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 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公司必须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一、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公司的危险源有:
1、有冒顶、坍塌场所
2、有发生爆炸、火灾有场所
3、有高空坠落危险场所
4、有提升、吊运系统危险的场所
5、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6、有触电危险的场所
7、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
8、有被机器绞、碰的场所
9、有中毒、窒息、腐蚀的场所
10、尾矿库
三、对危险源要进行定期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及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四、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
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控制如井下采场、火工库、液氰库、液氯库。
B级:较大危险源,由车间、班组二级控制管理如变电站、提升系统等。
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
五、三级危险源在各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中均应将其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对于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六、对于检查发现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下发《安全通知书》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对于重大安全隐患要由总经理指定安全副总经理会同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七、落实三级危险源监控职责,责任到人。
八、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查、检验、检测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