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背景:×××, 男, xx人, 系xx学院xx系 2002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由于其入校成绩较为优秀, 故入学之初担任其所在班学习委员一职。但在接下来的大一的生活和学习中, 其本身的缺点逐渐显出: 性格较为偏激, 心胸不够宽广,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例如在入学初的英语摸底考试中成绩不理想, 分进了慢班, 其整个大一上学期学习情绪一直受此影响。
到大一下学期, 由于从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到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的转变已适应, 该同学却也开始通宵地打网络游戏, 开始旷课, 起初只是偶尔的几次, 到大一期末网吧几乎成了他生活的主战场。因此原因, ×××在大一下学期挂了5科, 其中包括挂科率极低的 《大学物理实验》。到大二开学,×××也不再做其所在班学习委员, 大学生活自此更加颓废( 这是笔者在后来与其接触中, 其自己的评价) 。由于大学与其高中情况的巨大落差, ×××几乎将自己放弃, 成天在寝室打网络游戏, 连续地旷课, 不愿与人交流, 连与同寝室的同学都不愿多说几句话。
同班的同学感觉到了他的变化, 作为辅导员, 笔者更是注意到了他的变化。先是让班委做其思想工作, 但收效不甚明显。笔者便找到该同学了解情况, 了解到该同学因在大一下学期挂科而不想再学习, 而且由于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性格上的一些因素也使其与周围同学, 甚至是同寝室的同学的人际关系很差。他自己坦言说, 大一到大二自己过的很颓废,甚至想放弃自己。
案例过程: 首先在思想上启发引导他。笔者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陪该同学谈心。他告诉笔者因为学习上的失意, 他现在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感不到一点兴趣, 所以沉溺于网络游戏来逃避。了解到这些, 笔者告诉他在学习中偶尔的失意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不能轻言放弃, 尤其是不能自己放弃自己, 大学处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阶段,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会接受生活、学习中偶尔的失意, 而不能放弃。笔者有时到该同学寝室, 有时将该同学叫到系辅导员办公室, 真诚、耐心地与其沟通交流, 让其能在心理上将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摆正。其次在学习上帮助他。笔者专门安排了他同班的两个同学在学习上帮助他, 从课堂笔记到课后作业对其全面的帮助, 给他耐心地讲解学习上的疑问。并且请相关的代课老师对其给予帮助,如在课堂上对他多提问一些, 对其作业相对严格批改等, 通过这些方式给该同学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无形中加强了班级的学风建设, 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在生活上关心他。 笔者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关心该同学。比如每天都会问其所在班的班委他今天的学习、生活情况, 或是走进班级亲自询问他的情况。不仅是笔者, 更是带动了一批热心的同学帮助他,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近两个月的耐心开导与帮助下, 该同学重新找回了自信, 对学习又充满了信心, 不再沉溺与网络游戏, 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在大三学年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和国家计算机三级考试, 大三学年获得学院二等奖学金以及学习进步奖; 大四学年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并被评为学院优秀毕业生。×××在大四期间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单位。2006 年暑假毕业后, 现任职于深圳某著名 IT 技术产业公司。2006 年感恩节还给笔者发来邮件, 感谢笔者对其的开导与帮助
案例思考:这一案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要做好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 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辅导员的工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只有在学生工作中仔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案, 用心去体贴、感化自己的学生, 才能把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做好。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换来学生的认同。以上这一案例也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 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形式、新时期要做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 尤其在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做好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辅导工作,迫切需要积极探索高校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 也给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 高校教育工作的环境、内涵和对象也相应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原有的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当前, 高校教育工作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从教育工作的环境来看,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教育工作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市场经济在极大地生产力的同时, 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教育工作的对象来看, 当代大学生同以前相比,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思想活跃, 他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更复杂、信息量更大。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时期, 不够成熟, 极易受到不良思想、信息的影响。而应对这些变化, 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应建立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 以真诚和恰当的激励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从真诚和恰当的激励入手, 扎实推进高校教育工作。
第一, 做到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深入、耐心的了解。长期以来, 高校辅导员一直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但有时或是教育方式的不甚恰当、或是耐心程度不够, 或是较多地停留在召开班会的层面上。事实证明这些沟通方式收效甚微, 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并未得到切实的帮助或是某一方面的进步提高。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在辅导员教育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实践环节。第二, 落实辅导环节, 更多侧重于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比如, 了解到某一位同学生活或是学习中存在困难, 作为辅导员,主动找到该位同学真诚去帮助他, 同时调动班委成员, 为其提供在生活、学习上更为及时的帮助。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方式, 一对一地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得同学们的信任, 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第三, 认真分析学生个案, 总结学生个案中的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的经验。很多学生个案并不是个别学生, 而可能会是一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作为大学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辅导工作中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出现的学生个案, 分析其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工作下, 防患于未然, 尽量避免同类学生个案的发生。同时认真分析个案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以便在以后的大学生辅导工作中做得更加完美。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 与前期基础工作的细致程度密切相关, 只有深入、耐心地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同时带动周围的同学, 才能“对症下药”, 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做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