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辛亥100周年
尊敬的党组织:
曾记,1911。现今已是,2011。辛亥鼎革,今已百年。是谁将这个时刻永恒的定格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辛亥和孙中山。当时,政局,清朝处于衰败,民族处于危亡。顺应时代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以孙中山为首的仁人志士率先扛起了的大旗,并试图以拯救濒临危亡的国家,但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时局最终失败了,可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推翻了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得民主观念深入民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的指导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是有了三民主义的指导,孙中山为首的党人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正因为有了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才使得辛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历史虽已逝去,但三民主义却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为公”,此言出自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即“国富”、“民强”。它描绘了一副蓝图,一副国泰民安的蓝图。我们可曾记得,孙中山先生寥寥数字的遗书,他一生牵挂的唯国家和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曾努力过,他曾希冀过,希望建立一个政党,一个为国为民的政党,政党建立起来了,可是他的希望却没能实现。是伟大的中国党实现了富国、强民的梦想!
回首1911,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迹已滚过一个世纪,中国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从未忘记富国强民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在“国富”的同时也关注着“民强”。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来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发展。2011年3月3号在北京召开的上,提出:2011年工作要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人民是中国富强的脊梁,唯有脊梁强硬了,中国才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
温总理曾把“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他的座右铭,句句表真意,点点露深情。我想,在我们心中,在中国人心中,总有这样一位“平民总理”的形象,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总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心解读着“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这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这是一个民族的形象,这是一个执政党的光辉形象。
以为首的党人肩扛了孙中山先生遗留的历史重担,建立了一个一心为民为国的政党——中国党。中国党自1949年成立以来,历经风雨,但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历史跨越了100年,可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党员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们始终奉献者自己却毫无怨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地震处,山洪处,火灾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们是人民心中一堵永不会倒的墙,他们是中国大地上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
历史虽已经过去,但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思想仍闪烁着光辉。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中国党人仍在为国为民在奋斗!从此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与现代中国所追求的目标和文化传承具有一致性,是跨越百年的心系民情!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亦续百年情!
汇报人:
2011/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