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完整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7:04:18
文档

(完整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大自然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只有用心观察的人,才能有所领悟。该单元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这三篇课文。课文既具有科普文章的严谨科学,又不失文学色彩,遣词造句生动有趣,易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对自然万物的热情。《花钟》是一篇生动而严谨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顺序写了有关花开放时间不同的表现、缘由和有趣发现,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蜜蜂》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为了实验蜜蜂是
推荐度:
导读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大自然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只有用心观察的人,才能有所领悟。该单元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这三篇课文。课文既具有科普文章的严谨科学,又不失文学色彩,遣词造句生动有趣,易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对自然万物的热情。《花钟》是一篇生动而严谨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顺序写了有关花开放时间不同的表现、缘由和有趣发现,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蜜蜂》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为了实验蜜蜂是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大自然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只有用心观察的人, 才能有所领悟。 该单元围绕“细心观察” 这个主题编排了《花钟》《蜜 蜂》《小虾》 这三篇课文。 课文既具有科普文章的严谨科学, 又不失文学色彩, 遣词造句生动有趣, 易激 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对自然万物的热情。

《花钟》 是一篇生动而严谨的阅读文章,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

实际运用” 的顺序写了有关花开放时间不同的表现、 缘由和有趣发现, 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认真思考, 做生活的有心人。

《蜜蜂》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为了实验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做了一个实验的事情, 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认真探索的精神。

《小虾》 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 通过“我” 对小虾外形、 打架等细

节的描写, 突出了小虾有趣、 脾气不好两个特点, 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习作” 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做的一项小实验的作文, 旨在引导学生回忆

实验过程, 将实验记叙得清楚完整。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认真思考的习惯和逻辑清晰的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 安排了 3 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交流看法, 掌握关键语句在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重要作用; “词句段运用” 安排了仿写和改错两个部分,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句子的重要特征, 掌握 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方式 , 学会用心思考、 认真观察、 细心体会;“日积月 累” 选取了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一诗, 帮助学生从简短的古诗中体会到我国古代文学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感悟、 感知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 掌握多音字“斗、 强、 闷、几、 尽” 等, 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3. 体会每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学会观察。

过程与方法:

1. 会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 际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课后习题, 联系生活实际, 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师引导, 学生体会。 自主学习和 合作探究相结合, 小组内交流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会细心观察, 掌握作者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 提高

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积极表达、 勤于思考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2. 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学会表达。

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重难点, 学会分析课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理解语句的表达方法。

2.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 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重视课本内外的结合, 联系实际生活, 拓宽学习渠道。

3 分层次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培优辅差, 整体提高。

课时划分:

本单元预计用7个课时安排教学。

《花钟》 2 课时

《蜜蜂》 2 课时

《小虾》 1 课时

习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1 课时

语文园地 1 课时

知识树构建:

 三年级语文学科下册集体备课

主备人: 李瑞杰                              使用教师:

课  题13.花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会认“怒”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能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修改
【五分钟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学生自由谈感想)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板书课题)读课题,提问题。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

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

(出示含有8个生字的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3、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

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顺着学生的回答:美妙的花钟、神奇的花钟、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钟,教师提出要求: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3)对比读一读这两组句子,小组讨论后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生赏析重点句子,通过品词(“暮色、欣然怒放、艳丽、争奇斗艳”等词语)品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多样句式表达的效果。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五分钟交流展示】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齐读生词。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读熟了课文,老师现在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出示幻灯片1)轻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2.听写生词。

3.对照改正。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一)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看到这些鲜花,你想用什么课文的什么词来形容它们?

   2.作者不但发现这些花非常美,它还写出了这些花的一个奇特的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这些花开放有什么奇特的现象?

3.作者列举了哪些花证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得呢?谁来说说?

4、齐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6、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7.这些花在你们的欣赏中开得更美了。再看看这些花开放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有些花开放的时间有“左右”两字,有些没有?

8.是啊!作者不但观察花很仔细、很认真,写花开放用的词语也很准确。

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我不相信,你能举个例子吗?

3.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二)、了解花的应用,以及花钟的形成。

1.植物学家把这些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用来做什么?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花钟图片。

3.除了课文描写的那些花,这些花开得也很有特色,谁可以来说说它们是怎那么开放的?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13花钟

 

          现象: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原因:温度、湿度、光照

         昆虫活动的时间

         应用:花钟

                    

教师层面:

学生层面:

 

 

 

 

 

主备人: 李瑞杰                              使用教师:

课  题14.蜜蜂(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修改
【五分钟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 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4.(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从文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善于思考 

                      做试验          认真严谨 

                      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

【五分钟交流展示】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解关了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昆虫记》                 

教师层面:

学生层面:

主备人:李瑞杰                             使用教师:

课  题15*小虾(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字,正确读“一口缸、空隙、掀开、背上、末端、一副、钳子、搏斗、较大、腹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

3.体会文中细致生动的描写的好处。

4.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体会文中细致生动的描写的好处。

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修改
【五分钟交流展示】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刚刚学过一篇写鸟的文章《翠鸟》,它的作者是

菁(jīng)莽(mǎng)。

2.作者简介:

菁莽,本名陈益清 笔名菁莽,男,1936年生,广东揭西人。文学创作有儿童文学、散文、诗词等多篇入选发表。散文《我看见了鲤鱼跳龙门》、《翠鸟》等先后入编小学教材。

3.菁莽写的翠鸟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但擅长写鸟,也擅长写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去看看他笔下的小虾。(板书课题:小虾)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想要读好课文,得先扫除拦路虎,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

出示:一口缸、空隙、掀开、背上、末端、一副、钳子、搏斗、较大、腹部

2.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你还认识它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我们先来看其中的第三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看看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其实文章中这样细致生动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用“~~~”画出认为作者描写细致生动的句子,读这个句子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记录在句子旁边。

2.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句子,交流时用上这样的句式

我画的句子是               ,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 

3.汇报交流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我们通过品味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看到了那一只只可爱的小虾,作者之所以能观察得这么细致根本原因是什么?(喜爱)

【拓展阅读】

   喜欢虾的不止作者一个,我国还有一位老人不但喜欢虾,而且以画虾闻名,他就是齐白石老人。老人一生画虾无数,但每幅都不同。                   

【板书设计】               

  15小虾

                           钳子:一张一张  

  自在                     胡须:一翘一翘            细致生动

                           眼珠:一突一突

         

教师层面:

学生层面:

三年级语文学科下册集体备课

主备人: 李瑞杰                          使用教师:

课  题(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法与学法引导点拨,习作练习
教学课时2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图片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修改
【五分钟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2.移动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在想移动到的位置。

3.删除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要删除的内容。

4.将习作时写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桌互相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五、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①西涧 ②

唐·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1]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达到背诵默写。

第二课时习作

第一课时

导语: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1、培育思维

1.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

2.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

3.首先先看老师做,然后再分组做。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做、看、想)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

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  欢呼雀跃  议论纷纷  争先恐后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

晃晃悠悠  摇摇摆摆  慢吞吞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

鸡蛋晃了晃身子,又懒洋洋地倒了下去。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词语、句子,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学生的思维。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之后,语言丰富了,心中也有了自信,这样进行比赛也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同时老师要提升。

另外,分开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实验过程放大,是在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就有发现。)

实验2:在水中放入盐慢慢搅动,观察发生的情况。(过程同上)

描写观众的词语:

疑惑不解   手舞足蹈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拍手欢呼

描写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仿佛轻了许多,从杯底里浮了起来,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从水里探出了脑袋。

鸡蛋浮了起来,就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氧气不足了似的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鸡蛋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在清凉的池水里游动几下,眨眼间又浮起来了。

为什么生鸡蛋放在清水里会沉到杯底,而放进有相当浓度的盐水里,却会神奇地浮上来呢?(清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

二、命题(2分钟)

三、习作(25分钟)

要求:

 1.不会写的字先写拼音,等全部写完作文后再查字典写上字。

 2.口不出声、头不晃动、笔不停止。

4、讨论修改:

写清楚实验过程中自己怎么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同时注意其他同学的感受了吗?

五、评议

六、批改(结合语文园地的修改符号)

 内容 :

  1.格式、卷面、错别字、标点、语病

  2.实验过程是否具体

方法:

   把好词好句用曲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不明白或好建议当面和作者交流,作者修改。

步骤:

    1.边读边改自己写的作文。

    2.和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

    3.找组外的同学修改。

七、反馈(2分钟)

      我的收获是                                   。

八、小结(1分钟)

师:我们刚才是把做实验的具体过程写了下来,这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经过,这是记叙文。不但要讲清楚,还应把语句说得生动优美。                       

教师层面:

学生层面:

文档

(完整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大自然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只有用心观察的人,才能有所领悟。该单元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这三篇课文。课文既具有科普文章的严谨科学,又不失文学色彩,遣词造句生动有趣,易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对自然万物的热情。《花钟》是一篇生动而严谨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顺序写了有关花开放时间不同的表现、缘由和有趣发现,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蜜蜂》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为了实验蜜蜂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