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年级修辞手法及相应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7:17:05
文档

四年级修辞手法及相应练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1、特点: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2、比喻的种类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
推荐度:
导读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1、特点: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2、比喻的种类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

1、特点: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比喻的种类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 “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设问

      设问的特点: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  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这种病毒并不可怕。(改反问句)

难道这种病毒可怕吗?

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比喻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拟人 )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拟人  )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比喻  )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比喻)

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设问   )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拟人 )

二、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

1、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2、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3、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三、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 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比喻 )

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

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

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拟人   )

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拟人  ) 

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比喻  )

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设问  )

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反问)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反问  )

9.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排比、拟人、比喻)

10.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排比、比喻)

文档

四年级修辞手法及相应练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1、特点: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2、比喻的种类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