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49:47
文档

语文教学中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语文教学中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是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封市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研究课题。参加课题组的研究单位有开封市教研室小语组和幼教组、县街小学、理事厅小学、教育幼儿园、群英幼儿园。实验的时间是2002年9月到2004年7月。前一学年中,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一)进行学bu调查。jll学第一周,我们编制了小学一年级实验学生学前调查试卷,组织实验教师对14个班级近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汉语拼音、识字(一年级要求认的400个
推荐度:
导读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语文教学中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是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封市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研究课题。参加课题组的研究单位有开封市教研室小语组和幼教组、县街小学、理事厅小学、教育幼儿园、群英幼儿园。实验的时间是2002年9月到2004年7月。前一学年中,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一)进行学bu调查。jll学第一周,我们编制了小学一年级实验学生学前调查试卷,组织实验教师对14个班级近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汉语拼音、识字(一年级要求认的400个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语文教学中的 "幼小衔接问题研究"是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封市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研究课题。参加课题组的研究单位有开封市教研室小语组和幼教组、县街小学、理事厅小学、教育幼儿园、群英幼儿园。实验的时间是2002年 9月到2004年7月。前一学年中,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进行学bu调查。jll学第一周,我们编制了小学一年级实验学生学前调查试卷,组织实验教师对14个班级近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汉语拼音、识字(一年级要求认的400个字和学生自我学习的其他字)和ii语交际等情况,少手对学生的ii语交际情况进行了录音。

 (一)对汉语拼音部分教学情况进行测查。依抓人教社测查要求和国家语委关于制定普通话测试试卷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测查试卷,我们组织了国家级和省级测试员对市区几所学校的80名学生进行了测查,对测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写出了书而总结。

 (三)进行学中调查。在对汉语拼音部分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的同时,我们对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课堂常规、行为习惯等方而的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少i"-制定了由一年级教师和家长参加的学生学习基木情况调查表,调查学生在学习上感到顺利和困难的地方。

 我们发现,儿童进入小学后,立即而临新的作息时间,陌生的课堂常规和大m:的不热悉的拼音、汉字、作业批改等符写,致使这} l刚走出幼儿园的一年级小学生掉进了"规则的海洋,符写的of界从而出现了幼小衔接中的所谓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学习适应能力两个方而的困难。

 (四)进行小学和幼儿园课堂教学方法改苹交流话动。我们作了32竹研讨课,4 !}而向全市一年级实验教师的展示课,少i`进行了说课、评课话动。

 (五)建立学生和教师实验档案。我们为所调查的近200名学生建立了档案,学生档案中有学bu调查试卷、汉语拼音测查试卷、学生ii语交际录音带及期终评价资料等。实验教师的档案中有教案、教学笔记等。

 一此实验学校还在教室里布置了学生"成长足迹专栏""识字快车专栏"和 "小组合作五星榜";设立了"家长课堂介绍课改背景、日jl、内容,定期给家长上汇报课;jll展一口汇报话动,倾听家长对课改的意见,努力使家庭、社会、学校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

 二、幼小衔接实验在教学策略上的改变(一)注重创设安全、温馨的学习氛围。安全、温馨的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幼儿园来到了小学,从幼儿园的自由、活泼、散漫的学习环境来到了分科学习、有作业、受学校支配的学习环境,感到很不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学生心里烦躁不安,使学生陷入不注意状态。那么,怎样创设安全、温馨的学习氛围呢+关键是要重视师生的角色定位和情感交流。

 降低期望值,允许学生出错。我们认识到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不让学生出错,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我们注意尊重学生出错的权利,允许他们在学习和行为上出错,并把他们的错误当做花朵绽放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状态,通过这种状态了解他们的思维和认识水平。

 重视、鼓励学生提问。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使学生感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都努力做到无论是不是忙,无论是不是知道答案,都不能回避或岔开他们的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教师对他们提问的重视、赞赏和鼓励。 接纳和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观点和学习方式。我们注意在教学中逐渐形成师生之间的互相接纳和尊重,做到无论学生的想法对与错,都要真诚地接纳和尊重,支持、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

 因为我们知道,学生的观点和兴趣常常是独特的,接纳和尊重学生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究活动。相反,不适当的评价会造成学生的紧张,使学生只关注教师的态度,不关注探究活动本身和客观现实。 

 (二) 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幼儿教育非常注意对教育内容的整合,因此搞好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小学一年级教学搞好幼小衔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注意把学生在校的学习看成一个整体,避免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注意加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的整合,努力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注意发挥课本本身提供的整合条件,注意课与课、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联系;注意发挥语文教师同时兼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的优势,沟通学科与学科、学习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注意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课程内容的渗透作用和综合作用,并把课外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我们非常重视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采取学生习惯的比较自由的游戏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让学生摸索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求异,激活学生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反对无目的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阅读,在阅读中鼓励宽松的个性化的学习;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当学生进入规定的情境之后,我们抓住时机,想方设法让学生思维接火、语言交锋、彼此争论,以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这些教学中,我们重视增加做游戏、画画、唱儿歌、讲童话等活动时间,减少讲解时间;重视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机械的练习;增加带游戏性质的当堂练习,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以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

 (三)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方式的差异。通过学前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成熟过程和所接受的学前教育程度的不同,学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发展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特点这两个方面,如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倾向的差异、学习方式和原有经验的差异等。

 教学前,我们非常注意鉴别学生的这些差异,把调查作为教学常规,把调查结果作为因材施教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注意集体教学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克服时间的隐性浪费;在自由活动中,注意减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隐性控制。

 我们注意到,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是从生活到口头语言,因此在思维训练中大多运用"归纳法";而小学的教学过程大多是从书面语言到复现的生活情景,思维训练常常运用"演绎法二者差别太大。因此,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学习,我们注意了教学过程与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学习过程的统一,重视教材中插图的作用,经常运用范读、背诵、复述和朗读等方式,促进学生联系原有的语音经验,并将语言经验与文字符号对应起来学习。

 值得重视的是,我们发现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既是他们学习的拐杖,又是他们学习的障碍,学生顺口"溜"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辨别能力,加强朗读、小声读、默读、速读等训练,这样既沟通了汉字符号与语义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学生对汉字的构成特征的敏感性,从而使学生最终淡化、脱离口语。

 三、实验关注的一些问题(一)克服"目中无人"的思想。素质教育已经向纵深发展,课程改革已经使当前中小学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从实际教学看,仍有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新课程的理念上,还不能很好地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以人为本" 仍停留在口上,"目中无人"仍在心中。因此,我们始终把转变观念的工作放在首位,克服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目中无人"的思想。

 (二)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实验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社编写的教材,它所设定的学生知识起点为"零"。我们通过学前调查知道,这与参加实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符。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把学生的这种差别当做一种课程资源来开发。 

 (三)重视学生学前期所形成的"感觉统合失调症" 对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影响。那些我们看起来在外形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字母,而在有"感觉统合失调症" 的学生看起来都是很难区别的,如" n-l""k-g";那些有相似部件的字,学生更难区别,如"左-右""你-他"。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协调合作,预防和纠正这些错误。

 (四)消除"遗觉像"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严重干扰。小学一年级学生记忆力很强,教师领着读一读课文,学生就会背了。若按课文的内容顺序默写,学生的成绩很好,但是换一种方式就不行了,因为他们所记忆的对象不是每个拼音字母或汉字的形体,而是整个课文页面的模糊形象。因此,我们非常注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下,加强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字词的学习,努力消除"遗觉像"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严重干扰。

 (五)关注抽象的学习内容。抽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认读汉字方面,我们重视量词、方位词、代词和动词的学习;在阅读方面,我们注意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把概念化的词语还原成生动具体的图像,以解决语言与图像脱节的问题。

 (六)重视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严密性。《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本身的学习规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学科本位、重视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严密性的做法,但这并不是说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规律就不值得了解和学习了。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非常关注汉字的特点,让学生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识字的同时进行语文教育,并注意汉字的构成系统与语音系统、语义系统的不大一致现象,充分发挥教材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的各自优势。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让学生有"囫囵吞枣"的读书感悟,又让学生品词品句,努力提高识字效率,以促进学生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发展。

 (七)重视语言的习得。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这次《语文课程标准》只有一处提及"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但这并不是说语文教学不需要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我们仍应重视字词句的品味过程,重视课内的语言理解和运用,重视语言的习得。

文档

语文教学中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语文教学中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是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封市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研究课题。参加课题组的研究单位有开封市教研室小语组和幼教组、县街小学、理事厅小学、教育幼儿园、群英幼儿园。实验的时间是2002年9月到2004年7月。前一学年中,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一)进行学bu调查。jll学第一周,我们编制了小学一年级实验学生学前调查试卷,组织实验教师对14个班级近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汉语拼音、识字(一年级要求认的400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