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积累(40分)
1、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行天下。请将“自尊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田字格里。(3分)
自尊是一切美德的基石。
2、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嶙峋 xún 赏赐 chì 峰峦 luán 碧瓦飞甍 mēng
B、洗濯 dí 孪生 luán 青冥 míng 莽莽榛榛 zhēng
C、唱和 hè 猝然 cù 竦峙 sǒng 踉踉跄跄 qiàng
D、喑哑 yīn 黄晕 yūn 厄运 è 波光粼粼 nín
3、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虐杀 缭亮 葱笼 碌碌终生
B、辜负 伫蓄 忘弃 海枯石烂
C、祷告 郎润 静谧 斤斤有味
D、蹂躏 玄奥 瑟缩 苦心孤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末逛街,妈妈进重百,我到书店,各得其所。
B、5名中国电信工人在尼日利亚遭劫持,这个消息真是骇人听闻。
C、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我获益匪浅。
D、篮球场上,运动员们个个生龙活虎,花枝招展。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06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成功实现156米。
B、国家质检总局对重庆、云南等16个省、市、自治区49家企业的大约50种左右茶产品进行了抽查。
C、2006年,重庆餐饮已经即将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D、印度“愚公”22年凿通100米高山。
6、根据提供的句子,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4分)
当那片云停在头顶的时候,人们一起抬头仰望。
例句:一个饥饿的人说:“像一块面包。”一个疲惫的旅人说:“像一张舒适的沙发床。”
仿写:
7、综合性学习(5分)
(1)(右图)是我校“标志”,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标志”是以“巴”字演变而成。
B、是一个飞翔的鸟,代表铜梁巴中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C、该标志生动地展示了一匹脱缰的马,风驰电掣地奔向目标。
D、该标志生动地展示了一支离弦的箭,风驰电掣地奔向目标。
(2)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来到巴中,今天腊梅花香沁人心脾之时,我们已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学期,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学期盘点”的小档案,这份小档案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的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近。
栏目一:运动场上生龙活虎 栏目二:花台旁边谈笑风生
栏目三: 栏目四:
8、口语交际(3分)
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 彭德怀微微一笑:“不,……”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加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伟大的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
请问,彭德怀改动后的话是怎样的?
9、认真阅读下面一则《伊索寓言》,你一定能理解它的寓意。(3分)
寡妇与母鸡
有一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个故事说明, 。
10、古诗文积累(10分)
(1) ,志在千里。
(2) ,隔江犹唱后庭花。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4)莫言下岭便无难, 。
(5)争渡,争渡, 。
(6) ?为有源头活水来。
(7)《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体现其思乡情愫的诗句是: ? 。
(9)辛弃疾《西江月》中,表明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 。
(10)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最能表现天涯游子凄苦的句子是: , 。
二、古文阅读。阅读《咏雪》,完成11—15题。(15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阅读全文后填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2分)
12、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元方时年七岁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故时有物外之趣
C、 期日中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与人期行 人不知而不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1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
15、亲爱的同学们,雪花是上帝献给人类的礼物,它是那么纯洁,那么轻盈,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雪的诗词,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雪的诗或词。(3分)
三、现代文阅读(45分)
(一)留在心底的相片(23分)
(1)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样一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困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3)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4)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5)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似乎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他想: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6)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非洲的心。
(7)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为他们照完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央求他为她照张相。他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的胸前,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然后用花粉涂在外面,串成了项链。
(8)就为了做这串“项链”,她才耽搁了照相。
(9)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他不能告诉他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10)她对着他的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挥之不去。
(11)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到难民营一趟,他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张照片,前后辗转约有20多天。他不知道,这20多天,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12)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13)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的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14)那位母亲说,这20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绽放。那位母亲说,她临终的最后一句话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15)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灵魂涂上阳光的色彩,变成珍珠,穿成了美丽的项链……
(16)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16、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17、索马里是非洲乃至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请从文中(3)(4)段中找出表现索马里贫穷的句子。(3分)
18、结合(5)(6)段回答,“他”决定给他们照相时,“他”为什么感到惊讶? “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4分)
19、文章第(10)段说“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挥之不去。”是因为( )(3分)
A、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很美。
B、非洲女孩戴着的金光闪闪的项链,很特别。
C、小女孩那一颗真诚热爱生活的心深深打动了摄影家的灵魂。
D、这是“我”在非洲摄得的最美的照片。
20、第(13)段中,“……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结合全文分析我为什么而“疼痛”?(3分)
21、有人认为文章题目定为《镀着阳光的项链》比《留在心底的相片》更合适,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4分)
22、新春佳节,合家团圆,饺子汤圆、爆竹灯笼、对联福字,……,我们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你可曾想到过地球上还有一些人正在和贫穷、疾病、战争……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读了这篇文章,心头一定涌起了不少的情愫,请你把内心的感动用动人的话语表达出来。(4分)
①对正饱受痛苦煎熬的人说:
②对我们的先烈前辈说:
(二)雨 (22分)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23、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6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4、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她描绘的三幅图画。(用原文回答)(3分)
(1)
(2)
(3)
25、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开篇就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作者为什么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3分)
答:
(2)作者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的原因各是什么?(6分)
答:
26、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4分)
答:
四、表达、交流(50分)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我有一个梦
2、现在,成长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生活技巧,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中有苦辣,也有酸甜。学习,使我们充实,使我们成熟,使我们能干……,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
要 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有真情实感,写成一篇记叙文。③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参
一、语言积累(40分)
1、评分标准:书写正确得1分,规范美观得2分 2、C 3、D 4、D 5、D
6、仿写(每句2分) 7、(1)C(3分) (2)(2分) 示例:教室里面专心致志;食堂里细嚼慢咽
8、我是伟大中国人民的儿子 9、这个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连现有的都失掉了(或教导人们不要贪婪)
10、略(每句一分,错一个字扣0.5分,扣完为止)
二、 古文阅读(15分)
11、寒雪时,内集,谢太傅和儿女,讲论文义 12、C 13、(1)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2)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14、言之成理即可,(例:“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或“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15、只要诗或词中的描写了雪的皆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现代文阅读(45分)
16、(2分)总领全文(1分);将“心底的一张照片”作为全文故事的线索(从结构、内容方面谈)(1分)
17、(3分)居住地像垃圾处理场,战争让他流离失所(1分); 儿童们如鸡爪的手,老人们哀嚎和呻吟,妇女们惊恐的眼神(1分); 缺医少药,一次小病有可能导致死亡(1分)
18、(4分)他们的举动使“她”惊讶的是他们会像赶赴一个节日那样隆重地对待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简单的一次照相(2分);一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分),二是改变世人认为非洲只有贫穷、疾病和战争的偏见,让世界了解、尊重索马里,了解、尊重非洲(1分)
19、(3分)C
20、(3分)一次简单的感冒就夺去了小女孩脆弱的生命(1分);摄影家没有满足小女孩的愿望,临终前也没有看到她梦寐以求的相片(1分);小女孩如此贫穷,但对美的向往心却如此动人心魄(1分)
21、(4分)用《留在心底的照片》好(1分),《留在心底的照片》和文章内容、主题更吻合(1分),摄影家没有真正给小女孩照相,小女孩的形象只留在摄影家记忆深处(1分)。这篇文章旨在表现以小女孩为代表的索马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感情需要用心去体会,永远铭记心底(1分)。
22、(4分)答案略。(1)围绕“同情、安慰、鼓励”谈 (2分) (2)围绕“珍惜、创造”谈(2分)
23、大嫂或母亲,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或慷慨);老妇人,有几落寞,但宽容、豁达。
24、梨花一枝春带雨,杏花春雨江南,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5、(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
(2)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26、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1分) ,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2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 (意近即可)
四、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