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置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整定。
一、图1 为额定运行参数,应该首先整定。注意额定电流值为5A或者为1A,应正确填写,否则将出现数据错误信息。其它额定值不需要整定。
| 序号 | 额定值名称 | 定值符号 | 整定范围 | 整定值 |
| 1 | 额定电流 | IN | 5A(1A) | |
| 2 | 额定值 | VN | 57.7V/相 | |
| 3 | 系统频率 | f | 50Hz | |
| 注:下面各定值单中的定值按IN=5A给出。 | ||||
二、图2是距离及零序保护和重合闸的定值单,其中
1)一次CT变比、二次CT变比根据实际值而定。
2)电流突变启动值Iqd一般整定为0.2In。
3)零序电流起动值I0qd,按躲过系统不平衡零序电流整定。
4)振闭启动电流值Izb,按躲过线路最大负荷电流整定。
5)6-17是各段阻抗和延时的整定值,按照实际系统及线路的配置进行整定,其阻抗定值均为算到变电所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值。
6)正序阻抗角A1、零序灵敏角A0分别为输电线路正序和零序阻抗角。
7)相间阻抗偏移角Apppy、接地阻抗偏移角Appy分别为相间距离和接地距离在用于短线路时为扩大允许故障过渡电阻的能力而向第一象限的偏移角,如图7、图8。
8)分别为输电线路正序和零序阻抗角。
9)相间阻抗偏移角Apppy、接地阻抗偏移角Appy分别为相间距离和接地距离在用于短线路时为扩大允许故障过渡电阻的能力而向第一象限的偏移角,如图7、图8。
10)正序电抗下倾角Appxq、零序电抗下倾角Apxq分别是相间距离和接地距离能为防止送电端的保护受对侧助增而过渡电阻呈容性时的超越的下倾角,如图7、图8。
11)K为接地距离中零序电流补偿系统,K=(Z0L-Z1L)/3Z1L。
10)零序加速段动作值的整定,应保证线路末端接地故障有足够的灵敏度。
11)25-32是零序Ⅰ至Ⅳ段过流元件和延时整定值。
12)Tch、Ach分别为重合闸时间和检同期角度的整定值。
13)线路同期电压相位Ux的整定,当同期电压接系统A相时,Ux=0;当同期电压接系统B相时,Ux=240;当同期电压接系统C相时,Ux=120;
14)Igl1、Igl2为电压回路断线过流元件,正常时不投入,PT断线时自动投入。其整定原则是应至少大于最大负荷电流,可考虑保证线路末端两相不接地故障能动作。
15)故障录波时间长度T1b一般整定为1.5S。
16)线路全长L、线路全长二次正序阻抗X1按照实际整定。
17)最后部分为供用户进行功能选择的运行方式,当SWn=“投入”时,表示该功能投入;SWn=“退出”时表示不投 。
每位功能表中已作说明,仅需补充的是SW18有四种选择方式。
说明:以上有关零序电流定值均为1倍零序电流。
| 序号 | 定值名称 | 定值符号 | 整定范围 | 整定值 |
| 1 | 一次CT变比 | CT | 1-9999 | |
| 2 | 一次PT变比 | PT | 1-9999 | |
| 3 | 电流突变启动值 | Iqd | 0-10A | |
| 4 | 零序电流起动值 | I0qd | 0-10A | |
| 5 | 振闭启动电流值 | Izb | 0-10A | |
| 6 | 相间阻抗I段定值 | ZPP1 | 0-25Ω | |
| 7 | 相间阻抗I段动作延时 | TPP1 | 0-0.12S | |
| 8 | 相间阻抗II段定值 | ZPP2 | 0.1-25Ω | |
| 9 | 相间阻抗II段动作延时 | TPP2 | 0.1-10S | |
| 10 | 相间阻抗III段定值 | ZPP3 | 0.1-25Ω | |
| 11 | 相间阻抗III段动作延时 | TPP3 | 0.1-20S | |
| 12 | 接地阻抗I段定值 | ZP1 | 0-25Ω | |
| 13 | 接地阻抗I段动作延时 | TP1 | 0-0.12S | |
| 14 | 接地阻抗II段定值 | ZP2 | 0.1-25Ω | |
| 15 | 接地阻抗II段动作延时 | TP2 | 0.1-10S | |
| 16 | 接地阻抗III段定值 | ZP3 | 0.1-25Ω | |
| 17 | 接地阻抗III段动作延时 | TP3 | 0.1-20S | |
| 18 | 正序阻抗角 | A1 | 45-90DGE | |
| 19 | 相间阻抗偏移角 | APPPY | 0-45DGE |
| 20 | 正序电抗下倾角 | Appxq | 0-45DGE | |
| 21 | 接地阻抗偏移角 | Appy | 0-45DGE | |
| 22 | 零序电抗下倾角 | Apxq | 0-45DGE | |
| 23 | 零序补偿系数 | K | 0-2 | |
| 24 | 零序加速段动作值 | I0js | 0-30A | |
| 25 | 零序1段动作值 | I01 | 0-30A | |
| 26 | 零序1段动作延时 | T01 | 0-1S | |
| 27 | 零序2段动作值 | I02 | 0-30A | |
| 28 | 零序2段动作延时 | T02 | 0.1-10S | |
| 29 | 零序3段动作值 | I03 | 0-30A | |
| 30 | 零序3段动作延时 | T03 | 0.1-10S | |
| 31 | 零序4段动作值 | I04 | 0-30A | |
| 32 | 零序4段动作延时 | T04 | 0.1-10S | |
| 33 | 零序灵敏角 | A0 | 45-90DGE | |
| 34 | 重合闸延时 | Tch | 0.1-10S | |
| 35 | 重合闸同期角 | Ach | 0-45DGE | |
| 36 | 线路同期电压相位 | Ux | 0-359DGE | |
| 37 | 过流保护1段动作值 | Igl1 | 0-60A | |
| 38 | 过流保护1段动作延时 | Tgl1 | 0.1-10S | |
| 39 | 过流保护2段动作值 | Igl2 | 0-60A |
| 40 | 过流保护2段动作延时 | Tgl2 | 0.1-10S | |
| 41 | 故障录波时间长度 | T1b | 0.1-20S | |
| 42 | 线路长度 | L | 1-300km | |
| 43 | 线路全长二次正序阻抗 | X1 | 0.1-100Ω | |
| 44 保护运行投退 (1)相间阻抗1段(退出、投入) (2)相间阻抗2段(退出、投入) (3)相间阻抗3段(退出、投入) (4)接地阻抗1段(退出、投入) (5)接地阻抗2段(退出、投入) (6)接地阻抗3段(退出、投入) (7)振荡闭锁(退出、投入) (8)加速阻抗2段(退出、投入) (9)加速阻抗3段(退出、投入) (10)零序1段(退出、投入) (11)零序1段方向(退出、投入) (12)零序2段(退出、投入) (13)零序2段方向(退出、投入) (14)零序3段(退出、投入) (15)零序3段方向(退出、投入) (16)零序4段(退出、投入) (17)零序4段方向(退出、投入) (18)重合闸(退出、重合不检、检无压、检同期) (19)过流1段(退出、投入) (20)过流2段(退出、投入) (21)故障录波(退出、投入) (22)控回断线报警(退出、投入) (23)PT断线报警(退出、投入) (24)控回断线报警(退出、投入) | ||||
注意:在距离和零序过流保护定值中必须保证
(1)距离I段定值≤距离Ⅱ段定值≤距离Ⅲ段定值;零序过流定值则是Ⅰ段≥Ⅱ段≥Ⅲ段≥Ⅳ段。
(2)如某距离或零序过流段不投入运行,可将其整定为相邻段定值(除距离I段外不可整定为0),而该段的时间元件则可整定为10S。
例如:零序过流Ⅳ段不投,则可将其过流定值整定为与零序段一样即I04=I03,同时将零序Ⅳ段时间整定为10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