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红枣的发展现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7:14:08
文档

红枣的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市地郑州准考证号010412101983姓名李菲菲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我国红枣产业的发展状况二、本环节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三、进行地点: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四、内容要求:要求查阅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然后撰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说明书。要求说明书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
推荐度:
导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市地郑州准考证号010412101983姓名李菲菲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我国红枣产业的发展状况二、本环节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三、进行地点: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四、内容要求:要求查阅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然后撰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说明书。要求说明书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市    地     郑州      

准考证号  010412101983 

姓    名     李菲菲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题目:  我国红枣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本环节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

三、进行地点: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四、内容要求:  要求查阅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然后撰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说明书。要求说明书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 ,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                                                    

                                                            

指导教师:         职称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我国红枣产业的发展状况

摘 要

枣树(Zizyphus jujube Mill)是原产于中国的特色果树,系鼠李科枣属植物。其果实称红枣(Zizyphus jujube Dates)又日枣、华枣。《本草纲目》等古代很多著作及有关省志、县志的记载,足以证明中国枣树栽培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文献资料论述以及现代科学分析,都证实了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中国枣树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集中在冀、鲁、豫、陕、晋等省。现全国枣树面积约46.47万公顷,年产鲜枣80多万吨。 本文为弘扬中国枣文化,宣传红枣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总结中国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为中国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农学、古医学以及省志、县志直至诗歌、神话等广为查阅、归纳,颂扬了中国红枣的伟大历史渊源,证实中国是枣树大国。本文调查了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境内的红枣资源,包括红枣密植园、贮藏加工设施、市场销售体系、技术服务体系、龙头企业、协会组织等。通过调查及科学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对中国红枣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各地出台的相关红枣产业发展的与法规,枣树科学发展的概况,我国红枣品种的分布状况及品种构成,红枣加工产品及其加工技术,鲜枣的贮藏保鲜及干枣和蜜枣近年来的出口态势。介绍了现代红枣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红枣,现状,问题,对策

OUR COUNTRY RED JUJUBE INDUSTRY

FOUND STATUS

ABSTRACT

Chinese jujube, which belongs to the plant of Shu Li, was originally from China, and its fruit is also called Ziziphus or jujube. Judging from the records of many ancient works like "Bencaogangmu", planting of Chinese jujube in China has ha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4000 years. Well known for its rich nutrition and remarkable function of health concerns, Chinese jujube was proved with high value to health by both ancient works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The Chinese jujube industry mainly distributes in the provinces at middle or lower reaches of Huanghe river, such as Hebei, Shandong, Henan, Shaanxi, Shanxi etc., which are mostly poor mountainous area like north part of Shaanxi, Lvliang in Shanxi and Zanhuang in Hebei. Nowadays total planting area is about 4700 hm2, the output of fresh jujube is more than 0.8 million tons each year.To develop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jujube and propagandize its high healthy value, the actual stat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jujube industry were investiga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for its development.Firstly, ancient works of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 were consulted and in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great historic origin of Chinese jujube in China was panegyrized. China has been proved with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jujube. Then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jujube in Shaanxi, Shanxi, Hebei, Shandong, Henan etc., including plantations, storing and machining devices, distribution system, technical service system,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related associ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The integrated estimation of the actual state of Chinese jujube industry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induction, including the policies and rules of laws carried on by government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ese jujube science, the varietal distribution and constitution and also the machining product, machining techniques, the storing of fresh date and the export trend of dry date and honey date. The research also introduced the actuality of modern date machin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Chinese jujube, Actual state, Problems, Solution

前 言

枣树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枣树原产我国,早在远古时代,枣树就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我国的“五果”。几千年来,枣树一直长盛不衰,并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药食文化和风俗习惯。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近99%的枣树面积和产量,并占有全球100%的枣产品国际贸易市场。

枣树原产我国,是我国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据《诗经》等古籍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红枣营养丰富,甘甜味美,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营养食品之一。据分析,枣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is种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vc,每百克含量达400-600mg,是柑橘的12-20倍,苹果的76-120倍。红枣的滋补佳品,红枣作为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大枣味甘无毒,主心邪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经液,身心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在祖国的医学中,以枣治病的验方甚多,如《群芳谱》中说:“十月取大枣,中破之,去皮核,文武火反复灸香,煮汤饮,健脾开胃,甚宜人”。中医认为红枣能调和药性,有缓和药物毒性作用,一般中药都要配上红枣少许,提高药效,故红枣又称为“百药之引”。

第1章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前景

当前 ,我国许多地区将发展枣树栽培面积和鲜枣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 ,推广优良鲜食品种和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已成为枣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枣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鲜枣贮藏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 ,而红枣的深加工及红枣的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也会更趋 16完善 ,这不仅增加了市场上红枣制品的品种 ,同时还可提高红枣的经济附加值 ,对于进一步开拓红枣制品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选育良种与推广地方特色品种

我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枣树品种 ,部分地区枣树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例如山西用于鲜食的梨枣及加工的酒枣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河北赞皇蜜枣、山东金丝小枣等形成了较大规模产业。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 ,选育开发出具有晚熟、优质、耐贮、抗裂果等特性的优良红枣品种 ,对我国红枣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选育出性状优良、适应性强、抗性强的超早熟的伏脆枣、泾渭鲜枣等优良鲜食红枣品种。 

§1.2 加大研究鲜枣贮藏保鲜技术力度

红枣通常在 9月份高温季节成熟 ,在国内市场上经常会出现短期供过于求的现象 ,但由于红枣鲜果不耐贮藏 ,通常只能贮藏一周左右 ,即使改进贮藏技术后也只能延长 90~120天左右 ,远不能满足反季节和产品外销的大量需求。因此 ,对于现有优良红枣品种保鲜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仍是解决国内外红枣果实长期需求的良策。 

§1.3 研发红枣深加工产品

目前市场上仍以干红枣产品为主。传统加工的红枣制品多为甜味 ,品种口味单一 ,不符合现代人的膳食需求。尽管目前人们对于红枣功能性成分如红枣多糖、环磷酸腺苷、芦丁等的研究较多 ,但是在高技术含量的功能性保健产品方面的研发还不是很多 ,这使得高附加值的红枣新产品和红枣功能性保健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很小。高新技术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在食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食品深加工朝营养、健康、安全、卫生的方向发展。采用高新技术加工红枣制品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高新技术的应用对于今后红枣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4 红枣加工的副产品

红枣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副产品 (如皮、渣、核)一直作为废物遗弃。对红枣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原料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 ,同时可增加红枣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天然色素的安全可靠性使得天然色素的开发利用备受人们重视。红枣色素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色素,其含量丰富、色泽鲜艳 ,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有对枣皮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报道,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红枣加工过程中废弃的果渣与果核所占的比重较大 ,生产中废弃的红枣果渣可以用于制备膳食纤维、提取药用成分。对于红枣副产品进一步的深入研发尚具一定的空间。

第2章 红枣产品的深加工

§2.1 红枣干制

干制加工是最主要的红枣粗加工方式, 出口的红枣产品70% ~ 80% 是干制产品。按干制方法可将其分为人工干制和自然干制2 种。人工干制的方法很多, 包括热风干制、远红外辐射干制、真空冷冻干制和微波干制等。目前, 我国农户和红枣加工企业主要采用的是自然干制、热风干制和远红外辐射干制, 其中大部分红枣仍采用自然晾晒, 干制过程中的霉烂损失相当严重。齐志红等研究了红枣的烘房干制技术, 解决了红枣晾晒期间遇雨霉烂的难题, 提高了红枣档次和商品果率。高林朝等研究了太阳墙集热器方法干燥红枣, 提高了红枣干燥速度, 干燥过程中烂枣率显著下降, 红枣等级提高; 并对太阳能温室型干燥装置干制红枣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张宝善等研究了热风干制时, 不同烘干温度和时间导致非酶褐变主要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与褐变的关系。梁皓等比较了直接烘干( 包括放置12 h 后烘干) 、沸水煮5 或10 min 后烘干, 以及冷冻后烘干( 包括解冻12 h 后烘干) 对枣果实抗氧化功效的影响, 认为煮沸后烘干处理红枣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优于其他处理。李焕荣等研究认为, 干制方式对红枣的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有较大影响, 果胶、总酸、还原糖、总糖含量在干制后均有所下降, 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变化也很大。穆启运等研究认为, 鲜枣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棕榈烯酸乙酯等13 种有机酸酯, 其含量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略有减少, 热水解反应相应略有增强。陈锦屏等研究了不同升温方式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测定了干枣中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残余量。上述对红枣干制方式及干制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为提高红枣干制产品的营养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红枣饮料

目前针对红枣枣汁加工的研究较多, 这也是当前红枣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一个热点。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红枣饮品, 包括单纯以红枣为基料的饮品和红枣复合饮品, 如红枣与枸杞、仙人掌、银杏、绿豆等配制而成的复合饮料。通过合理搭配, 还可使红枣与大豆、花生、核桃等的营养成分互补, 开发出一系列新的营养保健型特色饮品。这类产品的加工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张静等研究了加热温度对红枣汁中维生素C 含量的影响, 采用可逆的一级反应模型, 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下还原型维生素C( A A) 的降解规律, 并推导出氧化型维生素C ( DHAA ) 含量变化的数学模型。韩玉杰等采用果胶酶酶解法浸提枣汁工艺, 所得汁液枣香浓郁、无苦味、颜色枣红,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杜双奎等、张宝善等、王桐等分别采用响应面法、正交试验法、加热和超声波提取法, 研究了加水量、酶用量、温度和pH 值对枣汁浸提效果的影响。鲁周民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温度、提取时间和酶用量提取红枣汁的工艺参数, 确定了红枣的最佳提汁工艺。徐玉娟等研究了桑果和红枣复合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余晓红等以甘草、红枣、枸杞为原料, 研制出一种营养丰富又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饮料。付莉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 研究了山楂红枣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颜海燕等以红枣、杏干为原料,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了枣汁、杏汁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澄清条件和复合饮料配方。李宏高等以红枣、绿豆为原料, 研制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红枣..绿豆复合型保健饮料。以上研究涉及红枣饮料中Vc 的动力学方程、提汁工艺及红枣复合饮料配制, 为优化红枣汁的加工工艺、提高红枣汁的品质、丰富红枣非发酵饮品提供了理论第6 期闫忠心,等: 我国红枣资源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103依据, 提高了红枣的综合利用价值。

§2.3 红枣发酵

近年来研究发现, 红枣含糖量高, 乳酸菌能在红枣汁中生长, 将其中一部分糖发酵成乳酸, 可用以加工发酵型饮料。乳酸本身具有柔和的酸味, 可改善枣汁饮料的风味, 因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张平安等采用响应曲面法( RSM) , 确定了皂土用量、处理时间和温度澄清红枣醋的最佳工艺条件, 采用该工艺所制红枣醋澄清液清澈透明。张宝善等研究了提高红枣发酵酒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及采用次等枣生产枣醋的工艺及其参数, 结果表明, 影响红枣酒酒体的主要因素是红枣汁的提取方法、主发酵程度和澄清; 红枣果醋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采用半固态回流发酵, 接种发酵效果比自然发酵好, 冷却后用硅藻土过滤的澄清效果好。武运等研究了红枣发酵酒的酵母及发酵条件, 得到了酒精含量为体积分数10%的红枣酒。杜琨等以红枣、大米为原料, 用根霉、酵母的糖化发酵酿制了低度红枣米酒, 其产品营养丰富、酒味鲜美。侯彦喜等以核桃、红枣为原料, 加入乳酸混合菌发酵, 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许倩等以花生、红枣和糯米为原料, 混合后共同发酵制得的饮料酸甜可口、营养丰富, 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比。对红枣发酵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 提高了红枣的应用价值和次等红枣的利用价值, 为红枣发酵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第3章 国际国内枣业的发展状况

§3.1 世界枣业概况

枣原产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三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枣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五果”。世界各国栽培的枣均引自我国。世界上称谓的海枣又称伊拉克枣,属棕榈科;我国的枣属鼠李科,果的形状相似,乃同名异物。我国的枣现已传播到世界上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除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有少量栽培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均无经济栽培,迄今为止,除韩国已形成规模的商品栽培外,其他国家仅限于庭院栽培或作为种质保存。

在国外以韩国的枣树经济栽培量最大,已成为韩国的第果树树种,但单产不高,总产量也很少,每年均需进口一定量的红枣供应市场。

枣是中国的特有果树,也是世界上枣的最大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出口国。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数都没有发展起来。韩国有商品规模生产,但单产低、品质差,一直自给不足,常年需要进口供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廉价的枣产品大量涌入,韩国的枣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已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仍然保持最大的枣生产国和唯一出口国的地位,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国枣虽然年产100万吨,但年出口量仅800-1000吨。世界市场上90%以上枣靠我国供应。出口区域遍及西欧、北美、非洲的20多个国家地区,但主要是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南也门和我国的港、澳地区。其中80%以上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他们的消费量占95%。这主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同时我们缺乏适合外国其他民族消费需求的枣产品,对枣的宣传力度不够;外国人还不了解枣的营养、药用保健价值的缘故。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近年外国人对中医的浓厚兴趣,枣逐步被不同国家民族消费者所认识,枣的消费市场范围逐步扩大。“9.11”事件后的2001年,枣在埃及“斋月”销售就大出风头。沾化冬枣每年举办鲜枣节,使50万亩鲜枣抢购一空,大大提高国际地位。

§3.2 中国枣业概述

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资料:1979年至2008年的30年间,我国红枣栽培总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增长了近7倍,其中自1994年以来,红枣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1%。红枣种植面积主要分布(以种植面积排序) 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五省,近年发展势头迅猛。

从近两年发展趋势看。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6省、自治区是红枣主产区,对全国枣的贡献率达90%以上。

其中,山东27%(冬枣占50%)左右;河北26%左右;山西20%左右;陕西5%左右;5%左右;河南5%左右;天津3%左右;甘肃3%;辽宁2%;宁夏1%;其他3%。

图3-1  红枣对省内几大省市的贡献率

我国的枣及其加工品的年出口量约万吨以上,约占枣果总产量的2%左右,其中原枣和加工品各占一半。出口的主要品种是河北和山东的金丝小枣、河北的婆枣和赞皇大枣(主要以蜜枣和枣酱形式)、河南新郑的鸡心枣和灰枣、山西稷山的板枣等。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来看,主要为港澳、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约占出口总量的80%~90%,其次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欧美国家。

据统计,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其中分布在北京(4家)、河北(8 家)、山西(6家)、山东(8家)、山西(1家)、(6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其中分布在北京(4家)、河北(8家)、山西(6家)、山东(8家)、山西(1家)、(6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全国已经初步形成跨省区的大规模、大面积种植的趋势。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 “中华枣都”,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跨省区的“黄河晋陕峡谷红枣产业带”,包括晋陕黄河两岸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长市等,面积达到45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20万吨以上。

目前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制干和兼用品种为河北和山东及天津环渤海湾地区的金丝小枣、太行山旱薄山区的婆枣和赞皇大枣、山西和陕西黄河沿岸黄土高原上的木枣、河南豫中平原黄河故道区的灰枣和扁核酸以及山东的圆铃枣和长红枣。这些品种的产量可占全国的90%以上。

第4章 红枣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市场调研,加大红枣开发力度

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任何产业的成长都受市场的影响和制约。红枣产业也不例外,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发展的动态。据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李疆等专家通过运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数预测,得出 2010年前后红枣的需求年均增长 8%。 2007年红枣的需求量为 266万吨、 2008年为 288万吨、 2009年为 311万吨、 2010年为 340万吨。从预测结论看,红枣产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需求量在激增。但预测总归是预测,和实际情况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红枣产品发展现状和消费者下一步的需求状况,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幅度提高红枣产量,优化红枣品种和产品品质,抢占行业制高点,真正将红枣这一优势资源转变为商品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

§4.2 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优化产业结构

    降低能耗,减少排放这是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主旨。有计划地地下资源的开采,鼓励地上资源的开发,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各级在发展经济时都应采取的战略性措施。呼吁各级,特别是象山西省这种能源大省,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具体的发展方案,使性投资向农副产品开发、高科技产业倾斜,制定税收、土地、人才等相关的优惠。靠的拉动,科技的驱动来共同推动红枣产业的发展。 

§4.3 加大科技含量,加快红枣开发转化力度

    提高产品品质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红枣产品种类不多,质量不优,科技含量低下,品牌杂乱的现状,建议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红枣中富含丰富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有很高的营养和很好的保健功能,因此在今后的红枣开发时,首先要立足于新鲜红枣特性的保持,一方面要注重红枣保鲜保藏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加工时要注意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的选择。第二,加大保健产品的开发力度,红枣本身就是药食同源植物,营养丰富,功能独特,是理想的保健品原料。第三,利用高新技术开发红枣新产品,将当今食品加工新技术 ——超微—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粉碎技术,微波技术,纳米技术等与红枣加工业嫁接,由此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 

§4.4 企业要上规模,产品要创品牌

国内随着红枣产量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红枣加工企业,也开发出不少红枣加工产品,但目前市场上红枣产品多而杂,缺乏拳头产品,没有优势品牌。究其原因是生产企业小而多,企业产品多而乱,没有规模,上不了档次。不少产品名称虽然不同,本质基本相似,建议各地牵头,将企业有效整合,扶植龙头企业,培育主打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外市场永处不败之地。

第5章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未来前景与对策建议 

§5.1 未来前景

    红枣种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果树产业中的民族产业之一。红枣营养价值很高,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出口食品。近年来,全国枣产业发展迅速,枣树种植总面积超过 250万 hm2,占世界总产量的 1/3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红枣出口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世界红枣生产和贸易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我国红枣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需求,从市场需求看,现有产量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国内红枣价格相对稳定,稳中有升是大趋势, 20世纪 80年代至今,红枣价格增长约 10倍,但迄今尚未出现大规模积压的现象,售价稳中有升。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是上等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药补不如食补 ”的观念和做法正深入人心并日益流行,枣是药食同源的绝佳食品。在今后开发中要综合考虑红枣的营养、文化和旅游等元素,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开发。一农业生产展望农业生产展望是着眼于枣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永续利用,枣产区要以枣为媒,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枣区美景与旅游景点结合,吸引游客,实现旅游业与特色种植业的双赢;二是加大名牌化建设,打造枣业集团,实现产业链发展。 

§5.2 调整品种结构

我国有700多个枣树品种,但红枣专用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相对较少。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鲜食枣品种的市场潜力发展巨大,因此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今后我国枣树种植业应加快红枣品种生产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中、早熟品种的种植面积,尽快实现周年、亚周年供应,适度控制制干品种的规模,重点放在提高产品品质上。 

§5.3 优化产业布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开始注重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而且会更加追求品牌。红枣产品应朝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其中高档产品将向突出枣果特点的高营养、功能性食品方向发展,大力开展传统枣产品的改造升级,推进枣产业的深层增值,着力培植区域性和国际性龙头企业,开发特色名牌产品,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5. 4 强化技术创新

加大实用新技术,如枣粮间作技术、矮密速丰技术、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枣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熟期和鲜枣保鲜技术,为鲜食枣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集中力量解决枣疯病、缩果病和裂果防治等重大生产技术难题,并逐渐建立与完善智能化枣产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 

§5.5 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强的宏观,通过制定配套优惠调动企业和广大枣农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完善协会组织建设,保证其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中的纽带、参谋、助手、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在红枣主产区建立集生产、营销、科技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通过中介组织的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加强枣农培训,提高枣农新技术应用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结 论

尽管红枣在我国占有绝对的生产和出口优势,但由于红枣的消费群体主要以华人为主 ,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于红枣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并不十分了解 ,加上我国红枣品种混杂、优势品牌品种甚少,红枣的贮藏保鲜技术也未能使鲜枣达到常年供应的状态等种种原因 ,使得我国优质鲜枣只能在国内市场上短期供应 ,市场上销售的 80%以上的加工制品都是干枣。因此,在发展枣产业的同时,首先要加大我国红枣走向国际化、品牌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力度。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红枣保鲜技术的研究以延长货架供应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拓展红枣深加工产品和功能性保健品的层面 ,以不断丰富国内外的红枣市场 ,提高红枣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红枣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 ,必将会使我国红枣产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莹,刘芳,何忠伟.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R].农业生产展望,2011 年第10 期

[2] 张云霞, 刘敦华.我国红枣贮藏与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J].热点论坛,第8 卷第5 期[3] 曹有福, 李树君, 赵凤敏.我国红枣开发加工现状、问题及对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 年第27 卷第4 期

[4] 高颖.阴雨天枣果腐烂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07(8):12-14.

[5] 陈锦屏.编著红枣烘干技术[M].3版.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7-59.

[6] 任东植,白莉,曲运琴,李峰.发展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1998(5):23-24.

[7] 刘孟军.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N].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78-82.

[8] 梁鸿.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6:72-73.

致 谢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选题、总体方案制定、方案确定、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均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论文撰写以及调查过程中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再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的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档

红枣的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市地郑州准考证号010412101983姓名李菲菲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我国红枣产业的发展状况二、本环节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三、进行地点: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四、内容要求:要求查阅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然后撰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说明书。要求说明书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