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形势与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7:12:19
文档

2013形势与论文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形式与专题论文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系部:国际贸易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3年1月16日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日益恶化,全球气象灾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我国各个方面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著。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本文首先指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出现的问题。其次,阐述了我国各个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具
推荐度:
导读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形式与专题论文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系部:国际贸易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3年1月16日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日益恶化,全球气象灾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我国各个方面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著。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本文首先指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出现的问题。其次,阐述了我国各个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具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形式与专题论文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系       部:     国际贸易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老 师:                    

2013年1月16日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日益恶化,全球气象灾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我国各个方面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著。 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本文首先指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出现的问题。其次,阐述了我国各个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及世界范围内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再次,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对我国产生严重影响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世界各国及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措施以及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现状;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degree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ceasing development, Global climate also deteriorating, The glob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creasing frequency, In all aspects of our country by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r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Concerned about the extent of our coun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n the issu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is paper first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Secondly,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all aspects by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worl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problem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rdly,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s and causes serious influence on china. Finally, talk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China's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issues and measures as well as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  Climate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摘   要    - 1 -

绪   论    - 5 -

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的我国出现的问题    - 5 -

1.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 5 -

1.1.1. 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    - 6 -

1.1.2.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 6 -

1.2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我国出现的问题    - 6 -

1.2.1. 气候灾难方面    - 6 -

1.2.2. 水资源方面    - 7 -

1.2.3. 海洋环境方面    - 7 -

1.2.4. 农业与生态环境方面    - 7 -

1.2.5. 政治经济方面    - 7 -

1.3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因    - 8 -

1.3.1.气候变化问题国际关注度高    - 8 -

1.3.2.我国本身受灾严重,防治刻不容缓    - 8 -

1.3.3. 碳关税将成为我国遇到的新的贸易壁垒    - 9 -

2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现状    - 9 -

2.1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各方面的现状    - 9 -

2.1.1. 气候灾害更为极端,破坏程度更大    - 9 -

2.1.2. 雨雪时空分布异常,水资源安全形势堪忧    - 10 -

2.1.3. 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洋环境灾害加剧    - 10 -

2.1.4. 土地退化和病虫害加剧,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重大    - 11 -

2.1.5.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 11 -

2.2 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    - 12 -

2.2.1. 德俄澳巴西力主减排    - 12 -

2.2.2. 美日仍在计较各自利益    - 13 -

2.3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    - 14 -

2.3.1. 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减排40%~45%    - 14 -

2.3.2.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态度积极认真    - 14 -

2.3.3. 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共同完成减排目标    - 15 -

2.3.4. 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的“三坚持,一并重”    - 15 -

3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我国影响严重的原因    - 16 -

3.1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 16 -

3.1.1. 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 16 -

3.1.2.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 17 -

3.2 我国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原因    - 17 -

3.2.1. 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敌发达国家,技术发展滞后    - 17 -

3.2.2. 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较少,受灾后损失较他国更严重    - 17 -

4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及建议    - 18 -

4.1 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经验    - 18 -

4.1.1. 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或制定    - 18 -

4.1.2. 出台国家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方案    - 19 -

4.1.3. 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 20 -

4.1.4. 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    - 20 -

4.1.5. 增加对气候、能源的投入    - 20 -

4.2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 21 -

4.2.1. 加强对气候变化的检测、预测和预警    - 21 -

4.2.2. 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 22 -

4.2.3.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低碳技术    - 22 -

4.2.4. 积极推进优化产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效    - 22 -

4.2.5. 增加森林、草原碳汇    - 23 -

4.3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几点建议    - 23 -

4.3.1. 将应对气候变化列入国家方针    - 23 -

4.3.2. 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可行的长期国家战略    - 23 -

4.3.3. 坚持科学发展,减缓气候变暖    - 24 -

结    论    - 25 -

参考文献    - 26 -

                    绪   论

全球气候日益恶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类面临的生死攸关的挑战。气候变化造成的灾难触目惊心: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包括人类自身。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暖冬、冰冻雨雪天气、干旱、洪涝等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 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 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已经由科学问题演变为经济和政治问题。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国要有所作为,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要维护我国正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权益,使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的我国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最剧烈的也是最频繁的气象灾难,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损害严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遭受的损失也最为严重。无论是2006年中国的暖冬,还是2013年中国北京等多个城市的PM2.5指数偏高;无论是1998年全国的洪灾,还是2010年各省的旱灾,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1.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海洋和陆地活动等;后者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温室效应,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等。

1.1.1. 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

(1)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

全球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对气候变化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1.1.2.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1)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是指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2)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3)臭氧层破坏。

1.2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我国出现的问题

1.2.1. 气候灾难方面

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都将上升,冬季极冷期可能缩短,夏季炎热期可能延长,极端高温、热浪、干旱等气象愈发频繁,破坏性更强,防御难度加大。

1.2.2. 水资源方面

冰川融水是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西北的冰川面积将显著减少,预计到2050年还可能再减少27%。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国的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

1.2.3. 海洋环境方面

因为全球变暖,我国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最近50年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2.5毫米。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将使许多海岸区遭遇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

1.2.4. 农业与生态环境方面

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化趋势加剧,致使我国的草原面积不断减少,退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格局短时期内仍无法改变,而气候变暖将导致旱涝趋势异常、农业气候灾害频繁、农作物气候适应性脆弱、农业病虫害加剧,以及蒸发和干燥度呈增加趋势而导致沙漠化、盐碱化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临重大挑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将全面、持续退化,对冻土区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和河湖水文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对青藏高原气候产生重要反馈作用。

1.2.5. 政治经济方面

气候变化与能源产业、农林牧渔业等众多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这些产业大都涉及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为各个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产业所能发挥的效用也有所改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1.3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的气候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国家的发展空间。

1.3.1.气候变化问题国际关注度高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国际社会之所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就在于气候变化已经由科学问题演变为经济和政治问题。中国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见图1),对改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1:G8和G20国家碳排放比例图

1.3.2.我国本身受灾严重,防治刻不容缓

由于例如今年初北京、石家庄等地所遭受的PM2.5超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我国近年来发生过许多自然灾害,每一场灾难对我国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所以,我国预防、抵御各类灾害也刻不容缓。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1.3.3. 碳关税将成为我国遇到的新的贸易壁垒 

由于各国对碳排放等气候问题愈加关注,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也成为了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的选择。例如欧盟决定将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计划。法国也单方面提出,将从2010年开始对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将成为我国遇到的新的贸易壁垒有可能成为事实。

2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现状

2.1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各方面的现状            

2.1.1. 气候灾害更为极端,破坏程度更大

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增加,相应降水日数也有显著增加,其中以和内蒙中部的增加最为集中。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大雨日数将显著增加,特别是在东南地区的福建和江西西部,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部分地区,气候有呈恶劣化的趋势。未来4—5年,黄淮海地区出现30—50年一遇的极强降雨事件的概率将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增加4—6倍。长江流域出现连续大旱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程度、范围、持续时间还将进一步加剧。渤海沿岸和长江口地区的台风最大风速将增加约19%,破坏性更强,防御难度加大。

2.1.2. 雨雪时空分布异常,水资源安全形势堪忧

由于气温增高,蒸发加大,天山乌鲁木齐一号冰川从1962年以来逐年退缩,到1994年已使两个原本连在一起的冰川变成了两个的冰川。喜马拉雅山中段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过20多次冰湖溃决事件,其中3/4发生在我国境内。受气候变暖影响,除松花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的径流有所增加外,其他主要流域的径流量都呈减少趋势。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国的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我国西北各大湖泊绝大多数水量入不敷出,均向萎缩方向发展,有的甚至干涸消亡,每年平均有20多个湖泊消失。

图2: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情况

2.1.3. 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洋环境灾害加剧

我国海平面最近50年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2.5毫米。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将使许多海岸区遭遇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红树林、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也发生了退化,海南和广西海域已发现不同程度的珊瑚白化和死亡现象。赤潮、咸潮、风暴潮灾害趋于频繁。

2.1.4. 土地退化和病虫害加剧,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重大

由于气候变暖、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建设的“热岛”效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增多,雾、霾、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也将呈增多、增强趋势。估算表明,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灾害将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自然波动,从过去的10%增加到20%,极端年景甚至达到30%以上。同时,全球粮食生产的波动也将加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90年代退化草原面积分别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5%、30%、50%,到21世纪初已增加到90%。我国的湿地面积也大大减少,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从1949年的534万公顷锐减到2000年的95万公顷,2000年松嫩平原湿地仅为上个世纪50年代的19.7%。

2.1.5.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结构的调整,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异常气候出现频率增加将导致农、林、牧、渔业生产力与布局的变化,必然影响下游深加工工业;气候灾害将使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成本增加,运营效率降低,交通安全隐患增大;某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疾病传播,可能使旅游业受到威胁,使保险业和金融投资领域的风险增大;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和保证人体健康,社会公共医疗保障系统的负担将加重。

2.2 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

2.2.1. 德俄澳巴西力主减排

(1)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2)俄罗斯:有实力达到减排40%目标

俄罗斯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代表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科科林。他表示,俄罗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俄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俄总统梅德韦杰夫2009年6月份在八国集团峰会之前对俄罗斯应承担的国际减排义务作了阐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00亿吨;二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15%。俄罗斯实际能够达到40%的减排目标。

(3)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

澳大利亚陆克文执政以来一直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优先施政目标。澳力促国内在12月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4)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

巴西2009年11月13日宣布,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期基础上减少36.1%至38.9%。希望这一“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确立场。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鲜明,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做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2.2.2. 美日仍在计较各自利益

(1)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

在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对美国的气候做出中长期规划,但是这一立法进程远落后于预期。当前,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奥巴马坦承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美国将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以及减少排放等实现减排目标。

(2)日本: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本民主党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日本经济界主要担心过高的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钢铁、电力、石油等方面。

2.3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

2.3.1. 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减排40%~45%

各界期待已久的中国“碳排放强度”具体指标,2009年11月26日提前揭晓。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家副再次表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将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图3: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志丹县科学技术局

2.3.2.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态度积极认真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国家副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方面是积极主动、严肃认真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乎各国共同利益,地球安危各国有责。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我们仍然以最大决心和最积极态度,按照联合国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

2.3.3. 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共同完成减排目标

努力促进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2009年9月22日,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讲话,阐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立场和主张,并表达了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中国总理在东亚峰会、中欧工商峰会、亚欧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中,多次就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发展绿色经济等问题阐述中国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呼吁加强气候变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加深各方对彼此立场的理解。

2.3.4. 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的“三坚持,一并重”

一是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为确保公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做出相应安排。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大幅度减少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

四是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重。

3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我国影响严重的原因

3.1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海洋和陆地活动等;后者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温室效应,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等。

3.1.1. 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1)太阳辐射引起的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上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另外,由于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即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变化、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的变化和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所以地球轨道变化也是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原因之一。

(2)火山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

火山爆发也是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之一。火山爆发后,向高空中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达到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的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的大气冷却。

3.1.2.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 种,即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 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温室效应来影响全球气候或使气候变暖的。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完全决定于辐射平衡,温室气体则可以吸收地表辐射的一部分热辐射,从而引起地球大气的增温,也就是说,这些温室气体的作用犹如覆盖在地表上的一层棉被,棉被的外表比里表要冷,使地表辐射不至于无阻挡地射向太空;从而使地表比没有这些温室气体时更为温暖。

3.2 我国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原因

3.2.1. 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敌发达国家,技术发展滞后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无法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技术也相对落后。面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来抵御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灾难,并且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对气象灾难的做出预防,所以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3.2.2. 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较少,受灾后损失较他国更严重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可谓是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中国的人数较多,所以人均的资源很少,例如粮食资源,水资源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粮食危机,水资源危机愈加危急,直接影响到我过13亿人口的生存问题,所以我国受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影响时,所受的损失相对于其他国家是更加严重的。

4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及建议

4.1 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经验  

全球工业化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致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世界各国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出台了相关措施,避免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各国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4.1.1. 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或制定

(1)英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法

英国是世界上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第一个国家。2007年3月13日英国公布《气候变化法案(草案)》,向议会和公众征求意见。2007年11月15日列入议会立法程序,2008年11月26日通过《气候变化法案》。

(2)德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法

德国为了应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早在1991年就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办法和足以为发电企业带来利润的收购价格。德国2004年8月生效的新《可再生能源法》对2000年出台的类似法律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新法规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德国还新出台了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2008年,德国再次修订《可再生能源法》,重点推动风电行业在设备更新和海上电场两个方面的发展,促进风电行业再次腾飞。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补贴,平衡了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高的劣势,使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功。目前,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近13%,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初级能源使用的4.7%,这两项指标已经超过了德国制定的2010年目标水平。除此之外,德国还自1999年4月起,分阶段实行对油、气、电征收生态税。

4.1.2. 出台国家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方案

(1)欧盟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规划

欧盟委员会2007年6月29日发布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性绿皮书《欧洲适应气候变化——欧盟行动选择》,确立了欧盟适应行动的四大支柱:在欧盟开展的早期行动,包括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欧盟法律和资助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欧盟的外部行动中,特别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集成气候研究扩大知识基础,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准备协调全面的适应战略的过程,涉及欧洲社会、商务和公共部门。2009年4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适应气候变化:面向一个欧洲的行动框架》,以提高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变能力。

(2)芬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家战略规划

芬兰农业与林业部2005年1月发布了《芬兰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旨在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利用各种条件提高社会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

4.1.3. 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当前,世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配额的交易。在“限量与贸易(Cap & trade)”下,购买那些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如《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s),或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单位(EUAs)。另一类是基于项目的交易。发达国家通过联合实施(JI)项目向其他一些国家购买减排单位ERUs、经认证的减排单位CERs或碳汇产生的减排单位RMUs。其中CERs是经过认证的减排额度,由发展中国家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产生。发达国家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减排1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成本至少在购买CDM指标的四倍以上。发达国家通过CDM项目还可以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设备,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发展中国家企业卖出的减排指标,经世界银行等机构参与的国际碳基金或相关公司,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4.1.4. 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健康影响因素及其趋势的相互作用研究,气候变化对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对气候变化影响短期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对非卫生部门的健康影响评估,加强公共卫生系统能力建设,减少环境健康风险。

4.1.5. 增加对气候、能源的投入

(1)瑞典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投入

瑞典2008-2010年期间在气候、能源领域将投入10亿克郎,称“气候10亿”举措。国家还同期在能效措施方面投入4.2亿克郎。这些措施将在有关环境、林业、农业和能源的中被贯彻。“气候10亿”举措包含如下领域:气候研究(2400万克朗);能效措施(3.1亿克朗);第二代生物燃料试验示范项目(1.5亿克朗);风能网(4000万克朗);农业林业可持续生物能产出(4000万克朗);在其他国家的气候投入(9600万克朗);可持续城市项目(3.4亿克朗)。除此之外,瑞典对环境农业科学和空间计划理事会(FORMAS)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拨款增加了8800万克朗。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也都从其自身拨款中资助气候和环境研究。在瑞典向国会提交的2009年预算法案中,承诺在2009-2011年间拨款5.84亿克朗给瑞典农业科学大学作为研究经费,研究瑞典的林业、农业、陆地、湖泊、溪流的状况,充实国家地形数据库的内容,提高行政当局进行区域协调的能力,以便采取正确的环保措施。

(2)美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投入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负责节能和新能源开发事宜,改进能效和生产率,向市场转让清洁、可靠的能源技术,其预算是通过各类节能计划和项目实施的。2009财年,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的预算为12.55亿美元。

4.2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4.2.1. 加强对气候变化的检测、预测和预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认识相关机理和规律, 加快解决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上的措施之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有专门的机构和队伍来从事相关的观测和研究。要像对待地震、地质、洪涝等自然灾害那样建立相应的野外监测站等观测技术系统, 对气候变化进行监测、预测和预警。

4.2.2. 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我国可以消防其他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完善我国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尤其是加大在财政和科技方面的支持与支撑力度。必须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渠道和长效运行机制;加大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基地,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4.2.3.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低碳技术

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和气候友好技术,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要将相关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教材, 普及相关知识; 要通过各种媒体介绍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关系, 介绍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近期和长期影响; 要号召公众从生活的各方面进行节能减排,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要鼓励公众监督各种浪费行为和违法排放,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4.2.4. 积极推进优化产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效

我国应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积极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鼓励节能、提高能效等措施,提高适应能力。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与行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 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这些研究不仅能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而且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形成新的产业,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立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加强对节能、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4.2.5. 增加森林、草原碳汇

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加强林业经营及可持续管理,提高森林蓄积量。提高农田和草地碳汇。在草原牧区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遏止草原退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的建设。加强草原灾害防治,提高草原覆盖度,增加草原碳汇。

4.3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几点建议

气候变化形势逼人。长期以来,我国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防灾减灾的丰富经验。但是当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由于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对缓慢而未引起整个社会足够重视;气候变暖的形势比较复杂而各方面的应对缺乏科学指导;应对气候变暖过多强调减缓而忽视适应,重视外交谈判而忽视内部应对战略等。为更好地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应考虑以下措施:

4.3.1. 将应对气候变化列入国家方针

把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鲜明地列入国家的重大方针。这既能充分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尊重自然规律的实事求是态度,也能充分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敢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勇气和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树立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4.3.2. 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可行的长期国家战略

制定适应气候变化、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长期国家战略。应当组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专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国家战略,尤其要拿出防御和减轻极端气候灾害的战略措施,以及国家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防灾减灾的气候变化应对机制和措施。各主要经济部门、气候变化脆弱区域都要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要加强极端气候灾害的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建立减轻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长期战略机制。

4.3.3. 坚持科学发展,减缓气候变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减缓气候变暖,保护全球气候。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气象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等的气候影响评估,引导整个社会在发展中适应气候变化,进而走上人与气候系统和谐发展的道路。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是:“以开放促进改革,以国际规则促进国内规则,以全球治理推动国家良治,以硬约束改变软约束。”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参与其中。作为个人,在解决气候变化危机中应该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做到低碳生活。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应对的大问题,中国一直积极参与解决该问题,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就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做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安排。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将会改善现在的气候状况,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秦大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防御极端气候灾害》,发表于《求是》,2007 年8月。

[2]中国网“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2009年11月26。

[3]万钢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1期。

[4]耿国彪 “通向哥本哈根我们能做些什么”.《绿色中国》.2009年15期。

[5]李栋梁,魏丽,蔡英,等.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J].冰川冻土,2003,25(2)

[6]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冰川目录:天山山区(西南部塔里木内流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

[7]沈永平.IPCCWGI第四次评估报告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07,29(1):

文档

2013形势与论文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形式与专题论文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系部:国际贸易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3年1月16日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日益恶化,全球气象灾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我国各个方面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著。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本文首先指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出现的问题。其次,阐述了我国各个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