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了解城乡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合适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
① 普查 ② 抽样调查 ③ 重点调查 ④ 典型调查
2、对于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一个标志
2只能有一个统计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
4可以有多个统计指标
3、统计工作各环节中处于基础环节的工作阶段是( )。
① 统计设计 ②统计调查
③ 统计整理 ④统计分析
4、标准差指标的表现形式属于( )。
① 平均指标 ② 比较相对指标
③ 总量指标 ④ 强度相对指标
5、对统计分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①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②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③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④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6、某公司2009年四季度主营业务利润计划比上年同期提高6.5%,实际执行结果:超额完成计划3.3%,2009年四季度主营业务利润实际比上年同期增长( )。
① 10% ② 6.5% ③ 3.2% ④ 3.0%
7、通过调查几个主要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生产情况,就可以判断全国汽车生产的基本
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
① 抽样调查 ② 重点调查 ③ 典型调查 ④ 普查
8、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起根本作用的是( )。
①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水平的高低 ② 权数的绝对量大小
③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④总体单位数多少
9、若按连续变量进行统计分组,其中第一组是200以下,第二组是200—400,第三组
是400—600,第四组是600以上,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 200在第一组 ② 400在第二组
③ 600在第四组 ④ 600可以在第三组,也可以在第四组
10、若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宜拟合( )。
1直线趋势方程 ② 二次曲线方程
③ 指数曲线方程 ④ 抛物线趋势方程
11、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
① 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② 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③ 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④ 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12、统计误差中的登记性误差( )。
1只有全面调查中才有
2只有非全面调查中才有
③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有
④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没有
13、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主要侧重于考察( )。
① 全期累计总水平 ② 最初发展水平
③ 中间各期水平 ④ 末期发展水平
14、某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5%,实际提高了6%,则全员劳动
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
① 133.3% ② 101.4% ③ 101.6% ④ 98.4%
15、按月度资料计算季节比率,12个月季节比率之和为( )。
① 1 ② 4 ③ 12 ④ 400%
1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6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140。则末组
组中值为( )。
① 150 ②160 ③ 170 ④ 180
17、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说明了( )。
1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2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3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4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18、大量观察法是统计研究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观察( )。
① 总体中的少数单位 ② 总体中的部分单位
③ 总体中的个别单位 ④ 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
19、相关系数为0.97,其经济含义是( )
① 中度相关 ②低度相关
③ 高度正相关 ④高度负相关
20、某百货商店上期销售收入为525万元,本期要求达到556.5万元。在规定销售价格下调2.6%的条件下,问销售量要增加多少才能符合要求?
①108.8% ②3.3% ③110% ④1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 )。
① 总体性 ②数量性 ③ 具体性
④复杂性 ⑤ 社会性
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那些内容( )。
①调查目的 ② 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③ 制定调查表
④ 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⑤ 调查实施细则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① 某高校教职工人数 ②某高校2009届大学生毕业人数 ③全国国土面积
④ 大学生就业率 ⑤ 某高校建校来累计毕业生人数
4、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的是( )。
① 居民的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②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的成本之间的关系
③ 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④ 在商品的价格确定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⑤ 施肥量与农产量之间的关系
5、在趋势方程Y=a +bx中( )。
① b表示直线的截距
② b表示直线的斜率
③ b表示x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加的数量
④ b表示y变动一个单位时,x平均增加的数量
⑤ b表示x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长的速度
6、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
① 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 ② 样本容量
③ 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 ④抽样极限误差
⑤ 估计的可靠程度
7、若两个相邻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皆为108.7%,则( )。
①这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相等
②这两个时期的逐期增长量相等
③这两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等
④这两个时期的环比增长速度相等
⑤这两个时期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8.7%
8、在我国,专门调查有( )。
① 统计报表 ② 普查 ③ 重点调查
④ 典型调查 ⑤ 抽样调查
9、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
① 人均粮食产量 ② 人口密度 ③每百名学生拥有的教师数
④ 人口出生率 ⑤ 每名教师分摊的学生数
10、、“统计”一词的涵义包括( )
①统计实践活动 ②统计资料 ③统计学
④统计分析 ⑤统计预测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总是固定不变的。
2、统计调查就是搜集统计资料的一个统计工作过程。
3、统计表是表示统计资料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工具,是统计工作的一大特色。
4、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小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5、等距抽样(又叫机械抽样)没有遵守随机原则。
6.计算年距发展速度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7.平均数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8.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区分是相对的。
9.若相关系数r=0, 表明两变量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10.相关系数r越大, 回归系数b也就越大。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2、 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3、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4、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有那些?
五、计算题(共40分。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河南财经学院某班的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有如下资料:
| 按考分分组(分) | 人数(人) |
| 60以下 | 5 |
| 60—70 | 15 |
| 70—80 | 30 |
| 80—90 | 20 |
| 90以上 | 10 |
| 合计 | 80 |
2、某地2002~200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资料如下:
| 时 间 | 人 数(万人) |
|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 569 597 634 6 725 758 802 841 |
3、假设某企业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资料如下:
| 商品 | 销售额(万元) | 个体价格指数 (%) | |
| 基期 | 报告期 | ||
| 甲 | 50 | 90 | 110 |
| 乙 | 70 | 100 | 108 |
| 丙 | 80 | 60 | 96 |
| 合计 | 200 | 250 | — |
4、某大学教务部门欲了解本校学生2009年购买教材的费用情况。从15000名在校学生中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数据如下:
| 购买教材支出(元) | 人数(人) |
| 200以下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以上 | 10 23 44 18 5 |
| 合 计 | 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