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目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为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并运用肿胀、叮嘱、恐惧等词;
2、找出插叙部分,理解伏笔的暗示作用,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
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4、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语感。
情感与德育:
5、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
1、找出插叙部分,理解伏笔的暗示作用,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语感。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但也有的童年因不幸而令人伤神。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林海音的记忆,缅怀她的童年心情。
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
三、字词过关
肿胀zhànɡ: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恐惧kǒngjù: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骊歌lí:告别的歌。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
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雨篷pénɡ: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玉簪zān花: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四、初步感知
1、从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可以想象这篇文章是写趣事呢还伤神的?
2、从注释中可知本文选自《城南旧事》,有谁看过这部分电视剧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快速浏览全文,印证你刚才的想法,完成本文的生字词过关,试着复述课文。
五、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从这个题目想到了什么?
明确: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
2、快速阅读课文,请同学有自己的话概述课文。
3、分析文章结构
从复述中,同学们发觉到作者是不是只叙述了眼前事呢?那还运用了什么呢?(插叙)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童年既有欢快的,也有哀伤的,但本文作者所叙哀而不伤,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同时也表现亲情的浓厚,下一节课我们就将具体的段落来分析这份亲情,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生字词作业
2、课后研讨与联系的第二题
八、板书设计
(现在) (回忆)
我参加毕业典礼——探望父亲的情形
典礼的钟声——因赖床而被打
骊歌里的分别——爸爸爱花的情形
典礼后我急着回家——爸爸教我闯练
九、教学反思
在分析本课的文章结构时,学生都能很快地找出,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地发现有些事是写现在的事,有些事是写回忆。而且现在的事都是围绕小学毕业典礼而进行描述的,回忆的事都是有关爸爸的。这里,教师很快地引导学生了解插叙的叙述方法和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温故而知新
二、研读重点段落
1、研读学习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
(1)抽生朗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指导与思考:
①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②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从哪些语句要可以看出?
③由这段回忆联系全文回忆部分,并结合爸爸的语言说说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转入爸爸的语言描写及情感流露,完成下表
| 爸爸的语言 | 流露的感情 |
| 英子,不要怕……就闯过去了 | 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
|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是不是? | 希望女儿自强、自立,并且要自己长大成人 |
| 不要怕……你最大 | 希望不断锻炼自己,早日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
| 明天要早起……可不能迟到 | 对女儿要求很严格,希望女儿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
(1)齐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指导与思考:
①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②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③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表示话还没说完。)
④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⑤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侧面烘托我的懂事、我的长大)
⑥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⑦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深入探究
讨论: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你能找出伏笔并分析吗?
四、拓展延伸
1、在英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家觉得“成长”的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2、说说同学们的成长故事
(1)用“成长是什么”的句式谈谈对成长的理解
(2)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自己成长中的感人故事。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为线索,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申请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了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显得波澜起伏。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二课
七、板书设计
| 爸爸的语言 | 流露的感情 |
| 英子,不要怕……就闯过去了 | 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
|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是不是? | 希望女儿自强、自立,并且要自己长大成人 |
| 不要怕……你最大 | 希望不断锻炼自己,早日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
| 明天要早起……可不能迟到 | 对女儿要求很严格,希望女儿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
第二课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研读爸爸逼我上学部分和我毕业典礼后急着回家部分,通过研读这两部分,了解爸爸的为人。在教学这课时时,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探讨,很好了完成爸爸语言和流露的感情的表格,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主题和爸爸的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