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
2、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马可·波罗行纪》中采集香料的记载
B.印第安人吃木薯粉面包
C.哥伦布发现了新
D.出现了驶往美洲的汽轮
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时写道:“工业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
D.改良了蒸汽机
5、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6、马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对此,一些史学家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7、下图显示了英国1801年、1851年、年产业结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连年歉收
B.海外殖民掠夺
C.奢侈享乐风尚
D.工业影响
8、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工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工厂规模扩大②环境遭受污染③劳动效率提高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下图中所反映的现象能够出现的原因是()
①工业的完成②殖民帝国的确立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④拥有“世界工厂”的优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次工业》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教
13、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这里“全球”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差距拉大
14、1901年,英国人威廉·斯蒂德曾说:早晨,一个普通人从新英格兰制造的床单上起身,使用杨基保险剃刀刮胡子,在穿着北卡罗来纳短袜的脚上套上波士顿靴子,扣紧康涅狄格吊带……(注:材料所涉均为美国地名)从这段话可以推断出()
A.英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来自殖民侵略
B.英国制造的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已失去市场
C.美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表现出强劲市场占有力
D.美国已完全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15、《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16、工业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19世纪,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上看,这种情况()
①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②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18、下面漫画能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9、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5、1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
20、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1、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22、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23、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垄断资本主义
C.小农经济=手工业+农业
D.江南制造总局=民族资本家+资本主义
24、《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以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学习,走十月之路B.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25、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50分)
26、(26分)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世界贸易总额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重大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及影响。(10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8分)
27、(24分)英国开始的工业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的首先爆发。
(6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1分)高一历史参(二)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解决了动力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带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1分,任答5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