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南省攸县二中、醴陵二中等四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51:35
文档

湖南省攸县二中、醴陵二中等四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四校联考试卷历史命题学校:攸县二中命题人:张建中审题人:皮超成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材料主要反映出汉初:A.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C.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推荐度:
导读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四校联考试卷历史命题学校:攸县二中命题人:张建中审题人:皮超成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材料主要反映出汉初:A.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C.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四校联考试卷

历   史

命题学校:攸县二中  命题人:张建中  审题人:皮超成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材料主要反映出汉初:

    A.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            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C.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2.《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剌,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3.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分封制  ②古罗马法  ③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④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抑商  

5.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6.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              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

7.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分别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若以掌权者人数的多寡来区分,那么君主制和暴君制是一个人的统治;贵族制和寡头制是少数人的统治;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是多数人的统治。试问18世纪的英国是什么政治制度

A.君主制                          B.共和制          

C.寡头制                         D.贵族制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中国近代史时说:“(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

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

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

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

    A.对清顽同派的因循守旧不满         B.对清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进行批评

    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D.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表示怀疑

9.曾对美国记者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杆子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

A.照搬苏俄模式注定要失败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首次运用

C.是中国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10.1938年3月,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反映了抗战初期

    A.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               B.加紧同中国党合作抗战

    C.主张全面抗战、积极抗日的决心       D.执行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11. 1957年1月,周恩来应邀访问苏联,帮助解决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之间的问题。面对周恩来的批评,赫鲁晓夫说:“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周恩来回答道:“是的,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以上材料最能说明的是

A.当时中苏矛盾已经严重激化             B.赫鲁晓夫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

C.周恩来肯定了赫鲁晓夫的改革           D.周恩来运用才智维护国家尊严

12.据报道,2002年,伊朗官方曾发布了一批玩偶,希望以此来抵御人们对芭比娃娃的需求。这些娃娃身着传统服装,而女性娃娃则以头巾裹头,身上披着宽大的衣服,完全符合  伊朗女性在公共场合必须遵循的礼仪。不过,此举并不成功,人们还是更喜欢芭比娃娃。类似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发生过。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美国对伊朗进行“和平演变”           B.美国文化和伊朗本土文化的冲突

 C.美国和伊朗的政治对立                 D.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 

13.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14.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15.“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16.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17.以下是1919年和1937年中国注册工厂数和资本的统计表。它反映出

年份注册工厂数资本总额平均资本
1919335家

1.3亿

37.8万

193731935家

3.78亿

9.6万

    A.民族资本受官僚资本的严重挤压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普及

    C.工业平均资本减少,生产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空前发展

18.下表是北美人口统计。(单位:万人)材料能够说明的是

时间(年)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
170075.0

22.3

2.7

100.0

182032.5

788.4

177.2

998.1

186016.0

2724.0

400.0

3140.0

A.土著遭到灭绝,欧洲殖民者成为当地主人

B.欧洲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

C.北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19.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    )

  ①苏俄新经济   ②苏联“斯大林棋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包括

①商品和劳务在大战期间被抑制       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③冷战期间不断增长的军事购买力     ④军事技术的副产品转向民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强调思想文化

23.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C.东印度公司与矛盾尖锐        D.工业使其不符合时代潮流

25.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学校              班级________ 姓名               学号                考室号_______座位号_______

……………………………………… 密 …………………………………… 封 ……………………………… 线…………………………

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四校联考答卷

历   史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金观涛,峰《兴盛与危机》

 

 材料二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吸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材料三 自近代以来,市场能够在西方社会生存和发展,和其社会制度创新分不开。在讨论西方制度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放在经济、技术和政治方面的创新。实际上,社会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社会的确立)也同样重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

 (1)概括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何以超乎稳定的长期延续?(3分)

(2)如何理解作者有关“中国近代化发展脉络的纵深延伸”的历史结论?(6分)

(3)指出17、18世纪英法美在政治创新方面的共同点,(4分)并分析“社会制度的创新也同样重要”的理由。(3分)

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是运用什么史学观点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2分)试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的影响。(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4分)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4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6分)

28.(12分)现代专利制度是以申请人对发明创造的公开换取法律给予的保护,是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议会中,从詹姆士一世开始,新兴资产阶级就尝试采用立法形式代替国王授权。到1623年,英国《垄断法规》终获通过。该法规第1条宣布此前以特许令等方式授予的所有垄断因为与本国法律冲突而无效,其中当然包括国王以“钦赐’’形式颁布的特许垄断权。《垄断法规》第6条规定了一种新的垄断权,由此成为现代专利制度之滥觞:前述任何宣告不应扩展到今后授予的任何专利和,它们应就任何种类的新产品在本国的 实施或制造授予其第一个真正发明人,为期14年或以下,在此期间他人不得使用。此权利的授予不得有违法律,也不得在国内通过抬高物价的方式危害国家,或破坏贸易,或带来普遍不便。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

材料二  1850年,全世界有10个国家建立了专利制度。

     1883年,世界第一个有关专利的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签署;1884年正式生效。后又多次修订。

1967年,51个国家共同签订《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70年正式生效。1970年,多个国家参加签订《专利合作条约》,1978年正式生效。1971年,巴黎联盟成员国在斯特拉斯堡会议上通过《斯特拉斯堡协定》,建立《国际专利分类系统》。

……………………………………… 密 …………………………………… 封 ……………………………… 线…………………………

    1985年4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专利法。1992年和2000年两次对专利法修改。迄今,中国已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几乎所有与专利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其中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

    2006年,全世界已有1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利制度。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的《专利制度发展概要》

材料三  很久以来,专利制度被认为是富裕国家的食粮,贫穷国家的毒药。据统计,占世界人口97%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3%的专利,而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97%的专利,专利占有的不对称,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很可能将越拉越大。

               ——霍剑《专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负面效应法律研究》

请回答:

(1)《垄断法规》后来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据材料一归纳其“现代意义”之所在。(2分)并说明此法规当时能在英国顺利通过的历史条件。(4分)

……………………………………… 密 …………………………………… 封 ……………………………… 线…………………………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专利制度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2分)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历史参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DD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DBC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6分)

(1)原因:君主集权的统治;小农经济顽固;传统思想的影响。(3分)

(2)理解:从封闭心态向开放意识转变;对工业文明从排斥到吸收转变;对近代民主制度探索层次提高。(6分)

(3)共同点:法律至上;实行宪政;分权与制衡等。(任两点4分)

理由:社会制度的创新是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分)

27、(22分)

(1)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或史观)。(2分)

     全球史观: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

文明史观: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分)

(2)程度:世界市场不断扩展,北美、大洋洲、欧亚各地不同程度卷入;(2分)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重心转向大西洋贸易,促进了西欧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2分)

     角色: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世界市场的主导者。(2分,任答2点即可)

(3)自然因素: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2分)

人为因素: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2分)

     突    破:在自然因素方面: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交通和运输,使各地间联系更加密切;(2分)

人为因素方面: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为世界贸易创造了自由的环境;(2分)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世界贸易在全   

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2分)

28、(12分)

(1)现代意义:专利权授予告别王权走向法治(法律与制度授权);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2分,任答1点即可)

历史条件:议会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影响大增。(4分,任答2点即可)

(2)基本特征:日益国际化;各国不同步、不均衡。(2分)

     成    因:产业与工业化浪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实行技术垄断。(4分,任答2点即可)

文档

湖南省攸县二中、醴陵二中等四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四校联考试卷历史命题学校:攸县二中命题人:张建中审题人:皮超成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材料主要反映出汉初:A.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C.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