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企业也越来越盛行,而企业必然面临文化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强化跨文化管理以化解中外企业文化冲突,达到跨文化的参与及融合,以使我国企业跟上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步伐。有效掌握和利用跨文化管理这一手段,积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已成为中国企业跨 国经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并提出了跨文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跨文化管理基础理论
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全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荷兰管理学者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他发现有5大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民族文化对雇员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影响,即(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2)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3)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5)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不同的国家不同文化群体在这些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表现在此不一一描述。总之,我们可以据此进行适当的合并和归类,利于企业的国际经营。
二、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类型、冲突产生的原因
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
(一)文化冲突的类型
1、经营理念的冲突
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理念,优秀企业往往着眼于长远,制定适宜的远景战略规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经营,追求“双赢”或“多赢”。而有些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生产经营过程中,热衷于一次性博弈,目光短视,较少顾及企业信誉,更谈不上企业品牌的创建。因此,企业并购后,可能在经营理念上并不统一,从而产生冲突。
2、决策管理方面的冲突
由不同的经营思想导致企业决策机制的迥异。有的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集体决策集体过以及集权管理;有的企业则强调分层决策决断和个人负责,以适应市场快速多变的要求。这种决策机制的冲突在来自不同的管理的领导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价值观方面的冲突
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往往表现为更深层次的更广泛范围的矛盾。价值观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准则,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每个人也会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价值观。企业并购时,企业文化冲突首先集中反映在员工个体不同的价值观上。具有差异性的价值观接触在一起,必然会相互摩擦、相互碰撞,每一个体都出于本能,极力维护自己长时期形成的价值观,轻视别人的价值观,使之不能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
4、劳动人事方面的冲突
基于经营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而导致用人制度的不同,也会成为冲突的前沿。一些企业在选人用人上长期习惯于套用行政机关那套衡量标准,片面强调政治素质、职务对等、个人历史、人际关系等。因而选拔的企业管理者不一定有管理才干。而优秀企业已经打破这种用人制度,更多地强调创新素质,强调贡献、成就和企业管理能力。认为只有这些素质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由此形成的观念冲突,不仅给企业重组后的管理本身带来矛盾,也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二)产生冲突的原因分析
跨文化现象是伴随着经营和生产的国际化,特别是国际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成为日趋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些人同在一个企业内共事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经营管理中按照各自的文化定式行事,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碰撞,从而导致国际企业内部的文化摩擦,引起跨文化冲突。其主要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
1、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
不同国家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翻译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信息理解的差异,同时,不同的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沟通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便会存在沟通障碍。例如:人们对于时间、空间事物、风俗习惯、价值观等的不同认识,常会导致沟通误会;信仰的不同,对文化慧义符号的不同理解,对语境的不同理解,忽视文化传统所塑造的不同民族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不同,都会导致跨文化冲突。
2、民族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民族心理和精神气质。处于不同民族之中的群体及成员有着特定的价值取向,遵循着特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规范。人们往往习惯于根据自身文化的个性和价值观念去解释载判断其他一切群体的行为,因而产生了对异文化的偏见。同时,对另一种文化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例如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工作努力等,这些就是刻板印象。人们过分注重事物的整体印象,而忽视个体差异,会导致我们不能客观地观察另一种文化。另外,民族中心主义即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垦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也会导致文化冲突。
3、思维的差异
思维的不同是跨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在思维方式上,一般认为中国与西方人士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逻辑特征方面,一般认为西方人士的特点是就事论事的象棋逻辑;中国人则是顾虑全局的围棋逻辑。此外,一般认为西方人士在思维方式上是团队取向,侧重事鱿物的方面,忠诚于原则和注重个人的;中国人则注重等级,侧重人的方面,因时因地制宜和注重整体。
三、企业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有利于解决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各个子公司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他们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就会产生不同,从而在公司内部引起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不仅指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冲突。在公司中对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管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合作的失败。许多公司后来的失败大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
(二).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有利于解决度、跨文化的管理移植问题。
所谓管理移植是指将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环境中行之有效的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去,其目的是为了取得相应的效果、获得相应的利益。由于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地区,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的管理方法,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改和改进,使之与原有的管理方法融为一体,从而提高管理移植的效果,获取相应的收益,达到管理移植的目的。
(三).跨文化管理对公司及其员工具有导向作用。
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自己的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都要遵循的企业文化,形成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等。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企业的宗旨、最高目标、共同愿景、价值观念等对公司的母公司及各个子公司以及所有的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公司所确定的总目标。这种导向是通过公司共同的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公司员工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地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四).跨文化管理对公司及其员工具有约束作用。
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企业文化对母公司及子公司的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这种约束不是制度式的、外在的硬约束,而是一种内在的、软约束,它是通过企业中弥漫的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的。由于公司的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地处不同的国家、地区,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不同,只有通过跨文化管理
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才能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
(五).跨文化管理对公司及其员工具有凝聚作用。
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公司只有通过跨文化管理才能把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个子公司有力的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努力。
(六).跨文化管理对公司及其员工具有激励作用。
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可以使各个子公司及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去精神的效应。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共同的宗旨、最高目标、共同愿景、价值观等对员工的这种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它不是被动消极地满足人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企业文化地塑造使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