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网标准工艺库(架空线路部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9:05:01
文档

国网标准工艺库(架空线路部分)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20*******基础工程020*******并挖式基础020*******阶梯基础浇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7)允许偏差。1)基础埋深:+80mm,0mm;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
推荐度:
导读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20*******基础工程020*******并挖式基础020*******阶梯基础浇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7)允许偏差。1)基础埋深:+80mm,0mm;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基础工程
020*******并挖式基础
020*******阶梯基础浇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7)允许偏差。

 1)基础埋深:+80mm,0mm;

 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0.8%;

 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4)基础跟开及对角线:+1.6‰;

 5)基础顶面高差:5mm;

 6)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7)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1)基础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制。否则应留200mm以上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基础浇筑前开挖。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

(4)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

(7)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

(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9)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0201010101-T1阶梯基础成品(直线塔)

0201010101-T2阶梯基础成品(耐张塔)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直柱大板基础浇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7)允许偏差。

 1)基础埋深:+80mm,0mm;

 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0.8%;

 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4)基础跟开及对角线:+1.6‰;

 5)基础顶面高差:5mm;

 6)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7)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1)基础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制。否则应留200mm以上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基础浇筑前开挖。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

(4)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

(7)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

(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9)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0201010102-T1直柱大板基础支模

0201010102-T2直柱大板基础成品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角钢插入基础浇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7)允许偏差。

 1)基础埋深:+80mm,0mm;

 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0.8%;

 3)立柱及插入角钢斜度:0.8‰;

 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5)基础跟开及对角线:+0.8‰;

 5)基础顶面高差:5mm;

 6)插入角钢顶点高差:5mm;

 7)插入角钢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1)基础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制。否则应留200mm以上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基础浇筑前开挖。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

(3)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4)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

(5)插入角钢低端定位要准确,上端用硬连接可调工具固定,保证其精确位置。

(6)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7)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8)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插入式角钢表面应清理干净。

(9)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

(10)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基础顶面不应积水。

(11)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12)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0201010103-T1角钢插入基础成品

0201010103-T2角钢插入基础回填后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原状土基础
020*******岩石锚杆

基础浇筑

(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细石,粒径5mm~15mm,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7)允许偏差。

 1)锚杆孔深:+100mm,0mm;

 2)锚杆孔倾斜:0.8%;

 3)锚杆孔径:+20mm,0mm;

 4)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

 5)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6)基础跟开及对角线:+1.6‰;

 7)基础顶面高差:5mm;

 6)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7)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1)岩石基础的开挖或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石构造的整体性不受破坏。

 2)孔洞中的石粉、浮土及孔避松散的活石应清除干净。锚杆孔必须采用压缩气体二次清孔。

 3)成孔后应立即安装锚筋或地脚螺栓,并浇灌混凝土,以防孔壁风化。

(2)锚杆的埋入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值,安装后应有临时保护和固定措施。

(3)锚孔内混凝土或砂浆灌注时,应分层捣固。

(4)对浇灌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检验应以试块为依据,试块的制作应每基取一组。

(5)对锚孔内的混凝土或砂浆应采取措施减少收缩量。

(6)承台浇筑应在锚杆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

(7)承台和立柱混凝土浇筑、养护须满足规定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8)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9)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0201010201-T1岩石锚杆基础成孔

0201010201-T2岩石锚杆基础成孔后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岩石嵌固

基础浇筑

(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细石,粒径20mm~40mm,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护面浇筑必须与基础浇筑同步实施。如有护面,厚度不得小于100mm。

(7)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8)允许偏差。

 1)孔深不应小于设计值;

 2)成孔尺寸应大于设计值,且应保证设计锥度;

 3)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

 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5)基础跟开及对角线:+1.6‰;

 6)基础顶面高差:5mm;

 7)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8)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1)基础放样时应该核实边坡稳定控制点在自然地面以下。并保证基础在基岩内的嵌固深度不小于设计值。

(2)地面以上部分基础模板支设要牢固。

(3)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4)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5)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

(6)成孔与浇筑须连续作业。

(7)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

(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9)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10)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11)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12)露出地面以上部分基础立柱可采用圆形或外切方形。外切方形进入基面以下不小于300mm。

0201010202-T1岩石嵌固基础下钢筋笼后

0201010202-T2岩石嵌固基础浇筑后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1010203

掏挖基础

浇筑

(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易发生坑壁坍塌的基坑应采取适宜的护臂措施。

(7)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8)允许偏差。

 1)孔深不应小于设计值;

 2)成孔尺寸应大于设计值,且应保证设计锥度;

 3)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

 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5)基础跟开及对角线:+1.6‰;

 6)基础顶面高差:5mm;

 7)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8)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1)基础放样时应该核实边坡稳定控制点在自然地面以下。并保证基础埋深不小于设计值。

(2)地面以上部分基础模板支设要牢固。

(3)掏挖施工均应有安全保证措施,对孔壁风化严重或砂质层应采取护壁措施。

(4)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

(7)成孔与浇筑须连续作业。

(8)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

(9)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10)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11)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12)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13)露出地面以上部分基础立柱可采用圆形或外切方形。外切方形进入基面以下不小于300mm。

0201010203-T1掏挖基础成孔后

0201010203-T2掏挖基础下钢筋笼后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柱基础
020*******人工挖孔桩

基础浇筑

(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7)允许偏差。

 1)孔径不小于设计值;

 2)桩垂直度一般不应超过桩长的3‰,且最大不超过50mm;

 3)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

 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5)钢筋笼直径:+10mm;

 6)主筋间距:+10mm;

 7)箍筋间距:+20;

 8)钢筋笼长度:+50mm;

 9)基础跟开及对角线:+1.6‰;

 10)基础顶面高差:5mm;

 11)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12)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1)易发生坑壁坍塌的基坑应采取适宜的护壁措施。护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节混凝土护壁不超过1m。

(2)每节孔桩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射,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和孔中心。

(3)开挖土采用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手摇磨车吊离桩孔,严禁将土堆在井口。

(4)若地下水丰富,须用水泵不间断排水,保证顺利挖掘。

(5)扩底部分开挖:挖扩底桩应先挖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扩底部分可不浇筑护壁。

(6)终孔后应清理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孔底不应积水,必要时应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

(7)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8)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9)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11)露出地面以上部分基础立柱可采用圆形或外切方形。外切方形进入基面以下不小于300mm。

0201010301-T1人工挖孔桩基础成孔

0201010301-T2人工挖孔桩基础浇筑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钻孔灌注桩

基础浇筑

(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粒径为5~32m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孔底沉渣端承桩不大于50mm,摩擦桩不大于100mm。

(7)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8)允许偏差。

 1)孔径不小于设计值;

 2)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

 3)孔垂直度偏差:小于桩长的1%;

 4)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

 5)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6)钢筋笼直径:+10mm;

 7)主筋间距:+10mm;

 8)箍筋间距:+20;

 9)钢筋笼长度:+50mm;

 10)基础跟开及对角线:+1.6‰;

 11)基础顶面高差:5mm;

 12)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13)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1)依据桩位中心确定护筒挖埋位置,其挖设直径比护筒外径大200mm左右,挖设深度为1.0m。护筒顶端高出地表不小于200mm。

(2)钻机就位时,钻头中心对准护筒中心保证误差不大于20mm。

(3)护壁泥浆要进行现场调配,定时检测,并应根据穿越的地层条件适时调整。

(4)根据地质条件和桩间距合理选择成桩次序。

(5)混凝土首灌量应保证埋管深度0.8m以上,浇筑过程中埋管深度应在1.5~2m为宜。

(6)采用二次清孔法,即在钻进至设计层位深度后调整泥浆,进行第一次清孔,下入钢筋笼、导管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沉渣符合设计要求。

(7)混凝土灌注量应满足规范规定的超灌量要求。

(8)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9)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0201010302-T钻孔灌注桩基础开挖后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预制贯入桩

基础浇筑

(1)预制桩要有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强度试验报告。

(2)允许偏差。

 1)桩垂直度偏差:小于桩长的0.5%;

 2)桩位中心偏差:+50mm。

(1)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报告选用合适的沉桩机械。

(2)根据地质条件和桩间距合理选择沉桩次序。

(3)桩深及垂直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截桩应经设计确认,截桩应确保桩体完好。

(5)桩头混凝土封堵应符合设计要求。

(6)桩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承台施工。

0201010303-T1预制贯入桩基础贯入

0201010303-T2预制贯入桩基础截桩后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承台及连梁

浇筑

(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低水化热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

(7)允许偏差。

 1)各断面尺寸:-0.8%;

 2)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3)基础跟开及对角线:+1.6‰;

 4)基础顶面高差:5mm;

 5)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6)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1)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

(2)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3)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低桩承台底部必须浇筑基础垫层,并保证承台钢筋保护层厚度,承台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4)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

(5)振捣:应沿承台及连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斜角约3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cm为宜,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按标高线,用抹子搓平。

(6)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7)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8)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里表温差不得大于25°C。

(9)浇筑连梁宜采用从一点开始双向浇筑,需要预留施工缝时必须经设计确认。

(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0201010304-T1承台及连梁浇筑

0201010304-T2承台及连梁成品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基础防护工程
020*******护坡(块石)

砌筑

(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低水化热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约40mm深的空隙,以备勾缝处理。水平缝宽应不大于25mm,竖缝宽应不大于40mm。

(1)护坡砌筑前,底部浮土必须清除,石料上的泥垢必须清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2)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为30~50mm,用砂浆填满砌缝,不得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应采用扁铁插捣密实。

(3)护坡按规定设置排水沟(孔)、伸缩缝。顶面须设置混凝土压顶。

0201010401-T1护坡(块石)成品(一)

0201010401-T2护坡(块石)成品(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挡土墙砌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约40mm深的空隙,以备勾缝处理。水平缝宽应不大于25mm,竖缝宽应不大于40mm。

(1)挡土墙应安置在稳固的地基上。挡土墙基础埋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2)砌筑前,底部浮土必须清除,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3)挡土墙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

(4)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为30~50mm,用砂浆填满砌缝,不得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应采用扁铁插捣密实。

(5)勾缝前必须清缝,用水冲净并保持槽内湿润,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填塞密实。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应按实有砌缝勾平缝。砌筑完毕后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做好养护。

(6)排水孔数量、位置及疏水层的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

(7)挡土墙按规定设置排水孔、伸缩缝、沉降缝。顶面须设置混凝土压顶。

0201010402-T1挡土墙成品(一)

0201010402-T2挡土墙成品(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排水沟砌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10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排水沟应设置在迎水侧,距基础边缘一般不小于5m。

(6)排水沟应保证内壁平整,迎水沟沿略低于原状土并结合紧密。

(1)应根据现场实际地形确定排水沟走向和长度。

(2)排水沟断面应满足设计要求。

(3)排水沟开挖成型后应清除浮土,底部夯实。

0201010403-T1排水沟成品(一)

0201010403-T2排水沟成品(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基坑回填(1)宜优先利用基坑土及黏性土回填,但不应含有有机杂质,不宜使用淤泥质土,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

(3)石坑回填应以石子与土按3:1的比例掺和后回填夯实。

(4)泥水坑回填应排除坑内积水。

(5)冻土回填应先将坑内冰雪清除干净,把冻土块的冰雪清除并把冻土捣碎后进行回填夯实,在经历一个雨季后应进行二次回填。

(1)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回填时应清除坑内杂物,并不得在边坡范围内取土,回填土要对称均匀回填。

(2)回填土应分层铺摊。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30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耙平后方可夯实。

(3)基坑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泥水坑应先排除坑内积水然后回填夯实,对岩石基坑应以碎石掺土回填,碎石与土的比例为3:1,并分层夯实。

(4)雨季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5)冻土回填,应先将坑内冰雪清除干净,清除冻土块的冰雪并把冻土捣碎后进行回填夯实。

(6)回填土应留有300~500mm的防沉层。

0201010404-T1基坑回填夯实

0201010404-T2基坑回填后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保护帽浇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粒径为5~32m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保护帽强度等级不低于C15。

(6)保护帽宽度应保证塔脚板和地脚螺栓保护厚度不小于50mm。高度应以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为宜并不小于300mm,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

(7)保护帽顶面应留有排水坡度,顶面不得积水。

(8)保护帽宜采用专用模板现场浇筑,一次成型,严禁采用砂浆或其他方式制作。

(1)模板使用统一定制的钢模板,重复使用的钢模板需进行抛光处理并涂上隔离剂。模板安装结束后,应找正,与基础立柱不得出现偏心或扭转现象。

(2)保护帽上表面应在混凝土凝固前进行收光3~4次,浇制结束需先收光2次,2h后再细收一次,拆模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飞边情况,应及时处理。塔腿及模板底部的混凝土浆要及时清理干净。

(3)保护帽浇制后拆模时间不得小于8h。

(4)保护帽应按要求进行养护。

(5)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0201010405-T1保护帽成品(一)

0201010405-T2保护帽成品(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杆塔组立工程
020*******杆塔分解组立
020*******角钢铁塔

分解组立

(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2)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3)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

(4)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5)分片吊装时应采取适当补强措施。

(6)不得强行安装。

(7)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

(8)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1)铁塔组装前应根据塔型结构图仔细地分段核对塔材,对塔材进行外观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塔材不得组装。

(2)角钢铁塔分解组立可采用座地抱杆、悬浮抱杆等工器具,宜采用专用夹具安装抱杆承托绳、腰箍拉线等。

(3)铁塔组立应有防止塔材变形、磨损的措施,临时接地应连接可靠,每段安装完毕铁塔辅材、螺栓应装齐,严禁强行组装。

(4)抱杆每次提升前,须将已组立塔段的横隔材装齐,悬浮抱杆腰箍不得少于2道。

(5)吊片就位应先低后高,严禁强拉就位。

(6)塔身分片吊装,吊点应选在两侧主材节点处,距塔片上段距离不大于该片的1/3,对于吊点位置跟开较大、辅材较弱的吊片应采取补强措施。

(7)防盗螺栓的防盗销应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的防盗帽位置、开口方向应统一。

(8)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浇注水泥砂浆。铁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

(9)脚钉弯头朝向向上,并应保持一致。

0201020101-T1角钢铁塔分解组立(一)

0201020101-T2角钢铁塔分解组立(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钢管铁塔

分解组立

(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

(5)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6)分片吊装时应采取适当补强措施。

(7)不得强行安装。

(8)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

(9)高强度螺栓安装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10)悬浮抱杆承托绳挂点应经设计确认。

(11)法兰盘应平整、贴合密实,最大间隙不大于2mm。

(12)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1)铁塔组装前应根据塔型结构图仔细地分段核对塔材,对塔材进行外观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塔材不得组装。

(2)钢管铁塔分解组立可采用座地抱杆、悬浮抱杆等工器具,宜采用专用夹具安装抱杆承托绳、腰箍拉线等。

(3)铁塔组立应有防止钢管变形、磨损的措施,临时接地应连接可靠,每段安装完毕铁塔辅材、螺栓应装齐,严禁强行组装。

(4)抱杆每次提升前,须将已组立塔段的横隔材装齐,悬浮抱杆腰箍不得少于2道。

(5)吊片就位应先低后高,严禁强拉就位。

(6)塔身分片吊装,吊点应选在两侧主材节点处,距塔片上段距离不大于该片的1/3,对于吊点位置跟开较大、辅材较弱的吊片应采取补强措施。

(7)防盗螺栓的防盗销应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的防盗帽位置、开口方向应统一。

(8)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浇注水泥砂浆。铁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

(9)脚钉弯头朝向向上,并应保持一致。

0201020102-T钢管铁塔分解组立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钢管杆

分解组立

(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

(5)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6)吊装时应采取适当补强措施。

(7)不得强行安装。

(8)钢管塔组立后,其分段及整塔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相对长度的1/500。

(9)高强度螺栓安装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10)法兰盘应平整、贴合密实,最大间隙不大于3mm。

(12)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1)组装前应根据塔型结构图仔细地分段核对塔材,对塔材进行外观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塔材不得组装。

(2)分解组立可采用吊车吊装、座地抱杆、悬浮抱杆等方法施工。

(3)组立应有防止塔材变形、磨损的措施,临时接地应连接可靠,严禁强行组装。

(4)塔身分段吊装应采用专用吊具。

(5)杆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浇注水泥砂浆。杆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

0201020103-T1钢管杆成品(一)

0201020103-T2钢管杆成品(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杆塔整体组立
020*******单柱钢管塔

整体组立

(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

(5)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6)吊装时吊点应经设计确认,并采取适当补强措施。

(7)不得强行安装。

(8)钢管塔组立后,其分段及整塔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对应长度的1/500。

(9)底部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1)组装顺序应由塔腿往塔头方向装,塔脚底板距就位点一般控制在300~500mm。

(2)组立可采用吊车吊装、底座抱杆、悬浮抱杆、直立抜杆等方法施工。

(3)塔材按照设计图纸组装,螺栓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同处螺栓使用应统一,长短一致,出扣、穿向应符合规范要求,严禁强行安装。

(4)地面组装后,螺栓应复紧一遍,扭矩满足设计要求,有防盗要求的则做防盗处理。

(5)起吊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部位工器具连接情况,吊点位置是否准确,各部位绳索是否互相缠绕挤压影响组立

(6)杆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浇注水泥砂浆。杆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

0201020201-T单柱钢管塔整体组立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大跨越铁塔组立
020*******角钢 结构

大跨越

铁塔组立

(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

(5)分片吊装时应采取适当补强措施。

(6)不得强行安装。

(7)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

(8)高强度螺栓安装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9)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10)配合施工组塔方案留置施工用孔

(1)组塔方案必须经过评审方可实施。

(2)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及限位装置。

(3)基础施工时根据立塔施工方案设置预埋件,用作地面转向。

(4)螺栓必须及时紧固,M27及以上大直径螺栓的紧固采用定力矩液压扳手。

(5)水平行走区域设扶手拉索,塔内设置安全网。主材商设置防高处坠落装置。

(6)宜设视频监控,地面设监控装置观察塔上施工状况。

(7)为防止雷击及静电,铁塔最下段主材安装后立即将接地线与铁塔主材可靠连接,抱杆等专用工具顶部设避雷针,避雷针通过专用电缆接地

0201020301-T角钢结构大跨越铁塔组立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钢管结构

大跨越

铁塔组立

(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应有出厂合格证。

(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

(5)片装吊装时应采取适当补强措施。

(6)不得强行安装。

(7)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750。

(8)高强度螺栓安装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9)法兰盘应平整、贴合密实,最大间隙不大于2mm。

(10)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11)配合施工组塔方案留置施工用孔

(1)组塔方案必须经过评审方可实施。

(2)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及限位装置。

(3)基础施工时根据立塔施工方案设置预埋件,用作地面转向。

(4)螺栓必须及时紧固,M27及以上大直径螺栓的紧固采用定力矩液压扳手。

(5)水平行走区域设扶手拉索,塔内设置安全网。钢管主材上设置防高处坠落装置。

(6)宜设视频监控,地面设监控装置观察塔上施工状况。

(7)为防止雷击及静电,铁塔最下段主材安装后立即将接地线与铁塔主材可靠连接,抱杆等专用工具顶部设避雷针,避雷针通过专用电缆接地

0201020302-T1钢管结构大跨越铁塔组立

0201020302-T2钢管结构大跨越铁塔成品

第二章 架空线路电气工程子库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架线工程
020*******导地线压接
020*******导线耐张

管压接

(1)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压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2)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

(3)钢管压后应涂防锈漆。

(4)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其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

(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2%,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预倾角应符合图纸要求。

(2)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

(3)将压接管及导线表面清洗干净,导线表面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

(4)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抬平扶正,保证压接管的平、正,压后耐张管棱角顺直。

(5)压后的钢管涂漆防腐,铝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

(6)压接完成检查合格后,打上操作者的钢印,并在管口涂刷红油漆

0202010101-T导线耐张管成品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导线接续

管压接

(1)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压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2)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

(3)钢管压后应涂防锈漆。

(4)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其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

(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2%,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接续管不得有裂纹。

(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1)接续管的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

(2)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

(3)当使用对穿管时,应在线上画出1/2管长的印记,穿管后确保印记与管口吻合。

(4)将压接管及导线表面清洗干净,导线表面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

(5)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抬平扶正,保证压接管的平、正,压后接续管棱角顺直。

(6)压后的钢管应涂漆防腐,铝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

(7)压接完成检查合格后,打上操作者的钢印,并在管口涂刷红v油漆

0202010102-T1导线接线管压接

0202010102-T2导线接续管压接成品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导线补修(1)根据导线的损伤程度,按规程选用补修管或预绞丝。

(2)补修管不允许有毛刺或硬伤等缺陷,其长度能包裹导线损伤的面积。

(3)补修管压后应平直,光滑。

(4)预绞丝的长度应包裹导线损伤的面积,缠绕长度最短不应小于3个节距

(1)补修管或预绞丝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

(2)补修管必须能全部包裹损伤区,并使损伤区位于管中心位置。

(3)补修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

(4)预绞丝缠绕要保证两端整齐,缠绕保持原预绞丝状

注:钢芯铝绞线地线补修工艺与导线相同

0202010103-T1导线补修管成品

0202010103-T2导线预绞丝补修成品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地线耐张管压接(1)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2)当地线采用钢芯铝绞线时,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

(3)耐张管压后应平直光滑,钢管压后应涂防锈漆。

(4)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其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2%,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5)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1)地线耐张管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

(2)当地线采用钢芯铝绞线时,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

(3)将压接管清洗干净,如采用钢芯铝绞线做地线时,铝股表面应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

(4)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抬平扶正,以保证压接管的平、正,不发生压模拧劲现象。

(5)压后的钢管应涂漆防腐,铝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

(6)压接完成后检查合格后,打上操作者的钢印,并在管口涂刷红油漆

0202010104-T地线耐张管压接成品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地线接续

管压接

(1)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2)当地线采用钢芯铝绞线时,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

(3)接续管压后应平直光滑,钢管压后应涂防锈漆。

(4)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其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2%,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接续管不得有裂纹。

(5)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1)地线接续管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

(2)当地线采用钢芯铝绞线时,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

(3)当使用对穿管时,应在线上画出1/2管长的印记,穿管后确保印记与管口吻合。

(4)要把所压管清洗干净,如采用钢芯铝绞线做地线时铝股表面应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

(5)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抚平扶正,压后接续管棱角顺直。

(6)地线为镀锌钢绞线时,压接后应涂漆防腐。地线为钢芯铝绞线时,压接后的钢管应涂漆防腐,铝管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

(7)压接完成检查合格后,打上操作者的钢印,并在管口涂刷红油漆

0202010105-T1地线接续管成品(一)

0202010105-T2地线接续管成品(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导地线弧垂
020*******导线弧垂

控制

(1)导线弧垂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110kV线路允许偏差≤+5%,—2.5%;220kV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5% 。

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1%,其正偏差≤1m。

(2)各相间的相对偏差最大不应超过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110kV线路相间弧垂允许偏差值为≤200mm,220kV及以上线路相间弧垂允许偏差值≤300mm。

2)跨越通航河流大跨越档的相间弧垂最大允许偏差应为≤500mm。

(3)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应力求一致,在满足相间弧垂允许偏差标准时,其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安装间隔棒的垂直双导线,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允许偏差为≤+100mm。

2)安装间隔棒的其他形式导线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允许偏差应符合:220V为≤80mm,330~500kV为≤50mm。

(4)架线后应测量导线对跨越物的净空距离,计入导线蠕变伸长换算到最大弧垂时必须满足安全要求

(1)导线展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紧线。

(2)弧垂观测应优先选用等长法,弛度板量尺 、固定要准备。

(3)观测弧垂时,应考虑放线方法的不同对导线初伸长的影响。

(4)同相间子导线应同时收紧,弧垂达标后应逐档进行微调。

(5)温度变化达到5℃时,应及时调整弧垂观测值。

(6)子导线弧垂偏差超过允许值时,应做相应调整。

(7)导线画印时,各塔宜同时进行

0202010201-T1导线弧垂

0202010201-T2子导线弧垂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地线弧垂 

控制

(1)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应随即在该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110kV线路允许偏差≤+5%;220kV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5% 。

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1%,其正偏差≤1m。

(2)当穿越电力线时,在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状态下,地线对被穿越导线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

(1)弧垂观测应优先选用等长法,弛度板量尺、固定要准确。

(2)温度变化达到5℃时,应及时调整弧垂观测值。

(3)弧垂达标后,应测量地线与被穿越导线的距离,换算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时安全距离应符合规程要求

0202010202-T地线弧垂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安装工程
0202010301

导线悬垂绝

缘子串安装

(1)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近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球头和碗头连接的绝缘子应装有可靠的锁紧装置。

(4)各种类型的铝质绞线,安装线夹时应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

(5)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应垂直地平面,个别情况其顺线路方向与垂直位置的偏移角不应超过5°,且最大允许偏差≤200mm。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

(6)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均压屏蔽环。均压环宜选用对接形式

(1)核查所画印记在放线滑车中心,并保证绝缘子串垂直地平面。

(2)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表面无损伤划痕。合成绝缘子不得蹬踏,不得有开裂、脱落、破损等现象。

(3)缠绕的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的中心与印记重合,以保证线夹位置准确。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要夹在线夹内。预绞丝护线条两端整齐。

(4)线夹螺栓安装后两边露扣要一致,并达到扭矩要求。

(5)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6)安装附件所用工器具要采取防损伤导线的措施。

(7)附件安装及导线弧垂调整后,如绝缘子串倾斜超差要及时进行调整。

(8)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

0202010301-T1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安装

0202010301-T2导线悬垂线夹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020*******单联导线耐

张绝缘子串

安装

(1)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球头和碗头连接的绝缘子应有可靠的锁紧装置

(1)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表面无损伤划痕。

(2)金具串连接要注意检查碗口球头与弹簧销子是否匹配。

(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4)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

0202010401-T单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020*******双联导线耐

张绝缘子串

安装

(1)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应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根据要求安装均压屏蔽环。

(4)双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受力应均衡

(1)对绝缘子串应逐个进行检查,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表面无损伤划痕。

(2)金具串连接要注意检查碗口球头与弹簧销子是否匹配。

(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4)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

(5)双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外角补偿距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0202010402-T双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三联导线耐

张绝缘子串

安装

(1)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球头和碗头与绝缘子连接应装备有可靠的锁紧装置。

(4)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均压屏蔽环。

(5)各联绝缘子串受力应均衡

(1)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表面无损伤划痕。

(2)金具串连接要注意检查碗口球头与弹簧销子是否匹配。

(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4)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

(5)调整好各绝缘子串的补偿距离

0202010403-T三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020*******四联导线耐

张绝缘子串

安装

(1)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球头和碗头与绝缘子连接应装备有可靠的锁紧装置。

(4)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均压屏蔽环。

(5)各联绝缘子串受力应均衡

(1)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表面无损伤划痕。

(2)金具连接要注意检查碗口球头与弹簧销子是否匹配。

(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4)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

(5)调整好各绝缘子串的补偿距离

0202010404-T四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六联导线耐

张绝缘子串

安装

(1)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球头和碗头与绝缘子连接应装备有可靠的锁紧装置。

(4)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均压屏蔽环。

(5)各联绝缘子串受力应均衡

(1)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表面无损伤划痕。

(2)金具串连接要注意检查碗口球头与弹簧销子是否匹配。

(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4)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

(5)调整好各绝缘子串的补偿距离

0202010405-T六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地线悬垂金具安装
020*******绝缘型地线

悬垂金具

安装

(1)应使用双联绝缘子串。

(2)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

(3)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4)各种类型的铝质绞线,安装线夹时应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

(5)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应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距离应符合规定。

(6)绝缘子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mm。放电间隙安装方向,宜远离塔身

(1)检查所画印记在放线滑车中心,并保证绝缘子串垂直地平面。

(2)绝缘子表面应擦洗干净,表面无损伤划痕。并注意调整好放电间隙。

(3)如需缠绕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缠绕的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的中心与印记重合,以保证线夹位置准确。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应压在线夹内。预绞丝护线条两端整齐。

(4)线夹螺栓安装后两边露扣应一致,并达到扭矩要求。

(5)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6)安装附件所用工器具应采取防损伤地线的措施。

(7)附件安装及地线弧垂调整后,如绝缘子串倾斜超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0202010501-T绝缘型地线悬垂金具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接地型地线 悬垂金具     安装(1)地线悬垂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2)各种类型的铝制绞线,安装线夹时应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

(3)悬垂线夹安装后,悬垂串应垂直地平面。

(4)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顺畅、美观。

(1)核查所画印记在放线滑车中心,并保证金具串垂直地平面。

(2)如需缠绕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时,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中心与印记重合,以保证线夹位置准确。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应压在线夹内。如用护线条,两端应整齐。

(3)线夹螺栓安装后两边露扣应一致,并达到扭矩要求。

(4)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60°~90°为宜。

(5)安装附件所用工器具应采取防损伤地线的措施。

(6)附件安装及地线弧垂调整后,如金具串倾斜超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7)接地线应自然、顺畅、美观,并沟线夹方向不得偏扭,或垂直或水平,螺栓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

0202010502-T1接地型地线悬垂金具安装(一)

0202010502-T1接地型地线悬垂金具安装(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地线耐张金具安装
020*******绝缘型地线 耐张金具   安装(1)应使用双联绝缘子串。

(2)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

(3)绝缘子串的各种金具上的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4)绝缘架空地线放点间隙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mm。

(5)放电间隙安装方向朝上。

(1)绝缘子表面应擦洗干净,表面无损伤划痕,并注意调整好放电间隙。

(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0202010601-T绝缘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

020*******接地型地线 耐张金具   安装(1)地线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和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2)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顺畅、美观。

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0202010602-T1接地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一)

0202010602-T1接地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跳线制作
020*******软跳线制作(1)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

(2)引流线不宜从均压环内穿过,并避免与其他部件相摩擦。

(3)铝制引流连扳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并沟线夹的接触面应光滑。

(4)跳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跳线束。

(5)跳线安装后,检查跳线弧垂及跳线与塔身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要求。

(1)制作跳线的导线应未经过牵引。

(2)安装跳线线夹和间隔棒应从中间向两端安装,导线应自然顺畅,导线间距保持一致。

(3)跳线的走向应自然、顺畅、美观,呈近似悬链状自然下垂。跳线如有与均压环等金具可能发生摩擦碰撞时,应加装小间隔棒固定。

(4)跳线板与耐张管连接应光面对接,接触面要清洗干净,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螺栓穿向应符合要求,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

(5)跳线安装完毕后应检查电气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0202010701-T1软跳线安装(绕条)

0202010701-T2软跳线安装(直跳)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扁担式”  硬跳线制作(1)两端的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其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规程规定。

(2)铝制引流连板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并沟线夹的接触面应光滑。

(3)引流线的刚性支撑尽量水平,与引流线连接要对称、整齐美观。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规程规定。

(4)刚性支撑要满足机械强队和电晕的要求。

(5)跳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跳线束。

(1)制作跳线的导线应未经过牵引。

(2)安装跳线线夹和间隔棒应从中间向两端安装,导线应自然顺畅,导线艰巨保持一致。

(3)跳线的走向应自然、顺畅、美观。

(4)跳线板与耐张管连接应光面对接,接触面要清洗干净,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螺栓穿向应符合要求,紧固要达到扭矩要求。

(5)跳线安装完毕后应检查电气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0202010702-T“扁担式”硬跳线安装

020*******笼式硬跳线 制作(1)两端的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其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规程规定。

(2)引流线不宜从均压环内穿过,并避免与其他部件相摩擦。

(3)铝制引流连板连接面应平整、光洁。

(4)跳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跳线束。

(5)引流线的刚性支撑尽量水平,要满足机械强度和电晕的要求。

(6)爬梯应满足机械强度和电晕的要求,施工时,爬梯长度按两端高差进行调整。

(1)制作跳线的导线应未经过牵引。

(2)安装跳线线夹和间隔棒应从中间向两端安装,导线应自然顺畅,导线间距保持一致。

(3)柔性跳线的走向应自然、顺畅、美观。跳线如有与均压环等金具可能发生摩擦碰撞时,应加装小间隔棒固定。

(4)跳线板与耐张管连接要光面对接,接触面应清洗干净,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螺栓穿向要符合要求,紧固要达到扭矩。

(5)跳线安装完毕后,检查电气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引流爬梯应按图组装,调整爬梯组合长度,使笼架保持水平。

0202010703-T笼式硬跳线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铝管式硬跳线制作(1)铝管要满足工作电流、机械强度和电晕的要求。

(2)两端的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其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必须符合规程规定,跳线小弧垂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3)引流线不宜从均压环内穿过,并避免与其他部件相摩擦。

(4)铝制引流连板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

(5)跳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跳线束。

(6)铝管的安装应符合要求,其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必须符合规程规定。

(7)铝管与柔性引流线连接应对称、整齐美观,连接处应安装均压环。

(1)制作跳线的导线应未经过牵引。

(2)安装跳线线夹和间隔棒应从中间向两端安装,导线应自然顺畅,导线间距保持一致。

(3)柔性跳线的走向应自然、顺畅、美观。跳线如有与均压环等金具可能发生摩擦碰撞时,应加装小间隔棒固定。

(4)跳线板与耐张管和铝管联板连接要光面对接,接触面应清洗干净,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螺栓穿向要符合要求,紧固要达到扭矩要求。

(5)跳线安装完毕后应检查电气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0202010704-T铝管式硬跳线安装

020*******防振锤安装
020*******导线防振锤 安装(1)防震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

(2)导线防震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30mm。

(3)安装防震锤时需加装铝包带。

(4)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

(1)防振锤要无锈蚀、无污物,锤头与挂板应成一平面。

(2)防振锤在线上应自然下垂,锤头与导线应平行。

(3)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应压在线夹内。

(4)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螺栓紧固力应达到扭矩要求。

(5)防振锤分大小头时,朝向和螺栓穿向应按要求统一。

0202010801-T导线防振锤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地线防振锤 安装(1)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

(2)地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30mm。

(3)为防止地线磨损,安装防振锤时需加装铝包带。

(4)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

(1)防振锤要无锈蚀、无污物,锤头与挂板应成一平面。

(2)防振锤在线上应自然下垂,锤头与线应平行。

(3)如需缠绕铝包带时,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应压在线夹内。

(4)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螺栓紧固力应达到扭矩要求。

(5)防振锤分大小头时,朝向和螺栓穿向应按要求统一。

0202010802-T地线防振锤安装

020*******阻尼线安装工程
020*******阻尼线安装    安装与导线或架空地线上的阻尼线应自然下垂,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30mm阻尼线安装要自然下垂,固定点距离和小弧垂要符合设计规定,弧垂要自然、顺畅。

0202010901-T阻尼线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间隔棒安装工程
020*******间隔棒安装(1)线夹本体应以铝合金制成,螺栓应以高强度铝合金或钢制成,线夹应补偿导线的蠕变松弛效应,保持适当握力而不损伤导线。

(2)线夹上橡胶垫应能承受导线最高运行温度而不丧失其基本特性。

(3)间隔棒应能易于安装和拆卸,线夹应能在设计力矩下拆卸和重新安装。

(4)导线间隔棒的结构面与导线垂直,安装时应测量次档距。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不大于端次档距的±1.5%,其余不大于次档距的±3%。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在同一导线垂直面上。

(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间隔棒的型式,依据厂家的安装说明进行安装。

(2)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相间的间隔棒应在导线的同一垂直面上,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跳线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并与引流线圆弧半径重合,安装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

(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间隔棒线夹的橡胶垫应安装到位。

0202011001-T1间隔棒安装

0202011001-T2引流间隔棒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OPGW光缆
020*******OPGW光缆 弧垂控制(1)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应随即在该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110kV线路允许偏差≤﹢5%,-2.5%;220kV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5%;

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1%,其正偏差≤1m。

(2)当穿越电力线时,在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状态下,光缆对被穿越导线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

(3)挂线时对于孤立档、较小的耐张段及大跨越的过牵引长度不得超过设计值。

(4)光缆架线施工应采用张力放线。

(1)弧垂观测应优先选用等长法,弛度板量尺固定要准确。

(2)放线和紧线滑车直径及张力机轮径要满足光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3)光缆展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紧线。

(4)温度变化达到5℃时,应及时调整弧垂观测值。

(5)光缆紧线时应用光缆专用紧线器。光缆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

(6)弧垂达标后,应测量光缆与被穿越导线的距离,换算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时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0202011101-T   OPGW光缆弧垂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OPGW悬垂串安装
020********OPGW光缆 悬垂串安装(1)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2)悬垂线夹安装后,应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

(3)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顺畅、美观。

(1)核查所画印记在放线滑车中心,并保证金具串垂直地面。

(2)护线条中心应与印记重合,护线条缠绕应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原预绞形状。

(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4)附件安装及光缆弧垂调整后,如金具串倾斜超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0202011201-T1  OPGW光缆悬垂串安装(一)

0202011201-T2  OPGW光缆悬垂串安装(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OPGW耐张串安装
020*******OPGW光缆 耐张串接头型安装(1)采用预绞丝式耐张线夹。

(2)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光缆接头引下线要自然、顺畅、美观。

(4)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自然、顺畅、美观。

(1)缠绕预绞丝时应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原预绞形状。

(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3)光缆引线及接地线应自然引出,引线自然顺畅,接地并沟线夹方向不得偏扭,或垂直或水平,螺栓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

(4)光缆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

0202011301-T  OPGW光缆耐张串安装(接头型)

020*******OPGW光缆 耐张串直通 型安装(1)采用预绞丝耐张线夹。

(2)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光缆小弧垂应近似为悬链线状态,弧垂不宜太大。

(4)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自然、顺畅、美观。

(1)缠绕预绞丝时要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原预绞形状。

(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3)光缆引流线应自然顺畅呈近似悬链状态,弧垂符合图纸要求。

(4)接地线引线自然、顺畅,接地并沟线夹方向不得偏扭,或垂直或水平,螺栓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

(5)光缆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

0202011302-T  OPGW光缆耐张串安装(直通型)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OPGW光缆 耐张串架构 型安装(1)使用双联绝缘子串,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不得有损伤、划痕。

(2)采用预绞丝耐张线夹。

(3)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4)放电间隙安装方向朝上。

(5)光缆引下线要自然、顺畅、美观。

(1)缠绕预绞丝要保证端头整齐,并保持原预绞形状。

(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

(3)绝缘型耐张串应调整好放电间隙,绝缘子表面应擦洗干净无损伤划痕。

(4)光缆引线应自然、顺畅。

(5)光缆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

0202011303-T  OPGW光缆耐张串安装(架构型)

020*******OPGW防振锤安装工程
020*******OPGW防振 锤安装(1)防振锤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光缆地线上的防振锤应与光缆平行,并加装预绞丝,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30mm。

(3)防振锤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

(1)防振锤要无锈蚀、无污物,锤头与挂板要成一面。

(2)防振锤在线上要自然下垂,锤头与线要平行。

(3)防振锤大小头设置要符合设计要求,螺栓紧固力要达到要求。

0202011401-T  OPGW防振锤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OPGW引下线安装
020*******铁塔光缆引 下线安装(1)用夹具固定光缆引下线,控制其走向,光缆敷设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缆径的25倍。

(2)夹具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引下,间距为1.5~2m。

(3)安装时要保证光缆顺直,耐张线夹光缆引出段应自然、顺畅、美观。

(1)引下线夹要自上而下安装,安装距离在1.5~2m范围之内。线夹固定在突出部位,不得使余缆线与角铁发生摩擦碰撞。

(2)引线要自然顺畅,两固定线夹间的引线要拉紧,不得产生风吹摆动现象。

0202011501-T 铁塔光缆引下线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架构光缆引 下线安装(1)用夹具固定光缆沿架构引下,控制其走向,光缆敷设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缆径的25倍。

(2)夹具安装间距为1.5~2m。

(3)安装时要保证光缆顺直,耐张线夹光缆引出端应自然、顺畅、美观。

(4)采用绝缘夹具保证光缆与架构绝缘。

(1)引线卡具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

(2)引下线固定线夹要自上而下安装,安装距离在1.5~2m范围之内。

(3)引线应自然顺畅,两线夹间的引线要拉紧,不要产生风吹摆动现象。

(4)OPGW余缆线与接线盒以下的进场光缆(沟道缆)同一余缆架安装固定。

0202011502-T  架构光缆引下线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OPGW接头盒
020*******光纤熔接与 布线(1)剥离光纤的外层套管、骨架时不得损伤光纤。

(2)光纤熔接后应进行接头光纤衰减测试,不合格者应重接。

(3)雨天、大风、沙尘或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应熔接。

(4)接头盒内应无潮气并防水,安装时各紧固螺栓应拧紧,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

(1)熔纤盘内接续光纤单端盘留量不少于500mm,弯曲半径不小于30mm。

(2)光纤要对色熔接,排列整齐。光纤连接线用活扣扎带绑扎,松紧适度。

(3)接头盒内应采取防潮措施,防水密封良好。

0202011601-T光纤熔接与布线

020*******接头盒安装(1)光缆接头盒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安装高度宜8~10m,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

(2)接头盒进出线要顺畅、圆滑,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缆径的25倍。

(1)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固定螺栓要紧固。

(2)进出线应顺畅自然,弯曲半径符合要求。

0202011602-T接头盒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OPGW余缆安装
020*******余缆架安装(1)余缆紧密缠绕在余缆架上。

(2)余缆架用专用夹具固定在铁塔内侧的适当位置。

(1)余缆要按线的自然弯盘入余缆架,将余缆固定在余缆架上,固定点不少于4处,余缆长度总量放至地面后应有不少于5m的裕度。

(2)在合适的位置将余缆架固定好,余缆架以外的引线用引下线夹固定好,不要产生风吹摆动现象。

0202011701-T余缆架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接地工程
020*******接地安装
020*******铁塔引下线 安装(1)引下线材料、规格及连接方式要符合规定,要进行热镀锌处理。

(2)接地引下线连板与杆塔的连接应接触良好,接地引下线应平敷于基础及保护帽表面。

(3)接地引下线引出方位与铁塔接地孔位置相对应。接地引下线应平直美观。

(4)接地引下线与铁塔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测量接地电阻。接地螺栓宜采用可拆卸的防盗螺栓。

(1)铁塔审图时注意接地孔位置,确保接地引下线安装顺利。

(2)接地体使用规格与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3)铁塔接地引下线要紧贴塔材和基础及保护帽表面引下,引下线煨弯宜采用煨弯工具。

(4)接地板与塔材应接触紧密。

0202020101-T1 铁塔引下线安装(一)

0202020101-T2 铁塔引下线安装(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接地作(1)接地体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浮锈,接地体间连接必须可靠。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2)水平接地体敷设宜满足下列规定:

1)遇倾斜地形宜等高线敷设;

2)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

3)接地体敷设应平直;

4)对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地形,应与设计协商解决。

(3)垂直接地体打入深度应满足要求。

(4)接地沟应清除杂物,沟底平整,回填土应捣碎、夯实,不得有大石块。

(1)接地体的规格、埋深不应小于设计规定。

(2)接地体应采用搭接施焊,圆钢搭接长度应不小于直径的6倍并双面施焊;扁钢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宽度的2倍并四面施焊。焊缝要平滑饱满。

0202020102-T1接地体焊接(一)

0202020102-T2接地体焊接(二)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线路防护工程
020*******塔位牌
020*******塔位牌制作 与安装(1)塔位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2)安装在线路铁塔小号侧的醒目位置,安装位置尽量避开脚钉。

(3)塔位牌安装在线路小号侧,宜距地面6~8m的合适位置。

采用螺栓固定,牢固可靠。

0202030101-T塔位牌制作与安装

020*******相位标志
020*******相位标志牌 制作与安装(1)相位标志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2)安装在导线挂点附近的醒目位置。终端塔、耐张塔、换位塔大小号侧及换位塔前后各一基杆塔上均装相位标志牌。

采用螺栓固定,牢固可靠。

0202030201-T相位标志牌制作与安装

工艺编号项目/      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
020*******警告牌
020*******警告牌制作 与安装(1)警告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2)警告牌安装宜距地面6~8m的醒目位置。

采用螺栓固定,牢固可靠。

0202030301-T警告牌制作与安装

020*******高塔航空标志
020*******高塔航空   标志安装(1)航空标志的型式及安装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2)警航漆宜在工厂喷、涂。

(1)航空标志在铁塔组立完成后及时按照设计要求安装。

(2)安装要牢固可靠。

(3)铁塔组立时应做好警航漆的保护措施。

0202030401-T高塔航空标志灯安装

文档

国网标准工艺库(架空线路部分)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20*******基础工程020*******并挖式基础020*******阶梯基础浇筑(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5)外加剂,掺合剂: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吗,一次成型。(7)允许偏差。1)基础埋深:+80mm,0mm;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