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浇筑质量、提高抗渗性
QC小组名称:杭州建工集团慈溪校场山污水处理厂QC小组
单 位 名 称:杭州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日 期: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目 录
1. 工程简介……………………………………………………2
2. 小组概况……………………………………………………2
3. 选题理由……………………………………………………2
4. 现状调查……………………………………………………3
5. 目标论证……………………………………………………4
6. 原因分析……………………………………………………4
7. 主因确认……………………………………………………5
8. 制定对策……………………………………………………7
9. 对策实施……………………………………………………7
10. 效果检查……………………………………………………9
11.巩固措施……………………………………………………10
12.体会及展望…………………………………………………10
1、工程简介
慈溪市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厂址位于二期3万m3/d处理厂的北面,一期2万m3/d处理厂的西面(部分位于目前生态明沟地块),本次工程泵站位于一期和二期交界地块的南面所新征的8亩地。本工程的大型CAST反应池,面积有5000余方,混凝土达7000立方。
2、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杭州建工集团慈溪教场山污水处理厂QC小组
成立时间 2008年6月 小组类型 攻关型
活动时间 08年8月19日~09年2月20日 活动次数5次
小组成员简介:
| 姓 名 | 性别 | 学历 | 年龄 | 职务或职称 | 小组分工 |
| 包建忠 | 男 | 大专 | 43 | 项目经理 | 协调 |
| 毛景洲 | 男 | 本科 | 32 | 主任工程师 | 组长、全面负责 |
| 陈斌 | 男 | 本科 | 31 | 质量工程师 | 组员、实施 |
| 罗基福 | 男 | 本科 | 31 | 工程师 | 组员、实施 |
| 王兴航 | 男 | 本科 | 32 | 工程师 | 组员、实施 |
| 董德龙 | 男 | 中专 | 45 | 助理工程师 | 组员、实施 |
3.选题理由:
3.1随著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在污水处理领域里钢筋混凝土污水处理池广泛应用,面对大容积混凝土池的施工,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已建的多处大型污水处理池,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希望通过本次QC小组的活动,解决这些通病,完善施工工艺,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平。
3.3 确定课题:确保污水处理池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抗渗性。
4.现状调查:
4.1 某施工企业承建一座1000m3污水处理池,在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在污水处理池刚刚完成主体施工,还未回填土时,突遇爆雨。雨后,造成水池上浮1.5m。排水复位后,因底板受力不均,造成底板开裂漏水。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池完工后的正常使用。
4.2某改建的污水厂,其原老厂区遗留下的处理池,因底板、侧壁等部位发生渗漏,池内的有害液体浸入地下,进入地下水层,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4.3通过对多家污水处理厂的调查发现,其钢筋混凝土污水池因种种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而且发现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污水处理池混凝土表面开裂,底板裂缝。
通过调查总结,从已投入使用和正在建造的污水处理池施工中发现,造成其渗漏的部位有5处,渗漏点有24个。现列主要渗漏部位频率统计表和频率排列图如下:
主要渗漏部位项目统计表
| 序号 | 项 目 | 频 数 | 频 率 | 累计频率 |
| 1 | 侧壁渗漏水 | 10 | 41.7% | 41.7% |
| 2 | 底板渗漏水 | 6 | 25% | 66.7% |
| 3 | 钢筋位置偏移 | 4 | 16.7% | 83.4% |
| 4 | 预埋管渗漏 | 2 | 8.3% | 91.7% |
| 5 | 混凝土开裂 | 2 | 8.3% | 100% |
| 6 | 合计 | 24 | 100% |
制表人:陈斌 制表时间:08年7月
5. 目标论证:
5.1 目标确定:活动目标:提高混凝土污水处理池的抗渗性;提高项目部施工管理水平。解决混凝土污水处理池的底板、侧壁等部位的渗漏问题,确保渗水率小于1/1000的国标。
5.2 目标论证:由排列图可知侧壁、底板,渗、漏水占了主要渗、漏水部位的66.7%,如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将能使钢筋混凝土污水处理池整体抗渗性得到提高,使渗漏率小于1/1000的目标得到保证。我项目部拥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从事建筑工程多年的施工人员,及优良的施工机具。这为达到QC小组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公司、项目部领导对此次QC活动非常重视,给予很大支持。
6. 原因分析:
我们QC小组针对现有施工水平和技术措施召开了多次会议,并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班组进行了讨论、研究、分析,现将分析情况绘制如下系统图:
制表人:罗基福 制表时间:08年7月
7. 主因确认:
引起钢筋混凝土污水处理池整体抗渗性不高的末端原因找到了,在这些末端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呢?小组成员通过收集数据、现场调查,对以上这因素逐一进行了确认。结果如下:
(1)由于技术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方案没有因地制宜,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只是开工前,做粗略的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未能有效的指导施工。是主要因素!
(2)由于此类污水处理池容积都较大,一般深度都要达到5m以上,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项目部经过论证,选调了一支素质较高,技术较好的队伍,并实行按质量等级取劳务费。这样大大加强了工人的责任感,使其施工质量有了更有力的保证。不是主要因素!
(3)原材料不合格是造成污水处理池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污水处理池,因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钢筋变形伸长量过大,混凝土受拉开裂,及选用的各类原材料不够科学,在原材料进场时又缺少有力的检测手段,给日后渗水带来了隐患。是主要因素!
(4)由于水池容积大,深度多达5m以上,当其内贮满液体时,在池底施工缝处所形成的侧压力将是相当大的。一般施工缝是难以承受这么大的侧压力,往往就会在此处形成渗水带。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选用切实可行的细部作法方案,提高施工质量。是主要因素!
(5)引起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如:水灰比过大引起的收缩裂缝;模板接缝不严漏浆所引起的裂缝;局部受力不均匀所引起的应力裂缝等。这些裂缝不断发展,最后形成渗水路径。为此,施工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及养护方法,减少裂缝产生。是主要因素!
(6)在污水处理池发生渗漏的众多因素中,由预埋管及对拉螺栓质量问题引起的渗漏也较普遍。造成渗漏的原因多是因为没有加钢性止水环或是预埋管、对拉螺栓等构件存在质量问题及对预埋管、对拉螺栓的成品保护不够,造成表面油污、锈蚀等。 是主要因素!
(7)引起不均匀沉降的因素有:基础处在软土层;基础底层土在施工时受到挠动;结构上部受力不均匀;污水处理池抗浮力太小等。为此,在基坑开挖后,项目部会同设计院对基坑承载力进行了确认,并按设计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处理,保证了地基承载力。不是主要因素!
(8)当在雨季施工或是当地地下水位较高及地面有水流入时,由于池底标高较深,地下水将产生很大的向上压力,在底板混凝土施工时,穿透底板,形成砂眼,造成渗漏水。为此,项目部采取在基坑四边设置集水坑,将地下水位有效降低,保证施工。不是主要因素!
经过实际调查分析,我们小组成员一致确认了以下几个为主要原因:
1、无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
2、对原材料检测力度不够;
3、侧壁施工缝细部作法不到位;
4、预埋管、对拉螺栓与混凝土粘结度不够。
8. 制定对策:
根据找出的主要原因,我们QC小组制定了若干对策,然后对其一一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确定了如下的对策(见对策表)。
对 策 表
| 序号 | 原 因 | 对 策 | 目 标 | 措 施 | 地 点 |
| 1 | 无操作性施工方案 | 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 | 具体实用可指导施工 | 由专业工程师牵头,对参观成果及以往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由QC小组再加讨论分析,编写施工方案 | 项目部 |
| 2 | 对原材料检测力度不够 | 加强对原材料的抽查力度 | 保证每种原材料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 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信誉比较好的;原材料进场手续要齐全;严把原材料的进场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给进场,进了场的也要于以清退出场 | 施工 现场 |
| 3 | 池壁施工缝细部作法 | 施工缝选用凸缝;制作专门的成型工具;加强施工管理 | 达到国家标准 | 由于池壁钢筋比较密集,普通手工成型难度较大;为此专门制作了凸缝成型模具,在混凝土施工时预先埋置,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时,及时拆除模具。经实验,成型效果较好,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 施工 现场 |
| 4 | 预埋管、对拉螺栓形成渗水路径 | 止水环用满焊;预埋管及对拉螺栓均加焊止水环;加强成品保护,预埋时注意其位置的正确。 | 达到国家标准 | 加焊止水环,在施工现场制作,专人负责检查,保证其焊接的质量;制作好的成品进入库房保存,防止其锈蚀及油污;预埋时位置要正确,安装牢固;此处的模板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浆,并且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加强震捣。 | 施工 现场 |
9. 对策实施:
实施对策一: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
2008年11月12日,由项目经理责成施工员,组织质量负责人、专业工程师以及QC小组召开专题会,专题讨论编制施工方案。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总结参观心得,QC小组因地制宜,编制了一套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施工方案。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本施工方案克服了以往的不具体性、不实用性、可操作性差的一些通病。其核心内容如下:
在坑底设排水沟、集水坑,安排专人负责用污水泵24小时排水。防止地下水、雨水、地面水流入,浸泡基坑。在回填土之前,排水不停。经过技术人员现场分析,包括集水坑设置、排水时间等参数都以得到确认,指导性很强;
对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加工、安装等都制定了严格的验收制度,以国标50300-2001为验收标准,逐一进行检查;
为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本次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信誉较好,质量信得过的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直接供应到现场。我们也安排专人对其质量做全程检测;
模板采用木模,钢支撑,接缝严密;施工机具性能良好,对重点施工质量部位,施工时有专人负责监控;
按照国家标准,制作专门的凸缝成型工具,施工时加强控制力度;预埋管、对拉螺栓等预埋件的埋置,有专人负责检查。对这些细节部位的处理,我们QC小组在编写施工方案时都做了充分的考虑,以制定出了具体的验收标准;
对污水处理池的沉降我们进行全程监控,并制定可行的应急措施。
实施对策二:加强对原材料的抽查力度
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信誉比较好的供应商;
原材料进场手续要齐全,钢筋要有合格证、质保书,炉号、批号要一致;水泥要有质保书、出厂合格证;商品混凝土进场时要提供合格证;对需要进场复检的材料,做好抽检工作;对检查不合格的坚决不给进场,已进入现场的也要予以清退出场;
实施对策三:施工缝选用凸缝;制作专门的成型工具;加强施工管理
针对本工程特点,我们QC小组经过对污水处理池侧壁进行受力分析,确定了施工缝留设的具体位置;QC小组会同设计人员确定了施工缝的选用类型;
侧壁钢筋比较密集,利用侧壁钢筋作为支点,将凸缝成型模具牢固的固定在混凝土墙中心;
在混凝土施工前,我们已经通过实验确认了该模具成型效果较好,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在混凝土施工时预先埋置,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时,及时拆除;
拆除模具时注意对混凝土的保护;在施工上一层混凝土时应对施工缝再次做细致的处理。
实施对策四:止水环用满焊;预埋管及对拉螺栓均加焊止水环;加强成品保护,预埋时注意其位置的正确
止水环用满焊;预埋管及对拉螺栓均加焊止水环;加强成品保护,预埋时注意其位置的正确
统计预埋管的数量,加焊预埋管止水环;
计算每平方米对拉螺栓的数量,加工成带有止水环的对拉螺栓;
未使用的预埋管及对拉螺栓入库存放,防止表面锈蚀及油污;
10. 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1:本次QC成果在混凝土池施工中不断完善,效果显著。施工过程中检查了5个项目,共计抽查了365个质量控制点,抽查结果统计如下:
| 序号 | 项目 | 频数 | 频率(%) |
| 1 | 侧壁渗漏水 | 0 | 0 |
| 2 | 底板渗漏水 | 0 | 0 |
| 3 | 预埋管渗漏 | 0 | 0 |
| 4 | 钢筋位置偏移 | 0 | 0 |
| 5 | 混凝土开裂 | 0 | 0 |
| 6 | 总和 | 0 | 0 |
| 序号 | 存水时间 | 水位高度m | 渗漏情况 | 24小时渗水率 |
| 1 | 2009-2-1/8:30-2009-2-14/8:30 | 2 | 无 | 1/3000 |
| 2 | 2009-2-15/8:30-2009-2-18/8:30 | 4 | 无 | 1/3500 |
| 3 | 2009-2-19/8:30-2009-2-22/8:30 | 6 | 无 | 1/3400 |
| 4 | 合计 | 无 |
由上表可以看出,经过小组成员的努力,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污水处理池的24小时渗水率约为1/3500,小于国标1/1000。结果达到了QC小组原定目标,污水处理池整体抗渗性有了较大提高。
11. 巩固措施:
将本次活动的记录及成果经整理汇编成作业指导书,在本公司形成内部文件并进行推广。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做记录,然后组织QC小组成员、施工班组长对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落实到部位施工员负责执行。
12. 体会及展望:
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也深刻体会到,开展QC活动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友谊,加强了团结,使小组成员体会到什么是集思广益,怎样更快捷地达到目标。
同时,我们也发现,虽然我们通过了一次性中间验收,提高了施工质量,改进了施工方案、措施。但施工质量是长久的事,我们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施工方案、措施。使其更易操作,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