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全时空: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思维方法。历史地理研究认为,任何事物、物都是由具体的时空组成的,对历史客体的认识应该由地域性客体和时间性客体两部分组成。因此,研究任何事物都要涵盖与其相关的一切时间点和空间(地域)点,对所有的定性文字尽全地计量推理,客观全面地展现所有地域点的本来面目,既注意所有地域点的静态分布,又注重地域点上的动态演变,建立连续的地理剖面分析,探索人地时空的变化规律。
人地互动:“人”是只人类,“地”指地理环境,人地互动观念认为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变化,二者处于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中,学者们注意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人地互动观念成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念。
皇木采办:明清两朝为满足宫廷园林、陵寝建筑的需要,在南方,尤其在西南地区进行的官方大规模的伐木活动。皇木采办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均出自采办地方的地方,严重破坏了采办地区的社会经济。从生态角度上讲,由于明清以来的皇木采办,使得南方地区的林木资源已经基本枯竭。
乾嘉垦殖:清中叶(主要是乾隆、嘉庆)以后,由于人口增加迅速,造成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传统农业技术为力。清采取措施,鼓励民众向深山进军,扩大耕地面积,种植高产旱地作物,从而掀起了一个山地垦殖运动。但它的背后是以大量牺牲森林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野生群落:自然群落应该就属于野生群落(包括植物群落、动物群及微生物的类群),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发展起来的,其内部成分繁多,结构复杂。一般地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的结果愈复杂,组成群落的高等植物和大型动物的种类也愈多;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类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楼兰:楼兰遗址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沿岸,地处塔里木盆地最低洼地区。现今这里大部分已为无情的流沙所湮没,受风力侵蚀形成独特的“雅丹”地貌,历史上受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恩赐,形成一片广阔的河流冲积平原,加之地处中西交通咽喉,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闪亮明珠。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
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清 政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即是将其“土司”制度,改设州县,由派遣非世袭的“流官”管治。一方面,可将“化外”之民尽量纳入土司的统治,加强集权。另一方面,逐步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社会制度,加强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团结
侨置州郡:东晋、南朝时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郡县。东晋初,侨州、郡、县均沿用北方原地名,刘裕收复青徐等州后,曾以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侨州、侨郡相区别。刘裕代晋后,又取消“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名前加“南”字。土断实行后,侨州、郡、县数目日减,隋统一后,完全废除。
郡县制:对中国古代实行的集权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
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 的总称,郡县制形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郡县制规定郡守、县令和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湖广熟,天下足:明代李釜源在他所编纂的《地图综要》中写道:“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楚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其土地广阔,而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 “湖广熟,天下足”是说明朝时湖广省(今天的湖南湖北)丰收的话,全国的粮食就有保障了,虽然现在湖南湖北还是产粮大省,但已经供不起天文数字的全国人口了。湖广是指洞庭湖广大区域。
扬一益二: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益州)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达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蜀有相,巴有将:四川民风好文,多出宰相;重庆民风好武,多出将帅。表明四川和重庆在人才特色上的明显差异。
水土流失: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生态学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