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序名称 | 检查项目 | 检查方法 | 技术标准 | |||||
| 土方开挖 | 工作面深度 | 目测、卷尺 | 施工平台标高宜高于锚索孔位500mm | |||||
| 工作面宽度 | 卷尺 | 施工平台宽度应满足钻机施工要求,工作平台宽6~8m为宜。 | ||||||
| 施工准备 | 场地平整 | 目测、卷尺 | 平整度偏差≤200mm;钢管脚手架施工平台平整度偏差≤100mm。 | |||||
| 施工机械 | 目测 | 地质钻机、泥浆泵或空压机、钢筋切割机、电焊机、搅拌桶、注浆泵等施工机械安装就位,试运行。 | ||||||
| 泥浆池 | 目测、卷尺 | 距离锚索孔位不宜大于10m,泥浆池尺寸宜大于1000×2000×1000mm。 | ||||||
| 泥浆沟 | 目测、卷尺 | 位置靠近坡面,低于锚索孔位标高300~500mm,宽800~1000mm,有一定坡度,泥浆能汇入泥浆池。 | ||||||
| 布点定位 | 标高、间距 | 水准仪、钢筋、竹签、 钢管、卷尺 | 标高偏差≤50mm,间距≤100mm。孔口下方架设通长钢管,作为标高定位基准。 | |||||
| 成孔 | 钻机就位 | 目测、脚踏、手摇 | 用电与机械安全防护、基座稳定、电线架空高≥1.5m | |||||
| 钻头直径 | 钢卷尺 | 误差不大于10mm | ||||||
| 套管角度 | 罗盘仪 | 与图纸要求误差≤1°,设支撑架,长不小于3m,牢固 | ||||||
| 钻孔方法 | 目测、手摸 | 含地下水丰富,砂层、淤泥层等宜采用钻杆或套管跟进泥浆护壁成孔,泥浆比重宜保持在1.2~1.5。 | ||||||
| 钻孔深度 | 清点钻杆节数、卷尺 | 大于设计深度300mm,误差≤100mm | ||||||
| 锚索制作 | 材料送检 | 点数、看标牌 | 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一致,按取样标准,钢绞线每一批次取3根各1m送检。 | |||||
| 锚索下料 | 卷尺、目测、小锤、手摸、纸巾 | 1、长度应大于设计值800mm,偏差≤50mm; 2、纸巾沾无油无锈; 3、钢绞线芯线紧密不分散; | ||||||
| 导向帽 | 卷尺、目测 | 导向帽宜采用直径≥48mm钢管,直线端100mm,锥形端50mm, 锚索插入导向帽并与导向帽点焊牢固。 | ||||||
| 定位器 | 卷尺、目测 | 定位器一般采用塑料成品,在锚杆上一般每隔1.5m设置一个;定位器间距误差≤100mm;定位器与钢绞线用铁线绑扎牢固。 | ||||||
| 自由段 | 卷尺、目测、手摸 | 按设计自由段长度,偏差≤100mm,锚索头用胶带纸包裹2道;自由段涂防锈漆一遍黄油一遍再套¢15mm波纹管,两端用铁丝绑扎。 | ||||||
| 注浆管制作绑扎 | 卷尺、目测 | 出浆口距锚索底300~500mm,出浆口完全封堵;锚固段2¢10@500mm开孔,且用胶带纸封口三道;注浆管穿过定位器中间用铁丝与锚索绑扎,绑扎点间距2000mm±100mm,绑扎松紧适度以利注浆管拔出;注浆管口外露锚索头大于800mm,注浆口用水泥纸封口,插入水泥纸50~80mm,外露50mm。 | ||||||
| 水泥(砂)浆制作 | 水泥、砂材料送检、配合比 | 手握、目测 | 材料合格证、厂家试验单、实物规格、标号、品种与资料一致,水泥:手握不成团、无硬块,砂无泥团,颗粒符合要求,细度符合注浆机性能要求。 水泥同一出厂编号为一批,袋装一般每200t取样一组不足200t时以一批次计;散装一般每400t取样一组不足400t时以一批次计,每一批取样一组要求不少于12kg。 砂一般每200m3送检一组,不足200m3以一批次计。每送检一组不少于100kg。 | |||||
| 浆液拌制及试块制作 | 比重计、手摸、目测、卷尺、磅秤、试块模(70mm×70mm×70mm) | 按设计配比标明浆桶直径、净水高度、水泥包数、拌制时间等,检查桶径、净水后高度,水泥量、砂量是否一致,每立方材料误差:水泥±3kg/m3、砂±5kg/m3、水±1.5kg,水泥浆比重,理论比重±3%,搅拌时间为1~1.5min。试块按每30根锚杆做一组且每天至少1组,每组六件。 | ||||||
| 下锚 | 锚头 | 目测、卷尺、棉线、石块、水泥袋 | 注浆后立即手推送锚至孔底,钢绞线外露800±20mm;下不到位,拔出锚索重新扫孔,重新注浆后再下锚。 锚头定位拉通线复核;石用块、水泥袋按通线位置调整锚头在孔中心,偏差≤20mm。 | |||||
| 拔除套管 | 锚头 | 目测 | 缓慢匀速拔除套管,防止锚索外带。 | |||||
| 清孔 | 孔口泥浆 | 目测、手摸 | 通过钻杆泵送清水至孔口,孔口返出泥浆不挂手为宜。 | |||||
| 一次注浆 | 水灰比 | 水泥袋、台称、卷尺、手摸 | 按设计水灰比α(通常取0.5-0.65)、浆桶直径d(m),确定净水高度h(m)= Lcα/(250πd2)。检查净水高度、水泥包数是否一致。搅拌时间为3min。 | |||||
| 浆压 | 目测 | 观查注浆泵上的压力表,一般0.5~0.8Mpa。 | ||||||
| 返浆量 | 目测、手摸 | 利用钻机钻杆进行孔底注浆。成孔与注浆的时间间隔<0.5h。待浆液返出孔口后,边拔钻杆边注浆,直到钻杆拔出并且孔内浆液饱满;及时清理泥浆沟,泥浆面应低于孔口。注浆完成后及时清洗钻杆。 | ||||||
| 二次注浆 | 水灰比 | 泥袋、台称、卷尺、手摸 | 采用水灰比0.45~0.5的纯水泥浆。 | |||||
| 浆压 | 压力表 | 注浆压力不宜低于2MPa,连续不间断。 | ||||||
| 返浆量 | 目测、手摸 | 孔口返出较浓水泥浆为止。 | ||||||
| 间隔时间 | 手表、施工记录 | 一次注浆后3~5h进行二次注浆,偏差≤0.5h。 | ||||||
| 腰梁 | 孔口止水 | 棉布、膨润土、水泥浆 | 在砂层成孔的锚索,用棉布包膨润土,做成泥粉团将锚索孔口塞紧,孔口封快硬水泥浆。 | |||||
| 腰梁施工 | 见腰梁施工工艺标准。 | |||||||
| 张拉锁定 | 锚支座 | 目测、直尺 | 锚头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索轴线方向垂直。 注浆体和台座混凝土已达到70%强度,不小于25Mpa。 混凝土支座面垫钢垫板。 | |||||
| 锚头处理 | 目测、卷尺 | 钢筋预应力锚杆需在原钢筋锚头上焊接用于张拉的螺纹杆,搭接焊单面焊不少于10d,焊接搭接后的锚头长度应满足张拉要求,一般应大于800mm。 | ||||||
| 张拉设备 | 千斤顶、油泵、压力表、 百分表 | 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百分表有鉴定(标定)报告。 | ||||||
| 分级张拉 | 压力表 | 0.10Nt | 0.25Nt | 0.50Nt | 0.75Nt | 1.00Nt | 1.10Nt | |
| 位移观测时间 | 时钟(min) | 2 | 2 | 5 | 5 | 5~10 | 10~15 | |
| 位移量 | 卡尺 | 合格位移要求:同级位移观测不少于3次,5min内3次位移差小于0.2mm;后一级位移量小于前一级位移量2倍;最后一级位移量稳定不变化;累计位移差小于设计锚杆总位移量。 | ||||||
| 锁定 | 压力表 | 位移稳定后御荷,御下张拉锚具、夹片,安装锁定锚夹,重新张拉至锁定值。张拉结束后,用红油漆涂抹锁定锚夹与锚索交接处,若发现油漆错裂较大,即需进行预应力补偿张拉。 | ||||||
| 检测试验 | 抗拔力 | 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百分表 | 检测比例为锚索总数的5%,且不少于6根。 最大试验荷载取设计值的1.2倍(临时性锚索),1.5倍(永久性锚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