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年班__________
一、语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5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2分 )
侍弄( )瘫痪( )菡萏( )姊妹( )
2、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班蝥 消释 绅士 盔甲 B渊博 签赏 秕谷 罕见
C书塾 详细 觅食 恭敬 D质朴 缠络 绣象 和蔼
3、指出下列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冬天的百草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B今年许多地方遭遇旱情,农民看着干涸的土地,哪怕是一场小雨,都让他们望眼欲穿。
C农家小院中的小猫和母鸡注意到顾来历不明的丑小鸭。
D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4、选择搭配错误的一组( )(3分)
A、《散 步》 莫怀戚 中年人承前启后的责任
B、《济南的冬天》 老 舍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
C、《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母亲
D、《窃 读 记》 林海音 对读书的热爱对给予我关爱的人的感激
5、名著阅读.(6分)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 ,是伟大的 、 、 。写出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两篇文章的题目 、 ,写出作品中两个给你印象最深的人 , 。
6、古诗文积累。(10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
(2)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3)《次北固山下》中 , 写出了自然的时序交替, , 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
(4)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在原文横线上补充诗句(2分)
②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分)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10分)
1、本周开展了以“交友之道”为主题怕综合性学习,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一句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 。(2分)
(2)为了方便交友,请写出一段富于个性的自我简介(3分)
2、近期,上海一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 在盛大的仪式上800多名学生在父母面前下跪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发,用作留念。对这种做法众说纷纭,你怎么看?并说明理由。(3分)
(1)
(2)写出一句感恩母亲的名言诗句(2分)
三、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2分)
⑴ 不亦说乎 : ⑵博学而笃志 :
(3)吾日三省吾身: (4)人不知而不愠: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3.理解填空。(3分)
找出一句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找出一句写学习态度的句子 ,找出一句关于修身的句子
4.“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4分)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二) 课内阅读。阅读《春》回答问题题。(10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④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给本段文字起个小标题 。(1分)
2、用横线划出虚写的是句子。(1分)
3、第①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2分)
4、第②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2分)
5、第③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说说“闹”的表达作用. (2分)
6、第④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2分)
(三)课外阅读《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10分)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1.“我”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用原文回答)(3分)
2、第⑧段回忆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3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说说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4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3分)
四、作文(55分)
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鲁迅、钱学森那要的现代名人?是现实是的歌星、影星、球星,还是文学影视形象孙悟空、蜘蛛侠,或是身边的平凡人,试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
1、写出偶像吸引你的地方,让人明白你崇拜他的原因。
2、注意搜索所写人物的有关资料,结合你对他的了解,尝试描写他的外貌、神态等,力求通过一些事或细节写出他的特点。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600字左右。
| 题 | 目 | : | ||||||||||||||||||
| 100 | ||||||||||||||||||||
| 200 | ||||||||||||||||||||
| 300 | ||||||||||||||||||||
| 400 | ||||||||||||||||||||
| 500 | ||||||||||||||||||||
| 600 | ||||||||||||||||||||
| 700 | ||||||||||||||||||||
一、1、略2、C 3、D 4、B5、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家、后面四个空答案合理即可。
6、(1)至(3)略,(4)、运用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借用奇特的想象,抒写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二、(一)1、说能悦,愉快;坚定;每天;生气,恼怒。
2、略
3、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他答案合理可。)
4、忠,信,习,品德
5、合理即可
(二)、1、看花图
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拟人、花多
4、排比比喻,花色鲜艳
5、侧面描写,“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突出了情态,写出了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
6、比喻,写出了野花多,描绘了闪闪发光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三)、 1、 9,10,11段的开头句子
2、 回忆“我”青海年时代一次买书的经历。表达我对书的钟爱之情以及喜欢的书没买到的低落、心痛的心情。
3、“如蚁附膻”“蚕吞桑叶”“蜂儿采蜜”运用比喻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4、“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影响,让读书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组成部分,一生与书为伴,以读书为最大快乐,书润泽其生命,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