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下册硬笔书法
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秦
2017年2月
1、准备课: 复习巩固写字姿势,学习字头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字头对于整个字书写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字头的书写规律和组合原理;
3、能灵活运用规律书写字帖中的字头和非字帖中的字头。
教学重难点:字头的书写规律和组合原理。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复习写字姿势
1、书法家故事——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2、坐姿:坐姿端正,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握笔姿势:握笔姿势歌:
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笔杆倚在/最高处,掌心要空/腕有力,注意笔杆对右耳,千万不要对鼻尖。
3、同桌互相纠正
4、请生上台展示,大家评议。
5、同桌再次纠正。
二、分析字头,揭示规律
1、从文字头、草字头、人字头、山字头的分析揭示字头书写的对称规律;
例如:
2、 从宝盖头、雨字头、党字头的分析揭示字头书写的均衡规律;(可从天平、老式杆秤说明平衡的原理)
例如:
3、 分析揭示字头“中线”――即重心线的位置的一般规律。
中间有“点”的以“点”为中线,中间有“竖”的以“竖”为中线,中间有“交叉点”的以“交叉点”为中线,既没有“点”、“竖”又没有“交叉点”的以字头的空间中点为中线。
例如:
三、运用规律,完成练习
1、学生练习书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2、随机抽取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大家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练习书写带有文字头、草字头、人字头、山字头、宝盖头、雨字头、党字头的字,说说书写要点。
六、
板书设计:
1、准备课: 复习巩固写字姿势,学习字头的写法(1)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继续纠正写字与握笔姿势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说上节课学习的规律
2、今天继续学习字头的写法。
三、运用规律,判断正误
板书“草字头”的几种不同写法,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说出理由。
A 从① ③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同一偏旁在不同字中的比例不同,如“苗、茶”;
B、从②的错误揭示上偏旁与其下部组合成完整汉字时须讲究“容让、避就”的规律。
C、从⑤的写法以及下面几个字的书写示例,启发学生了解相同笔画或部件并列时组合规律和审美习惯――左小右大、左低右高。
例如:
四、练习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2、随机抽取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大家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五、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书法小知识〗美的故事
“美”字下面是大,头上是“羊”。许多文献和考古材料表明,世界上有不少原始民族都有头戴兽角(羊角、牛角、鹿角等),作为饰品的习俗,反映当时人们的一种审美观念。古人以“羊”为“美”,也以“羊”为“善”。
七、作业
说说字头的书写规律和组合原理。
板书设计:
1、准备课: 复习巩固写字姿势,学习字头的写法(2)
教学反思:
2、点横头与人字头的写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点横头和人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点横头和人字头的书写要领 。
2、含有点横头和人字头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蒙眼睛用的干净围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书法家的故事
传说在永乐年间,皇上得了一把外国进贡来的扇子,扇骨是象牙的,扇面是细绢的。永乐皇帝非常喜欢,但总觉得扇面只有画没有诗,于是就命解缙在扇面上题一首诗词。
解缙接过扇子,见扇面上的画是一幅山水画,很有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的意境,便当场将这首诗写在了扇面上。皇上接过扇子,称赞写得好,便给周围的文武大臣们观赏。
哪知解缙一时疏忽,刚才写字时,竟丢了一个“间”字,变成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皇上光顾高兴了,也没注意到这一点。文武大臣在传阅中,有的人发现了,真替解缙捏把汗。要知道,一旦皇上发现,那就是“欺君之罪”啊!正在这个当口,有一个人爆出一声冷笑,此人正是解缙的政敌高熙。高熙大声向皇上奏道:“启禀皇上,这解缙自恃有才,目无君主,欺君妄上。竟敢在朝堂上捉弄皇上。”皇上一时也不解。高熙接着说:“皇上请看这首《凉州词》,竟然敢少写一个‘间’字,这不是故意捉弄于您吗?如此险恶用心,理应杀之。”皇上一看,果不其然,顿时勃然大怒。众文武知道这是高熙在趁火打劫,但也没有办法。解缙一听,也心中一惊,万万没想到今天竟然出了这样的错误。
这千钧一发之际,解缙忽然笑了,众人惊愕地看着他,皇上也更加恼怒,喝问他笑什么。解缙说道:“启禀皇上,怪臣事前未曾说明。臣怎敢戏弄皇上,这扇子没有写错。臣见这扇面上的画,有《凉州词》之意境,却未敢照搬原诗,臣按照它的意境,另作了一首小令,请皇上明鉴。”皇上半信半疑,要解缙念给大家听。
解缙接过扇子,朗声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句读一变,一首诗顿时变成了一首小令。皇上顿时大悦,百官也都赞叹解缙的才华,高熙败落,悻悻退去。从此,解缙的才更为人仰慕。
2、出示带有点横头和人字头的字。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观察点横头:你认为怎样写好看?
例如:
2、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点横头:点位于横画中点的上方,起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回锋;如果只有一横,此横长。
3、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
4、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同桌互评。
5、再练。
6、教师巡视指导。
(二)、探究分析,深入思考。
1、下面的三种特殊情况请大家分析原因:
(1)(2)(3)
(1)不是只有一横,为何点横头的横长?
(2)不是只有一横,为何点横头的横短?
(3)只有一横,为何点横头的横短?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小组汇报上面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4、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
5、展示病例,师生点评。
三、作业
回家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
2、点横头与人字头的写法(1)
点横头:点位于横画中上;一般横长。
(1)(2)(3)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汇报思考结果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点横头的写法,谁来说说一般怎么写的?
2、引入新课:学会了点横头的写法,要掌握人字头的写法就轻松了。
3、学写人字头:说说“人”字能否直接做人字头?如果不能,需要做些什么调整?
人字头: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书写撇时要注意角度,线条要挺拔。捺的起笔位置只比撇稍低。
4、书写要领:点横呼应,横画稍长,撇捺舒展,撇低捺高。
二、出示例字,讨论:
1、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
“交”点要在横的中点上方,短撇与右点要对称,撇捺要舒展;“金”人字头要舒展,下部三横注意长短变化,点和短撇要左右呼应。
3、教师示范例字。
3、学生跟着写。
4、展示病例,师生点评。
5、学生再练习几遍。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会、今、命、余”,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观察再写两遍,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5、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5、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再写两遍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1、回顾本课知识要点,学生谈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一种文字。它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俗话说:“字如其人”,字写得好,更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请孩子们记住:端端正正写字 踏踏实实做人
五、书法小故事
汉字小故事:“鲜”字
自从老虎做了兽中之王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一天,无聊之余,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师傅——猫。老虎尽管仍为猫没教会自己爬树的本领而耿耿于怀,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大王气度,决定设宴招待猫。于是,老虎派狐狸直接向猫发出了邀请。猫接受了邀请,决定准时赴宴。
这一天,猫如约来到了老虎大王的山洞。双方寒暄之后,宴会便开始了。老虎对猫说:“今天的宴会我特地为你准备了味道最美的食物——羊肉。”猫听后回答说:“不,我要吃鱼,因为鱼的味道最好。”老虎则说:“羊肉的膻味最美。”猫则坚持说:“鱼的腥味最好。”看看相持不下,老虎便说:“我是大王,我说了算!”猫却并不买账反唇相讥道:“我是师傅,应该我说了算!”这时,在一旁的狐狸见状搭了腔,说道:“一个大王,一个师傅,二者都是权威,话说得都有道理。你们争下去也没个结果,干脆待我去讨教造字始祖,看他能不能为你们造一个新字,表示味道美好,既有羊又有鱼,既膻又腥,如何?”老虎和猫听罢,都表示赞成。就这样,狐狸来到造字始祖的家,心想这下一定会难倒始祖。没想到,说明来意后,始祖表示这很简单,当即造一个字,折衷了二者对味道的偏好,使该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鱼”,发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之后,始祖又告诉狐狸说,老虎和猫在这个字的具体写法上,还会有争吵。狐狸问:“那如何是好?”于是,始祖如此这般地教导了狐狸一番。
狐狸回到山洞,告诉老虎与猫,始祖新造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鱼”,发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二者都表示同意。但在这个字的写法上,果然不出始祖所料,老虎与猫又发生了争执。因为老虎爱吃“羊”,便坚持要把这个新字写作“羊”字头、“鱼”字底;反之,猫则坚持要写作“鱼”字头、“羊”字底。那么,到底这个字该怎么写呢?双方又各不相让。最后,狐狸根据始祖预先设置的方案从中打圆场,说:“这就不必非得要争个高低不可了吧。鱼和羊平起平坐,鱼在左、羊在右。在读音上,取腥的前半部分xi在前、取膻的后半部分-ɑn在后。”猫听了很高兴。老虎则问:“这是为什么?”狐狸想了想,回答:“这是因为猫做师傅在先,你做大王在后。”
这样,“鲜”字就产生了!
六、作业设计:
说说两种偏旁的写法。
板书设计: 2、点横头与人字头的写法(2)
人字头: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一些;撇注意角度,挺拔。捺起笔稍低。
教学反思:
3、草字头和山字头的写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草字头和山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草字头和山字头的书写要领 。
2、含有草字头和山字头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直尺一把,大橡皮一块,毽子一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书法家的故事——傅山误书“打钟庵”
清代初年,北京城里有一座名叫“打钟庵”的寺庙,庙里的方丈想请大书法家傅山题写打钟庵庵名。但傅山为人耿直,厌恶方丈为人庸俗,因而拒绝了方丈的要求。
傅山喜欢饮酒,经常在其隐居附近的一个小酒馆内自斟自饮。
这一天,傅山正在自饮,忽然从门口进来一个人,一看,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钱南山。
傅山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钱南山已坐在了傅山的对面,把一坛子酒放在了桌上,叫店主拿来两只大杯,说道:“朋友从远方带来一坛好酒,钱某舍不得独享,特来找兄台一醉。”说着,打开封口,一股扑鼻异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小店。
两个人喝了有一个时辰,都有些醉意。钱南山忽然诗兴大发,吟起诗来:“月落霜打天,渔火愁点点,寄客姑苏庵,钟声独难眠。”吟了一会儿,就叫店家把笔墨拿来。
钱南山展纸提笔,写起这首诗来,可这位钱老兄,并不擅书法,写得歪歪扭扭,十分拙劣。但他并不灰心,写一张,不好,撕了,重写,一连写了三、四张,还是不好。不好,还接着写。
傅山在一旁看,心想,这老兄是醉了,于是说道: “你再写下去,恐怕京城里的纸都要被你撕光了。不如我替你试试吧。”
钱南山心想,早就等你这句话呢。
傅山站起身来,也有点摇晃,从钱的手中接过笔,略作凝思,笔落纸上,一气呵成,如枯藤钱线,一首诗顿时写成,其效果比平时还要好。
“好字!好字!”钱南山赞道,又说:“何不顺手署上兄台大名.”
傅山在诗后又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过了十多天,傅山出行路过打钟庵,抬头一看,大门上挂的“打钟庵”的匾额,怎么是自己的手迹呢?寺里的方丈找过我,可我没给他写呀。再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大呼:“上当,上当!”
原来方丈遭拒绝后,并不甘心,便想起了自己的熟人钱南山是傅山的朋友,便去求他帮忙。碍于情面,钱只好答应。于是才有上面的那场巧计:把“打钟庵”三字嵌入了五言诗中,趁酒醉赚了傅山的字。
3、出示“草”“竹”的四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4、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草字头和山字头
学生比较草字头和山字头有何共同点?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3、书写要领:形体扁字头正,两边均匀,上多下少
4、教师范写偏旁,边写边讲。
草字头:书写时要注意短竖与短撇指向中间,短竖与短撇在横的上部露出较多,下部较少。
山字头:写山字头时,字头要写正,字头左右两边要匀称。
5、学生跟着写三遍。
6、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薄”
试写字,写二遍。并想一想这字上下宽窄如何。
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3、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上小下大、比例恰当)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
薄,上下结构,上小下大。草字头时,字头要写正,短竖与短撇之间的形态呈上开下合之势;下半部分注意笔画的匀称。
5、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
出示“茶、著、获”,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板书设计:
3、草字头和山字头的写法(1)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汇报思考结果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字头的写法,谁来说说一般怎么写的?
2、引入新课:学会了草字头的写法,要掌握山字头的写法就容易了。
说说山与山字头的不同。 (竖的长短不同,竖折的角度不同,短竖的角度不同。)
二、学习写法
1、学习例字
观察“岂”:
试写字,写两遍。并想一想这字上下宽窄如何。
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4、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上小下大、比例恰当)
5、教师示范例字: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
6、出示另几个字,大家观察。
7、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8、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五、游戏——训练眼和手的配合
翘板接毽
准备直尺一把,大橡皮一块,毽子一只。在桌上用大橡皮和尺子搭成一个小翘板,一端放毽子,另一端翘起,游戏者依次进行。用手去拍翘起的一端,使毽子跳起,再用手接住就可得1分,每人可拍按5次,积分多者为胜。
六、作业。
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3、草字头和山字头的写法(2)
教学反思:
4、单立人和双立人的写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的书写要领 。
2、掌握含有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写有成语的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书法家的故事——郑板桥创“六分半书”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2、欣赏下面的字,说说各是什么偏旁。
3、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单立人和双立人,学生比较单立人和双立人有何共同点?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单立人:撇的长短要适宜,书写是要注意角度,不要太平或太直,线条要挺拔。竖要从撇的中腹处起笔,长短与撇的长差不多。
双立人:第一撇较短,第二撇略长,呈平行之势,两撇起笔一定要上下直对。竖不要写得太长。
3、书写要领:形体修长,竖在撇中偏下位置
4、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三遍。
5、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伐”、“律”俩字。
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如何。
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3、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穿插避让)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
伐,注意单人旁中撇的倾斜角度,第二笔竖的长度与撇基本相等。斜钩的起笔高于单立人的撇。
律,第一撇较短,第二撇略长,呈平行之势,右部横画布白均匀,竖居中,稍长。
三、作业
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板书设计:
4、单立人和双立人的写法(1)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谁来说说它们的不同?
二、练习的评价
1、选取不同等级的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三、学写其它带有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字
出示“供、仗、付、徒、街、德”,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1、先观察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4、归纳要领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五、游戏——机制灵活,开动脑筋
猜成语
主持人事先在四张白纸上写一句成语,一纸一字,比如:龙腾虎跃。请四位游戏者站成一排,用别针在他们背上各别上一张纸,接着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按逆时针方向跑跳步三周,然后解散,每个人都竭力去看到其他三个人背上的字,同时还要隐蔽好自己背上的字。一旦看到其他三个人背上的字,就可判断自己背上的字,例如看到龙、虎、跃,就可以举手向主持人报出自己背上是一个“腾”字先猜出者为胜。
六、作业
说说书写要领。
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几种部首?你知道写法吗,请说一说。
板书设计:
4、单立人和双立人的写法(2)
教学反思:
5、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点水和三点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点水和三点水的书写要领。
4.含有两点水和三点水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气球两个、绳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书法家故事——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2、出示“水”的四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
讲解“水”的演变过程。
3、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三点水和带有两点水、三点水的字,学生比较两点水和三点水有何共同与不同点?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两点水:上下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开,这个偏旁在字中占位较小,左右比例差异明显,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与呼应。
三点水: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右点略偏左,第三笔为斜提,三笔不宜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要点:两点水更紧凑,三点水成弧形。
3、书写要领:两点水要呼应,间距要适中;三点水,中点略左,点提收在横中线上。
4、教师范写偏旁,边写边讲。学生跟着写三遍。
5、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冶”、“治”俩字
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长短如何。
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4.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5.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
冶,两点水不宜写得太开,提要指向右边撇折的起笔处,形成呼应。写右边时,要注意撇折的撇的倾斜角度,口要上宽下窄,呈倒梯形状。
治:写三点水要注意笔势的连贯,三个点的位置要恰当,注意呼应。右边的写法与“冶”相同。
6.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四、作业
展示新学的写法,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5、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1)
两点水更紧凑
三点水成弧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谁来说说它们的不同?
二、练习的评价
1、选取不同等级的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三、举一反三,拓展练习
1、出示“凑、凝、况、潮、溢、渴”。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2、先观察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试写这些字,每字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些字 左右宽窄长短如何。
3、教师巡视指导。
四、探究评价
1、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2、归纳要领
说说写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字要注意什么?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六、游戏——教学生学会使用巧劲儿
顶气球比赛 道具:气球一个、绳子一条
参加人员:两组对抗
游戏规则:游戏开始前先把绳子沿场地的正中间拉开(像网球网一样),然后双方排开用头顶球,哪方先落地为输,双方轮流发球。体现配合能力和竞争能力。(注意只能用头,不能用身体的其它部位)
七、作业
展示新学的写法,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5、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2)
两点水更紧凑
三点水成弧形
教学反思:
6、呼应与避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什么叫“避让”。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避让。
3 使学生会书写小、心、火、九、牲、现、精、航、渣等字,体会笔画呼应、避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笔画呼应、避让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直尺一把,大橡皮一块,毽子一只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3 使学生会书写小、心、火、九,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书法家故事傅山误书“打钟庵”
清代初年,北京城里有一座名叫“打钟庵”的寺庙,庙里的方丈想请大书法家傅山题写打钟庵庵名。但傅山为人耿直,厌恶方丈为人庸俗,因而拒绝了方丈的要求。
傅山喜欢饮酒,经常在其隐居附近的一个小酒馆内自斟自饮。
这一天,傅山正在自饮,忽然从门口进来一个人,一看,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钱南山。
傅山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钱南山已坐在了傅山的对面,把一坛子酒放在了桌上,叫店主拿来两只大杯,说道:“朋友从远方带来一坛好酒,钱某舍不得独享,特来找兄台一醉。”说着,打开封口,一股扑鼻异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小店。
两个人喝了有一个时辰,都有些醉意。钱南山忽然诗兴大发,吟起诗来:“月落霜打天,渔火愁点点,寄客姑苏庵,钟声独难眠。”吟了一会儿,就叫店家把笔墨拿来。
钱南山展纸提笔,写起这首诗来,可这位钱老兄,并不擅书法,写得歪歪扭扭,十分拙劣。但他并不灰心,写一张,不好,撕了,重写,一连写了三、四张,还是不好。不好,还接着写。
傅山在一旁看,心想,这老兄是醉了,于是说道: “你再写下去,恐怕京城里的纸都要被你撕光了。不如我替你试试吧。”
钱南山心想,早就等你这句话呢。
傅山站起身来,也有点摇晃,从钱的手中接过笔,略作凝思,笔落纸上,一气呵成,如枯藤钱线,一首诗顿时写成,其效果比平时还要好。
“好字!好字!”钱南山赞道,又说:“何不顺手署上兄台大名.”
傅山在诗后又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过了十多天,傅山出行路过打钟庵,抬头一看,大门上挂的“打钟庵”的匾额,怎么是自己的手迹呢?寺里的方丈找过我,可我没给他写呀。再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大呼:“上当,上当!”
原来方丈遭拒绝后,并不甘心,便想起了自己的熟人钱南山是傅山的朋友,便去求他帮忙。碍于情面,钱只好答应。于是才有上面的那场巧计:把“打钟庵”三字嵌入了五言诗中,趁酒醉赚了傅山的字。
2、板书课题:呼应
3、激发兴趣:什么叫呼应?为什么要呼应?
二、什么叫呼应
1、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2、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呼应。
3、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三、怎样呼应
1、出示例字“小”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小”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小“字的竖钩和左点是一呼应,左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3 出示“心”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心”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心”字的左点和卧钩是一呼应,卧钩和中点是一呼应,中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通过“九”和“火”体会笔画的呼应关系。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五、游戏——训练眼和手的配合
翘板接毽
准备直尺一把,大橡皮一块,毽子一只。在桌上用大橡皮和尺子搭成一个小翘板,一端放毽子,另一端翘起,游戏者依次进行。用手去拍翘起的一端,使毽子跳起,再用手接住就可得1分,每人可拍按2次,积分多者为胜。
六、课后练习。
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6、呼应与避让(1)
呼应:笔画的方向
笔画的位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避让。
3 使学生会书写牲、现、精、航、渣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书写牲、现、精、航、渣等字。
2、,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书法家的故事——好联不打折
江西有位张真人,受乾隆垂青,入京朝见后,路过杨州,当地商人都争着要逢迎拍马。有一位想了一个点子,玩点高雅的,就请郑板桥为其写一幅对联。为此他特地差人去江西定做了长丈许,宽六尺多的大纸,并携至板桥处。这纸实在太大,远超出板桥润格“大幅六两”的范畴,又要为其撰句,所以要特别地问一下价钱。板桥不加思索地开价一千两,来人毕竟是杨州的生意老手,随口杀价为五百两。不料板桥却不假思索,欣然应允。提笔一挥而就,顷成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来人赞不绝口,并请其写下联。板桥笑日:“说好一千两,你只出五百两,我只好给你写一半。”来人这才发现自己吃了亏,情急之下又回去请示大商人。这位商人听了哭笑不得,最终万般无奈,如数奉上。郑板桥这才写了下联:“麒鳞阁下活神仙。”真是妙语惊人,商家也十分满意。
2、板书课题:避让
3、激发兴趣
什么叫避让呢?为什么要避让?
二、新授
(一)什么叫避让
1 汉字中笔画相遇时,为了避免碰撞,必须彼此相让,互不妨碍,同时结构还要紧密,做到整体美观和谐,这种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叫做“避让”。
2 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避让。
3 根据例字讲解:
“牲”字的右部“生”的撇和长横都插在“牛”的右侧下部。
“现”字的右部“见”的撇画在“王”的下方。
“精”两字的各部件笔画较繁,空隙较小,所以要尽量避免碰撞。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
(二)怎样避让
1 出示例字“渣”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渣”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渣”字的三点水为了靠紧右边部件,和右上的上部呼应,将提画向上扬,插在长撇的上方,结构就较紧凑。
3 出示“航”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航”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航”字的舟旁右边为横折钩,无法避让右边笔画,因此只有将 “亢”的撇相对写成直撇,才可避免碰撞。
(三)避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初”,体会是怎样处理避让关系的。
(四)这些字哪些笔画可以避让,怎样处理?
生答。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牲、现、精、航、渣等字,体会笔画避让关系。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
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6、呼应与避让(2)
避让: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
避免碰撞、彼此相让、互不妨碍、结构紧密、美观和谐
教学反思:
7、伸缩与疏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什么叫“疏密”。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和安排疏密。
3、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 。
2、体会笔画伸缩关系、疏密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写有成语的卡片、气球两个、绳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3、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 。
2、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书法家的故事——郑板桥创“六分半书”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2、板书课题:伸缩
3、激发兴趣:
什么叫伸缩呢?为什么要伸缩?
二、新授
(一)什么叫伸缩
1、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这就叫做“伸缩”。
2、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伸缩。
3、根据例字讲解:
“惟”和“徘”的横画写得有长有短,这便是“伸缩”。
“寺”的上横和下横一长一短,这也是“伸缩”。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有两笔重复的竖画,一般缩左伸右。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
(二)怎样伸缩
1 出示例字“降”: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降”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降”字的耳刀旁有一长竖,右边也有一竖,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竖。
3 出示“戒”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戒”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戒”字的笔画中,有三笔画方向相近,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边的斜钩。
(三)伸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素”和“秦”,体会是怎样处理伸缩关系的。
(四)练习写一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关系。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供、仗、付、徒、街、德”,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五、游戏——机制灵活,开动脑筋
猜成语
主持人事先在四张白纸上写一句成语,一纸一字,比如:龙腾虎跃。请四位游戏者站成一排,用别针在他们背上各别上一张纸,接着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按逆时针方向跑跳步三周,然后解散,每个人都竭力去看到其他三个人背上的字,同时还要隐蔽好自己背上的字。一旦看到其他三个人背上的字,就可判断自己背上的字,例如看到龙、虎、跃,就可以举手向主持人报出自己背上是一个“腾”字先猜出者为胜。
六、作业
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7、伸缩与疏密(1)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2. 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疏密
2、激发兴趣: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3、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出示例字“臻”: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3、出示“耳”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耳”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耳”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六、游戏——教学生学会使用巧劲儿
顶气球比赛
道具:气球一个、绳子一条
参加人员:两组对抗
游戏规则:游戏开始前先把绳子沿场地的正中间拉开(像网球网一样),然后双方排开用头和身体顶球,哪方先落地为输,双方轮流发球。体现配合能力和竞争能力。(注意只能用头和身体,不能用手、脚)
七、作业
展示新学的写法,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7、伸缩与疏密(2)
教学反思:
8、相向与相背(1)——相向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向”。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
2、会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书法家故事——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非常。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内。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1斤。”“二号锅斤半。”“三号锅9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他仔细观看,这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后,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心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白发老妪端坐在案板前,一个人一边擀面皮,一边包饺子。填好馅,飞快捏上几下,转瞬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娴熟。更令他惊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妪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天鹅饺子便一个接一个越屏而过,降落在锅内。每两5只,按伙计报的数,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
白发老妪的高超绝艺,使王羲之惊叹不已。忙走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像你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白发老妪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40年,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细品尝这番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鹅饺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白发老妪生起气来,只见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请,只是不好请啊!就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让人捧上天了!说句实话,他写字所下的那点功夫,真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别学他,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一次划前就骄傲,终久要落人后头。”
白发老妪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过耳,羞愧难当。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妪写了一副对联。从此以后,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越发兴隆了。此事也改变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终生与鹅结缘。更虚心刻苦地练字,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出字势雄强而多变化、妍美的新体,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2、板书课题:相向
3、激发兴趣:什么叫相向呢?怎样写好相向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向
1、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形态同时向字的中间聚集,在结构上称做“相向”。这类字写时容易过挤,所以要求做到紧而不挤。
2、出示相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3、根据例字讲解:
“锡”中金字旁的笔画趋向右上,右边部件“易”的撇画则趋向左下,相向就容易互相碰撞。“功”、“妙”、“坊”等也属于这类字,书写时要上下错开。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1、出示例字“锡”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锡”是怎样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锡”字时,金字旁与“易”的向内聚集的笔画要有避让,两者之间空隙不能过小。
3、出示“功”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功”是怎样处理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功”字时,“工”的提画和“力”的撇画上下交错,这样就显得紧而不挤了。
(三)相向但不拥挤的字
通过欣赏“妙、坊、姆” ,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五、游戏——教学生学会倾听,努力模仿
绕口令
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见一只兔。
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跑了兔,丢了布,洒了醋。
六、作业
展示新学的写法,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8、相向与相背(1)——相向
教学反思:
8、相向与相背(2)——相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背”。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口字旁和石字旁的书写要领 。
2、含有口字旁和石字旁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书法家故事——“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王僧虔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早在刘宋朝,宋文帝在一次偶然机会见到他的一幅白绢扇面书法,赞叹不己,说:“这不只是超过了王子敬(献之),其骨力内涵,外貌风仪更不一般。不可小看。”王僧虔是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而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又是王导的从子、从孙。王僧虔的书法是有其家学渊源的。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字写得好,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著《书论》一篇。所以宋文帝如是说。
至齐代,王僧虔书法更臻完美,遂成海内名家。太祖萧道成也是个笃好书法的人,即帝位后,书法雅兴仍不减当年。建元中(公元479—482年),太祖召已是丹阳(今江苏镇江)尹的王僧虔来朝,提出要与他进行书法比赛。王僧虔只得从命。君臣二人各自展纸濡墨,挥毫逞兴。作书完毕,太祖十分得意地问:“联与公卿书法,谁是第一?”王僧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臣书第一,陛下亦第—。”太祖心里明白,自己的书法是不能与王僧虔匹敌的,付度王是否有曲意奉承之露,出如此狡黠之语。于是反问道:“第一就是第一,怎么会有两个第一?”王僧虔不慌不忙地说:“我的书法在所有大臣中数第一,陛下书法在历代帝王中数第一。”经他这样一解释,太祖又觉得似乎不无道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公卿可真会说话,既不失之自信,又不得罪人,真可谓善自为谋啊!”话语中流露出对王僧虔应对机变的嘉许。君臣二人当即互赠各自所珍藏的古代名人法书精品。
2、板书课题:相背
3、激发兴趣: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相向,那什么叫相背呢?怎样写好相背的字呢?
二 新授
(一)什么叫相背
1、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朝反方向展开,在结构上称做“相背”。这类字写时容易松散,所以要防止左右两边离得太远,要背而不离,离而不散。
2、出示相背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3、根据例字讲解:
“施”和“犯”比较,“施”有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两部件写时要靠拢。“犯”无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书写时要稍分开。
“兆”和“非”的左右两部件距离不能大,大就散了。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1 出示例字“施”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施”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施”字的左右部件笔画都有向字心突出的部分,如“方”的横折钩、右边的“也”,所以书写时要靠拢点。
3 出示“兆”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兆”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兆”字是笔画偏左的字,其中撇与竖弯钩之间的距离不能大,写时笔画稍靠左,四点要均匀分布。
(三)相背但不松散的字
通过欣赏“施”和“非” ,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背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五、游戏——教学生学会判断,机智应变
猜拳通关
全组学生围成一个圆圈,面朝圆心,第一人依次与后面的人猜拳,赢就过关,输就退回,赢了全组的人胜出。
六、作业
展示新学的写法,说说书写要领。
板书设计:
8、相向与相背(2)——相背
教学反思:
9、复 习(1)
教学要求:
1、纠正学生错误的握笔与写字姿势,巩固正确的姿势。
2、复习本期所学的笔画的写法,写好指定的笔画和汉字。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复习本期所学的笔画的写法,写好指定的笔画和汉字。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这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
二 、复习本期所学部首的写法。
点横头:点位于横画中上;一般横长。
(1)(2)(3)
人字头: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一些;撇注意角度,挺拔。捺起笔稍低。
两点水更紧凑
三点水成弧形
三、作业
练写:
板书设计:
9、复 习(1)
本期所学部首的写法
教学反思:
9、复 习(2)
教学要求:
1、纠正学生错误的握笔与写字姿势,巩固正确的姿势。
2、复习本期所学的写法,完成一首古诗的书写。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复习本期所学的写法,完成一首古诗的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练字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除了部首,这学期我们还学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
二 、复习本期所学写法:
呼应:笔画的方向
笔画的位置
避让: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
避免碰撞、彼此相让、互不妨碍、结构紧密、美观和谐
伸缩:
疏密:
相向:
相背:
三、练习:
板书设计:
9、复 习(2)
呼应 避让 疏密 伸缩 相向 相背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