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 a)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一个状态含糊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可准确描述的极其单一化的模型。
A:步骤1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
第2题:(b)是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分离开来,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或降低问题的解决难度。
A:空间分离
B:时间分离
C:基于条件的分离
D:系统级别的分离
第3题:( a)的特点是改变一个系统使其具有所需要的输出或消除不理想的输出,对系统只有少量的改变或不改变。
A:第一类标准解
B:第二类标准解
C:第三类标准解
D:第四类标准解
第4题:实现稳定温度的功能,其功能代码是(d )。
A:F1
B:F2
C:F3
D:F4
第5题:(d )的特点是检测与测量是典型的控制环节。
A:第一类标准解
B:第二类标准解
C:第三类标准解
D:第四类标准解
第6题:(d )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功能,一个子系统或元件应具有一种特性,但同时出现了与该特性相反的特性。
A:管理矛盾
B:社会矛盾
C:技术矛盾
D:物理矛盾
第7题: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是(a )的具体措施。
A:事先防范原理
B:反向作用原理
C:等势原理
D:曲面化原理
第8题:利用废弃的材料、能量与物质是(c )的具体措施。
A:反馈原理
B:借助中介物原理
C:自服务原理
D:复制原理
第9题: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几万条好的设计方案信息被浓缩为( )条发明原理,并成为TRIZ理论的一种重要方法。
A:40
B:50
C:60
D:70
第10题:使物体中的运动部分静止,静止部分运动是(b )的具体措施。
A:事先防范原理
B:反向作用原理
C:等势原理
D:曲面化原理
第11题:(b )是指用简单、廉价的复制品去代替不可用、昂贵或者易碎的物品,在视觉上用复制品去代替一件物品、一个系统或者一个流程。
A:自服务原理
B:廉价替代品原理
C:复制原理
D:机械系统替代原理
第12题:(a )是指改变一个物体的物理状态,改变物体的密度或浓度,或者改变物体柔软的程度、温度等。
A: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
B:相变原理
C:抛弃或再生原理
D:同质性原理
第13题:(d )是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是由同样的材料制成或者同种性质的材料。
A: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
B:相变原理
C:抛弃或再生原理
D:同质性原理
第14题:( b)是指改变一个物体或者它的外部环境的颜色或透明度。
A: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
B: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
C:颜色改变原理
D:多孔材料原理
第15题:( a)是指在被需要之前对一个物体或者系统采取需要的改变。
A:预先作用原理
B:预先反作用原理
C:事先防范原理
D:等势原理
第16题:( d)是指技术系统趋向于首先向集成度增加的方向,紧接着再进行简化。
A: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B: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C: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D:增加集成度再简化法则
第17题:(c )是把扩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综合起来,交替使用的一种发明方法。
A:扩散式发明方法
B:收敛式发明方法
C:综合式发明方法
D:演绎式发明方法
第18题: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b )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第19题:以下哪个案例属于使用抽取原理(b )。
A:磨砂新技术
B:我们需要的不是真空吸尘器而是它的清洁能力
C:培育胡萝卜
D:割草机的声音过大的问题
第20题:( b)是通过搜集各种情报信息,针对特定的发明对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收敛式思维的一种发明方法。
A:扩散式发明方法
B:收敛式发明方法
C:综合式发明方法
D:演绎式发明方法
第21题:(a )是指科学思维中建立在传统一致基础上、受到一系列规范约束的思维。
A:收敛性思维
B:抽象性思维
C:具体性思维
D:发散性思维
第22题:美国社会学家(a )认为,人类社会的变迁主要是文化的变迁。
A:费尔巴哈
B:马克思
C:奥格本
D:马尔萨斯
第23题:使用STC算子方法重新思考问题时,物体的(b )方面不在考虑范围内。
A:尺寸
B:资源
C:时间
D:成本
第24题:(a )是直接将一类事物的现象或规律用到另一类事物上。
A:直接类比
B:仿生类比
C:因果类比
D:对称类比
第25题:(c )是将新的方法转用到新的情景中,以产生新的成果。
A:原理移植
B:结构移植
C:方法移植
D:材料移植
二、多项选择题
第26题:实现检查表面状态和性质和改变表面性质的功能,其功能代码分别是( )
A:F5
B:F6
C:F27
D:F30
第27题:物理矛盾的分离方法中,相变分离方法包括(abcd )
A:改变一个系统的部分相态,或改变其环境
B:改变动态的系统部分相态
C:联合利用相变时的现象
D:以双相态的物质代替单相态的物质
第28题:描述技术矛盾的一般步骤是(abcd )
A:找出问题
B:在因果分析链中找到问题切入点
C:分析现在的解决办法改进了什么参数
D:用图示法加以描述
第29题:使用惰性环境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ab )
A:用惰性环境代替通常环境
B:在真空中进行某过程
C:统一的材料改为复合材料
D:用电离射线处理空气或氧气
第30题:以下哪个案例属于使用增加不对称性原理( bcd)
A:改变系统的部分特性很容易
B:用散色光合并颜色
C:增加非对称性是一种使用几何资源的途径
D:为每一个部门做的预算
第31题:使用事先防范原理的案例包括( ad)
A:汽车里的自动充气袋和锅炉减压栓和化学反应器
B:用慢餐去代替快餐
C:在大衰退时期实行扩张而不是压缩
D:张贴紧急情况的指示
第32题:六顶思考帽团队在实际中的应用步骤有(ABCD )
A:陈述问题事实
B: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
C:评估建议的优缺点
D:对各项选择方案进行直觉判断
第33题:TRIZ理论的不足有( abc)
A:理论松散
B:结构复杂
C:工具和方法欠完善
D:创新不够
第34题:经济学家熊比特将创新归纳为(abcd)
A:引起某种新产品或提供某种产品的新质量
B:采用某种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
C:开辟新市场
D:建立新的组织形式
第35题:联想思维中的移植法包括(abcd )
A:原理移植
B:结构移植
C:方法移植
D:材料移植
三、判断题
第36题:1988年,Teminko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或有害效应的物理矛盾描述方法。
是
第37题:检测是指检查某种状态发生或不发生,测量具有定量化及一定精度的特点。
是
第38题:标准解是利用物质—场模型分析法解决发明问题的一个工具。
是
第39题:在多地震地区,用电缆将各建筑物连接起来,通过各建筑物的自由摆动 对地震进行监测和分析预报。这是物理矛盾的系统转换分离方法。
否
第40题:用旋转运动代替直线运动,采用离心力是曲面化原理的具体措施。
否
第41题:复合材料原理是指从统一的事物转变为复合材料(多种材料)和系统。
是 否
第42题:由于不能表现出问题的解的可能方向,因此TRIZ一般不研究管理矛盾。
是
第43题:用另一个能产生提升力的物体补偿第一个物体的质量是重量补偿原理的具体措施。
是
第44题:分割原理是指从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系统中将必要的部分或者性质抽取出来。
是
第45题:多用性原理是指使物体或者系统的一个部分具有多种功能。
否
第46题:抛弃或再生原理是指让一个物体上已经履行完任务的部分离开或者直接在工作流程中去修改它。
是
第47题:同质性原理是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是由同样的材料制成或者同种性质的材料。
是
第48题:目前成熟的TRIZ商业软件集成的效应超过了10000个。
是
第49题:目标不清晰不会影响头脑风暴的效果。
否
第50题:20世纪90年代,TRIZ理论于传入中国,进入21世纪后得到广泛推广。
是
第51题:系统改进的一般方向是最小化理想度比值。
是 否
第52题:移植法是把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启发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否
第53题:物化阶段标志着技术发明的初步诞生。
是
第54题:收敛思维是指科学思维中具有高度思想活跃和思想开放的性格的思维。
否
第55题:创新意识要从被动式的反应发展为主动和自觉的意识。
是
交卷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