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推断词语的含义

    1)分析词语的表现作用。有些词语本身并没有深刻的含义,但用词精当,对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的表现作用,对事物的形状特征表现得充分而又生动,应作为重点体味的对象。

    (2)分析词语的特殊含义。有些词语褒义贬用或者贬义褒用,有些词语正话反说,或者具有潜台词等,由于作者采用了特殊的表意手法,因此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或者表达出了某种特殊的意味,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理解瑞靡,重视词语的活用、感情色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附加意义。

   ( 3),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指代内容

    指代的运用,从被指代的事物与指代词的距离看,有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之分,从被指代的事物与指代词的关系看,有单纯因素指代和多重因素指代。

    寻求代词指代的对象时,务必找准代词所在的语境,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寻找指代的对象。(一般到前面的语句中找。》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五、方法总结

  1、整体感知是前提,局部揣摩是重点,“前后联系”是要点。

  2、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联系上下文,注意细节描写,抓住中心句、中心段落来理解。

  5、代词的指代义,须紧扣上下文,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

  六、答题模式: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

这里指……,

起到了……的作用。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格式: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这些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4、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

  答题套路:“XX”、“XX”等词用得好,

它把“……”(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它(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生动)……(根据内容情况写)

  例句:文章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肥胖”、“轻捷”等形容词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轻捷”既写出了“叫天子”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灵敏的动作特征,这样使文章描写更生动形象。

多说一两句话  麦父

题模式

    该词语原意(原来的词性、原来的感情色彩)是

1.这里是……,这一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写出了……。

该词语原意(原来的词性、原来的感情色彩)是

2. 该词,生动传神地*…**…,体现了人物…***…*的心情”等。

初中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合集)

  词语的考点 

  考点一:说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考点二: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含义+表达效果)    

  综合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四维图

开头:

  1、统领全文;2、引起下文;3、伏笔铺垫;4、奠定基调

  5、开门见山,点明主旨;6、照应标题;7、点明线索8.

  渲染气氛;9、设置悬念

·中间:

  1、领起下文;2、总结上文;3、承上启下;4、照应前文

  5、伏笔铺垫;6、渲染气氛;7、设置悬念。

·结尾:

  1、收束全文,点明中心;2、升华主题,深化主题;3.

  照应前文,结构严谨;4、委婉含蓄,意味深长;5、补充

  前文,辅助表达;   

                        

一、 从词语的表现手法分析  

  ①贬词褒用  

  1、《送春》作者说二月兰“开得好放肆”,“放肆”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放肆这个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就是胡作非为,不遵守礼法道德的意思。开得多,开得热闹,不受拘束,自由自在.表达出一种开朗乐观的态度,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

    2、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已……        

     分析:这个词是贬义褒用,在这里是“满足、畅快”之意。它形象地表现了“我” 在想象中看见“炊烟”升起时的激动与欣喜的心情。(3分) 

    ②化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  

    例子: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③“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     

    分析:“弹性”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的风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③运用修辞,通常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  

         

1、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分析.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 的妙处。 

     分析:“浸”字既再现了月光的晶莹透明、无处不在,也写出了作者的深深陶醉之感。(意对即可)   

(1)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2分)

分析: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江南古镇河道的曲折、清流的绵长清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清流的喜爱之情。(2分)

     (2)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 。分析 :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座座古拱桥巧连妙构的特点,如同行草书一般,富有整体的韵律和完美,表达了作者对古拱桥的赞美。(2分)   

     

(3)、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    

分析:比拟的手法,富有动感,表现顽强的生命力。(3分)

   

    ⑤化静为动 

 例子一:山坡上卧着点雪  

例子二:仿佛像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⑥词性转化,

比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性;2、联系本义;3、联系语境。  

  例1、 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   

分析:“群落”是名词,本义是“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再联系语境, “情感森林中的群落”,说明是属于情感的。         答案:同一类情感。

(名词性)  

  例2、一个人的情感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 可能只有比如说羡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菌。     

   分析:“草菌”是名词,本义是“草垫子”,语境中是说情感森林中也会有像嫉妒那样的灰暗的草菌, 这是一种比喻修辞,比喻像嫉妒那样灰暗的情感。      答案:一些灰暗的情感。

(名词性)  

  例3、 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 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     

  分析:“移植”是动词,本义是“把播种在苗床或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崛起种在田地里;将有机体 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语境中是人移植期望。            答案:

接受、认同。(动词性) 

  

例4、 美丽会褪色,目标永远鲜艳。                                                                          分析:“鲜艳“是形容词,本义是“鲜明而美丽”。语境中是目标是鲜艳的。答案:明确、清晰。 例5、 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书斋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    

     分析:

“熊熊燃烧”是动词,本义是“火烧得很猛”,语境中是文明在燃烧。 答案:汇集、传承和发展。 例6、 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里的纸钞。     

    分析:“黄金屋”是名词,它的本义是“藏有黄金的屋子”,语境中是人们以为书中夹有纸钞等值钱的 东西,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答案:重要或值钱的东西。  

   

   例7、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闷闷不乐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自有心 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分析:“试金石”是名词,它的本义是“测试是否是金子的石头”,语境中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老人 用寄出去的书来测试孩子们是否有感恩之心,从而获得他的资助。   

  答案:寄出去的书成为检验孩子们是否又感恩之心的测试物。(名词性)  

  

 例8、 她大败而归,在下飞机时,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 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分析:“奇异的力量”是名词,它的本义是“特别的神奇的力量”,语境中是她失败而归,而服务员还 送我一束花,这就给了她一种力量,当时给了她的力量应该是一种安慰和一种鼓舞。(其实是分析奇异力量的具体内容)          

  答案:女服务员给予她的安慰和鼓励。(名词性)  

  

例9、 余光中不见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   

   分析:“惆怅”是形容词,它的本义是“伤感、失意”,是一种情绪,语境中是余光中在见到运河和见 不到运河时的情绪。(其实是分析惆怅的具体内容)     答案:“惆怅”①是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惆怅”

②是目睹故乡物是人非的落寞。。

  答题流程:本义+语境义(引申义或者语境义)+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词语含义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指导 ——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查角度: 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 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 活题巧解: 

【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 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 “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例题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 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精神力量 

【方法提炼】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例题3】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老队长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37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夜几乎是不可能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根据前后文所述的特定环境,其比喻意义不难推断。 联系下下文,说说“无底深渊”比喻                          的心境。 失望到了极点 

【方法提炼】理解比喻义,要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找出本体。

【例题4】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趟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 “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一句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感情?(朗读) 

【解析】这一题是考查理解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对词语深层含义理解的一种。“竟”是语气副词,有“出乎意料”之意。结合文中特定的环境和“眼前一亮”“不可能”“不顾一切”“大声叫喊”“英雄”等词,就能领悟到作者发现泥沼中的小花时那种惊讶、喜悦、敬佩之情。 惊讶、欣喜(敬佩) 

【方法提炼】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描述的语言体会。(朗读体味) 

【例题5】品味词语妙用 然而,尽管菜摊上的菜都是一色的新鲜嫩绿,但买菜的人多自己动手。这时,卖菜人的手便是多余,在空中愣了一下,然后,徐徐地缩回去,眼睁睁地看买菜人的手挑三拣四,把摊子翻个遍。若是你摇摇头走开了,你背后的目光便暗淡下来。如果你仔细点,定会听到一声轻轻的失望的叹息。此时,我总觉得:他们好可怜,不买他们的菜,仿佛做了件亏心事。 对卖菜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用了哪些词语? 这些词语中有些用得很准确,很传神,请举一例说明。   

【解析】找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来赏析均可。 如:用“愣”“缩”写手的细微动作,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卖菜人的热心遭到冷遇后的尴尬与无奈。 

【方法提炼】格式:用……动词(形容词),准确、传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例题6】词语选用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背影》) 

这里“找”字能否换成“看”字? 不能。“看”是普通地“望”,而“找”则是带有目的性地看,在这里父亲的背影混入到人群里后,“我”仍带有目的性地寻找他的背影,“找”更能准确传神地写出我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方法提炼】思路:先判断选词,后区别词义,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所选词的妙处。 

方法归纳: 

(1)理解浅表含义,可用 “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2)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3)理解比喻义,要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找出本体;

(4)品味词语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描述的语言体会; 

(5)品味词语妙用,抓富有表现力的词从表达效果和内容效果赏析,若运用修辞则抓修辞分析; 

(6)词语选用,先判断,后区别词义,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所选词的妙处。 刚才我们一起弹探讨了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语段,从画线词语中任选一处,作简要品析。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wēi迤yí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浸湿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节选自《在节日里徜徉》  (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

 “悄然走来”,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染”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之大。 

                                          

文档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一、什么是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主要指:①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④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⑤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有指代意义的词语;7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二、考查重点: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和表达效果【知识链接】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四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