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城市人防工程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48:22
文档

城市人防工程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万方数据3.2关于城市留城人口比例的确定城市人防的基本任务是人口防护和重点目标防护,而确定人口疏散比例及人民防空疏散是人口防护的重要手段。因此,战时留城人口比例的大小是编制人防工程规划首先应确定的问题,合理确定人口疏散比例是进行人防工程需求分析的关键。人口疏散的比例和具体对象,应根据实际战争环境,即战争样式、战争规模和对城市的威胁程度来定。当城市面临的是常规空袭时,其疏散比例不宜过大。我国疏散比例一般视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为该市户籍人口的40%~60%。在进行人防工程规划时,必须保证疏散比例与人
推荐度:
导读万方数据3.2关于城市留城人口比例的确定城市人防的基本任务是人口防护和重点目标防护,而确定人口疏散比例及人民防空疏散是人口防护的重要手段。因此,战时留城人口比例的大小是编制人防工程规划首先应确定的问题,合理确定人口疏散比例是进行人防工程需求分析的关键。人口疏散的比例和具体对象,应根据实际战争环境,即战争样式、战争规模和对城市的威胁程度来定。当城市面临的是常规空袭时,其疏散比例不宜过大。我国疏散比例一般视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为该市户籍人口的40%~60%。在进行人防工程规划时,必须保证疏散比例与人
 万方数据3.2关于城市留城人口比例的确定城市人防的基本任务是人口防护和重点目标防护,而确定人口疏散比例及人民防空疏散是人口防护的重要手段。因此,战时留城人口比例的大小是编制人防工程规划首先应确定的问题,合理确定人口疏散比例是进行人防工程需求分析的关键。

人口疏散的比例和具体对象,应根据实际战争环境,即战争样式、战争规模和对城市的威胁程度来定。当城市面临的是常规空袭时,其疏散比例不宜过大。我国疏散比例一般视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为该市户籍人口的40%~60%。在进行人防工程规划时,必须保证疏散比例与人防部门最新编制的防空袭方案中确定的疏散比例相致,与上级人防部门的要求相一致。

3.3关于防护片区的确定

结合行政区划进行人防分区规划,也就保证了人防规划在城市空间布局上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对于各类人防工程的具体分布,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宜设三级机构,中小城市宜设两级机构。根据《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城市人防工程分为五类,即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如某市按照行政区划分成三个行政区,那么该市的人防规划可以考虑规划市级指

表1某市近五年的人防工程建设数据

图1规划技术路线图

挥工程一个,区级按每个行政区各设一个,街

道级由各事处自行安排。医疗救护工程

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和救护站三级,比例

一般为1:2:4,中心医院也按每个行政区备

设个,即所需中心医院为N个,急救医院为

2N个,救护站为4N个。这样,人防主要工程

的大致空间布局也就确定下来了。

如果城市各防护区的各类人防工程能够

形成的人防体系,就方便了市区级人防

部门的分工管理。同时,城市各防护区的人

防工程建设应协调发展。对人防工程相对集

中的城市中心区,应以完善人防工程体系为

重点。对人防工程量较少的开发区、新区和

住宅小区,应加大人防工程建设力度。

3.4关于人防工程技术参数的取值

目前我国尚未有完善的人防规划设计规

范,为了预测规划期末人防工程的需求量,需

要采用一些技术参数,并确定各类人防工程

的建设要求。技术参数主要根据《人民防空

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

范》等人防文件确定,同时可以借鉴人防工

程设计实践经验。如防空专业队队员人数按

战时扩编至留城人口的2%~4%计;医疗救

护工程按照留城人口的3.5%o计算;物资库

面积大约为人员掩蔽面积的1/8~1/10;防

空专业队车辆装备掩蔽面积大约为防空专业

队员掩蔽面积的1倍~1.5倍等。只有确定

了人防技术参数,才能得出合适的控制规模,

才能规划比较合理的规划布局。

3.5关于地下空间使用费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地面空间开发

利用,必须支付土地使用费,尤其是市中心

繁华地段的土地使用费更高。那么,城市地

下空间是无偿使用还是有偿使用,此问题亟

需研究解决。如果对地下空间使用费给予政

策优惠,免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土地使用费,则

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比地面就要经济得多。

为了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增加人防工程建设量,各地市应尽快出

台有关地下空间使用费方面的。

容:一方面是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如轻轨

站场、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等,在满足城市

建设需要的同时,应兼顾人防需要,在规划布

局时充分考虑城市防护的要求,并适当增强其

防护能力,以在战时为居民提供掩蔽空间。如

某市总体规划中规划拟建XX路隧道,建设时

就应兼顾人防工程需要,建议在打通隧道的同

时修建人防指挥所。另一方面是人防工程项目

实行“平战结合”的策略,在保证战备效益的

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和平时

期仍可为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服务,如人防法

规规定多层住宅建筑应按首层面积修建6级

防空地下室,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住宅主要以

多层为主,执行这一规定将使城市6级防空地

下室数量大大增加,人防工程的年计划也将大

大提高,这些规定将对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具有

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一些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人防

现状基础非常差,甚至有的人防坑道因年久

失修而丧失了防护功能,人防基础设施几乎

空白。那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善人防

基础设施呢?这就涉及到人防工程建设与城

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问题。笔者建议在

人防规划之前对城市所有小区的普通地下室

进行普查,对合平防护单元标准的普通地下

室进行加固,将其改造成6B级防空地下室,

这对于人防工程质量的快速提升无疑是一种

非常积极有效的途径。

这些防空地下室,战时可用于防空专业队

掩蔽,或作为医疗救护工程,战备效益比较显

著;平时可开发商业、服务业或作为地下停车

场,满足城市的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

很突出,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人防观念,还可

以增强人防的活力,促进人防建设的发展。

在规划阶段,最重要的是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为单建的大中型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项

目选择合适的建设位置,并确定建设时机。通

常,单建大中型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项目应选

择在规划中的商业休闲广场、大型绿地和新

建地下街等位置,因此在这些地上项目开始

建设之前,应先行一步建设地下人防工程,以

减少前期工程量和节约资金,且不影响地面

项目的建设进度。

m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

1翌垄塑竺!竺塑型囤查堕三堡堡望兰竺!至皇兰

在人防建设事业中,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

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人防工程建设总量是人防工程规划的一

项重要内容,如果建设总量指标过高,会使 万方数据图2某市城市人防工程规划(2005—2020)近期规划及重点建设项目图

建设难以实现,而指标过低,则会使规划过早实现,造成建设的盲目性。因此,合理确定建设总量对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编制的优劣至关重要,而合理确定建设总量,应考虑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考虑人防工程建设的连续性,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收集人防工程有关历史数据,对以往人防工程建设进行定量的分析,做出人防工程建设量随时间变化的散点图,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将这种规律拟合成“面积一时间”曲线,估算出规划期末人防工程的建设总量。根据过去的人防工程发展速度,预测出人防工程建设总量,经过修正处理可得出规划量。例如,由某城市最近五年的人防工程建设数据可见(表1):在开始的一两年,该市人防工程建设水平还很低,但增长速度很快,基本上是每年翻一番,最近两年的数据增长已经很可观了。另外,其报建数明显大于竣工数,这表明当前还有很大的在建工程量,实际统计数据显示立项和在建的人防工程量约为11万m2。同时通过研究该城市规划发现,该市在规划期内居住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都相应地有较大增长。据此,可预测出该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建设进度:2005年~2007年为40000m2/年:2008年一2013年为36000m2/年;2014年一2020年为33000m2/年。

图3某市城市人防工程规划(2005—2020)

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布局规划图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城市新建民用建筑,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

建用于战时防空的地下室。民用建筑包括住

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

定的新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量,乘以合

适的比例(一般为2%),即为规划期应建防

空地下室的规划量。

(3)人防部门自建工程量。根据规划期可

能收到的易地建设费、上级拨款和社会筹资等

资金情况,按照现有人防工程造价进行估算。

固人防规划必须有强制性条文

在编制人防规划过程中,笔者发现现有

的人防法规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按照国

家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颁发<人民防空工程

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规定:新建、扩建、

改建9层以下、基础深小于3m、地面总建筑

面积达7000m2的民用建筑,必须按总建筑

面积的2%修建防空地下室。一个标准防空

地下室单元的面积至少要求在1000m2以上,

此时其地上总建筑面积达到50000m2以上。

50OOOm2以下的小区建防空地下室既不符

合标准,也没有实用价值,最好还是自行缴

纳易地建设费。而建筑面积超过50000m2的

小区则必须建防空地下室,如果因地质等特

殊原因不修建防空地下室的,须按要求和标

图4某市城市人防工程规划(2005—2020)

控制体系规划及建设规划对照图

准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而早期已建

的普通地下室,则应根据人防需要进行加固,

将其改造为防空地下室,平时可用作停车场。

对于人防工作的一些难点问题,例如,对

如何保证防空专业队工程、医疗救护工程的

数量,如何防止物资库工程所占比例过大,笔

者认为最好能有强制性的规定,如规定有关

部门的高层建筑物地下室应建防空专业

队人员掩蔽工程;新建扩建医院的地下室应

建医疗救护工程;大型居住小区的防空地下

室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防空专业队工程和医疗

救护工程;物资库工程应在一定比例以

下等。因此,编制人防规划必须有强制性条

文的内容,以弥补目前人防法规的欠缺及符

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S].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S].1996.

[3]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S].2003.

[4]国家人防委.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制办法

『S1.1998.

[作者简介]

李甄男,现任职于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5一07—17

2。5年第]1期第21卷l

49 万方数据

城市人防工程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作者:李焱, Li Yan

作者单位: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刊名:

规划师

英文刊名:PLANNERS

年,卷(期):2005,21(1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1996

3.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2003

4.国家人防委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制办法 1998

1.张文珺.Zhang Wenjun常州市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编制技术探讨[期刊论文]-规划师2007,23(7)

2.梁小略.罗穗军.Liang Xiaolue.Luo Suijun浅论人防工程规划编制的难点、工作要点和特点——以《湛江市人防工程规划》编制为例[期刊论文]-规划师2006,22(12)

3.尹峰.吴步旭.余有山.艾德武.Yin Feng.Wu Buxu.Yu Youshan.Ai Dewu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06(4)

4.郭东军.陈志龙.杨延军.姜伟防空专业队工程布局目标与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地下空间2004,24(2)

5.林枫.杨林德现代战争条件下城市人防工程的功能[期刊论文]-地下空间2004,24(2)

6.杨延军.姜韦.郭东军.陈志龙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理论初探[期刊论文]-地下空间2002,22(1)

7.林枫.杨林德当前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期刊论文]-地下空间2004,24(z1)

8.乔琳人防工程防水施工的控制技术[期刊论文]-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4)

9.林枫.杨林德.LIN Feng.YANG Lin-de新世纪初的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二)--机遇、挑战与对策[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3)

10.林枫.杨林德.LIN Feng.YANG Lin-de新世纪初的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一)--历史、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2)

引用本文格式:李焱.Li Yan城市人防工程规划设计方法初探[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5(11)

文档

城市人防工程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万方数据3.2关于城市留城人口比例的确定城市人防的基本任务是人口防护和重点目标防护,而确定人口疏散比例及人民防空疏散是人口防护的重要手段。因此,战时留城人口比例的大小是编制人防工程规划首先应确定的问题,合理确定人口疏散比例是进行人防工程需求分析的关键。人口疏散的比例和具体对象,应根据实际战争环境,即战争样式、战争规模和对城市的威胁程度来定。当城市面临的是常规空袭时,其疏散比例不宜过大。我国疏散比例一般视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为该市户籍人口的40%~60%。在进行人防工程规划时,必须保证疏散比例与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