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管理学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程序化决策
2. 职能职权
3.沟通
4.直接控制
5.领导
6.改变航道原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组织理论之父是( )
A法约尔 B韦伯 C泰罗 D梅奥
2.判断一个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依据是( )
A按地区设置多个区域性部门 B设置多个中层的职能机构
C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增加 D命令权的下放程度
3.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的标准
B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交叉混合的
C非正式组织的危害要大于积极作用
D非正式组织会发展组织的惰性
4.弗詹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5.用工作轮换法来培训管理人员的好处是( )
A使受训者了解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内容和所需技能,并熟悉各部门的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B了解企业管理与运行的全貌及各部门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彼此的协同关系
C培养出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与全局观念
D以上三者都是
6.下列关于委员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委员会能够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B委员会一般只活跃于组织的中间层和较低管理层
C委员会容易导致时间上的延误
D日常事务管理不宜采用委员会的管理方式
7.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8.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相等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
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9.以下几种情况中,哪一种通常不适合采取群体决策方式( )
A确定长期投资哪一种股票 B决定一个重要副手的工作安排
C选择某种新产品的上市时间 D签署一项产品销售合同
10.组织理论中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宽度小的结构称之为( )
A直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直线结构 D矩形结构
11.下列沟通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有利于分权( )
A链式沟通 B全通道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环式沟通
12.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哪种因素属于保健因素( )
A工作中的成就感 B提升
C工资 D责任
13.下述哪一项活动不属于计划活动的范畴( )
A目标 B策略 C预算 D实施
14.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大体有四个阶段,其逻辑顺序应该是( )
A逐级授权→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目标展开
B目标制定与展开→过程管理→逐级授权→成果评价
C目标制定与展开→逐级授权→过程管理→成果评价
D过程管理→目标制定与展开→逐级授权→成果评价
15.下列不属于非例行活动的是( )
A组织结构的变革 B新产品的开发
C工资制度的改革 D原材料采购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前括号内打勾,错误的题号前括号内打叉)
()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社会人”的结论。
()2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企业的长远全局性决策。
()3现场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层主管人员。
()4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行为是由最高一级的需求所决定的。
()5控制过程就是管理人员对下属行为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
()6领导者的责任不能随着权利的下放而相应地全部转移给下级。
()7管理控制一般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三种。
()8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倾向于采取更为分权的组织形式。
()9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总是遵循最优原则。
()10沟通渠道能够保证信息传递者确知所传递的信息是否被接收者正确理解了。
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科学的决策过程应该包括哪些阶段?
2.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3.应该如何处理直线人员,职能人员和参谋人员的关系?
4.领导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5.有效控制的要求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组织工作的基本原理。
2.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不断改革企业管理,是适应不同产品结构,人才结构和技术结构,发挥企业各种资源效率的内在要求。D公司近年来在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主要有:
1.逐步推行事业部制。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效率,D公司精心研究和策划了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方案。决定先实行模拟事业部制,而后实行的事业部制,将八个职能部门重新组合为八部一室,分流102名处室人员。这一措施激发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2.生产组织管理从工艺专业化转向产品专业化。80年代末期,D公司实行工艺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但常常出现如下问题:(1)各工艺环节的进度难以协调;(2)原料组织不到位,生产效率低;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公司主导的三大类产品基本上相对,没有必要实行工艺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建立产品专业化的新体系后 ,一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3.改革科研。1991年以前,D公司将研究所集中于总部,由于科研人员远离市场,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与品种均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这一矛盾,D公司决定解散远离市场的集中式新产品开发研究所,而将其转移到相关的事业部。这一措施效果明显,表现在:(1)技术开发以市场为导向,消除了科研与生产,销售脱节的弊端;(2)由于有了经济观念,产品开发中的不合理费用得以减少。
4.引进多种经营机制。例如,D公司在传输分厂采用横向联合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一方面与某省古荡镇合办企业,解决产业发展所需土地和企业富余人员流向问题;另一方面与一家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DH同步数字传输光端机,既获得了必要的资金,有得到了先进的技术。
回答下列问题:
1.D公司推行事业部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把科技人员推向市场,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3.应该如何评价D公司的组织创新?
4.D公司的事业部制建成后,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5.对国有企业来说,灵活的经营机制有什么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