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某体育中心地下停车场综合改造消防初步设计方案
消防篇
8.1.建筑消防
8.1.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为地下建筑,遵照下列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广州市珠江新城集运系统设计技术要求送审稿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8-200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 48-88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B 50222-95,2001年修订版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D71-200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IG-10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DBJ15—47-2005 (广东省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DBJ15-34-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年11月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2001
8.1.2 工程概况及总平面
本工程分二期建设,总建筑面积224542m2 (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150129m2,二期总建筑面积:74413m2),建筑基地面积124509 m2;本设计主要针对一期建设设计。地上一层是疏散梯屋。地下共2层,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商业、汽车库、设备层,设置变配电房、发电机房等;地下室一层-8.0m设有1.6m覆土层局部2m覆土,层高5.15m。地下室2层作为商业,汽车库、设备层,设置制冷机房, 消防水池、加压泵房层高为4.95m。
本工程防火设计建筑分类:1类,建筑耐火等级:1级;防烟分区的设置根据结构梁自然划分。消防水池在负2层;消防水泵房在负2层;消防控制中心在-1层;柴油发电机房在负-1层。
总建筑高度为6m(计算至楼梯屋面),使用年限50年。性质为商业,汽车库的一类民用建筑。
8.1.3 总平面设计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某体育中心,用地东侧临体育东路,西侧临体育西路,南侧临天河路,北侧临天河北路,地块工整, 地势平坦。
本地块内部设有环形消防通道。下沉广场连接地下商场与地面公园,有符合要求的消防车登高面宽。满足消防救援工作需要。
8.1.4 建筑的防火设施设计
本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主要构件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为:
| 构件名称 | 耐火性能和耐火极限 | 构件名称 | 耐火性能和耐火极限 |
| 防火墙 | 不燃烧材料3.0小时 | 柱 | 不燃烧材料3小时 |
| 楼梯间电梯井隔墙 | 不燃烧材料2.0小时 | 楼板、疏散楼梯 | 不燃烧材料1.5小时 |
| 房间隔墙 | 不燃烧材料0.75小时 | 梁 | 不燃烧材料2小时 |
本建筑之楼板、隔墙,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管道井隔层封堵,均满足规范要求。
建筑平面及竖向布置:
本地下建筑分商业部分消防,汽车库消防。每个部分分区内再防火分区(详平面图)。车库部分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4000平方米,设备用房部分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地下商场每个防火分区小于2000平方米,按500平方米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
建筑消防控制室位于地块东北侧-1层,设疏散楼梯直通室外。
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两个以上疏散口。疏散楼梯为防烟楼梯。所有楼梯间、电梯间或前室设正压送风系统。楼梯间防烟前室面积大于6m2,合用前室面积大于10 m2。建筑疏散走廊宽度大于等于3m,疏散楼梯与疏散楼梯之间距离最长为80m,尚铺内的任意一点到疏散走道的距离不超过15m,尽端房间与疏散楼梯之间距离最长为18m,满足规范要求。
防火分区内通向走廊的玻璃隔断采用12mm的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耐火时间超过1.5个小时。(后附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性能资料)
建筑设有六台消防电梯,各自服务于分属的防火分区。
建筑内部装修,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有关规定执行。
地下商业部分超过20000平米的利用下沉广场割断相临的防火分区,直接疏散通向室外。每个防火分区间设有一个连通口在该区发生火灾时提供多个疏散口通向安全通道。
8.1.5 防火疏散设计
8.1.5.1 疏散出口
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以上的对外疏散口,保证人员向不同的方向疏散。疏散口的布置尽量在建筑物靠室外处,使避难人员可以直接出室外或穿过露天中庭向室外疏散,确保其多方向的疏散路线。
8.1.5 .2 疏散宽度的计算
建筑的性质为商业、酒店、办公,所以在确定疏散人数是消防设计之始,群楼的商业我们根据0.5人/m2计算,地下室商业设计在负一层-6.0米按0.7人/m2计算,餐厅按1.8 m2/人计算,会议室按1.8 m2/人计算。
详细群楼商业部分计算详细防火分区详见各平面图。
8.2.给排水消防
8.2.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8-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其它现行规范及相关专业互提条件图纸
8.2.2.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地下空间的地下一、二层室内消防设计、室外消防设计。
8.2..3消防灭火系统
8.2.3.1概述
本设计为广州某体育中心地下停车场综合改造设计。规划地下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体育产业商业面积约4.2万平方米,其余面积均为停车场及车道面积。
本工程集中设置消防泵站及消防水池,各区域消防系统由消防泵房供水,各个消防系统相对以方便管理。
8.2.3.2消防灭火系统及设施
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
灭火器配置
8.2.4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防水量3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自动喷水消防用水量30L/S。消火栓火灾延续时间按3h,自动喷淋火灾延续时间按1h。
地下消防水池储存室内消防水量,设置在地下二层,容积为400立方米。
8.2.5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由于本项目周边均为现状市政道路,道路上已有现状给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水量及水压均能满足本工程要求,因此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
8.2.6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由设置在地下二层消防泵站内的消火栓泵和消防水池供水,并由 稳压装置维持系统压力。室内消火栓供水管网为环状,供水量为20L/S。消火栓泵组总流量及扬程:Q=20L/s H=60m(主泵一用一备),可由各消火栓箱内按钮直接启动。本工程无条件设高位水箱,用气压罐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消火栓系统气压贮水罐总容积: V=76.8m3,有效调节容积Vx=18m3。整个区域消防用水由集中消防泵通过两条DN150的输水干管输送到各分区消火栓系统。
地下空间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 20L/S, 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水口径Φ19,射流量≥5L/S, 密集水柱≥10m; 管网水平布置成环状, 建筑物内任何一点均有2股消防水柱同时到达。消火栓箱型号规格:采用SN65型室内消火栓,栓口直径DN65,水喷嘴Φ19,衬胶水带长 25m。箱内配置碎玻按钮、警铃、指示灯及专用消防软卷盘,消防软卷盘为:25米长、胶管内径Φ19。
8.2.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区域内喷淋系统由两条DN150环形的输水干管供应,喷淋泵组总流量及扬程:Q=30L/s H=60m(主泵一用一备)。喷淋系统采用气压供水设备,气压储水罐容积按4个喷头10min的用水量计算,气压储水罐总容积:V=19.2m3 ,有效调节容积Vx=3m3,系统设有稳压增压泵。
地下空间喷淋系统设计流量: 30L/S, 喷水持续时间为1h,喷淋系统按中危险II级设计。因地下空间是一个面积庞大、功能复杂的重要地下公共建筑,且喷淋系统配水管线长,所以在湿式报警阀后的喷淋配水管网设成环形管网,环形配水管由两个湿式报警阀组成,以确保喷淋系统供水安全及配水均匀。每层及每个消防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水流指示器信号在消防中心显示,本系统的控制阀门均带信号指示。喷头的动作温度选定:喷头动作温度为68℃。
8.2.8气体灭火系统
本工程的发电机房、监控中心、网络中心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拟采用七氟丙烷洁净气体作为灭火剂, 其设计灭火浓度: 9%。防护区实际应用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气体喷射时间不大于10秒,灭火浸渍时间为10分钟。灭火系统采用组合分配系统,灭火方式为全淹没均衡系统,各个防护区均设泄压口。
8.2.9灭火器配置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地下室(非车库)各消防箱处配置: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5(3具)
地下室(汽车库)各消防箱处配置: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5(4具)
变配电房及电梯机房门口配置: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5(3具)
8.2.10管材
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镀锌钢管或热镀镀锌内涂塑钢管,管径小于100mm时,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采用沟槽式连接。
8.3.电气消防
8.3.1.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8.3.1.1.保护等级:
本工程为地下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等级按一级设置,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主控制中心设于F区地下一层安全防护区域,在地下一层B区、M区均设置分控室,采取“集中控制,分区管理”的模式。所有消防联动硬线 线路均引入消防主控制中心的消防联动控制柜。
8.3.1.2. 系统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
8.3.1.3.消防主控制室、分控制室:
消防主控制室设在地下一层,其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h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 ,并与其它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消防主控制室内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台、应急广播设备、电脑、CRT显示器、打印机、电梯运行监控盘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UPS电源设备等。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分控制室区域划分如下表:
| 控制室名称 | 分控制器设置位置 | 分控制室监控区域 |
| 主消防分控室 | F区地下一层内 | 负责全区及E、F、G、H区域 |
| B区消防分控室 | B区地下一层内 | 负责A、B、C、D区域 |
| M区消防分控室 | M区地下一层内 | 负责K、L、M、N、P区域 |
本工程为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对全建筑物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
1)在商场、楼梯间、走廊等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在开水间、吸烟室等平时烟尘较大的场所设置感温探测器。
2)本工程的地下室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房、信息中心采用全淹没的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其探测系统所带的继电器可以实现与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及消防联动控制设施的联动控制,也可通过开放协议的接口设备与传统报警系统连接。
3)点型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和缆线式线型定温探测器的设置要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的要求。
4)在本建筑的各层主要出入口、疏散楼梯口及人员通道上适当位置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口。
5)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按钮,消火栓按钮动作可直接启动消防栓泵。
6)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可接收感烟、感温、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阀、湿式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还可接收排烟阀、加压阀的动作信号。
8.3.1.5.消防设备联动控制:
消防主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台,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线直接控制。通过联动控制台,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防火卷帘门、防火门、电梯运行、气体灭火、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等的监视及控制。火灾发生时可手动/自动切断空调机组、通风机及其它非消防电源。
1)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控制:
消火栓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消火栓加压泵、消火栓稳压泵均可由压力开关自动/手动控制;
各个消防水系统分区内的消火栓按钮动作直接启动相应区的消火栓泵;消火栓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
通过硬线手动直接启动消火栓泵;
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消火栓泵;
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消火栓及其加压泵的电源状况;
监视消防水池、水箱的水位。
2)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喷水加压泵、喷水稳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监视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
报警阀处压力开关动作直接启动喷水加压泵;
通过硬线手动直接起动喷水加压泵;
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喷水加压泵;
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喷水加压泵的电源状况。
3)排烟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排烟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控制排烟阀的开启及状态显示;
自动或通过硬线手动直接起动排烟风机;
4)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所有排烟阀、排烟口、正压送风阀、正压送风口的动作信号。
5)防火卷帘门的控制
用于防火隔离的卷帘门一步落下,由其一侧或两侧的感烟探测器自动控制;
b)用于通道上的卷帘门分两步落下,由其两侧的感烟、感温探测器自动控制;
c)卷帘门的动作信号要送至消防控制室;
d)在卷帘门两侧均设有声光报警;
6) 电梯的监视和控制
a)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电梯监控盘,能显示各电部梯的运行状态:正常、故障、开门、关门及所处楼层位置显示;
b)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由消防控制室电梯监控盘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程序的原因并将电梯均强制返回首层且将轿箱门打开;
c)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盘及相应的控制电缆由电梯厂商提供。
d)电梯的火灾指令开关采用钥匙开关,由消防控制室负责火灾时的电梯控制。
7) 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
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气体灭火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的系统,单独配置了自动控制所需的火灾探测器,可完成整个灭火过程。
b)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能显示系统的自动、手动工作状态;能在气体灭火系统报警、喷射各阶段有相应的声光信号,并关闭相应的防火门、窗,停止相关的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阀。
c)该系统同时具有手动控制及应急操作功能。
8.3.1.6.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合用)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 。火灾应急广播按建筑层或防火分区分路,每层或每一防火分区为一路。
a)在大会议室、走廊、楼梯间、电梯厅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
b)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根据火情,自动或手动进行火灾应急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
播放疏散指令的控制程序如下:
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相邻的防火分区。
c) 应急广播应设置备用扩音机,容量不小于应急广播时最大广播区扬声器容量总和的1.5倍。
8.3.1.7.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专用直通对讲电话总机;除在手动报警按钮上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塞孔外,在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防排烟风机房、电梯机房、冷冻机房、建筑设备监控中心、管理值班室等场所还设有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消防专用电话网络为的消防通信系统。
8.3.1.8.应急照明系统及消防系统接地
1)供电电源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装置均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配电装置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备UPS作为备用电源,此电源设备由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
本工程非消防用电部分低压出线回路断路器设有分励脱扣器,当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后用来切断相关非消防电源。
2)系统接地
消防系统接地利用大楼综合接地装置作为其接地极,设引下线。引下线采用BV-1x25 穿φ32 PC管暗敷。要求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 1Ω。
3)消防系统线路的选型及敷设方式
信号传输干线采用 NH-RVS-2x4 mm2,电源干线采用NH-BVV-2x6 mm2,电源支线采用 NH-BVV-2x2.5 mm2,电话线采用 NH-RVS-2x1.0 mm2,广播线采用 NH-RVS-2x2.5 mm2。传输干线采用防火金属线槽在弱电间、吊顶内明敷,支线采用穿钢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暗敷于不然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一段线路穿金属耐火(阻燃)波纹管。
4)应急照明系统
应急照明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配电,并在末端互投;部分应急照明采用区域集中式供电(EPS)应急照明系统,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30 分钟,避难层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小于1小时,照度不低于1lx。应急照明系统干线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在强电间、吊顶内明敷用梯架;支线采用耐火导线穿钢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暗敷于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所有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疏散走廊、变配电室、水泵房、防排烟机房、消防控制室、通讯机房、多功能厅、大堂等场所设置备用照明。疏散走廊、公共出口设置疏散照明。变配电室、水泵房、防排烟机房、消防控制室、通讯机房等的备用照明照度值按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设置;多功能厅、大堂等场所的备用照明按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50%设置。
在大空间用房、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照明,要求照度不低于0.5lx。
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或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统一管理,火灾时由消防控制 室自动控制强制点亮全部应急照明灯。
8.3.1.9.其他
1)消火栓泵、自动喷洒泵设自动巡检装置,定期对消火栓泵、自动喷洒泵进行检测、试车,以便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泵能正常运行。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每个回路地址编码总数预留15%~20%的余量。
3)系统的成套设备,包括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台、应急广播设备、电脑、CRT显示器、打印机、电梯运行监控盘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对讲录音电话、UPS电源设备等均由承包商成套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
8.3.2.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8.3.2.1.功能:主要用于保护配电主回路及配电设备免受漏电、过电流及短路等的危害,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8.3.2.2.系统组成: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及微型计算机组成,是用监测剩余电流的互感器、剩余电流探测器、报警器或控制器构成的电气火灾实时监测并实施报警或切断电源的装置。
8.3.2.3.系统区域划分:
在首层消防主控室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主控器,在以下各分控室设置分控器。
漏电火灾报警分控区域划分如下表:
| 控制室名称 | 分控制器设置位置 | 分控制室监控区域 |
| 主消防分控室 | F区地下一层内 | 负责全区及E、F、G、H区域 |
| B区消防分控室 | B区地下一层内 | 负责A、B、C、D区域 |
| M区消防分控室 | M区地下一层内 | 负责K、L、M、N、P区域 |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中防火漏电报警装置安装应根据被保护点的重要性而定。在重点保护范围内,应在每个配电箱上都配接漏电探测器和漏电模块箱。一般防火漏电模块箱可以设计在分配电箱的侧面或附近,也可以直接设计在分配电箱内(主断路装置必须是自动开关或接触器)的下口放置漏电探测器,而控制模块应放在配电箱内易调整的位置并远离主断路装置。
8.3.2.5.布线:
对系统二总线布线:输入、输出总线采用ZR-RVB-2*1.5mm2 (阻燃双绞软铜线)。主机电源线:4mm2,二总线安装走线时,严禁与动力线、照明线、视频线、广播线、电话线等穿入同一金属管内。二总线穿线可用阻燃PVC管、金属管及金属线槽。二总线安装布线时,应尽量利用土建设计中的消防布线,以减少设计、施工的重复进行。
8.3.2.6.选择性:
为了保证有选择地切断故障,上下级漏电火灾报警装置应满足动作电流和时限的配合要求。
8.4.空调消防
8.4.1.防、排烟系统
8.4.1.1.当大楼发生火警时,除消防用排烟、送风、加压风机外,其余空调、通风设备应自动切断电源。
8.4.1.2.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过机房的隔墙处、每层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 交接处的水平风管上均设置有70℃防火阀。
8.4.1.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均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8.4.1.4.地下层车库设有机械排风、排烟合用系统。系统的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排烟时的机械进风系统与平时通风时的机械进风系统合用。当发生火警时由消防中心控制平时排风系统转换为排烟。补风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设置, 排烟风机前均设置280℃排烟防火阀,当烟温达到280℃时则防火阀关闭,且排烟风机停止运行。
8.4.1.5.无直接采光或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或虽然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米的内走道,均设机械排烟。
8.4.1.6 . 地下商场等空间大且人员较多的场所,按不大于500m2划分防烟分区,且按各自防火分区均分别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用平时空调送风系统或专用机械送风系统作为消防时的补风系统。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米不小于120 m2/h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在公共区域内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按距最远点不超过30m布置,对于面积大于50 m2的商铺或房间,设置排烟风口。当发生火警时,由消防中心控制着火所在防火分区内的排风机转为的排烟状态进行排烟,空调机组风机或专用消防机械送风机则在消防状态下送风,同时打开着火所在防烟分区的电动排烟口及排烟阀,关闭所有电动防烟防火阀;当烟温达到280℃时则排烟防火阀关闭,且排烟风机、送风机停止运行。
8.4.1.7 采用气体灭火的房间设置相应的通风系统,具体控制如下:当发生火警时,关闭该区域空调通风系统,以便气体灭火;当确认火被扑灭后,开启排风机进行事后排毒,并开启空调送风系统补风,持续通风2小时以上。当确认废气排完后,关闭排风机,通风系统转入正常工作状态。
8.4.1.8.风管采用非燃烧材料, 风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但穿过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采用非燃烧材料, 穿过处的空隙采用非燃烧材料填塞。跨越防火分区间的消防排烟风管、吊顶区的及离可燃物距离小于150mm的排烟管、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米范围、安装在位于墙.楼板两侧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之间的风管,均需保温, 保温材料采用非燃烧材料.
附(体育产业内部间隔防火玻璃性能):
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是一种具有防火功能、可用于外幕墙、门窗及室内隔断的新型防火玻璃,它是采用物理与化学的方法,对浮法玻璃进行处理而得到的。
附录: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性能特点:
1、 防火性能
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具有卓越的防火性能,它在高达1200℃的火焰冲击下能保持96~183分钟不炸裂,从而有效地阻止火焰与烟雾的蔓延,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火情,保证受灾人群有足够长的时间撤离现场,并为救灾工作争取了时间。
随着轻而薄且有着高强度性能的单片防火玻璃的出现,解决了普通玻璃外墙防火性能差这个致命的弱点,大大提高了玻璃外墙的安全系统。
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已经通过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防火性能达到并超过《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GB15763.1-2001所规定的C类I级的要求,为应用该防火玻璃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 高强度
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不单具备卓越的防火功能,而且在强度上更胜一筹,在
因此在同样风压的情况下,它能采用较薄的厚度或较大的面积设计,由此增加了通透感并降低了造价。
3、 可加工性
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不仅可以作为单片使用,同时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及加工方式,在保证防火性能的基础上,获得其它的功能,满足建筑设计的需求。
4、 高耐候性
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彻底地解决了灌浆及夹层防火玻璃耐候性差、容易出现气泡和变色,影响玻璃通透性的弊病。它完全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束缚,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通透与明亮。
5、 适应国家新规范要求
幕墙玻璃通常不具备防火性能,这使得玻璃幕墙的防火性能在整个建筑体系中显得最为脆弱。为了防止火灾透过外幕墙波及到建筑的其它区域,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新修订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明确要求高层建筑部分外围护必须具备防火性能。我司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开发的轻、薄、强度高、耐候性好的单片防火玻璃,恰好适应国家新的规范,解决了当前玻璃外幕墙不能防火的难题,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该产品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中得到应用。
适用场所:防火外幕墙、防火门窗、室内防火隔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