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02-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与造价算量模型交互规范 V7.0.pdf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9:06:23
文档

02-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与造价算量模型交互规范 V7.0.pdf

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建模交互规范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房春艳冯雪2013年10月目录1总则(1)1.1综述(1)1.2依据(1)1.3适用范围(1)1.4术语(2)1.4.1构件(2)1.4.2构件图元(2)1.4.3线性构件(2)1.4.4面式构件(2)1.4.5点式构件(2)1.4.6不规则体(2)1.5用词说明(3)2建模规范(3)2.1说明(3)2.2图元建模规范(3)2.2.1基本建模规范(3)2.2.2图元绘制规范(9)2.3构件建模规范(19)2.3.1构件
推荐度:
导读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建模交互规范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房春艳冯雪2013年10月目录1总则(1)1.1综述(1)1.2依据(1)1.3适用范围(1)1.4术语(2)1.4.1构件(2)1.4.2构件图元(2)1.4.3线性构件(2)1.4.4面式构件(2)1.4.5点式构件(2)1.4.6不规则体(2)1.5用词说明(3)2建模规范(3)2.1说明(3)2.2图元建模规范(3)2.2.1基本建模规范(3)2.2.2图元绘制规范(9)2.3构件建模规范(19)2.3.1构件
广联达算量模型

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建模交互规范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房春艳冯雪

2013年10月目录

1总则 (1)

1.1综述 (1)

1.2依据 (1)

1.3适用范围 (1)

1.4术语 (2)

1.4.1构件 (2)

1.4.2构件图元 (2)

1.4.3线性构件 (2)

1.4.4面式构件 (2)

1.4.5点式构件 (2)

1.4.6不规则体 (2)

1.5用词说明 (3)

2建模规范 (3)

2.1说明 (3)

2.2图元建模规范 (3)

2.2.1基本建模规范 (3)

2.2.2图元绘制规范 (9)

2.3构件建模规范 (19)

2.3.1构件命名 (19)

2.3.2构件材质 (20)

2.3.3构件标高 (20)

构件断面尺寸 (20)

2.3.5内外墙体定义 (20)

2.3.6构件定义标识及替代定义标识 (21)1总则

1.1综述

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目前国内各设计院都在着手建立自己的三维设计规范,但还缺乏行业内公认的、可执行的三维设计规范。但BIM发展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上游的BIM模型如果不能很好的传递、应用到下游,则会严重阻碍BIM 的持续发展。

为有效的实现三维设计模型和造价算量模型的交互承接,对三维设计建模做相应约束,以实现三维设计模型与下游造价模型无缝衔接,并可延续应用到施工及运维阶段。

本规范包括两大部分:设计本身的图元建模规范(仅限于三维设计和造价算量交互易出问题的部分)和构件定义规范两大部分。主要以三维建模工具Revit 和造价建模工具GCL2013为基准制定本规范。

Revit中针对土建专业,构件类别有限,因此在实际建模时常常使用替代构件或自定义族进行定义。为了更好的承接到造价算量模型中,根据造价算量国标规范要求对Revit中构件做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详见构件规范部分内容。

1.2依据

根据设计规范、国内清单定额计算规则规范要求,结合国内设计行业制图特点及相关设计、造价软件,制定本规范。

1.3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使用Revit进行土建专业三维建模,并且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建模方式和构件范围及构件建模规范要求。本规范不支持未列在本规范内的构件以及其它三维建模软件所建模型。本规范图元建模规范部分适用于整个设计阶段,构件规范部分更适用于接口要求,是三维设计规范的一部分,不是三维设计规范的全部。

1.4术语

1.4.1构件

构件是对建筑工程中某一具体构件所具有的属性的描述,是预先定义的某类建筑图元描述的集合体。

1.4.2构件图元

构件图元是建筑工程中实际的具体构件的应用,软件产品中表现为绘图界面的模型,每个图元都对应有自己的构件。

1.4.3线性构件

可以在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构件图元,称为线性构件,如墙、梁、条形基础等。

1.4.4面式构件

厚度方便不可以被拉伸,水平可以多个方向被拉伸的构件图元,称为面式构件,如现浇板。

1.4.5点式构件

本身断面不能被拉伸,高度可以被修改的构件图元,称为点式构件,如柱、基础。

1.4.6不规则体

不能判断为可编辑的点、线、面构件的图元体,称为不规则体。不规则体导入到广联达土建算量BIM专版GCL2013后,在GCL2013中不能编辑和修改。

1.5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建模规范

2.1说明

本规范包括两大部分:设计本身的图元建模规范(仅限于和造价算量交互易出问题的部分)和构件定义规范两大部分。

Revit中针对土建专业,构件类别有限,因此在实际建模时常常使用替代构件或自定义族进行定义。为了更好的承接到造价算量模型中,根据造价算量国标规范要求对Revit中构件做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详见构件规范部分内容。

Revit中没有对应构件或对应构件不明确需要使用替代构件定义时,须符合替代的规定要求;替代方案有多种方案的,根据设计师习惯选用其中一种即可。

2.2图元建模规范

2.2.1基本建模规范

2.2.1.1建模方式

所有构件,如果计划把三维设计模型导入为造价算量模型,则不应在REVIT中使用体量建模和内建模型方法建模。

2.2.1.2楼层定义

按照实际项目的楼层,分别定义楼层及其所在标高或层高。其中,楼层标高应按照一套标高体系定义,标高数值宜以米为单位表示,层高数值宜以毫米为单位表示。

注:所有参照标高使用统一的标高体系。

2.2.1.3标高体系

建筑和结构一般来说会分别采用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定义,在设计建模过程中,建筑和结构设计师会根据自己所负责专业采用各自标高体系。在同一专业中设计建模时应采用一种标高体系定义,不应两种标高体系混用。

注:所有参照标高使用统一的标高体系。

2.2.1.4原点定位

为了更好的进行协同工作和碰撞检测工作以及实现模型横向或向下游有效传递,各专业在建模前,应统一规定原点位置并应共同严格遵守。

2.2.1.5分层定义绘制图元

按照构件归属楼层,分层定义、绘制各楼层的构件图元,严禁在当前层采用调整标高方式定义绘制非当前层图元,严禁分层图元一次性。如:二层的柱,就在二层定义绘制;严禁在一层或三层采用调整标高方式绘制二层的柱,其它构件图元同理。

注意:本条规范,特别是对于梁板,设计习惯是当前层的梁板在上一层绘制,应调整过来。

2.2.1.6参照绘制

一般不应采用参照引用方式绘制,因为以这种方式绘制后再合成的整体模型,如果合模方法不对,Revit本身合模后的模型会存在很多问题。

若采用参照绘制,则合模时注意采用正确的合模方法,保证合模信息的准确性;否则需要将引用的参照单独导出(GFC),然后再导入到广联达算量GCL中。

注意:实际项目中,项目群中各单体项目会出现相似度很高的不同单体项目,此时设计多会采用参照方式绘制。如果以此方式绘制,导出时只能分别按对应楼层导出,同时设计需要注意当前单体工程的修正。

2.2.1.7重叠绘制

同类构件模型重叠,无论是对设计者来说,还是对造价人员或者施工人员来说都会造成识图的偏差,因此,建模时应尽量避免同类构件模型重叠情况发生。

设计本身也是不允许同构件模型重叠的,但在实际建模时,因为设计师建模习惯以及建模工具本身缺乏有效的检查功能,会出现很多同类构件模型有重叠情况出现。Revit设计建模软件本身没有提供同类构件重叠检查功能。

同类构件模型重叠,会导致非设计人员对设计理解有误,更会导致造价算量出现差错,因此,在造价算量产品中依据造价规范要求是不允许有重叠情况出现的。因为人工检查量大,因此,造价算量软件中提供了重叠检查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Revit2014提供了碰撞检查功能,可以查询图元碰撞问题以方便调整;也可以借助导出到造价算量进行检查再返回修改。

目前发现重叠较多的构件是墙、板、柱等主体构件,举例如下:

墙重叠建模不合法和合法绘制的示例:

板重叠建模不合法情况示例:

a

.板部分重叠情况:两块或两块以上板部分重叠

柱与柱完全重叠:即同一空间位置多次绘制了柱

综上,同类构件建模时,不允许在同一空间位置完全或部分重叠绘制。

2.2.1.8线性构件封闭性

线性构件图元(墙、梁、条基、基础梁等线性构件)应拉通绘制,以保证导进GCL之后墙的连接是正确的,从而保证造价算量的准确性

线性图元错误画法如下:

线性图元正确画法如下:

2.2.1.9

模型缝隙(捕捉绘制)

Revit以及一些建模软件都有强大的绘图捕捉功能,但使用者往往不使用捕捉功能,多用肉眼判断,这样或多或少会导致捕捉有偏差。即使是微小的偏差也会导致受力的改变,也影响造价和施工。例如如果板与板之间存在缝隙,则造价算量时,板的侧模会计算,这样会导致工程量成倍增加。目前设计建模软件没有这样的校核功能。因为设计是源头,计算机无法确切的确定设计是否是失误还是实际设计就如此,因此造价和施工类软件不能给出相应的提醒机制,这部分必须由设计人员依据设计规范、严格遵照建模要求进行建模。

目前发现出现此类问题较多的是板(板与线状构件、板与面状构件)、墙(墙与点状构件、墙与线状构件、墙与面状构件)、台阶等构件。如下图所示,板与板之间存在缝隙。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存在,在建模时应使用捕捉功能并捕捉到相应的轴线交点或者相交构件的相交点或相交面处,严禁人为判断相交点或相交面位置。

2.2.1.10草图编辑

Revit的草图编辑非常灵活,比如墙的编辑轮廓。编辑轮廓的时候可以在墙体内开洞,也可以在墙体外再增加局部墙,虽然导出标准可以处理,但会转化为异型墙。如图所示:

此种画法不推荐,这样情况最好绘制成两道墙,否则导出之后为不规则墙属性等是不可以编辑的。

2.2.2图元绘制规范

2.2.2.1墙、保温墙绘制

正常绘制的墙体导入后均可编辑,但采用如下方法绘制的墙体导入后均是不规则体。

1.编辑墙轮廓

a.墙的任意一边是用样条曲线绘制的,导入GCL2013之后墙是不规则体。

b.墙的任意一边是用椭圆、半椭圆绘制的,导入GCL2013之后墙是不规则体。

c.在墙上用编辑轮廓开洞口。

2.墙上绘制非标准矩形、非标准圆形、非标准拱形门窗时,导出之后墙也是不规则体,不可以编辑(如下图)。

2.设计模型和算量模型显示差异

在revit中设置的斜板导入到GCL之后显示和revit不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板导出标准的可以编辑的,对工程量没有影响。如下图所示:

2.2.2.3竖井开洞绘制

以竖井开洞的,注意洞的位置和上下图元的关系。不需要用竖井开洞的,应严格禁用竖井开洞。

2.2.2.4梁绘制

梁绘制,包括梁、圈梁、连梁等不同类别的梁。

梁按正常设计规定进行绘制即可,但应注意梁板相交时,尽量不要用修改/链接命令,连接之后可能导致图元截面很复杂,导出之后为不规则体属性不可以编辑。下图为梁板剪切链接示例:

2.2.2.5柱绘制

包括建筑柱、结构柱、构造柱绘制。其中,构造柱采用建筑柱或结构柱绘制。

柱绘制无特殊要求,但需要注意如下两点:Revit中的斜柱导入GCL之后不会和GCL中斜柱进行匹配,导成不规则柱。

2.2.2.6门窗绘制

门窗绘制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GCL的门窗必须依附在墙上、天窗依附在屋面板上,所以如果Revit绘制的时候门窗与墙体脱离了(如门窗框的厚度超出墙的厚度,门窗的底标高超出墙高的范围等),会导致门窗无法导入到GCL中。

2.Revit门窗族的定制时,最好先开洞口剪切。

注:门窗跨层附着同一道墙体处理没问题;门窗跨层附着不同墙体,目前GCL只支持规则墙上布置规则的门。飘窗目前只处理了窗族当中的凸窗-斜切会拆分成窗和楼板,其他的凸窗没有进行拆分。

3.显示问题:在revit中门窗的显示比较形象,但是导入到GCL中的只是门窗洞口的实际洞口的尺寸,门窗框和造型不会导入到GCL中,但是不影响工程量的计算,如下图所示是门窗导入后的显示(左侧为Revit显示,右侧为GCL显示):

4.规则与不规则匹配问题:如果门窗所在的墙是不规则体,那么无论门窗本身是否是标准构件,导入GCL之后的门窗均是不规则体,门窗属性不可以编辑。飘窗(目前软件只解析了凸窗中的凸窗-斜切)导入之后只有顶板、底板和窗,窗台板不会导入。

2.2.2.7过梁绘制

过梁在原来二维设计时代基本都放在设计说明中,但BIM设计中,为了体现模型的完整性,原来在设计说明中体现的圈过梁、构造柱等,也应建立相应的BIM模型。

过梁的参照标高需要与墙底标高一致。

过梁按照设计规定,一般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下方,如下图示:

2.2.2.8楼梯的绘制

楼梯有两种绘制方式:构件和草图。建议优先采用构件方式绘制。

在Revit中按照构件绘制的楼梯导入GCL中,楼梯的梯段、梯梁和休息平台可以拆分。但是因Revit楼梯建模方式和GCL楼梯建模方式不同,因此导入之后楼梯是不规则体,楼梯属性不可编辑。

在Revit中按照草图绘制的楼梯,导入GCL之后不会拆分为梯段、梯梁和休息平台,导入之后显示一个整体,且是不规则体,属性不可编辑。

注:绘制完楼梯时,楼梯使用“多层顶部标高方式”复制楼梯,这种方式暂时不支持自动拆分为多个楼层的楼梯。

2.2.2.9坡道绘制

Revit中坡道采用本身的坡道绘制,或者采用板或者常规模型替代绘制。采用替代绘制方式时,名称中需要包含坡道字样,参看后边构件命名规范要求。

2.2.2.10墙面图元绘制

两种绘制方式:墙中面层定义绘制或者使用墙替代绘制。两种方式只能采用其中一种,不能两种混用。

墙中面层绘制方式注意事项:

外墙上需要布置一个外墙面和一个内墙面,内墙上均是内墙面,外墙结构层上边为外墙面,结构层下边为内墙面。

注:在设置墙面的时候不要勾选包络,因为GCL软件建模不支持,但是其计算已经考虑,所以不需要重复设置;若墙是不规则的则墙面一定是不规则的。GCL 软件暂不支持不规则墙面的建模。

2.2.2.11墙裙图元绘制

在Revit中没有墙裙构件,为了实现建模的形象化,我们用墙饰条来代替绘制,点式绘制在墙上。

外墙上需要布置一个外墙裙和一个内墙裙,内墙上均是内墙裙。

GCL可识别嵌入墙中的墙裙/踢脚,但完全嵌入墙体内的墙裙/踢脚不能识别。如下图所示:

能够识别的墙裙/踢脚绘制形式:

不能识别的墙裙/踢脚绘制形式:

GCL

软件不支持在墙属性上直接加饰条的墙裙绘制方法,如下图所示:

在Revit 中绘制的墙裙截面不是矩形的,导入GCL 中时,墙裙为不规则体,且墙裙与墙的相对位置不变,即墙若是含有面层,则墙裙将会与其相隔这个面层

2.2.2.12踢脚图元绘制

踢脚定义、绘制方式及注意事项均同墙裙。

2.2.2.13天棚、楼地面图元绘制

在Revit中没有天棚、楼地面构件,为了实现建模的形象化,我们替代方式绘制天棚、楼地面。

替代绘制方式有两种:板中面层定义绘制或者使用板替代绘制。两种方式只能采用其中一种,不能两种混用。

板中面层绘制方式:

在楼板中(包含结构、建筑)定义面层,结构层上边的是楼地面,下面的是天棚,不勾选包络,如下图所示:

注意:

1)当有多个面层的时候取其之和,但是楼地面的厚度值范围应该在

【0,10000】之间的整数。

2)天棚、楼地面是否是规则体取决于板是否是规则体(参照板),软件暂

不支持不规则天棚、楼地面的建模。

板替代绘制方式:

直接使用板定义天棚、楼地面,名称中包含天棚、楼地面信息即可。

2.2.2.14柱装修、单梁装修图元绘制

绘制方式:在柱族、梁族里在管理页签下点对象样式添加装饰子类别,将柱、梁族里梁表面绘制的装饰部分的子类别选项选为装饰。

注意:柱装修何单梁装修只支持各个面的面层厚度一致的情况。

2.2.2.15保温层图元绘制

绘制方式:采用墙中保温层定义方式绘制。常规绘制方式即可。

注:在设置保温层的时候不要勾选包络,GCL软件建模不支持,但是计算已经考虑,所以不需要重复设置;若墙是不规则的则保温层一定是不规则的。软件暂不支持不规则保温层的建模。

2.2.2.16基础绘制

使用Revit中的基础绘制即可。

多单元体组成的基础,导入后为不规则基础,不会与GCL中已有的参数化基础匹配。

注:对组类型中添加属性字段的,需要明确使用汉字标识出,属于那类的字段,如厚度或者高度

2.2.2.17桩承台绘制

使用Revit中的基础或结构基础绘制即可,名称中需要注明是承台。

多单元体组成的承台,导入后为不规则承台,不会与GCL中已有的参数化承台匹配。

2.2.2.1形基础绘制

使用Revit中的条形基础绘制即可。

多单元体组成的条形基础,导入后为不规则条形基础,不会与GCL中已有的参数化条形基础匹配

2.2.2.19筏板基础绘制

使用Revit中的结构基础或楼板边缘绘制即可,其中使用楼板边缘时名称中需要包含筏板基础字样。

2.2.2.20集水坑绘制

使用Revit中的结构基础或常规模型绘制即可,名称中需要包含集水坑字样。

注意:集水坑必须绘制到筏板基础上,否则,导入后图元非法。

2.2.2.21桩绘制

使用Revit中的结构柱或基础绘制即可,名称中需要含有桩字样。

2.2.2.22垫层绘制

使用Revit中的结构楼板或基础楼板或常规模型绘制即可,名称中需要包含垫层字样。

2.2.2.23挑檐绘制

Revit中挑檐采用替代绘制方式,具体的替代方式参看后边构件对应表。

挑檐导入后均为异形挑檐,不匹配为面式挑檐。

2.2.2.24雨篷绘制

Revit中雨篷采用替代绘制方式,具体的替代方式参看后边构件对应表。

2.2.2.25栏板、压顶绘制

Revit中栏板、压顶均采用替代绘制方式,具体的替代方式参看后边构件对应表。

2.2.2.26散水绘制

Revit中散水采用替代绘制方式,具体的替代方式参看后边构件对应表。

2.2.2.27台阶绘制

Revit中台阶采用替代绘制方式,具体的替代方式参看后边构件对应表。

2.2.2.28栏杆扶手绘制

Revit中栏板扶手采用对应的栏杆扶手绘制,导入GCL后为不规则体。

2.3构件建模规范

以上为图元建模时的一些规范或注意事项,以下为上述图元在定义构件时需要注意事项及构件定义或替代定义的规范要求。

2.3.1构件命名

Revit中构件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因此实际工程建模时,很多构件都需要替代定义。为了明确Revit中替代构件确定的替代归属,对替代构件命名做了相应约束要求,具体请参看下表中需替代构件的名称要求。

2.3.2构件材质

构件材质,不仅是设计中需要明确界定的,其对造价和施工影响也非常大。因此,每个构件图元均需要清晰定义其材质属性。定义时,优先在Revit中的构件属性项中定义即可;若某构件没有该属性项,则需要自行添加“材质”属性项(即增加一个字段,字段名称为“材质”),并填写上相应的属性值(是什么材质写什么材质名称)。

2.3.3构件标高

按照构件所属楼层及其实际标高定义即可。

如果有偏移,则输入相对当前层的偏移值。

2.3.4构件断面尺寸

按照构件图元实际设计尺寸定义即可,以毫米为单位。

2.3.5内外墙体定义

内外墙对于设计来说,其受力、配筋、构造等都会有所不同,但设计时一般都是人为根据图纸来判断内外。使用BIM进行设计建模应考虑后续的承接应用以及自动化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建模时严格区分内外墙。

使用Revit建模时,区分内外墙的方法如下:墙构件定义界面,选择“编辑类型”,弹出窗体后选择“功能”属性项,其属性值有“内部”、“外部”两个属性值,按照内外墙选择相应的是内部还是外部即可,具体如图所示:

文档

02-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与造价算量模型交互规范 V7.0.pdf

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建模交互规范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房春艳冯雪2013年10月目录1总则(1)1.1综述(1)1.2依据(1)1.3适用范围(1)1.4术语(2)1.4.1构件(2)1.4.2构件图元(2)1.4.3线性构件(2)1.4.4面式构件(2)1.4.5点式构件(2)1.4.6不规则体(2)1.5用词说明(3)2建模规范(3)2.1说明(3)2.2图元建模规范(3)2.2.1基本建模规范(3)2.2.2图元绘制规范(9)2.3构件建模规范(19)2.3.1构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