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9月调考试题(有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9:04:23
文档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9月调考试题(有答案)

孝感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弭谤(mǐ)谄媚(chǎn)愀然(qiǎo)偃旗息鼓(yàn)B.癖好(pǐ)氛围(fèn)手癣(xuǎn)空穴来风(xué)C.訾詈(lì)伶俜(líng)袅娜(nuó)模棱两可(léng)D.湖泊(pō)屏息(bǐng)殷红(yīn)望风披靡(m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噩耗厮混水龙头前合后偃B.喋血精粹暴发户和言悦色C.奢靡凭
推荐度:
导读孝感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弭谤(mǐ)谄媚(chǎn)愀然(qiǎo)偃旗息鼓(yàn)B.癖好(pǐ)氛围(fèn)手癣(xuǎn)空穴来风(xué)C.訾詈(lì)伶俜(líng)袅娜(nuó)模棱两可(léng)D.湖泊(pō)屏息(bǐng)殷红(yīn)望风披靡(m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噩耗厮混水龙头前合后偃B.喋血精粹暴发户和言悦色C.奢靡凭
孝感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语  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弭谤(mǐ)        谄媚(chǎn)    愀然(qiǎo)    偃旗息鼓(yàn)

B.癖好(pǐ)          氛围(fèn)       手癣(xuǎn)      空穴来风(xué)

C.訾詈(lì)          伶俜(líng)      袅娜(nuó)      模棱两可(léng)

D.湖泊(pō)          屏息(bǐng)      殷红(yīn)      望风披靡(m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噩耗                厮混              水龙头           前合后偃

B.喋血                精粹              暴发户           和言悦色

C.奢靡                凭添              舶来品           礼尚往来

D.编辑                尺牍              影牒机           精兵简政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老先生跑了许多图书馆,________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②这位教授认为青年学生应读懂一些为人__________之道,做事要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

③雨势突然增大,组委会不得不_________了比赛,并表示将向观众赔偿门票损失。

A.批阅   处事   终止                 B.批阅   处世   中止

C.披阅   处世   中止                 D.披阅   处事   终止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B.    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    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    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B.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下于宝、黛、钗。她精明强干,“心较比干多一窍”,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C.    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还有纪传体的《史记》《汉书》等。

D.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它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地图。其实,每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等。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解,而读者却往往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找“被压抑的经验”与“意识形态性扭曲”。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就是使宋宁宗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故南宋《地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标“东京开封府”。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所沿用,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土地之图”一类则趋于实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以图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观念包括“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天之下”。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地理”与“地里”为不同的二者。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若以为古人只晓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载。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朝廷的主管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

迄今大多数中国地图史研究,多注重绘图技术的发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用问题、投影问题、所绘河流走向、海岸线走向的准确性问题等,对地图的文化思想背景则相对注意得很少。因而,地图史多被认为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节选自《地图中的权力、意志与秩序》)

6.    下面对“地图”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地图体现出了作者的好恶、学识、个性、权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现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B.    因为侧重不同而分类不同,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有“天下之图”和“土地之图”两类,前者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后者则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

C.    地图可以用来宣扬意识形态,可以用于解决实际事务,历来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载。

D.    在中国古代,地图的编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地图往往能体现出“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使命。

7.    下面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地理学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的一项是

A.古人借助“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体现了他们对“普天之下”的理解与追求。    

B.    创立州郡县的体系,建设道路关隘运河,这些做法是古人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莫非王土”这一思想。

C.    “地里”指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若以为古人只晓得这些,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D.    朝廷的主管通过插手地理之术、收集图籍、编纂地理志书等方式,来达到统领天下纲纪、管理全体百姓的目的。

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地图不是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有学者提醒我们要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因为地图在编绘时带有主观色彩,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解。    

B.    “洛邑图”、《督亢图》属于“土地之图”一类,趋于实用,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用途是“地讼,以图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C.    南宋黄裳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俞樾修《上海县志》时不表现“洋场”,这些做法在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普天之下”、“大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

D.作者认为地图承载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图史不应该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而应该作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①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其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释:①骫:歪曲、枉曲。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调叶县尉                   举:推荐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                 丁:遭逢

C.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诬:言语不真实

D.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配:配得上、相当

10.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    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B.    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D.    丐郡,得知太平州

         至之九日罢,主管太龙观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B.    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C.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D.    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 6 处)(3分)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选自苏洵《名二子说》)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    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1)本词上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评价结处三句 “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析其“不尽之意”。(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 (屈原《离骚》)

(2)知不可乎骤得,                   。    (苏轼《赤壁赋》)

(3)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4)久在樊笼里,                   。      (陶渊明《归园田居》)

(5)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6)何以解忧?                   。        (曹操《短歌行》)    

(7)                   ,靡有朝矣。        (《诗经·氓》)

(8)桑之落矣,                   。        (《诗经·氓》)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⑾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⑿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

16.下列关于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    第1段,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篱笆墙的慈爱        与温馨,撩拨起思念亲人的情绪,引起读者的共鸣。

B.    第7段,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C.    第10段,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D.    这篇文章物象丰富,精美如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先写了不同时间的篱笆美景,然后又从三种不同种类的篱笆之美去描写。

E.    泥土是有芳香的,亦如作者华丽的文辞;村庄是有情韵的,又亦如作者多情的心灵。当所有情感与泥土与村庄结缘,这就不是一个”震撼”就可以概括的。

17.本文描写很有特色,运用了一系列的表达技巧,试以第8段为例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18.请分析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4分)   

           

19.最后一段说“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试探究其中的含义。(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12分,共3小题)

2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答。(4分)

近日,明星黄秋生发微博称,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华夏文明在内地已死。这条短短的微博,随即引起轩然大波。关于汉字的“繁简之争”,再次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之一。 

无独有偶,冯小刚也曾发微薄称,繁体字“亲”的右边有“见”,“爱”的中间有“心”。后经简化,“親愛”二字变成现在的“亲”不“见”,“爱”无“心”,这不是文化的灾难,是民族的灾难。

你支持使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请至少说出两条理由。

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请用一个单句为“网络水军”下定义(4分)

“网络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用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谨防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病毒”,指出“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表达的健康肌体。

网络水军是                                                                 

23.这是《南方周末》为宣传自己而作的一幅广告宣传图片,请你根据这幅图片写一句立意鲜明、符合该报纸定位的广告语(不超过10个字),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解读这则广告词的内涵。(4分)

广告词:

内涵:

六、写作 (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距离可以是时间的、空间的,也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距离是善变的,有天涯咫尺,亦有咫尺天涯;

有千年一瞬,亦有一日三秋。而这种善变里,折射着历史、现实、人心的变化。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号123456789101116
答案CACDDBCDABADE
1.C  A偃旗息鼓(yǎn) B氛围(fēn)D殷红(yān)

2.A  B和颜悦色 C平添  D影碟机

3.C  披阅:披览,阅读;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处事:处理事务;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相处;终止:结束、停止;中止:做事中途停止。

4.D  A项“经历”包括“任职时间”,不能并列;B项“是受……的影响造成的”句式杂糅;C项缺主语,在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上主语“汉语”

5.D  D项“从而使这篇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动的宣言”

6.B  中国古代地图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只是分别属于这两类。

7.C “地里”一词所包含的内容不能体现“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

8.D  由文章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地图史应该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但并不否认它同时是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

9.A(举:考中、考取。)  

10.B  A项“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母”旬反映他韵孝顺。

C项“蜀”句表现他的淡泊,“乐”句介缗他的名号的来历。 

D项“丐“句表现他的直率,“至”句介绍他被罢免知州后新的官职

11.A 该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原文并未表现出指使之意。

12.(1)等到母亲死后,他在墓旁筑室(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及”“几”各1分,句意一分)

(2)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听到的人都认为他胆气豪壮。(“直辞”“壮”各1分,句意一分)

(3)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表现出淡泊的样子,毫不因为贬谪而介意。(“泊然”“以”各1分,句意1分)

13.【参】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每处1分)

   【参考译文】车轮、辐条、车篷和车厢底部的横木,它们在车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可唯独拦在坐车人胸前用作扶手的那一条横木——轼,好像没有什么用处。要是去掉轼那么我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算是完整的车子。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表面的修饰啊!天下的车子,没有不经由车辙,可是人们谈论到车子的功劳,车辙是不相干的。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这车辙呀,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殃了!

14.(1)①情景交融。(1分)通过“暮暮复朝朝”的惨淡愁云和潇潇淫雨,营造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氛围,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1分)

②想象(从对方着笔、虚实结合)。(1分)作者遥想心上人别后无心梳妆,容衰体瘦。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1分)

③比喻。(1分)把眉比作山峰,把腕比作美玉;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容衰体瘦似美玉“香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青春靓丽和对自己的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

④叠词连用(1分)。“淡淡”摹阴沉之天色,“潇潇”状淅沥之雨声,“暮暮”“朝朝”写愁云苦雨持续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引读者身临其境,且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1分)

【答出两种手法且分析合理给4分】

14.(2)这三句不是简单地写景,它们无不关合着忧思,有利于更加充分表现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既得萱草却仍不能解忧,反衬忧思满怀难排难解,极言相思之切。(1分)

“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佳人,自然会睹物伤情。此处用典,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落寞之感和相思之情。(2分)

“芭蕉”更是加愁添恨之物,在孤独怅惘的相思之时,“数叶芭蕉”则令孤独、怅惘、相思越发浓烈。(1分)

15.(1)芳菲菲其弥章(2)托遗响于悲风 (3)舞幽壑之潜蛟(4)复得返自然   

   (5)鸡鸣桑树颠   (6)唯有杜康  (7)夙兴夜寐  (8)其黄而陨

16.DE  (D先写篱笆的种类,后从不同时间的角度写篱笆美景;E语言清新而非华丽。)

10. 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篱笆比成“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赋予鸟、露珠以人的性情,生动形象描写出花墙篱笆的优雅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花墙篱笆和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细致地描绘了乡村早晨的美好景色,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感染力强,引人入胜。(2分)

16. ①篱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起到串联全文的作用;(2分)

   ②篱笆是抒情的载体,是温馨、幸福、质朴的象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坚守心中的篱笆墙,希望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常在”的主题。(2分)

19.【能结合文本谈出自己的理解,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①由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以及打扮乡村、守卫乡村的殷勤联想到自己,让自己也能像篱笆墙一样,在生命中摒弃假恶浊,坚守真善清。(2分)

②与篱笆相守,实际上是守住心灵。守住心灵,就是守住内心的宁静、清洁、本真,不要让物欲膨胀了我们的内心,不要让浮躁扰乱了我们的本性。(3分)

③与乡村相守,就是守住乡村的文明。守住乡村文明,远离现代城市喧嚣,在淳朴的乡村尽享人情之美、本真之美,是最大的快乐。(3分)

20.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21.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来发帖回帖造势、活动难以掌控、会制造病毒的网络人员。(每点1分,语句流畅,即可得4分;未表述为单句0分。)

22. 广告语:《南方周末》,根系中国。   

内涵:扎根现实土壤,深入社会脉络,在这里,读懂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文档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9月调考试题(有答案)

孝感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弭谤(mǐ)谄媚(chǎn)愀然(qiǎo)偃旗息鼓(yàn)B.癖好(pǐ)氛围(fèn)手癣(xuǎn)空穴来风(xué)C.訾詈(lì)伶俜(líng)袅娜(nuó)模棱两可(léng)D.湖泊(pō)屏息(bǐng)殷红(yīn)望风披靡(m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噩耗厮混水龙头前合后偃B.喋血精粹暴发户和言悦色C.奢靡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