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求意见稿)
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基层学校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 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13 59}号)的精神与要求, 制定上海市小学中高年段(三至五年级)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
一、基本理念
1.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学校和教师应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可采用提炼关键内 容,赋以适当要求的方法,细化课程目标。应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 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要养成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习惯,通 过观察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作业、测验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 惯、学业成果等。要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
2.突出为了改进学习的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树立评价为了改进学习的基本观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 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让评价有机融于日常教学。要根据评价内容进行 分项评价,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明确、有针对性地反馈评价结果。 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有效建议与 精准指导。
3.倡导评价的校本化实施
学校要依据本评价指南的要求,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本校特 色的评价方案,确定本校语文学科学年、学期、单元等各个阶段的评价安排。鼓励学校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工具,如学习兴趣问卷、作业分析工具、日常观察记录工具 等。学校可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不同评价维度的表现水平标准,但 最髙表现水平标准的要求不得超过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评价框架
小学中高年段语文学科评价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设立“识字与写字”、“阅读”和“表达”三个主题模块,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和观察点,提出评价方式建议。
1.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三至五年级阶段目标:
到五年级结束时,能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并借助汉语拼音扩大识字量。认识并会 写2500个汉字。
根据上述阶段目标,制定以下阶段评价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识字。
(2)巩固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并将识字量扩大到2500个;能借助字典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能理解、运用2500个常用汉字;正确辨识同音字,区分形近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3)能正确书写2500个常用汉字。能用钢笔写楷书;学会用毛笔描红和书写,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态度认真,文面整洁,字的结构匀称。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观察点示例 | 评价方式建议 |
| 学习兴趣 | 学习汉语拼音的 兴趣 | •与他人交流认读音节的情况 •主动借助汉语拼音纠正错误读音的情况 | 日常观察 问卷调查 表现性任务 |
| 识字兴趣 | •了解汉字文化的情况 | ||
| 写字兴趣 | •坚持每天练字的情况 •参与有关书法活动的意愿 |
|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观察点示例 | 评价方式建议 |
| 学习习惯 | 识字习惯 | •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的情况 •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汉字主动查阅字典或 询问他人的情况 | 日常观察 课堂练习 作业分析 书面考查 |
| 写字习惯 | •写字前准备相关用品的情况 •钢笔和毛笔执笔姿势的情况 •写字时的专注度 •书写速度的情况 •簿本整洁的情况 | ||
| 学业成果 | 汉语拼音 | •熟练拼读音节的情况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字音的情况 •借助汉语拼音查字典的情况 •正确拼写音节的情况 | 日常观察 课堂练习 作业分析 口头或书面测评 |
| 识字 | •正确书写常用汉字的情况 •辨别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情况 | ||
| 书写 | •用钢笔写楷书的情况 •用毛笔描红或临摹的情况 |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三至五年级阶段目标:
到五年级结束时,能认读并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义;能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诵读、积累指定的古诗文。
根据上述阶段目标,制定以下阶段评价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边读边思;有一定的默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50字左右。
3.能根据语言环境,读准多音字;能联系生活经验,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词义、句义和课文的主要意思;能依据语言环境,了解语句前后联系;能在语言环境 中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能圈画文章重点和自己感兴趣的词 句,并用摘抄、仿写等方式自觉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能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能按要求复述课文内容。
4.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能联系生活经验,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等尝试解决问题。
5.能背诵教材指定的古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了解古诗文大意,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6.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和儿童读物。能理解所读内容的 要点,有自己的体会;能做阅读摘要,能根据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体会;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观察点示例 | 评价方式建议 |
| 学习兴趣 | 阅读兴趣 | •阅读中情感的投入情况。 •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 •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的情况。 •主动获取阅读书籍的情况。 •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讲述阅读内容的情况。 | 日常观察 问卷调查 学生访谈 |
学习习惯 | 阅读习惯 | •阅读速度和专注程度的情况。 •自觉扫除阅读中字词障碍,读通课文的情况。 •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进行阅读思考的情况。 •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提出疑惑并尝试解决的情况。 •根据需要查找和整理资料的情况。 •朗读课文的情况。 •圈画和批注的情况。 •摘要和记诵的情况。 •运用阅读所得的情况。 •与他人合作探讨阅读所得的情况。 | 日常观察 课堂观察 问卷调查 作业分析 书面考查 |
| 练习习惯 | •完成练习的情况。 •完成练习时间及专注程度的情况。 •解决练习中疑难的情况。 •练习质量的情况(读题审题、自查和修正、根据要求作答等)。 •及时订正的情况。 •与他人合作探讨的情况。 | 日常观察 作业分析 书面考查 |
|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观察点示例 | 评价方式建议 |
| 学业成果 | 语言积累 | •默写指定词句的情况。 •背诵(默写)指定课文的情况。 •记诵(默写)教材指定古诗文的情况。 •复述指定课文的情况。 | 日常观察 课堂练习 作业分析 口头或书面测评 |
| 阅读理解 | •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情况。 •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句意思的情况。 •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的情况。 •体会常用修辞手法在语境中表达作用的情况。 •结合语境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情况。 •归纳文章内容的情况。 •梳理文章思路的情况。 •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的情况。 •根据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对某些问题、现象等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 •对文章主要人物作出评价的情况。 •解释文章所记叙事件的意义或阐述读文的感受 或对某些问题的认识的情况。 |
表达包括两个方面:口语表达(含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写作)。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三至五年级阶段目标:
到五年级结束时,能认真听他人说话,理解他人所说的主要意思,并能用普通话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需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 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
根据上述阶段目标,制定以下阶段评价目标:
☆ 口 达
1.养成认真听他人说话或收听广播、音像资料的习惯。
2.能理解并记住所听内容的主要意思,边听边思。
3.能比较清楚地复述或转述他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根据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依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
表达自己的思考。与他人交流时,声音适度,态度大方、自然。
5.能围绕话题作两分钟左右的发言,做到有中心、有内容,条理基本清楚,语句基本连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书面表达(写作)
1.能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2.能根据题目和提示把握写作要求,拟定写作提纲。
3.写记叙文能做到有中心,有一定的内容,意思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符号基本正确。
4.掌握通知、留言条、请假条、读后感、日记和书信的要素,并能根据需要写通知、留言条、请假条、读后感、日记和书信。
5.1课时能与300字左右的片断或短文。
6.有主动复读、修改习作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习作。
7.能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或他人习作中有明显问题的内容。
|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观察点示例 | 评价方式建议 |
| 学习兴趣 | 口语表达兴趣 | •参与各种讨论的积极程度。 •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意愿。 •发表自己想法时自信的情况。 | 日常观察 课堂观察 |
| 书面表达兴趣 | •完成书面表达任务的情况。 •用文字记录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的情况。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情况。 | 问卷调查 学生访谈 | |
| 口语表达习惯 | •坚持每天收听或收看新闻的情况。 •倾听他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的情况。 •围绕话题讲话或复述、转述他人讲话内容时, 先想再说的情况。 •与他人交流时态度和礼仪的情况。 | 日常观察 | |
| 学习习惯 | 书面表达习惯 | •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情况。 •根据习作要求,自觉拟定写作提纲的情况。 •写作速度和专注程度的情况。 •完成习作后复读、修改的情况。 •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的情况。 •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情况。 •对待老师批改的情况。 | 课堂观察 作业分析 |
|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观察点示例 | 评价方式建议 |
| 学业成果 | 口语表达能力 | •正确复述或转述他人讲话的主要内容的情况。 •围绕话题发言的情况。 •自然运用已学到的词句表达自己见解的情况。 •根据需要与他人交流的情况。 •表达时意思清楚,语句连贯的情况;声音适度,口齿清楚的情况 | 日常观察 课堂练习 作业分析 口头或书面测评 |
| 书面表达能力 | •根据题目和提示把握写作要求的情况。 •确立文章中心,选择合适材料的情况。 •围绕中心,写清楚,写通顺的情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情况。 •对照要求,运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的情况。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的情况。 |
1.制定评价计划
教研组在制定语文学科评价计划时,应根据学校的要求,拟定评价计划。根据“评价框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阶段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不同阶段的评价要求应循序渐进。以“概括”能力的评价为例:三年级要求能概括 自然段的意思;四年级要求能概括逻辑段的意思;五年级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建议对每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可根据学校实际确定评价次数;学业成果的评价,一至二单元一次。学期和学年的评价应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分项给出等第,以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2.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合适的评价方式,对于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把握不同 评价方式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根据具体的评价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以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可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作业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应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和“表达”三方面确定各阶段的观察重点,设计调查问 卷、观察记录表或作业分析工具,及时了解和记录学生
口头与书面测验主要用于检测学业成果。在设计时,要注意使用双向细目表,确保评价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学校应积极探索通过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作评价,表现性任务可结合单元主题、学校活动、时令节日等进行设计。
3.依据评价结果改进日常教学
教师应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方面 的情况。
教师应注意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和教学方式。例如,当发现大 部分学生未能达成预期目标时,教师不宜进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而应及时修改教学 设计,调整相关的练习(作业)内容,强化相应目标的达成。
教师还应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釆取有差异的教学措施。对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为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分析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自信。
4.完善校本评价的管理机制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任务和要求,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逐步完善评价管理机制,保证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工作顺利实施。教研组应根据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标准,督促教师按照要求实施评价。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微调,使评价更具针对性。
学校可建立学生学习情况信息化评价平台,优化评价过程的管理、评价资料的积累、评价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四、案例
(一)课标解析与目标叙写案例
【概述】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内容标准是对学生在经历某一学段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是教学目标进行叙写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叙述是否恰当,对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