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材料要求:
1)、瓷砖:其品种、花色、规格、尺寸、质量标准、物理性能等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瓷砖的颜色一致,表面平整、边角整齐、尺寸方正、无凸凹和翘曲现象,无掉角、崩边,面层没有响美观的残缺现象。板块的长宽厚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mm;平整度用直尺检查,空隙不得超过±0.5mm。
2)、水泥:采用32.5R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备用适量擦缝用白水泥。
3)、砂子:中砂或粗砂,要求砂的含泥量低于5%。
4)、矿物颜料(擦缝用)、蜡、草酸等。
2、主要施工工具
一般使用小水桶、扫帚、平锹、铁抹子、筛子、窗纱筛子、钢丝刷、喷壶、锤子、橡皮锤、凿子、方尺、小包、溜子、瓷砖切割机等。
3、施工作业环境和相关条件:
1)、墙面抹灰完工;地面的管线施工完,并办理完移交手续;地面的落地灰及浮灰清理干净;如果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完成地面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及完成一次闭水试验合格。
2)、内墙和房间的+50cm标高控制线弹好并校核无误,清楚各房间及走道等相关部位的标高情况和关系。
3)、瓷砖提前一天放在水中浸泡后阴干(浸泡时间不低于两小时),保证其湿润。
4)、瓷砖应按照颜色和花型及使用部位进行分类,如有裂缝、掉角和表面上有缺陷的、规格有差异的板块应筛选出来。
5)、瓷砖的材质均要求有出厂证明和产品合格证,和相关的检查报告。尽量选用同一批砖。
6)、在施工面积较大或者与其他相关部位交接多的情况下,要求必须先绘制出施工大样图进行现场放样,施工完工样板施工完工合格。
4、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弹线→预铺→铺贴→勾缝→清理→成品保护→分项验收。
1)、基层处理:将楼地面上的砂浆污物、浮灰、落地灰等清理干净。如表面有油污,应采用10%的火碱水刷净,并用清水及时将碱液冲去。考虑到装饰层与基层结合力,在正式施工前用少许清水湿润地面,用素水泥浆做结合层一道。
2)、弹线:施工前在墙体四周弹出标高控制线(依据墙上的50cm控制线),在地面弹出十字线,以控制瓷砖分隔尺寸。找出面层的标高控制点,注意与各相关部位的标高控制一致。
3)、预铺:首先按设计图纸要求,对瓷砖的色彩、纹理、表面平整等进行严格的挑选,依据现场弹出的控制线,进行预铺。预铺中可能出现的尺寸、色彩、纹理误差等进行调整、交换,直至达到最佳效果。一般要求不能出现破活或者小于半块砖,尽量将把半砖排到非正视面。按铺贴顺序堆放整齐备用。
4)、铺贴:瓷砖铺设采用1:4或1:3干硬性水泥砂浆(砂浆的干硬程度以手捏成团不松散为宜)粘贴,砂浆厚度控制在40-60mm左右。在干硬性水泥砂浆上撒素水泥,并洒适量清水。将瓷砖放在水泥砂浆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瓷砖面;根据水平线用铝合金水平尺找平。铺完第一块后向两侧或后退方向顺序镶铺。砖缝无设计要求时一般为1.5-2mm,铺装时要保证砖缝宽窄一致,纵横在一条线上。
5)、勾缝:瓷砖铺完24小时后进行勾缝,勾缝采用干水泥擦缝。
6)、清理:当水泥浆凝固后(一般宜在12h之后)再用棉纱等物对瓷砖表面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用锯末养护2-3天,当交叉作业较多时采用三合板或纸板保护。
5、成品保护措施:
1)、对已施工完的地面铺贴前,应做好成品保护。
2)、严禁在已铺好的砖地面上拌合砂浆。
3)、在已铺好的地面上工作防止砸碰损坏,严禁在其上任意丢扔钢管等重物。
4)、油漆、涂料等施工时应对已铺好的地面进行保护,防止面层污染,一般采用塑料布、纸板、或普通三合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