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式中 d60——小于某粒径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量的60%时的粒径,该粒径称为限定粒径
d10——小于某粒径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量的10%时的粒径,该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CU 小于5时表示颗粒级配不良,大于10时表示颗粒级配良好
二 1、土的密度ρ和土的重力密度γ
ρ=(t/m3或g/cm3)
ρg(KN/m3) 一般g=10m/s2
ρ 表示土的天然密度称为土的湿密度
γ 表示天然重度。 天然状态下土的密度和重度的变化范围较大,一般ρ=1.6——2.2(t/m3),γ=16——22(KN/m3)
2、土粒比重ds (相对密度)
ds=
ρw——水的密度,可取1t/m3
3 土的含水量
×100%
换算指标
4、土的孔隙比e
=
5、土的孔隙率n
=
6、土的饱和度Sr
7、土的干密度ρd
ρd= (t/m3)
γd=ρdg(KN/m3)
8、土的饱和密度ρsat
ρsat = ( t/m3)
饱和重度
9、土的有效密度ρ,和有效重度γ,
ρ,= ( t/m3) =ρsat –ρw
γ,= ρ,g=γsat-γw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换算公式
| 名称 | 符号 | 表达式 | 常用换算公式 | 单位 |
| 密度 | ρ | ρ= | ||
| 含水量 | ω | ω=×100% | ||
| 土粒比重 | ds | ds= | ||
| 孔隙比 | e | e= | ||
| 孔隙率 | n | n= | ||
| 饱和度 | Sr | Sr= | ||
| 干土密度 | ρd | ρd= | ||
| 饱和土密度 | ρsat | ρsat= | ||
| 浮密度 | ρ, | ρ,= |
11、塑性指数IP
IP=ωL -ωP (不要百分号)
液性指数IL
L=
ωL ——液限
ωP ——塑限
12、灵敏度:
t=
u——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u,——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13、湿陷性土
zs =
δzs——自重湿陷系数;
h0——试样原始高度;
hz——在饱和自重压力下试样变形稳定后的高度;
hz,——在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试样浸水湿陷变形稳定后的高度;
14、达西定律
Q=kA=kiA
i=
v=k=ki
v——渗透速度;m/d(cm/s)
k——渗透系数,与土的渗透性能有关的系数,m/d(cm/s)
i——水力坡度水头梯度,或称水头梯度;m3/d(cm3/s)
Q——单位时间内的渗流量,
L——渗流距离,m
h1,h2——两测压管水头m
A——渗流过水截面积,m2
V=k(i- i0,)
i0,——初始水力坡降
15、渗透系数的测定
常水头渗透试验
=kiA=kA
K=
变水头试验
K=
h1, h2——抽水稳定后观测井内的地下水位,m
r1,r2——观测井至抽水井的距离,m
Q——井的涌水量 m3/d
K——渗透系数,m/d
16、渗透力
J=P1-P2=γω(h1-h2)A
单位渗透力
j==γω=γω=γωi
临界水力坡降:
icr==
17、土中应力
Qcz =
γ——土的重度,KN/m3
i,重度为γi,则第i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公式为:
Qcz =γ1h1+γ2h2+γ3h3+···+γnhn=
水的浮重度:
Qw =γwhw
此时土的自重应力为:
Qcz- Qw
18、基底压力
(1)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简化为均布荷载)
P=
kN;
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kN
G——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G=Ad,其中为基础及基础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m3,但地下水位以下部位应取浮重度,d为基础吗,埋深;
A——基础底面积;
对于条形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同样简化为均布荷载分布,计算式为
P=
式中 ——每延米基底以面上的荷载,kN/m;
19、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地压力
max和最小压力pmin按材料力学偏心受压杆件公式计算,即
p=
M=P·e
3,
对 (L为长边,与偏心方向一致)
整理得:
p=
对于条形基础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p=
Kn/m;
20、基底附加压力
P0=p-σcz =p-γd
对于偏心荷载作用下梯形分布的基底压力,其基底附加压力为:
P0= p-σcz = p-γd
o——基底附加压力,kpa.
P——基底压力,kpa.
σcz——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自重应力,kpa.
γ——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kN/m3;
21、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直接作用在土上的)
(1)竖直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地基中任意一点M(x,y,z)产生的附加应力 ,其计算公式为:
σ=α
P——作用于坐标原点的熟知集中荷载,kN
α——附加应力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