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7:13:10
文档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ThoughtonChineseculturaldevelopmenttrend摘要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是当代新兴经济产业形态,在一些国家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尤其在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的全球背景下,文化产业将更加大有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运用新的思维与视角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找到合理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文
推荐度:
导读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ThoughtonChineseculturaldevelopmenttrend摘要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是当代新兴经济产业形态,在一些国家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尤其在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的全球背景下,文化产业将更加大有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运用新的思维与视角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找到合理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文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Thought on Chinese cultural development trend

 

摘要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是当代新兴经济产业形态,在一些国家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尤其在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的全球背景下,文化产业将更加大有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运用新的思维与视角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找到合理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检索现有的研究成果,以探讨学界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维与视角,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勾画前景。

本文在于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国内区域性文化发展的特点,借鉴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进而深入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优势和不足,以及思考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应对国际文化发展趋势的挑战和国内文化需求的飚升,发挥我国文化产业的潜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一条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最后要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以达到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趋势 机遇 挑战

Abstract

Cultural industry is a item which arises from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t is first appeared at the book named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which is edited corporately by Horkheimer and Adorno.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emerging economies industrial patterns in nowadays and has been the important economic growing points and pillar industry in some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global backgroun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cultural industry will accomplish more. Because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China has faced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fresh thinking and perspective to find out a reason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is topic through the way of researching literate and retriev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esent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new thoughts and perspectives and to sketch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for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then summery its fac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onnecting the character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to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y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have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the author thinks and discusses how to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intendancy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demand of the domestic culture, and how to play the intentional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Combined with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it aims to select a suitable way to develop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and provide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ideas for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t last, the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tendancy  opportunity  challeng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绪论    1

1 文化产业概述    2

1.1 文化产业的内涵    2

1.2 文化产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2

1.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3

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4

2.1 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4

2.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4

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6

3.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    6

3.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    8

4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及应对    10

4.1 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10

4.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对策    11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绪论

从世界范围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文化工业,当时欧洲知识界称美国文化为“文化工业”;第二阶段,以1990年时代华纳合并为标志,美国开始实施对各类传媒的“非管制化”,使得像“时代华纳”这样的特大型文化产业组织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趋势,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第三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新经济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都已经把文化发展战略变成了一种国家战略。

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并受世界经济和文化大环境催生的产物,是文化事业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演变而来的。它经历了从承认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到提倡发展文化产业,从只承认文化单纯的福利性公益性到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分开来的转变过程。近1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以及文化改革给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如何使我国文化产业获得整体上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建树及创新,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学术使命和责任。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更是首次被列入支柱性产业。这标志着“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在我国产业格局中所占比重将由2010年的2.75%上升到5%以上,完成翻倍增长。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期。

本课题主要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国内区域性文化发展的特点,借鉴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进而深入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优势和不足,以及思考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应对国际文化发展趋势的挑战和国内文化需求的飚升,发挥我国文化产业的潜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一条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最后要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以达到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的目的。

1 文化产业概述

1.1 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国政协与文化部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在2001年对国内部分省市作实地考察,并在总结各省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和公益事业两者共同构成了文化建设的内容。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

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是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1.2 文化产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文化产业作为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人们所熟知的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文化工业,当时欧洲知识界称美国文化为“文化工业”,取严厉的批评性态度。

第二个阶段,以1990年时代华纳合并为标志,美国开始实施对各类传媒的“非管制化”,使得像时代华纳这样的特大型文化产业组织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趋势,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这使得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像法国,在文化上感觉到威胁,他们因此提出了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国家应对战略。

第三个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新经济发展趋势之下,世界各国都已经把文化发展战略变成了一种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始被世界各国所认可,按照这种生产的不同环节,将其区分出“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负载文化意义的产品的复制与传播”,以及“赋予一切生产活动和产品以文化标记”三重不同的定义。当最后一个定义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时候,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就显示出来了:非物质性的、符号交换与消费已超越民族国家的典型的增长领域,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领域。

上述概念有其对应性的历史发展阶段,各有其对应性的国家。第一个概念最为传统,像我国至今仍然在使用“文化艺术事业单位”来指称文化产业。第二个概念是进入工业社会的产物,在普遍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中,由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作为一种市场保护措施而提出来的。欧洲国家的文化产业就是如此产生。第三个概念实际上已接近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理解,主张这种文化产业概念的国家实际上意味着,他们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主体,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优势地位。如美国无须讨论文化产业的问题,因为美国的文化传媒巨无霸已经无人匹敌。

1.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对增强文化活力,推进文化的繁荣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3.1 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不但促进了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观上为该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从而提升了该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1.3.2 开发国际市场、传播文化理念,提升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文化传播能力与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直接相关,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作为文化产业主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

1.3.3 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的凝聚力

文化产业提供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而大多数的文化产品又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起到凝聚和感召作用。

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2.1 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2011年10月25日,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统计局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于文化改革的窗口期,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鼓励民间文化创造,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在文化领域发展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今世界的文化市场上,美国占了43%,欧盟占了34%,日本大概占了10%,韩国占了5%,我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还很不相称。 

我国文化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前景可观,但整体上存在着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格局依然是经营单位众多,但各产业内部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且各产业分散经营,造成产业资源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因而对于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文化资源,需要更高层次的协调小组来统一协调和总体规划,以实现资源重组和整合,形成自己的产业群和产业链,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升级。

2.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文化产业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中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形态,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创新和实现,在创造性地破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家文化形态和文化结构的同时,正在创造性地建构中国的新文化、新经济和新政治格局。

2.2.1 高新技术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不仅带来新兴文化产业的兴起,也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产业,成为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2006年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数字和网络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丰富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方式”。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可以预计,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2.2.2 走向融合的媒体产业

随着宽带和移动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渗透,此前泾渭分明的行业分工日趋模糊,媒体融合成为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其一,传统媒体积极向新媒体进军。其二,传统媒体与电信和知名网络媒体联合。其三,新媒体向传统媒体渗透。

2.2.3 多样化的产业链

完善的产业链是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了多种形态的产业链,显示了蓬勃的活力。产业链的形成,也促进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在一些大中城市,各类艺术展此起彼伏、画廊日趋增多,艺术品拍卖活动遍及许多宾馆、演艺场所。

2.2.4 我国文化产品进入国际高端文化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品生产始终处于国际文化市场的影响之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呈加速融合的趋势,这对我国文化产品生产乃至文化产业结构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国际文化市场状况,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3.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

“十一五”规划将文化产业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产业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未来10年我国文化产业将面临重大突破,呈现高速增长、行业分化、产业融合加速、集团化、簇群化、地区分化等趋势。预计经过未来10 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将向文化产业强国迈进。

3.1.1 国内文化需求的飙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实现这一目标有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党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以《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充分说明党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这对新世纪开局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强大的导向功能。

第二,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其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其二,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其三,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第三,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一些文化大省、市纷纷将文化产业列为“十五”支柱产业,文化改革力度加大。

我国区域性文化产业有较好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经验可供其他省份学习借鉴。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于2010年制定了《湖南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这对于加快湖南文化产业强省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湖南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其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湖南六大过千亿产业。2009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82.1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2%,成为湖南新的支柱行业。

2)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对经济贡献日益增强。湖南文化产业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十五” 期间,湖南GDP年均增长10.3%,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9 %,而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7.3%,

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3)文化产业投资中民营资本占比提高,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随着文化投资领域向民营资本的开放,民营资本占比大幅提高。2009年湖南文化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7.02万元。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主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22个行业,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10个。

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增加,文化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提高。湖南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效显著,市场化程度提高。2009年湖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7.16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 2.5 %。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平均市场化率为74.5%,湖南的市场化率比全国高11.9个百分点。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认真学习借鉴湖南省将服务业与促进旅游文化繁荣发展紧密结合的经验,学习借鉴推动影视传媒、出版和演艺市场培育发展的做法,学习借鉴大手笔激励各类文化专业人才集聚发展的机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激发活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市的软实力。

3.1.2 国外文化经验的借鉴

进入21世纪后,人民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下面以美、英、韩三国为例,对这些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进行探讨。

第一,以美国为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首先,用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联邦在鼓励多方主体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使得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地方、企业、外商投资、私人捐赠都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其次,用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创新。美国的文化产品多以高科技为载体和内容,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能创造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激励新的文化需求。第三,用教育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美国重视应用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文化管理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专门学科。第四,用法律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为美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以英国为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创意产业并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旨在大力推进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倡和鼓励人的原创力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成立了以文化大臣为首的文化创意产业行动小组,着力保护和发展国粹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意识;培养富于创造性、懂经营的人才等。最值得提倡的是,英国拓宽文化经费筹措的渠道,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资文化设施的建设,支持优秀艺术门类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第三,以韩国为例,韩国在遭到亚洲金融风暴后,将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在韩国经济恢复过程中,文化产业最活跃、成长最快,这与韩国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是紧密相联的。在法制建设方面韩国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等法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为发展文化产业,韩国加大文化产业预算,还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出口,对影视、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3.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市场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存的文化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要求,与新形势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3.2.1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首先,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其次,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文化产业法规建设滞后。由于部门利益纷争、职能严重交叉等原因,文化市场管理法至今尚未形成。当前,根据以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尽早推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法律法规,使文化产业在发展在法律层面得到保障。

3.2.2 国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

第一,文化资本方面的冲击。国际文化资本可以以合资、参股等方式将大量资金注入甚至是彻底购买、兼并国内较有实力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企业。更应引起注意的是,许多很有市场前景的文化资源并没有为我们所认识、所承认。

第二,文化资源方面的冲击。中国文化资源的开放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即它将加剧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资源的争夺,强化中国文化资源的有限性,客观上中国文化产业对本国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花木兰”,这个在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本是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但将它拍摄成动画片,赢得巨额票房并获得全球品牌效应的却是美国的迪斯尼公司。现在,世界数亿观众铭记在心的已经是“迪斯尼”的花木兰,而非“中国”的花木兰了。

第三,文化市场方面的冲击。中国本土有13亿人口,海外还有7000多万华人,作为以传播文化产品为主要职能的文化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华语市场。由此可知,中国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第四,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冲击。国内文化市场与国际文化市场接轨可能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基于世界文化企业与我国文化企业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的不同,它们在丰富我们文化生活的同时,必将带来一些与我们价值观念相抵触的东西。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

4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及应对

中国文化产业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是它的基本特征。关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选择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前提,中国正在走向文化产业的战略时代。

4.1 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重塑国民心灵、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经过“十五”、“十一五”的积累,我国文化产业正从粗放发展向集约、规模化发展过渡。在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理性认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内涵,把握其特点与规律;因地制宜,促进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注意理性培养人才,尤其在当前人才教育主要由高校负责的情况下,要解决重理论知识灌输,轻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问题。

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应始终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注重人才及技术改造,以高度的创新精神,不断推陈出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我国的文化产业要实现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强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思想、自主创新、与时俱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选择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文化产业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中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形态,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创新与实现,在创造性的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结构的同时,正在创造性的建构中国的新文化、新经济和新政治格局,创造性的构建中国文化的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将成为校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走向的指南;文化产业在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也将面临自身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移,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战略性标志;能否把文化产业的积极成果转化成可供公共文化消费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经济效益转化成社会效益,为社会公平和公民精神健康提供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支持,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新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

4.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对策

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强其竞争能力,以应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产业的挑战,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

1)建立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各地应根据自身文化资源的禀赋特点,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中心文化区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与扩散作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与大型的文化集团企业,以此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完善市场体系,扩大投资渠道。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具有明显的事业化性质,民营企业比重较小,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鼓励部分有竞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民营大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国家应通过法律手段,培育和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并加快本土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的合并,培育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以增强我国文化企业的竞争实力。

3)加强区域协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与城乡差距成为制约文化产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当前,东部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到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以替代传统产业的阶段,中西部地区也应该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战略,作为“新兴工业化道路”的一种重要选择。

4)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我国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令人堪忧,表演型人才相对过剩,技术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要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施好文化产业的人才战略,保证重点人才的培养。

5)自主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要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既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文化成果,又要立足本国文化发展的实践,自主进行文化创新,利用我国现有的丰富文化资源进行深化和发展,创造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

6)充分发挥我国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多元化发展。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就造成了我国的文化产业滞后。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现在越来越不重视自己的文化,不注重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只是在一味的回味过去。直到别的国家来抢占自己的文化时才知道重视,韩国申请端午节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并将其进行产业化改革,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经济形式,来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是我国的文化能在更多的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

7)组建全国性文化产业行业协会,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目前,成立全国性的文化产业协会的时机基本成熟,一些热心人士也做出了积极努力。笔者建议尽快设立统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协会,各地设立地方文化产业协会,利用文化产业协会和其他关联产业协会的互动合作机制,来推进文化产业和关联产业的融合与联动发展,切实促进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在经济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和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海外华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文化不断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与关注,必将带动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法定节假日的增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这已成为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并最终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确把握文化产业的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文化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不断借鉴外国经验和结合本国的国情特点的实践下,进而对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蒋选,杨万东,杨天宇.产业经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

[3] 张胜冰,徐向昱,马树华.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文化蓝皮书:2001- 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4

[7] 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祁述裕,韩骏伟.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

[9] 杨吉华.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J].党校学报,2007,(2)

[10] 林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J].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11] 郑元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12] 马国柱.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

[13] 王鹏.文化产业发展热的冷思考[D].山东艺术学院,2007

[14] 孙建成.文化产业的特征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D].西北工业大学,2008

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苏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苏娴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苏娴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在大学四年期间对我们付出辛勤劳动的夏兆敢、许辉、彭桂芳、蒋冬青、余小雨、高津君、祝晓静等老师,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以及给予我帮助的同学、朋友们,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文档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ThoughtonChineseculturaldevelopmenttrend摘要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是当代新兴经济产业形态,在一些国家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尤其在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的全球背景下,文化产业将更加大有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运用新的思维与视角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找到合理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