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剩女 单身贵族 日常经济学 需求 供给 成本 收益 微观经济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视野中透视,婚姻市场的供求关系,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等剩女现象中的微观经济问题,并试图以经济学的理论提出缓解和解决剩女趋势化现象问题的小建议。
在我认为,剩女现象,可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分析,那么它就属于日常经济学的领域。经济学理论的纯粹与单调性要求我们将理论生活立体化,实践化,实际上,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也是在选择中放弃的科学,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
一.对剩女的理解
剩女,顾名思义是被剩下或想被剩下的女人,已远远超过法律的婚姻适龄期却还没进入婚姻殿堂的高年龄高学历高收入女性单身“贵族”。一般是接近三十或三十岁以上的女性,即生于七十年代左右。因为对于大部分人的一般社会价值观念而言,三十岁是女人尴尬的年龄分界点。剩女相亲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更有必剩客,剩斗士,齐天大剩的升级版之说。红红火火的相亲电视节目日渐兴起,抢了不少的收视率,剩女为什么会引起社会这么高的关注度?它会不会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二.经济学原因分析
(一)理性人假设理论
人是否要无时无刻都保持理性的思维?总要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思维去分析生活,透视生活?诚然,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定,使得社会上的不同角色都在精明而理性地计算着自己的人生,厂商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消费者以有限的所得收入追求效用最大化 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虽说理性是必要的,但人不可能总是永远能保持理性的状态,那样活着太累了,你只看到问题背后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人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动物。剩女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们过于精明理性。这种理性在她们的价值观看来,是必要的,而且理性远远高于感性。
(二)婚姻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论
我国当前男女的数量的确相对悬殊,男性数量远远超过女性,也即供大于求。西方经济学上认为,商品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不是单纯上的数量多少而应该是商品满足需求的特质性。女人从数量上的确是少于男人,但从满足需求的特质上来看,其实女人是远远多于男人的。举个例子:一个女人,能够满足对外需求的年纪应该是在18-28左右的年龄段,如果超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从供应的角度上来看,是远远多于男人的数量。而男人,可以供应需求的年龄段基本上可以从18岁到82岁都是可以满足对外需求的。为了不过早贬值,许多女人都会选择在30岁以前结婚,因为之后可供他们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都会减少。但是,男人却不太一样,他们有比较自由的选择和被选择权,40以上的男人照样可以和20岁的男人争夺一个女人,而且具备更大的优势,这样男人的年龄阶段被有效地分开,从而很大意义上分散了男人不容易娶女人这么一个现实情况的产生。另外,虽然男性数量上供大于求,但剩女的挑剔眼光,已经将绝大部分男性排除在选择范围外,此时就成了供不应求。
(三)消费物品效用论
所谓的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产品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每个人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程度不同。普遍女性的价值观认为,爱情婚姻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若剩女作为消费者,那么爱情婚姻就成为了奢侈商品。有消费欲望才有消费动机和行为。她们认为,爱情婚姻是一种对自己所追求的既定目标(如学业,事业)的绊脚石,阻碍物,而产生反感,决绝,也就是经济学中的负效用。对于一些曾经经历过爱情又对爱情绝望的剩女,就有一种从爱情消费欲望到边际效用递减再到负效用的过渡进程。
(四)机会成本理论
这与效用理论有类似之处。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得一份收获取得一份成果,总得付出代价。你所选择的同时,就必须放弃某些机会,由你自己来权衡利益从而作出抉择。在大学校园环境中,那些对学习理论知识耿耿于怀的“学术女”可能成为未来预期剩女的潜力,她们每天几点一线埋头苦读书,对外交际甚少能认识异性朋友的机会比较局限,在她们眼中,学习是神圣的任务,恋爱是奢侈的怪物,为了更高的学术成就而主动或被动地完全排他了恋爱这一大学的成长必修课,我认为这样的大学记忆是有遗憾和缺陷的。在校园之外,选择事业优先的女子会出现更高的结婚机会成本,这使得婚姻的选择变得更加不容易。现代社会,一个优秀的职业女子面临着许多选择,她们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经济,前程美好,无须依赖男性,如果选择婚姻要放弃的东西太多,投入的成本太大。相比之下,单身反而有更好的预期回报,依据自身的理性,她们自然选择独身一人。
(五)预算线相关理论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之组合。这是一种标准,一种条件。剩女在婚姻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由于过度挑剔,导致低不成高不就,只向房子车子货币看齐,然而她们自身条件未够优越,超了自己所能付款的预算,男女就结合不成。
(六)婚姻市场信息不完整
剩女们的业余交际时间少,空间范围窄,所能选择的异性对象,种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市场上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也不够完善。
(七)我国宏观经济环境
经济不断增长,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导致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越来越重视,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现实,给爱情增加了很多的现实条件
社会提供给女性的工作和发展机会越多,单身女子的群体就会越大。单身女子事业心越强,越希望有美好的感情,但是在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婚姻变得更加不易,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用经济学的话说叫“路径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